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最好的人生态度是悦己

李清照《如梦令》|最好的人生态度是悦己

首页角色扮演如梦令单职业更新时间:2024-06-29

李清照《如梦令》|最好的人生态度是悦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几句词出自宋代词坛女神李清照《如梦令》的经典名句,仅从字面上的取意是感叹暮春时节,落花凋零;“绿肥红瘦”表面写景,细细琢磨,它所蕴含的意思还远远不只景色。绿为绿叶,红指花儿,延展开来实际上啊,是在写女性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伤感,诗词的美,恰恰就在于借物喻情,表达丰富的言外之意。

这首干古名作《如梦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这首词在艺术上的奇绝之处

第二,宋朝女性生活状态的一种误读

第三,是李清照的人生态度。

咱们先来一起读一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先看词牌名《如梦令》,这个词牌名的由来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

这个词调本来是五代时候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自度曲。作为帝王,李存勖是一个悲剧,但他却是一个文艺全才。还在做公子的时候,他就“雅好音律”,能自己谱曲填词,甚至行军打仗的时候,他都要命令前后的队伍一起唱他写的歌,美其名日“御制 ”哪怕是冲锋陷阵的时候,无论胜败,马头一转,众人的歌声立刻齐声响起。据说,这种方法能让将士们忘记生死,勇往直前。真可以说是 皇帝中的“奇葩”了。

《如梦令》词调据说就是李存勖创制的,李存勖本来给它取的名字是“忆仙姿”。原词是这样写的:“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你看,这首词的格律形式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是完全一样的吧?这首词讲的是一段艳遇以及艳遇后分别的伤感,“忆仙姿”中的这个“仙”应该是暗指艳遇中的那位歌女。后来苏轼读到这首词,觉得调名实在太香艳了,不够高雅,就取李存勖词中的“如梦、如梦”,改名为《如梦令》了。所以用《如梦令》作为词牌名,最开始是见于苏轼的《东坡乐府》。

而词史上最有名的《如梦令》,应还是非李清照的这首词莫属吧?词很短,意义很多。

“前一天夜里啊,一场风雨来袭,风很急,还裹挟着雨点,不过,这么大的风声雨声却丝毫没有影响词人的睡眠,为什么呢?原来啊,她昨晚酒喝多了。沉沉一觉直到第二天睡醒,酒意还没有完全散去,词人慵懒地靠在床上,看着"卷帘人”卷起门帘,她突然想起,那院子里的海棠花开得正盛,会不会受到昨晚暴风骤雨的影响呢? 于是就问了一句,“卷帘人”探头出去看了看,回答说:“还好还好,海棠花还开得好好的呢。”可是,听到这个回答,李清照却并没有放下心来,而是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唉,这一夜的风雨,那几株海棠肯定是‘绿肥红瘦’了吧?” 李清照真是个视觉大师,只用了33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春天的画面。整个场景非常完整,时间、地点、人物、对白和情节、甚至隐含的心理活动样样俱全。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交代了时间。昨夜对应的是今天的早晨,而且这还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因为后面提到“海棠依旧”。海棠的花期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农历的三月,这已经是暮春时节了。

紧接着,“浓睡不消残酒”,下着小雨,沉沉的睡了一夜,这酒还没能醒来,这得喝了多少酒呀。我们如今能读到的清照的词包括存疑之作共约60首,其中提到酒和喝酒的居然就有29首。爱喝酒还老是动不动就喝醉的女性,即便放在当代也是比较“另类”的吧?可李清照就是这样的女性。

李清照写过两句词:"险韵诗成,扶头酒醒。”这两句词明显有自我炫耀的嫌疑:一方面炫耀自己有才气,敢作“险韵”的诗。也就是专门找 一些不经常用的生僻字来押韵写诗;一方面还炫耀自己有酒胆,敢喝 烈酒。

