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地名文化讲座

长沙县地名文化讲座

首页角色扮演沙城游龙诀更新时间:2024-08-02

长沙县地名文化讲座

主办:长沙县图书馆

主讲: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员 陈先枢

2022年8月12日

长沙县地名文化讲座

地名是一种信息载体,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类生产、生活、交往和进行各种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且具有反映当地历史、地理特有现象的功能。乡镇是人口的集中聚居地,是人类交往活动的中心,而与这些聚居地和交往中心紧密相关的乡镇地名,其形成和演变无不留下可贵的历史遗痕,记录着已经消逝了的历史岁月。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地名的变化正可以反映历史文化的变迁。从长沙县乡镇名命名的规律、特点及其演变,便可窥见长沙城乡发展的历程和丰富多釆的历史文化。

星沙

“星沙”为1996年长沙县新建县城的城名,当时叫星沙镇。

“星沙”是古长沙县的别称。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时选择一批星象作为定位观测的标志,创二十八宿之说。认为上有星象,下有相应的“星野”。二十八宿中的轸宿有一颗“长沙星”,与长沙星对应的地方就叫长沙。如甘氏《星经》载:“长沙子一星,在轸之中,主寿命,小而明。”《史记•天官书》说:“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星,曰长沙。”《湖广通志》最后的结论是:“长沙之名起于周,又曰星沙,以星名。”

明崇祯长沙府志载长沙轸宿图

另一说是长沙乃地名,以地貌特征为名。《路史》说:“沙为长沙……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故轸宿中有长沙子。”可见长沙之名在少昊氏时业已存在,至少有4500年的历史。所以清光绪《善化县志》说:“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即先有长沙这个地名,以后天文学发展了,便把地上长沙的地名,又用于长沙天上的星名。

无论是“星以沙而得名”,还是“沙以星而得名”,都把星与沙连在一起,故长沙又称“星沙”。早在唐代,“星沙”之名就入了唐诗。如韩愈登上长沙县罗洋山,写下《罗洋远眺》一诗:“绕廓青山一座佳,登高满袖贮烟霞。星沙景物堪凝眺,遍地桑麻遍囿花。”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知潭州时写有《星沙集志》一书,可惜己佚。

新县城选址长沙县望新乡,长沙县政府依据以上“古长沙别称星沙”的事实,将新建县城命名为“星沙镇”。

星沙松雅湖一角

松雅湖是今日星沙的著名景点,为捞刀河流经长沙县今星沙城区域形成的一片湿地,捞刀河即从湿地北面至东向西流过,原还有望仙桥水流入。今经过重新开浚,成为长沙县城星沙东北角一方亮丽迷人的打卡之地,取名为松雅湖。松雅湖以松雅河而名。松雅河位于松雅湖之西,是捞刀河流经此地的原“C”字形河道截直后,在旧河床形成的“C”字形“哑河”。雅字即取哑字的谐音而名。

泉塘 望仙桥 长桥

泉塘原为长沙县望新乡的一个小集镇。望新乡在1949年前名为“望仙乡”。“望仙乡”又源于“望仙桥”。元代文学家许有壬大德年间(1297—1307)赴㮾梨东冈书院看望父亲时所作《元六日赴长有感》诗自注中有“对江,马行二十里,走望仙桥,复茆港舟行”之语,可见那时就有“望仙桥”的地名了。1950年,开展“除旧更新”运动,望仙桥改名望新桥,望仙乡亦改名望新乡。望新乡驻地封刀岭。封刀岭,传说明初朱元璋进军长沙,经此岭封刀禁*而得名。

