看到东营区要建设河心岛项目,还是挺高兴的。但是看到“古镇”两个字,一时不知道该怎样说起。
首先,东营市立市时间短,基本不存在可以用“古”来命名的镇。在河心岛建设的“古镇”,无疑是人为的非自然形成的,没有任何文化底蕴的主观臆造产品,新鲜感过后,怎样吸引游人过去支撑其中的商业,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
其次,看看全国各地开发的古镇,有多少只是在建成之初的那一段时间,喧闹一阵,然后归于沉寂,游人难觅,门可罗雀。即使是山东本省其他兄弟城市的古镇,也还有许多失败案例。这种现象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开发一个地区容易,长期有效运营难上加难。
由此想到我们东营市的发展思路,其中一个就是“湿地之城”。湿地是自然的产物,那就应该把自然的东西交给自然。那么多偏远地方的水塘,周边维护堤岸,植树种花,木质栈道,曲径回廊,美是美了,可后期的维护成本,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负担。
以“打火机”为代表的高楼大厦,有多少成为空楼?还有多少商业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而套牢众多商家。
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建设开发我们的城市,这一点,我特别希望我们东营市能够向珠海市、合肥市学习。
2022年,珠海国资委所控制的资产总额已经突破了1.1万亿,可珠海市的GDP才3480亿元,比我们东营市还要低。珠海国资委长期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丰厚收入。
再来看看合肥市,合肥国资委的投资可以说是大手笔,大胸襟,高视野。2008年,175亿元豪赌京东方;2016年又投入1500亿元在长兴芯片上;2020年70亿元下注蔚来汽车。几个回合下来,京东方成为面板巨无霸;芯片的市场地位众人瞩目;蔚来汽车的市场形象,竞争力越来越强。
我们东营市的经济基础还是相对比较好的,各方面压力也相对较小,也承担了不少国家级的试点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在资本市场上向珠海、合肥国资委学习,一定会有所作为。
以珠海国资委为例,寻找和自身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不断增持股份,直至达到控股,然后通过*大会、董事会运作,将这些公司的新产能,投放在珠海。这样,珠海增加了投资,带动了就业,产生新的GDP,有效解决了城市房地产的空置问题。人口的不断增加,为珠海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我们有这么多钱可以臆造一个古镇,为什么不能改换思路,入主一家符合国家未来产业方向的公司,为自己的城市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
相信大家都记得广南水库,原本一个可以游玩的地方,大手笔投资改变成龙悦湖之后,基本也就荒废了,还有人去吗?我不知道,我们家去那里,还是孩子4岁的时候,这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这样的教训在我们身边还少吗?如果当时的那些大手笔投资换成了格力电器或者大秦铁路的股票,不知道能够我们东营市带来多少优质的投资收益。
过去的失误,我们或许很难再去改变,但是,我希望我们可以避免在未来,再次出现这样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