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摩羯座,号东坡居士。是浪子苏洵的儿子,一生迷倒万千粉丝,他作为两宋最多才能宝藏男孩,全能选手,文学上是“呵呵派”的创始人,最牛逼的段子手,书法上寒食节写篇日记,就拿下“宋四家”之首,美食上自创东坡肉,还引领荔枝,生蚝潮流。写歌自称豪放一派,高产到让上学时的我们瑟瑟发抖,令高考阅卷老师欧阳修放他一出头地,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黄庭坚惺惺相惜(苏黄)。将豪放派精神传与辛弃疾(苏辛),
作为北宋政治家,作家,画家,歌唱家,美食家,治水专家,他的粉丝从君王到百姓,从友人到政敌,从古到今,疯狂点赞,转发关注投币。如秦观所言“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然而,即使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3000首。做为父母官,在14个城市为百姓奔走,这样的才华横溢与勤政为民背后,却是一生三次接连被贬,一次更比一次远,黄州,惠州,儋州,远到海角天边。为什么身为全民偶像的苏轼会屡屡被针对,一生勤政为民的他为何遭遇诋毁,苏轼经历过哪些官场是非?又如何在失意之际,写诗作画,赏竹喝茶,甚至修堤治水。他如何以天为被,四海为家,他如何用一生诠释人生起落的乐观与豁达。
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当地有言:“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意思三父子精彩绝艳,用尽了整片土地的钟灵毓秀,草木都枯萎了。父亲苏洵劝学界的代表,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一个把浪子回头写进启蒙教材的男人,长子苏轼,北宋全能偶像,进能当皇帝秘书,退可做田间农夫,次之苏辙虽然才华被掩盖,但是政治生涯远超兄父。苏轼的童年和弟弟一起打闹,读书,虽然父亲不太靠谱,好在家有严母,当年母亲教他们后汉书,说东汉明士范滂,因党锢之祸受人诬陷,慷慨赴死,不得不说严母的奶也很毒,苏轼想做范滂这样的人,他妈说:“可”。所以苏轼一生仗义执言,不齿于朋党之争,就有了一生的波澜起伏,
年少的苏轼并不了解朝堂的诡谲,用他后来的回忆录《沁园春》形容,当初是“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这是年少时的理想,结果到收尾就变成了“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总结一下就是后悔,十分后悔,不过高考时的苏轼还是怀着一腔热血与豪迈,相较于他爹在考场上屡战屡败,苏轼就诠释了什么叫做产品迭代。
1057年,20岁的苏轼进京赶考,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那年考试的学生阵容群星璀璨,属于黄金一代,死亡之组。(苏轼,苏辙,刘几,程颢,程颐,张载,曾布,曾巩等)饶是如此,熟读经史的苏轼还是凭借着文风,戳中考官内心,见解独到犀利,毫无意外地被选为全场mvp,可惜他表现过于优秀,以至于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家人“曾巩”为了避嫌,改评为第二,这只是一种说法来源是苏辙给他写的墓志铭,但根据相关的考证后发现,欧阳修只是在省试中“论”的单科考试中给了苏轼第二,而最终名次并不靠前,苏轼也不擅长诗赋考试,毕竟是豪放派。而在“论”的考试中,苏轼那篇备受赏识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在讨论贤君用人时,举了尧与皋陶的故事,当时的考官也不知道这个典故的出处,但是碍于博学多识的人设,就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事后复盘苏轼直言,我编的。所以苏轼并不算传统学霸,而是高考一奇材,那时候就会编案例了。总之有了大欧阳修的推荐,苏轼考上了公务员,造梗王苏轼也造出了第一个梗。欧阳修说:“如此英才,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土地也”,于是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梗。
苏轼职场第一站是去凤翔做签判,虽然是个小官但苏轼的职场属性已经显露,就是调戏领导,当时新调来的陈太守对他爱搭不理,还挑他文章的毛病,苏轼在太守找他约稿时,反手就一通调戏,写出了借古讽今的名篇《凌虚台记》。说领导稍有作为就“夸世而自足”,太守也不按套路出牌,不仅带头点赞,还一字不差转发,这得亏太守大度,两个高级的灵魂互相映照,要是换个领导八成被整的不行。当然,苏轼就这个性格,对朋友也是一样,被贬到黄州时,遇到陈太守的儿子陈季常,陈季常怕老婆,每天十点前必须回家,结果有天和苏轼相言甚欢,忘了时间,只听他老婆柳月娥在门外一声大吼,吓得拐杖都掉地上,这事儿苏轼可以笑一年,还为季常兄兄倾情创作一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从此便有了“河东狮吼”。在被苏轼调侃这事儿上,陈季常绝对是子承父业。