泉塘集镇距长沙城区东北12公里,村舍沿浏花公路呈带状,地势较高,有泉塘,村因塘而名。民间传说,陶真人陶澹以铁杖插地,泉水涌出成塘,因名泉塘。

1996因建长沙县新县城——星沙镇而将望新乡连同泉塘整体拆迁。2009年长沙县撤销星沙镇政府建制,设立星沙、湘龙、泉塘3个街道办事处。泉塘遂成为街道办事处之名。

今日泉塘广场

长桥则为今泉塘街道的一个社区,原属长沙县螺丝塘乡,后划在望新公社泉塘大队境内。清雍正三年(1725),村东北溪流上柳姓公建长桥,村因桥而得名。长桥中学(今长沙县一中)设此,远近闻名。长桥中学的前身为私立圣和中学,系柳姓族学,创办人为柳午亭,建于1943年。

柳午亭再加上武术家柳森严、民国名厨三和酒家创办者柳三和、“柳德芳汤圆”创始者柳德芳被称为“长桥四柳”。

㮾梨

今为街道建制,名㮾梨街道。㮾梨为千年古镇,原名榔梨市,位于长沙县南偏西浏阳河大弯道北岸,与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接壤,距长沙市中心15公里。

㮾梨街道

清代时榔梨是湖南省藩司派出的长沙税课司驻地。明嘉靖《长沙府志》载“榔梨税课司在县东二十五里明道乡第十八都,洪武十七年设。”清嘉庆《长沙县志》亦载:“榔梨市,县东三十里明道都,水道通浏阳,旧有榔梨税科局。雍正十三年奉文,落地税若在乡村镇落,全行禁革,局遂废。”

陶真人庙

传说镇名源自镇内陶真人庙前的两种古树,一是榔榆树,二是梨树。明清两代旧志均作榔梨,民国时却变成了㮾梨。1950年2月,曾一度作为长沙县人民政府临时治所。同年3月,定为乡级建制镇。

蓉塘岭 黄兴镇

蓉塘岭为长沙县黄兴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长沙城区东南14公里蓉塘北岸。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胡铎兴修水利,开筑一塘,广植芙蓉,因名蓉塘。集镇因而得名。1988年在原高塘公社等地域置黄兴镇,以纪念在这里出生的辛亥革命领袖黄兴而命名。

黄兴故居

蓉塘岭西南4公里扬圫村凉塘有黄兴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凉塘还是清末史学大家王先谦的故乡,原有故居和墓葬,今不存。蓉塘岭西2公里桂花村有许光达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干杉树

干杉树为长沙县原干杉镇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城区东21公里善化港北岸。聚落呈扇状。1958年,集镇向西北发展,与高岭寺、发人坡连成一片。2015年,干杉镇并入兴镇。

清光绪《善化县志》载,“一都烧田段黄龙山,古杉一株遭风吹折,倒插复生,围丈余.高六丈”,“里人砌石围护,呼其地为干杉树”。1961年,树为雷电击死,地名沿袭至今。民间则传说,清末民初,干杉境内高岭寺生长着一棵奇特的杉树,杉树高大,树干须三、四人合抱。每年,树体一半干枯,另一半则郁郁葱葱。逢单年,树体南枯北盛;逢双年,则北枯南盛。附近的居民偶有伤风感冒等疾病,从树上剥一小片树皮煎水喝便可恢复精气神,乃至痊愈。故此,杉树名声大振,遂以干杉命名此地。

干杉域内人杰地灵。文革时被打为“三家村”之一的廖沫沙出生在距神杉仅一公里之地。干杉还是著名湘军将领彭寿松、民国长沙县首任知事姜济寰、国民党抗日名将黄杰上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何德全中将的桑梓之地。

仙人市 鹿芝岭

仙人市今为长沙县黄兴镇的著名集市,原为仙人市乡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城区东南22公里浏阳河北岸。聚落沿河分布。因浏阳河畔狮子山有“仙人石”而得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仙人石“滨河狮子山,石方正约七尺许,如棋盘”,“相传有仙人奕棋其上”。

鹿芝岭

南有渡口、码头,为长沙、浏阳间水陆交通孔道。公路直通长沙城区。东北4公里鹿芝岭,俗称古城基,为五代汉乾祐三年(950)置龙喜县治所。1972年,在月亮山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器、陶器等文物,年代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

