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她天生丽质,绝代佳人。13岁嫁给皇太极,后被封为“庄妃”。
(孝庄太后和皇太极)
孝庄太后身处满清入关,问鼎中原的时代,内有宫廷皇权之争,外有大明、大顺之患。但她用自身特有的果敢、智慧和刚毅,辅佐三朝,两扶幼主,为满清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愧为“大清国母”的称号。
康熙对他的皇祖母孝庄太后有如下评论:“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雍正帝也对孝庄太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那么,德才兼备的孝庄,为何不学武则天,自己称帝呢?
第一,孝庄太后具有超我的思想境界,胸怀满清天下。
孝庄知晓大义,懂得进退。她一生都在尽力作好妻子、母亲、祖母的角色。
13岁的孝庄,就与姑母一起,以妻子的角色尽心辅佐皇太极。《清史稿》载,她“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赞助内政,越既有年”。皇太极也多次赞扬她“聪明颖慧,贤达有为”。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孝庄劝降洪承畴之事。
(劝降洪承畴)
在松山战役中,清军俘获了明朝大将洪承畴,但洪承畴宁死不降,以绝食相胁。而皇太极非常希望劝降这位明朝重臣,一来打击明朝士气,二来带领清人入关。孝庄为夫分忧,毛遂自荐,亲自前往游说,对洪承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居然让洪承畴心服口服地降了,解了皇太极的燃眉之急。
及至皇太极突然猝死时,一场皇权之争在豪格和多尔衮之间激烈上演,眼看皇太极辛苦打下的江山将毁于内乱。在危及时刻,孝庄勇敢地站了出来,展示了自己的睿智与果敢,多方斡旋,巧妙地平息了这场夺位之战,成功地扶持年幼的福临上位,挽大清江山于即倾。
这时,31岁的“庄妃”变成了“皇太后”,权势更盛,但她只以一个母亲的角色全力辅佐福临,培养年幼的孙子康熙。
在顺治去世后,大清的重担落在了8岁的康熙身上。这时的孝庄是完全有机会独专朝权的。
一来康熙幼小,无法亲政,和孝庄感情很深,朝政都得仰仗孝庄;二来虽说有几个辅政大臣,但他们相互倾轧,各怀鬼胎,不足以对孝庄构成威胁;三来孝庄辅佐顺治多年,威信极高,且部分大臣上书,力劝孝庄“垂帘听政”。
但是,孝庄只以一个祖母的角色,竭尽全力辅佐康熙擒鳌拜、平三藩,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孝庄太后与幼年康熙)
这期间的孝庄,有超过武则天的德才和威望,更有百倍于武则天的良好口碑。她有很多机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但她不计个人得失,心怀大清,为清朝政权的平稳过度和长治久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第二,孝庄吸取了前人教训。
孝庄一生喜欢读书,因此她善于吸取前朝教训。武则天虽然权倾天下,自立为帝,但外戚专权,把持朝政,妄*忠良,祸乱天下。最终武则天还是将江山还给了李唐,只留下一块无字碑,任由后世评说。
吕雉更是心如蛇蝎,为了独揽大权,诛*功臣,残*刘邦子嗣,*害宠妃,天怒人怨。
孝庄不想背负骂名,她的心中唯有大清的稳定和兴盛,她甘愿作一个无名英雄。
第三,孝庄对子孙有很深的感情。
福临是孝庄的儿子,皇位得来惊心动魄,全仗孝庄的运筹帷幄;康熙自幼跟随孝庄,学习治国方略,祖孙情深至极。当孝庄病危时,康熙日夜守候在病榻前。孝庄去世后,康熙恸哭不止,悲痛欲绝。
第四,孝庄不具备自立为帝的外部条件。
皇后或太后如果要自立为帝,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外戚家族实力强大,至少手握重兵。二是皇室子孙孱弱,无法胜任帝王之位。三是自立之人要得到朝臣的拥护。
孝庄自身的才能和人格魅力足以自立为帝,但在她辅佐三代帝王时,并不具备称帝的外部条件。
皇太极自不用说,到顺治时,豪格和多尔衮功勋卓著,都具有帝王才干,且各自手握重兵。康熙朝时,四位辅政大臣相互钳制,朝臣派系分明。且康熙从小就显露帝王才干,必能成就一番伟业。
孝庄既没有强势的外戚家族,又无一兵一卒,且爱新觉罗氏人丁兴旺,能人辈出。所以,孝庄只需尽心辅政,确保大清的安稳,没必要自立为帝。
俗话说:“自古红颜多祸水”,但孝庄例外,她恰好是治国安邦、阻止祸水的红颜。
(参考资料:《清史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