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回家守孝,三年之后,在京城等待他的是那个宿命中的男人,王安石,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后,官僚机构和军队低效而臃肿,至宋神宗接手,北宋已到积贫积弱时候,内部官俸和军费都不够花,外部还得打点边境的辽和西夏,于是才有这一富国强兵为目的的王安石变法。虽历史上多是批评,但不能否定变法的初衷,具体不展开说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苗法”,本意是想解决农闲吃饭,结果变成了“强制消费主义”,“免疫法”,本意是解放农民劳动力,却变成地方官员创收的财富秘籍,虽然种种措施确实缓解了财政压力,但最终的结果是劫富于民。围绕着以上种种争议,变法派和反对派就整天斗来斗去,苏轼做过父母官的,对底层百姓有着深刻同情,这岂能劫富于民,所以多次给皇帝发私信说,新政不太行,但当时是改革派坐住了朝廷,“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苏轼的反对迎来的就是诬告,说她回乡途中公器私用,苏轼不爽朝廷乌烟瘴气,不如去地方做点实绩,于是苏轼主动提交了外派申请,到杭州做通判,到了地方的苏轼远离宫斗官场,反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没事儿就找苏辙(字子由)唠唠家常,于是一见子由就没了忧愁,从杭州到密州,写《沁园春》思念子由,在密州度中秋更是写出巅峰之作,《水调歌头》以至千年以后,谁没听过“明月几时有”,
地方八年,苏轼不仅留下优秀的诗篇,心中也时时记挂着百姓。他在杭州修复水井,在密州捕*蝗虫,在徐州修水抗洪,看朝廷不爽就开开嘲讽,当时朝廷禁私盐,导致盐价高到百姓吃不起,于是就有“岂是问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当时皇帝喜欢大兴水利伤财劳民,于是又有“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只不过“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轼的才华与声望更上层楼,朝堂之中对他的忌惮也达到顶峰,他一生清风明月,自然很难涉及罪名,贪赃枉法,坑蒙拐骗,都挨不上。于是改革派只能针对他的桀骜不驯,说他对朝廷无礼,把他调任湖州的谢恩书信,《湖州谢上表》研究了半天,说他在文中讥讽新法,藐视圣上,然后围绕这个观点反复批判,从屡教不改,不臣之心,甚至说到了谋反。谋反简直离谱,但神宗心里也有点打鼓,毕竟神宗虽爱财,也爱苏轼的坦率,最终苏轼还是被抓进了御史台,这就是“乌台诗案”,得亏当时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专门给神宗写信,直言明君不*有才之士,深居后宫的曹太后也般出仁宗,说仁宗欣赏苏家兄弟的宰相之才,然后在众人努力之下,苏轼诠释了什么叫粉丝基础,人见人爱。历经103天的惊险,苏轼从狱中出来,然后这位因言获罪的乐观主义者又诠释了什么叫屡教不改,“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这一次就像是一场梦,但这事儿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神宗还是把苏轼贬到黄州(湖北黄冈),这是他三次被贬里的第一次,但也仅仅是开始,黄州的苏轼是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也没俸禄,做为犯官留用察看,为了养活自己,他申请了一片荒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坡,从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盖房,白天种地,对此他也没啥怨气,曾在夜市喝酒被流氓撞倒在地,然后兴致勃勃的给朋友写信说:“大家都认不出我了,好开心”,还有次半夜喝酒差点找不到家,拄着拐棍听海哭的声音,然后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太守因为苏轼彻夜未归还以为苏轼想不开,四处寻找,甚至下水去捞,结果发现他在家里睡大觉,往好了说叫豁达乐观,往坏了说叫没心没肺,不过苏轼根本没时间管这些,毕竟长江的鱼儿好肥美。在黄州,他“自笑平生为口忙”,另写下时下最潮流的网红菜谱《猪肉颂》说:“火要小,水要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估计他也没想到这东坡肉的网红菜谱竟火了千年,他还写了个《老饕赋》说最完美的一餐,要用最纯的水,最好的总厨,顶级葡萄酒,还要有美女伴舞。当然吃只是一个层面,范仲淹被贬去岳阳楼玩去了然后“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被贬去醉翁亭玩去了然后”醉翁之意不在酒”。论被贬标配,何以解忧?唯有旅游,于是《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旅游打卡的标记,就成了我们必备的语文教科书,尽管黄州的赤壁并非真正赤壁战场,苏轼评价了个寂寞,但也不妨碍它成为近千年后课后背诵的折磨。