江背

江背今为建制镇,位于长沙、株洲、浏阳金三角地带,东邻浏阳河,西靠长永高速公路,319国道横贯东西,距省会长沙市和铁路枢纽株洲市各30公里。集镇聚落呈三角形,先后为长沙县河田乡政府、江背区公所和江背镇镇政府驻地。乌川大山山冲48条溪水汇聚的乌江(亦称乌川),流经此处,注入浏阳河,居民房舍选择在江背面而建,故名江背。谷内山泉飞瀑,汇聚成川,水呈乌褐色,因名乌川。

乌川大山

江背镇有著名的乌川湖风景区和印山湖风景区。

五美山

五美山原为五美乡政府驻地,今为江背镇的一个村。位于长沙城区东南34公里三叉河畔。三叉河古称五美水。宋《太平御览》引《湘中记》:“五美水在长沙县东”,“光武时有五美女居于此溪之侧,后因为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五美山“平峦明秀,四山环拱”。村因而得名。

五美山东南1.7公里小埠港,是浏阳河从浏阳市镇头镇进入长沙县江背镇,北流至小埠村,再西转,形成的第一道湾。

五美山西南1公里观音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花市

黄花今为建制镇。黄花市,旧称黄花铺,今为黄华镇镇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县中南部,距长沙市区21公里。2012年从划出的黄花镇茶塘村、长龙村、湘峰村3个整村和华湘村在长永高速以北的区域,另置长龙街道。黄花国际机场位于此。

黄花镇中心广场

明代中期这里设递铺,明崇祯《长沙府志》载:“黄花铺,华花同义,谐称黄花铺。”原此地野菊丛生,入秋后遍地黄花,后店铺逐增,形成小集市,街区呈三角形,遂名黄花市。

黄花名人辈出,民国长沙曹氏名人曹典球、曹孟其均为黄花市曹家坪人。

春华山

春华今为建制镇。春华山为今春华镇镇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城区东北28公里捞刀河北岸。清咸丰年间此地建寺,名“春华山”,地从寺名。今人把地名来由演绎为“昔人依山傍水,结庐成市,取“春华秋实,人寿年丰”之意,名其地为“春华山”。

捞刀河畔春华老街

春华镇有著名文物古迹张百熙墓、抗日战争春华山战役遗址、春华渡槽、武塘纪念亭、龙王庙等。

春华山是长沙和平起义条文的签署之地。8月5日,解放军138师官兵由春华山、黄花铺、东屯渡进入长沙城。

果园

果园今为建制镇。位于长沙县中部,境内原有古寺,内植桂花、白果,花繁叶茂,果实满枝,清风吹拂,香飘数里,故名寺为花果园。以果园为乡、镇名称,实缘于此。

花果园寺实为李公庙,是田汉发蒙的母校。李公庙始建于南宋开禧元年(1205)。李公庙原有庙宇三进,壮丽巍峨,并曾在此办积社仓、育婴堂以及私塾学堂。庙堂与戏台之间,轩阔敞旷,可容纳两千多人看戏。

李公庙

金井河纵贯全境,纳麻林、寻龙、赤石诸河及六十余条溪港之水,注入捞刀河。

果园镇田汉艺术园

果园是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国歌歌词作者田汉的故乡。田汉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路口畲 麻林桥

路口今为建制镇。路口畲先后为长沙县路口乡政府、路口区公所和路口镇政府驻地。昔为长沙至浏阳、平江大路交点,故名路口。畲,火耕地,指粗放耕种的田地。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

金井河、麻林河由北向南从路口境内流过。两条河的会合处名“双江口”,江上的石桥又演化出一古老的地名“两搭桥”。

路口镇麻林桥老街

麻林原属长沙县麻林桥乡,位于麻林河西岸,乡政府驻地为麻林桥坳上。今为路口镇的一个社区。相传麻林桥为一石板桥,系由某大力士奋力蛮干,双手搬起大麻石条搭成,人称蛮人桥,后以方言之谐音雅化为麻林桥。“麻林桥豆腐”闻名乡里。

