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邂逅一片林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邂逅一片林

首页角色扮演热江超V版更新时间:2024-04-16

2024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迎来十年之期。工作以来,我曾多次到林区采访调研,结识了许多可爱的林业人。

2021年夏天,我来到小兴安岭腹地,跟随全国劳动模范张英善和他的妻子燕玉平一起去林场施业区,见到了他的“孩子们”——从1981年开始至2011年退休,这位被称为“张山疯”的劳动模范栽下了超过一百万棵树。取苗、扶正、培土……栽树时,一双手每天要往土堆里插上几千次。布满老茧的双手、粗大肥圆的手指、微驼的腰身见证了张英善为营林事业倾注的心血。

这么多年过去,张英善栽下的树苗已长大成林、郁郁葱葱。如今,退休后的张英善仍在义务植树,照看着他亲手栽下的百万棵树木。他说:“树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有生之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多栽树,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数十年如一日,如一棵大树庇佑着这片林海,林业人的坚守与执着,让我肃然起敬。

2021年6月3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乌马河林场分公司施业区,张英善在查看他30多年前种下的松树。

2021年6月3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乌马河林场分公司施业区,张英善、燕玉平夫妇在巡山。

2023年春天,我走进小兴安岭北麓,和年轻的瞭望员夫妇王刘洋、徐盼一起登上彩芹瞭望塔。那时,他们要上塔调试设备,为正式开始新一年的森林防火瞭望工作做准备。

彩芹瞭望塔是以王刘洋的母亲、“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朱彩芹的名字命名。1988年,朱彩芹跟随丈夫王学堂进入沾河林业局的森林防火部,组成沾河林区的第一座“夫妻塔”,在高高的瞭望塔上一守就是30年。受父母影响,王刘洋和徐盼也在沾河林区担任瞭望员,传承父母的事业,如今是该林业局最年轻的夫妻瞭望员。

照明工具从蜡烛到电瓶灯,交通方式从自行车到汽车,通信设备从模拟对讲机到数字对讲机……森林防火瞭望员的工作依然艰苦,但随着时代发展,工作环境已比上一代瞭望员好了许多。王刘洋说:“以前我挺不理解妈妈的,觉得她陪伴我少,对我有亏欠,现在自己当了瞭望员,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更能了解父母的不易。”

在艰苦的岗位上接续奋斗,如两棵小树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逐渐根深叶茂,林业人的传承让我感动。

这是2023年3月23日拍摄的位于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施业区内的彩芹瞭望塔和塔顶的瞭望室。森林防火瞭望员常年在这里瞭望火情。

2023年3月23日,在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施业区,王刘洋(左)和徐盼互相搀扶着走向彩芹瞭望塔。他们上塔调试设备,为正式开始新一年的森林防火瞭望工作做准备。

2023年3月23日,在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沾河林业局有限公司施业区,王刘洋(左)和徐盼在向彩芹瞭望塔塔顶的瞭望室攀登。

今年3月份,我再次到有“中国林都”之称的黑龙江省伊春市采访。停伐十年来,黑龙江林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大小兴安岭数万名林业工人放下油锯斧头,变为种树护林的“新林人”。

走进刘养顺家的农家乐,他和老伴正商量农家乐今年夏天的开业时间。依托林区的生态特色优势,停伐前曾是伐木工的刘养顺在2016年办起了农家乐,搞起了旅游生意,收入年年增长。伊春市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在黑龙江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2023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在伊春市友好区,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退休职工刘养顺(右)和老伴杨秋娥在自家农家院中(2024年3月13日摄)。退休后的刘养顺在2016年办起了农家乐。2023年,刘养顺扩大经营规模,农家乐可同时容纳近20桌客人,年增收十万余元。

在伊春森工带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指挥室,我发现调度员杜汝旭在电脑上用智能巡检平台就能操控无人机对施业区进行空中巡护作业。无人机在日常巡护工作中不受人力、时间等因素限制,可快速排查复杂区域。科技的应用让巡护工作更加精准高效,让林区人更好守护绿水青山。

在伊春市大箐山县,调度员杜汝旭操控无人机进行施业区的巡护作业(2024年3月14日摄)。今年35岁的杜汝旭是伊春森工带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指挥室的调度员。2023年5月,该公司将无人机引入到森林防护工作中,扩大了森防覆盖面、提升了巡护频次和防火效率。

在木艺人李德文手中,曾被认为是林下废弃物的松明油子被制作成精美的北沉香工艺品。因色泽光亮、带有浓郁的松香,这些工艺品深受游客欢迎。随着企业发展、工艺进步,李德文所在的木艺公司,不再局限于生产制造,而是打造了“产、学、研、游、创、教”的综合木艺创意产业,游客不仅能观赏木艺品,还能带着孩子感受林区文化、制作手工艺品等。

在伊春市乌翠区,手艺人李德文对木拼画部件进行上色(2024年3月14日摄)。今年48岁的李德文是一名“林三代”,现任伊春市美江木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主要负责木雕创作和木拼画制作。

林子不伐了,日子却越来越红火。转型了的林业人,在林区从事新的行业,如林间随风飘撒的种子,乘着时代的风,推动林区转型发展的浪潮奔涌向前。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采访路上,京剧《智取威虎山》里面的经典唱段在我耳畔一直回响。虽然没有杨子荣那样以身搏虎的高超身手,但能穿行于林木之间,拿起相机记录下覆盖着茫茫白雪的原始森林,感受那份纯粹的壮美,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今年正值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十周年,我与同事前往调研停伐后的中国龙江森工集团管区内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情况。走进位于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我终于有机会初入林海雪原。

3月中旬,卫星林场依然银装素裹。进入林区,窗外的景色逐渐变换,从稀疏的灌木丛逐渐过渡到密集的树林,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枝,洒在雪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路旁随处可见狍子等动物路过时留下的脚印,听林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前不久在林场里还看见了老虎的身影。

3月13日拍摄的通往中国龙江森工集团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的道路。

车辆一路颠簸,缓缓驶入林场居民区。村里停放着的被雪半埋的林业机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当地居民介绍,这里降雪随物赋形,形成了令人惊叹的雪檐、雪舌、雪蘑菇等,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冰雪奇观。

令人赞叹的不仅是森林的蓬勃生机,还有森林守护者们的动人故事。林业工人,这些曾经以伐木为生的人们,如今成为了这片林海最坚定的保护者。

当年,王凯在其所在的林场放倒了停伐前的最后一棵树。停伐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护林员,重新种植被砍伐的区域,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监测森林健康状况,用实际行动参与到森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

3月13日,护林员王凯在检查林木生长情况。

为了在齐腰深的雪地中拍摄护林员巡林的过程,我也和老护林员们学习,用塑料袋和胶带打起了绑腿,让雪不至于倒灌进鞋中。拍摄过程中,我多次踩空陷进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前行,很快便浑身大汗。一趟下来,我发自内心地感叹护林员们日常工作的不易。

为了防止雪倒灌,记者用塑料袋和胶带打起了绑腿。

除了转型成为护林员,很多林业工人依托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开起了民宿。停伐前从事营林工作的雪村大潘客栈老板娘胡秀英和他的丈夫潘德国就是这样通过招待八方旅客,将自己身边的“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离开雪村,一路回想我与林海的初见。白雪连绵不绝,山林坚韧挺拔。在林海的宁静与壮丽中,我读懂了林区人的热情、执着与豪迈。

策划:李尕

统筹:费茂华、刘金海、陈益宸

记者:谢剑飞、吴悠

编辑:张善臣、刘金海、程婷婷、郝建伟、吕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