然后1085年,苏轼五十而知天命,这一年,神宗病逝,哲宗登基,苏轼也得以东山再起,因为高太后听政,旧党领袖司马光被重新启用为相,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又失势了,于是从1085年五月到1086年九月,苏轼从犯官一路升到三品大员,飞跃了十二个官节,提升了六个品级,回到中央的苏轼天天给皇家写稿,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而旧党当政后,王安石的新政又被全面否定,苏轼则向来实事求是,直言不讳,说全面否定是过犹不及,人家王安石变法还是有可取之处,于是苏轼又得罪了旧党。在司马光死后的旧党内部争权夺利中,苏轼再一次为矢之众地,理由还是老三样,藐视朝廷,屡教不改,不臣之心。新旧党虽八字不合,但在举报苏轼这一点上倒是出奇的一致,苏轼觉得旧党一样乌烟瘴气,再次申请外派养老,于是一言不合去杭州,二言不和还是去杭州,杭州的日子一如既往,很舒坦,还有太后远程罩着不愁吃穿,这次苏轼也没闲着,建水库解决供水难题,顺便为后世留下了诗情画意的苏堤。然而好景不长,太后病逝,宋哲宗叛逆,把太后执政时期的政策改着底儿掉,于是旧党失势,新党又复起,然后苏轼早年误交的损友章惇,作为新党代表粉墨登场,就拿苏轼开刀把老三样给安排上,于是苏轼的第二轮被贬之旅开始,而且哲宗皇帝规定,苏轼永远不再录用,尽管苏轼当年还当过他老师,于是从荆州到惠州,苏轼成为被贬职到广州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人,苏轼早就看腻了老套的宫斗大戏,惠州就惠州吧,到哪儿不是为国为民,岭南气候湿热疫病流行,于是他给亲友写信进行药品的投递,当地百姓说:“病者得药,吾为之体轻”,“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也就是病人得到救治,好酒的人能饮酒,我就觉得快乐。除此之外,苏轼在黄州盖房,种地,酿酒那一套移植过来,虽然苏轼家贫买不起肉,跟老板买一些没人要的羊脊骨还是可以的,同样写下网红菜谱,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羊蝎子,然后还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要知道那是首都开封高铁不通,生鲜这种都进不了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根本不可能。而苏轼,摘下就吃,还三百颗,快活堪比皇宫,于是一首“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传到章惇了耳中,苏轼于是有了第三次被贬,因为实在远无可远,也只能贬到儋州,也就是海南,到了海角天边,同一时间,弟弟苏辙被贬雷州两人在滕州相遇,那年,苏轼已经62岁,纵然如此洒脱自信,但同家人或许是永久的分离,还是格外伤心,“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初到海南,条件是最差的,“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写字都没笔没纸,盖起草屋也是邻居帮忙,不过苏轼很快振作,交友,喝酒样样都要,《咏槟榔》记录槟榔怎么嚼,他发现了美食新大陆生蚝,因为过于美味,他在信中嘱咐千万不要让朝廷那帮人知道。而且他认为“天其以我为箕子”,苏轼将自己比作海南岛上的箕子,要在蛮荒之地传播知识,开启明智。于是,苏轼教化土著居民讲究卫生,生病了找医生而不是找巫师,克服语言不通的困难,培养出海南岛的第一个进士,教大家农业为生存根本。开荒耕种,带大家掘土打井,名字命为东坡,
然后1100年,苏轼又熬死了宋哲宗,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又是新太后摄政,章惇下台,苏轼重获恩宠,离开海南的时候,他依旧乐观的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公元1101年在北归途中苏轼也最终在常州离世,正如“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这些围绕在苏轼身上的诋毁与针对都如浮云一般。在历史长河之中消散,他在最后的《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新旧两党的争斗虽笼罩苏轼大半生,但他却从不屑于争斗,只想安静的做个爱豆。半生颠沛流离,却不改赤子之心,他给世人留下的是乐观的态度和豁达胸襟,他针砭时弊,直言不讳,虽被贬黜而不悔,他远离朝堂,深入群众,虽贫苦艰难而不悲,于朝堂,他赤诚无改,不忘初心,与百姓他春风化雨,勤政爱民,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苏轼,他刚正不阿,又玩世不恭,就像赤壁赋中“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瑜,含恨而终,而苏轼的一生却用着五彩斑斓的人间烟火,对抗世间所有不公,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就是那股清风,从黄州吹到儋州再吹进我们的心中,正如千百年以后,所有是非成败转头空,唯有山间明月江上清风如旧,超然物外的灵魂,精彩绝艳的诗文,与自然一同化为永恒,成就不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