麻林桥

高桥

高桥今为建制镇。高桥镇位于长沙县境北部,原为桥名,后成为集镇名、地片名、乡名、公社名,乃至镇名。

高桥镇街景 乔育平摄

高桥又名郭桥,为郭氏家族捐建,位于今高桥镇金桥村境内金井河上。原桥居街之中心,木质结构,长30米,宽3米,高16米。两侧竖以栏杆,雕有花草虫鱼,人物故事。上过车马,下通舟楫,巍然高架,蔚为壮观,故名高桥。但高桥镇政府驻地并未在金桥村,而在桥里。桥里原为高桥乡政府驻地,地处学士桥与节义桥之间,故名桥里。

郭桥(高桥)

清代高桥镇是中南地区最大的茶市,兴盛时茶号、茶庄达48家之多当代高桥茶“高桥银峰”“湘波绿”等品牌跻身全国名茶行列。

高桥镇人杰地灵,是革命先辈李维汉、革命先烈柳直荀的故乡;还是蹈海殉国的近代民主革命人士杨毓麟的家乡,惜故居已不存;又是间架体书法家黄自元的第二故乡。

范林桥

范林桥原为长沙县范林乡政府驻地,今为高桥镇的一个建制村。明崇祯《长沙府志》载,明万历五年(1577),范、林两姓建石桥于金井河邓家冲口上,取两姓命名。桥为麻石单孔桥,长10米,宽5米,高5米,当长沙、平江、浏阳交通要冲。范林村因桥而名,聚落呈弓形排列。附近盛产麻石、茶叶。1901至1941年间产“高桥红茶”,多产自范林。

范林村风光 汤青峰摄

金井

金井今为建制镇。原为金井乡政府及金井区公所驻地。 金井集镇因金井而得名,素有“小长沙”美称。金井位于金井集镇金井河码头上,井长4米,宽3米,深2.7米,井壁有青砖砌筑,井底用大青石平铺。一侧竖立石碑,镌刻“金井”二字。井内有四股涌泉,水清可鉴,其味甘甜,井水泡茶,茶尤香冽,略成金色。金井之名由是而始。民间传说则说井开凿时有金鸭浮出水面。

金井泉池

金井河亦因金井而得名,流贯金井镇全境。抗日战争前金井河岸的金井镇上商铺鳞次,店铺中,以“亿太斋”的资本最大,流通广,铺面宽,集磨坊、糖坊、糟坊、屠宰、南货等于一体。金井郑家大屋“一门八进士”。

金井郑家大屋遗址

金井镇是茶叶大镇,全镇域内今有湘丰、金井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金井镇庙宇众多,著名者有九溪寺、青松寺、仰山庙、明月庵、赤马殿等。

双江

双江(今属金井镇),因境内有团山、石湾两条小江而得名。双江位于长沙、平江、浏阳三县(市)交界的龙华山下,东南与浏阳社港、龙伏、赤马镇彼邻,东北与平江三阳、瓮江两镇接壤,西南西北与金井镇相连,素有“长沙县的边贸流通枢纽”之称。龙华山脉的高峰—龙头尖,海拔654米,为“鸡鸣三县”之地。

山上多神庙,如包岳殿、龙潭寺、观单殿、龙华石庙、山神庙等。

滚灯车

双江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滚灯车和锣鼓亭子已流传千年,被录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罗戴塅 官家桥

罗戴(今亦写作罗代)、官家桥均为原双江镇境的地名。

罗戴为原双江镇政府驻地,以罗、戴二姓聚居得名。罗戴石湾河畔光华村有包公殿,始建于清,重建于20世纪90年代。罗代黑猪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罗戴塅

官家桥(今名观佳村)为原长沙县观佳乡政府驻地。观佳乡后合并于双江镇,双江镇再合并于金井镇。东北落业塅有清康熙年间建的官家桥,地从桥名。后“官家”按其谐音雅化“观佳”

