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这场世界杯决赛可谓九曲大肠十八转,打破了“决赛无名局”的惯例。梅西和姆巴佩做为两队的核心和阵地战爆点,都拿出了看家本事,最终阿根廷凭借点球大战的大心脏,成功时隔36年,获得了队史上第三个世界杯冠军,冠军总数仅次于巴西、意大利、德国。
说回本场比赛,本场比赛常规时间踢成2:2,加时赛各进一球,最终踢成3:3. 但是我认为,本场比赛阿根廷的点球,和法国队的第二个点球都存在一定的争议。
首先说阿根廷的点球,该点球看似是登贝莱推搡了迪马利亚,但这种级别的身体对抗对于足球比赛来说可以说是基操。这种要算是犯规,那基本上每个角球和定位球,双方队员在禁区内的肉搏个个都能算是点球。与之相反的是法国的第一个点球,奥塔门迪对图拉姆的拉拽力度才属于一般裁判会认为是犯规的程度。
当然裁判也不是单方面偏袒阿根廷队,法国队的第二个点球在我看来也是十分存疑。该球虽然是属于禁区内手球,但实际上在慢动作中可以看到,防守队员是在空中转身背对球门的情况下,被球打中了手,一般来说是属于球打手,是可以不判点球的。所以双方都在点球问题上获益了,一一抵消。
本场法国队可以说只是踢了二三十分钟好球,前60分钟踢得如同梦游。居然连一脚射门都没有。真是很难想象这个居然发生在卫冕冠军身上。另外德尚的几个换人也值得商榷。换下登贝莱这个没问题,登贝莱确实上半场除了被吹点球那个,基本处于隐身状态。但在0:2落后情况下,换下吉鲁,少了前场的支点和大型攻城锤;换下格里兹曼,定位球传中的精度大为下降,科曼踢得几脚都不咋样;换下特奥,左路的攻势也并没有明显提升。个人马后炮的想法是换下登贝莱、孔德、拉比奥,换上图拉姆、穆阿尼、科曼。最后采用搏命阵法,前场双中锋吉鲁和图拉姆,影锋姆巴佩,穆阿尼负责乱战。左右两边特奥和科曼两翼齐飞,格里兹曼中场调度 定位球传中。姆巴佩3个进球,除了两个点球之外,唯一一个运动战进球也是依靠图拉姆做为中锋的回做,给了姆巴佩一个短暂的空档机会。因此有了中锋的掩护,对于姆巴佩的进攻也是更有益处的。
最后还是回过头来说说梅球王,本届世界杯可谓是梅西在国家队的正名之战。往届国家队大赛,梅西一直被认为是球技有余,精神不足。与C罗的精神属性形成强烈对比。但可能是21年夏季巴萨与梅西的解约风波,让梅西离开了原先俱乐部长期的庇护。梅西不属于老马那种天生带头大哥的性格,而是属于内向腼腆型的,因此领袖气质没有老马那么大。06年世界杯的时候,梅西还属于小弟,从10年世界杯开始,梅西当上大哥之后,由于自身风格和球队的冲突,以及阿根廷本身实力的缺陷(中后场实力不足),在国家队一直饱受批评。而巴萨做为梅西的青训球队,俱乐部里一帮老大哥也是给了梅西无与伦比的庇护。而随着巴萨后期因为财政原因与梅西的合同纠纷,导致梅西的出走,使得梅西被迫离开了巴萨这个舒适区。从结果来看,这对于梅西精神属性的增长提供了条件。
去年梅西离开巴萨,加盟巴黎,很多人认为梅西就此走上了下坡路。从俱乐部的表现来看,梅西加盟巴黎后,也确实印证了这个说法。毕竟姆巴佩才是俱乐部里最为看重的球星。内马尔属于俱乐部外来球星中的老大。梅西在俱乐部的优先级上来看可能最多只能排第三。
不过梅西和C罗由于球风特点的不同,使得梅西可以退居二线,打类似古典前腰的角色,依靠自己的视野和精湛的脚法,传出致命球。这使得他在俱乐部的主力位置还是比较稳固的。而且这种定位的转变,其实和他在国家队的定位有了相似之处。即大部分时间,梅西不再依靠个人单兵突破或者冲刺来打开局面,相反,通过传球的调度,使得阿根廷队其他球员形成一线冲击,梅西二线再包抄成了较为成功的套路。
而C罗由于本赛季在曼联遭到弃用,竞技状态无法保证,本届世界杯虽然首发了前几场比赛,但明显感觉到C罗的竞技状态明显下滑。因此淘汰赛阶段遭到了主教练的弃用。有人说本届比赛阿根廷和克罗地亚的成功在于他们信任自己的当家球星。而葡萄牙则背弃了C罗。其实从本赛季俱乐部的发挥来看,魔笛和梅西,都是各自俱乐部的主力,且发挥神勇。而C罗已经不再是俱乐部的主力,出场机会寥寥。本届世界杯上双方的发挥已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葡萄牙队弃用C罗,我觉得是个很正常的选择。
最后还是恭喜梅西,本届世界杯后,梅西可以说获得了俱乐部和国家队层面能获得的所有大赛冠军,包括世界杯、美洲杯、欧冠、西甲以及9座金球奖。(个人对2010年金球奖仍然质疑),第三代球王无可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