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记者 勃潺】2019年4月,青云QingCloud正式对外推出KubeSphere容器平台高级版2.0,以此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值得关注的是,Kubernetes作为容器时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内核,是业界公认的容器调度和编排标准工具,但其学习曲线陡峭、安装部署复杂另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青云为何迎难而上?
实际上,在KubeSphere容器平台背后,隐藏着青云对混合云的整体战略部署。在青云看来,真正的混合云是以系统化与工程化实现架构、体验与管理的高度一体化,为企业的应用负载提供最佳执行地点、最优的TCO和最高的运行效率。而基于容器的混合云架构则可以彻底屏蔽基础设施层的差异,帮助企业快速达成这一目标。只有这样的混合云,才能帮助客户在成本、灵活度、效率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
根据Gartner的预测来看,到2020年90%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IT基础设施。混合云已经成为了云计算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公有云巨头们在混合云上的角力,似乎才刚刚开始:除了亚马逊AWS之外,微软推出了Azure Stack,谷歌选择牵手思科。前不久,IBM刚刚宣布完成对红帽的收购,这一收购是IBM历史上最昂贵的交易,更是将“混合云”这一概念推向了大众视野。
而青云早已明确自己的混合云战略方针,并在技术支撑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两大特性:系统化、工程化
青云的混合云具有两大特性,系统化和工程化。
简单的混合云常被理解为不同IT 形态、不同技术类型、不同架构之间的简单拼接与堆砌。但在实际场景中,可落地并带来业务价值的混合云解决方案,需要经过系统化的架构设计,并经过工程化的交付实践验证。
何谓系统化?答曰:不同云端以一个整体的形态去解决客户的需求。
过去所说的混合云往往比较笼统且单一。但真正的问题是,在落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不同云端的整体平滑对接。从底层最基础的能力来看,混合云应该能够实现不同云架构间的数据、网络连接,再往上是API层级的对接。而青云的目标是,在这基础之上实现业务层级的自由平滑流动。
而从管理和运维的角度来看,混合云的解决方案需要一个统一的概念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管理,而不是“分而治之”,私有云一个管理团队,公有云一个管理团队。青云考虑的是如何将所有的团队整合起来,提供统一的管理体系。
在青云看来,系统化可以看做是:真正好的混合云是在这种设计理念的基础之上,以一体化或者是比较完整的一个整体形态去解决客户需求。
而工程化则不仅仅是混合云独自拥有的特性。许多解决方案都有工程化的基因,但在混合云中,工程化不意味着做多大,反而意味着能够做多小。
青云强调:“小”才是工程化在混合云中的一个体现。对于用户来说,在业务的最初阶段并不一定需要规模庞大且完整的混合云,但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迭代和增长,如何帮助客户在原有的云架构的基础上,再去建立新的满足业务所需的云架构才是现实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解决方案在设计上能够用工程化的方式去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需求,即能够从原有的框架中拆解出客户所需要的功能,把功能解耦出来交付给用户,同时随着用户的不断成长,能够伴随他们进行功能的拓展。
如果比较难理解,那么可以将解耦这种能力想象成乐高玩具,根据你的需要,可以随时拆解相应的模块组合到需要的部位,同时也能够通过不同的拆解和组合形成最终完整的作品即解决方案。
对于用户来说,这种能力可以高效的解决因为业务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对云计算能力的需求,同时根据需求的不同,在原有的云架构上叠加相应的解决方案。既节省成本又能满足业务所需,避免资源浪费。
系统化和工程化是青云认为的混合云应该具备的能力,即作为混合云的解决方案,需要能够系统化的交付给用户一个完整的业务能力,同时在这个能力上能够充分的去解耦,贴合用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伴随用户不断的成长。对于青云来说,也是一个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近年来青云不断发展多条产品线,从基础云服务商进化为全栈云ICT服务商,我们观察到,青云CIC 2019大会预热新闻中提及,青云现已成为具有广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平台级云服务商,打造了一个具有“全栈”、“全态”、“全域”能力的全维云平台。我们可以理解青云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就是基于全维云平台的解耦再组装,是深刻理解企业客户云化历程之后的“混”然天成。
