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之局——宠而不惊,辱而不卑
世人皆愿受宠而惧辱,唯高人宠辱若惊而求无为,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重要“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人只有摆脱这些虚荣妄念的束缚,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静。就如孔夫子所说的“不惑”,孟子说的“不动心”。也只有摆脱这些虚荣妄念的束缚,我们才有可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大自由、大自在、大逍遥。
得失之局——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菩提达摩传》中说,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这告诉我们不要过多在乎得与失,一切随缘,心无增减,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去随缘,去留无意。得失随缘,随遇而安。心能随缘,境由心生。无分无执,故得自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富翁与一位渔夫同在海滩上晒太阳,富翁问渔夫:“我辛苦了一辈子,赚了无数的钱,现在终于可以享受大海的浩瀚景观了,你一个渔夫,为什么这么懒躺在这里不去捕鱼?”
渔夫笑了答道:“我也干了大半辈子,钱的确是没赚到,可我早上捕了鱼,到了下午我就可以像你现在这样晒太阳,而且天天是这样。”富翁无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就是在得与失中度过的,或者说人生就是得与失的集合体。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得到和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应该淡然处之,得失随缘。
利害之局——见利必先思害
利、害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史记》中说,“先知利害。”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第一是预先看到事情中的利益、祸害。第二是能预先从利益中看到祸害,预先从祸患中看到利好。
利益和祸害总是纠缠在一起,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健康是好,但好中有坏,很多人觉得自己健康,然后去拼命熬夜,喝酒,结果身体就被弄垮了。
生病是坏,但坏中有好。许多人因为自己得了糖尿病,高血压,才能学会戒酒,然后有规律的生活,珍惜身体和周围的亲人。要是没有生病,他估计都体会不到这些。
贫富之局——贫而有志,富而不骄
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我们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就有了。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贫而有志,富而不骄。贫困的人,如果有志,早晚能够摆脱贫困;富裕的人不骄傲、傲慢,自然能够长保其富。
人不可因清贫而丧其心志抱负,亦不能因富足而骄奢淫逸。《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爱徒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吃着一碗粗茶淡饭,喝着一瓢水,住在破陋的巷子里,人们都不能忍受(这种环境)而感到忧虑,可是颜回却不会改变志向,乐在其中。
贵贱之局——贵贱皆人定,也因人变转
社会地位的煊赫,自然可以决定看得见的贵贱,而内心的贵贱却不是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
人的高低贵贱并不是来自个人的本身,而是来自于外界,比如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经济基础、能力学识等。本来这些也不应成为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的框框,但这是几千年的社会习俗和习惯势力造成的,更是人为的势利观念使然。
真正的高贵是骨子里的高贵,是灵魂的高贵,也就是植根于我们内心的修养。
苦乐之局——苦乐是天道,本来两相依。
苦与乐,是一对冤家,却又常常形影想随。有时互相交替,有时互相融合。最大的欢乐,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艰辛之中。
苦乐不过是人的心境,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苦乐对每一个来说,都有它不同的含义和韵味,尤如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生活中我们是苦是乐,主要取决于你的心境。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乐;得到七的,拥有七分幸福,却只能得到三分快乐。
生死之局——明生死,重大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规律;做人,生要追求价值,死要顺其自然,所以要自我尊重,爱惜生命。
在生命中,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活下去。道家把死看成是回归大道,“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道德经》)而佛家则把生老病死看成人生四苦,希望通过修行摆脱生死。道教的求仙修炼也是如此。
在《大宗师》里,庄子说道:天地给予我以形体,令我一生劳苦,让我老了的时候享受清闲,又以死来让我得到安息。所以啊,善待我的生,就要善待我的死。真正看透生死的人,心里能够宁静淡泊,才能够对于生死有不同的看法。
成败之局——胜不骄,败不馁
人生多有坎坷,成败皆是过程中的阶段,成功了,继续竭诚向前,失败了,也不必悲哀叹息;不以成败论英雄,而看其胸怀志气的高远!
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成功是“熬”出来的。人生中的失败必不可免,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失败,逃避现实。如果我们能够直面失败,坚定地熬过低谷,那一定会成功。
祸福之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开篇就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无论你遇到的高兴事(福)或是受到伤害(祸)的事,都是由你自己之前的言行带(召唤)来的。
也就是说,常常做利益他人事,就会召唤来福气,会享受到他人带给你的利益;常常做损害他人的事,就会召唤来秽气,就要忍受他人给你召唤来的伤害。
《了凡四训》中记述了明代袁了凡先生改过的故事。一个叫袁了凡的人,被一个算命师算到了其一生的命运——命中无子,一辈子只能做小官。
因而他认为人的一生是注定的,所以心如死灰。后来他遇到了云谷法师,知道了命运原来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他努力精进根据法则改运,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避祸得福。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微信号gxjhshys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