“扶头酒”是指酒性很烈,容易让人喝醉的酒。醉酒的人不是常常要用 手扶住东倒西歪的头,于是烈性酒就有了个这样一个外号,叫"扶头酒”。所谓“易醉扶头酒”嘛。李清照另外一首非常著名的《如梦令》,也写过酒醉的场景,醉成什么样子呢,“沉醉不知归路”,连回家的路都记不清了。

为了给自己"洗白",李清照甚至还说过:女子“捧觞别有娉婷”。对于优雅的女子来说,即便是端着酒杯,也是别有一番动人风情啊!爰喝酒,还为喝酒找借口,是不是觉得,李清照的才情中多了几分狡黠的可爱。

那么,在礼教森严的古代,是不是只有像李清照这么“另类”的大才女,才会做出“浓睡不消残酒”这样出格的事情来呢? 其实不然,古代女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悲催,《红楼梦》里就有史湘云醉酒的描写。湘云和姐妹们喝酒行酒令,结果醉倒在了花园里,落了一身的芍药花瓣,惹得蝴蝶蜜蜂都围 着她转。如果不是有文化修养有高雅情趣的女子,恐怕没有这样楚楚 动人的醉酒场景吧? 这说明,古代的闺阁女子,其实也能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舒展她们的个性,毕竟野蛮酗酒和以酒助兴的文人雅趣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交代了地点和人物,线索是从两个词判断而来,一个词是“浓睡”,一个词是“卷帘人”,这说明词人当时所处的地方应该是卧室,卷起来的也应该是卧室的门帘或者窗帘。

从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说,“卷帘”不仅仅是一个日常的工作,而是一个审美的场景。一般诗词中的卷帘,主人公往往都是女性,比如说李白的《怨情》诗:"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还有杜牧写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再比如说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主角也是一位美女。珠帘是很柔美的装饰,所以卷帘的动作一般都是由美女来完成的,尤其在烟雨蒙蒙的春天,不过,我要着重着重提醒一下。这个雨后看海棠的场景,是不是一定李清照经历的真实场景呢?其实也未必。“试问卷帘人”也很有可能只是词人虚拟出来的场景,她想借用这样的描写来表达自己隐秘的情感。

晚唐诗人韩偓写过一首《懒起》诗,其中有这么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不用我解释,你也能感觉到这首《懒起》诗和李清照《如梦令》的相似之处了吧!但是,为什么同样是描写卷帘看海棠的意境,韩偓的诗“默默无闻”,李清照的《如梦令》却能够流传千古呢?诗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才是整首词中的灵魂金句。

韩偓的原诗:“卷帘”看“海棠”,花是花,我是我,意境虽然美,情意却很贫乏。可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应”字就点出词人着重的不是实景,而是她的心情,她并没有亲眼看到海棠花,却将心比心地想象:那样柔弱的花儿,怎能敌得过强劲的风雨呢?这点睛的词眼“肥”和“瘦”绿肥是说绿叶浓密,红瘦指的是落花凋零,用两个拟人化的词来形容绿叶红花,让本来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植物突然就变得灵动起来,充满了人情味、就好像海棠是词人的闺蜜一样。

那个“卷帘人”不懂女主人惜春的情绪,也不懂海棠花的命运,所以她 说“海棠依旧”,根本没有注意到风雨之后海棠花命运的微妙变化;反而是那个根本没有亲眼看到海棠花的女主人,隔着一层帘子,都能和海棠花的心意相通,同病相怜。

“应是绿肥红瘦",一个“应”字,女主人和海棠花之间,那种闺蜜一般心心相印的情感就呼之欲出了。

同样的意境,显然李清照要比韩健高明了很多。先拟人再通感把诗言志词言情,词特别擅长表达幽深含蓄的情感,如果我们再往深处品读,其实绿肥红瘦这一句,在我看来还含隐藏着李清照的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都认为,古代女性面临的最大悲剧是婚恋不能自主,讲究三从德。看起来古代的女人,完全没有自由,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其实起码在宋代来说,这种概括有点言过其实。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还是以李清照的生活经历为例。我个人判断这首词很可能是