三大统一形成高度一体化
在系统化和工程化之后便能形成一个可靠的混合云了吗?显然并不是,青云的想法更加深入:系统化与工程化只是一个必备的技术条件,最终要实现的是架构、体验与管理的高度一体化。
以服务形态交付资源是云计算的核心属性之一,而服务体验则是衡量一朵云品质的关键,因此,不能因为技术架构的复杂,而割裂用户体验。“一致”的使用体验将帮助用户实现最低的学习和使用成本。
简单来说,如果在私有云上开发一个数据库,需要使用私有云上的API和网络能力及配置,完成系统的搭建和应用,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业务需要拓展到公有云上时就会出现混合云的这种架构部署,在这种场景下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私有云上的东西部署到公有云上,在一套架构下意味着API是一致的,甚至是一些功能、底层的数据、存储结构都是一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混合云的体验一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管理的层面来看,混合云管理人员需要确保云是能够正常运转的,确保在需要资源时能够 及时调度。在这样的需求下,如果将团队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两个团队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协调,对于成本、效率来说都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实现跨平台统一资源调度、监控、管理与部署,从而构建全局视角,以更有效的支持业务需求。这才是混合云在管理运维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混合云的目标不是连接(不同平台的连接),而是提供最优的业务支撑能力(充分满足复杂多元的业务需求);本质上,混合云是一朵云以不同形态共存,并以一致的架构确保业务支撑能力的连续和一致
这也意味着,在架构方面的一致影响着管理的一致。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在混合云的框架中,要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有效对接,则需要在平台上对两方做统一的管理,而这一基础便是架构的一致。
可以说,架构的统一是体验和管理一致的基础,而体验和管理的一致对于真的混合云发挥业务价值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青云看来,一体化的实现并不难,问题在于很少有人从一开始便按照“不同架构能够统一体验”的思路来做。
比如一些传统的公有云厂商,在搭建云架构的时候便是按照承载大规模业务需求的思路来做的,很难拆解成为小的架构或满足私有云部署的需求。这也导致其在私有云和产品覆盖范围层面十分有限。
因此,很多云厂商面临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二选一的问题,并非是商业层面的抉择,根本上还是技术架构决定的。公有云要求云平台具备无限扩展和自动运维的能力,私有云要求云平台能够最小规模软件化交付,当客户产生混合云的需求时,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还要无缝打通,面向应用交付统一的平台功能与运行环境,面向企业运维人员交付统一的使用体验。
“无限扩展 最小规模交付”这两个要求同时满足考验着厂商对云和IT本质的深刻理解,只能在云平台架构设计之初便通盘考虑进行设计,而青云QingCloud创立初期便已实现以统一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托管云的一致化交付与管理,可对以上两点要求兼而有之。在混合云大势所趋的市场背景下,青云QingCloud底层架构优势明显,并逐步在市场上形成了领先之势。
四大核心技术能力助力混合云落地
从整体业务形态和产品特性来看,青云的混合云,依托QingCloud 全栈ICT 服务能力,以统一的技术架构体系贯通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等多种云交付形态,提供具备一致使用体验并可统一运维管理的一体化混合云架构,为用户构建混合云战略提供体系化、工程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技术支持,有力支持业务弹性伸缩、业务高可用、云灾备、以及数据安全合规等场景需求。
此外,青云一直通过全栈云平台、SD-WAN 智能广域网、QingStor 软件定义存储、iFCLOUD统一多云管理平台四大核心技术能力助力混合云落地,以实现混合云的统一的架构体系,贯通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等全交付形态;统一的服务能力及使用体验;云网一体化,云网深度协同;统一的运维管理平面。
在云网一体方面,青云QingCloud将自主运营的SD-WAN服务与各形态的云平台进行了深度整合优化实现云平台间VPC级别的高质、安全、高可靠的网络互通,并可随云平台一起实现智能动态伸缩调节。云网的深度一体化融合,为构建混合云提供强大的网络能力支撑,同时为进一步实现数据及业务迁移等高级场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存储能力方面,基于QingStor NeonSAN的远程数据同步能力,青云QingCloud混合云可以实现数据的跨平台迁移能力,从而进一步实现基于混合云的灾备体系。
在多云管理方面,青云QingCloud通过iFCLOUD统一多云管理平台,对接各类第三方云平台的API,将运维管理能力进行汇总,并最终抽象成面向混合云和多云的整体的一套运维体系,为用户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运维管理平面。通过这一平面,用户可以对混合云各个组件进行统一的运维操作,同时也可建立起全局视角,对混合云整体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与调度。
从现实案例来看,在提供给华润创业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中,青云在私有云层面,采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基于标准的x86服务器构建了“华创联和云“,能力覆盖完整的IaaS层组件、数据服务为主的PaaS层组件,以及构建统一的应用管理中心,充分释放基础架构资源效能,提升效率。
在公有云层面,华润创业将互联网相关的业务放在了青云QingCloud公有云上,借助青云QingCloud公有云的成熟运营经验,华润创业制定了完整的管理与服务细则,建立了标准化、可度量的自服务模式。
根据数据统计,华润创业混合云的建成,提升了原有资源交付效率,资源从申请到交付耗时降低了70% 以上,平台服务可用性达99.95% 以上。通过资源池共享,促进资源使用率提升了50% 以上,集团整体计算资源投资节约达百万以上。
因此,青云QingCloud混合云既可以提供一站式的交钥匙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全面的解耦以更加贴合企业个性化需求,顺应自主制定的转型策略,有力支撑企业IT 从局部改造到云就绪,到集中平台,到集团云,到行业云的全部成长过程。
未来将至:两大趋势两大方向
青云定位为一个面向应用的平台级厂商,对于以专业技术厂商、ISV、SI为代表的专业厂商而言具有标准、灵活、易集成等特性,同时开放平台全部功能API接口及模块化产品体系,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商业中立等特性也为专业合作伙伴的业务集成带来长期可靠保障。
从青云的观察来看,基于容器技术来构件新的PaaS平台和边缘计算正在成为云计算行业的两大趋势。混合云的演进仍在继续,容器PaaS、IoT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会让狭义混合云走向全域的广义混合云,云网融合、多云管理等向纵深发展,从而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摆脱了传统简单概念的混合云呈现出一体化的特质,终极目标是实现数据的自由流动和业务的自由迁移。但从目前的架构体系来说,即使能够实现数据的流动也难以实现业务的自由迁移。从技术角度来看,要实现这一的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容器的出现将这件事情变得异常简单。
基于容器去构建跨云的PaaS平台,然后基于这个平台去做一些交付,可以天然的实现这种跨平台的流动能力。所以说,容器对于混合云来说起到一个加成的作用,屏蔽底层所有基础设施的复杂操作,推动业务在同一架构间不同的云端实现迁移和运转,真正推动实现混合云的愿景。
边缘计算可以说是对产品体系和能力体系的一个重要延展。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加边缘计算,亦或者公有云和私有云一起加边缘计算,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混合架构,面临的问题和混合云并无二致。这就需要解决网络、数据、业务的连接和统一管理。
因此,边缘计算是对混合云空间上的延展,也能赋予混合云一些新的应用的场景。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月底的CIC 2019 大会中,针对不同的混合云能力青云将会有相应的联合解决方案发布。
而对于青云来说,对于混合云整体行业趋势的正确预判,本身技术的深厚积累,以及全维云平台的解耦能力都成为了青云在接下来的混合云行业混战中的领先优势。一家企业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前瞻性和领先的技术支撑能力,那么接下来,便要看青云这朵“混“然天成的混合云要如何“攻城掠地”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