写于李清照的少妇时代,也就是她嫁给赵明诚以后的生活写照。李清照和赵明诚虽然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他们在婚前很可能就有过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当时是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或外交部的司长,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副部长,后来,赵挺之还做了宰相。

两个人同在六部为官,是同僚关系,两家人很可能早就有过接触,因此,对于李清照而言,这并非盲婚哑嫁。而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幸福婚姻,夫妻感情也相当好,这在她以后的诗文当中,多有提到。

不过,在他们婚姻的前期,完美的婚姻中也有一些小小的美中不足。赵明诚是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也就是考古学家。因为职业的关系, 他不得不常常出差,这就导致了恩爰小夫妻的一些小别离。每次分别,李清照都会写一些缠绵悱恻的相思词,寄托她对红颜易老、期待得到丈夫怜惜和疼爰的心情。

比如我们熟悉的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都是类似的情绪,只不过, 这类句子比“绿肥红瘦”的情感强度要强烈得多。看来,李清照是丝毫都不会掩饰自己对爰情的渴望的。

大胆的表达爱情、追求爱情,不容忍将就和苟且的爱情,这正是李清照的风格!

我认为,她的爱情观也非常的现代。包括后来晚年的再婚和离婚,都做得底气十足。

而李清照之所以能够活得如此“另类”,其实这跟唐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很有关系。这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宋代对于婚恋还是有一定的宽松度,你可能要说了,那后来李清照的再婚离婚,不是也引发了很多的争议和流言嘛,其实这些更多的是因 离婚的激烈过程,因为李清照的离婚是由女方主动提出来的诉讼离婚。

在宋代,离婚再婚的事情并不少。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曾将孀居的妹妹燕国长公主再嫁给爱将高怀德。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先前曾在民间嫁人。甚至理学大师程颖的儿媳妇、程颐的侄女都曾再嫁。

在唐宋时期,青年男女都还有自由恋爱的机会。古代的三月三日上巳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几乎可以看成是青年男女打着节日幌子,行自由恋爰之实的美好节日。

杜甫的《丽人行》就说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欧阳修的《生查子》词,也描写过元宵节青年男女约会的场景: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明清以后,理学对女性行为的约束才越来越严苛。《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就写了,晴雯生病,只能躺在床上,隔着厚重的大红袖幔伸手给大夫把脉,而且大夫进进出出,自始至终没有见到过一个女孩子,因为李纨早就知会各处丫鬟回避。

正因为唐宋时候女性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我们才能够读到像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情无计可消除”这样或含蓄或大胆的爱情表白。

对当下的你我而言,李清照依然是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翻看李清照的人生,你会发现,这位旷世才女,其实经历了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和最深的痛苦。

她出生名门,年少时遇到相爱的人,和赵明诚惺惺相惜,恩爱半生;后半生遭遇渣男张汝舟,面对众人非议,李清照毅然决然起诉离婚。

她没有孩子,晚年没有儿孙承欢膝下,遭遇靖康之变,颠沛流离。但是,她内心丰盈,底气十足,从容不迫,大胆坚定,她的内心非常丰富,她的人格也非常独立,她在精神上从不依附于别人,更不需要从别人的世界里找价值。在她眼里,一朵花,一场雨, 鸟鸣,都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因为她拥有的就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表现美的心灵。

“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正是是李清照对自然之美、人生之美 的敏锐感悟。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四季,在我看来,李清照既有春天 的绿意,夏天的热烈,秋日的清冷,甚至经历了冬天的凝重,但我们每每提到春天,还总是会想起她。

因为她笔下的春天清透、美好,笔触敏感,却又充满希望。相比之 下,今天的我们很少还能有时间和心情,停下奔忙的脚步,去静静欣 赏身边的一朵花开,一场春雨,一片落叶呢。

那么,从现在起,你能否也像李清照一样,在生活的奔忙中给自己留一点余地和时间,听听自然的声音,听听历史的声音,也听听自己内 心的声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们不是李清照,但我们同样可以拥有丰盈而从容的自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