开慧

开慧今为建制镇。开慧之名始于1950年春建政时,为纪念杨开慧烈士,名开慧乡。在此之前属旧制白石乡。开慧乡政府驻地为竹山铺。竹山铺为长岳古道上的一个递铺,以地多竹林得名。今开慧镇系2015年由开慧镇和白沙镇合并而成。

开慧集镇公园一角

杨开慧故居位于原清泰都雾阳乡板仓村,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飘峰山广袤两千余亩,山峰有明朝末年修建的湘峰古寺,今保持完整。飘峰山下有明朝末年修建的,今长沙地区保持最完好的飘峰塔。开慧镇清泰桥的桥名相传为明正德皇帝御笔,高山殿传说是正德皇帝在这里住宿一晚而取名。飘峰山下的枫树湾是中国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的生长地,其故居亦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

白沙为乡名,2015年并入开慧镇。白沙乡因境内有白沙桥,且地多白沙土质而名,2012年改为白沙镇。原白沙乡政府驻地为李家山,位于长沙城区北54公里金井河西岸,与平江县向家镇毗邻。

在1949年前,这里属白石乡。白石乡以白石庙而名。白沙乡庙宇众多,除白石庙外,还有金华古院、荆山庙、天王寺等。

白沙乡虽地属偏远,但是藏龙卧虎之地。抗日战争时誓死不当汉奸而跳水自尽的老翰林郑家溉、滇西之役率军收复腾冲的抗日名将彭劢均为白沙乡人。

福临铺

福临今为建制镇。福临铺原为长沙县福临区公所驻地,今为福临镇政府驻地。集镇位于长沙县境东北,古为长沙至岳阳驿道上的铺递,初名茯苓铺,因原后山上遍长中药材茯苓而名,后雅化为福林铺、福临铺。民间则说“福临”的来历与“正德游龙”的传说有关。

影珠山

明朝第十个皇帝武宗朱厚照,号正德,曾多次巡游各地。《明史》也有正德九年“二月庚子,帝始微巡”的记载。传说正德皇帝微服到了长沙县清泰桥(古清泰都,今开慧乡)界,见老百姓正在修桥,一时龙心大悦,便挥毫泼墨为此桥题写了“清泰桥”三个大字。题写清泰桥后,正德皇帝继续沿着影珠山南行,很快就来到了茯苓铺。一见茯苓二字,立马就联想到了与之谐音的福临,以为大吉大利之兆,遂改茯苓铺为福临铺,并写成“民歌清泰,春至福临”嵌地名对联一副。自此,茯苓铺就变成了福临铺。

镇内影珠山为省级森林公园和抗日战争长沙会战遗址公园。集镇西北2公里影珠山东麓有影珠女校(开物中学)旧址。

开物中学

福临铺官做得最大的人是一代名臣瞿鸿禨。瞿鸿禨(1850—1918),福临铺西冲人。先后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大臣、外务部尚书,授大学士,是执掌晚清中枢的重要人物。

青山铺

青山今为建制镇。青山铺位于长沙县东北部,原属长沙县广福乡。铺后茂林修竹,青山如黛,故名。原居民多以加工麻石及编织篾席为业。“青山铺凉席”,工艺精湛,远销长沙。集镇北5.5公里赛头铺,明代称寨头铺,为县境篾席主要产地。

手工编织篾席

境内天华山,系影珠山余脉,由影珠山经莲花蜂至此,山势巍蛾雄伟,旧有八景,今存其六,即万年松、观音岩、响鼓石、自来泉、望麓台、蛤蟆石,其中尤以观音岩之石上松更为奇特。1961年4月12日,*刘少奇在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蹲点时,曾游此山。刘少奇在这里撰写了调查报告,今建有纪念馆。

天华塔 乔育平摄

安沙

安沙今为建制镇。镇的前身是安沙区,当时包括鼎功、唐田、水塘3个公社。安沙镇位于长沙县中部,与县城星沙一河之隔。安沙集镇是原鼎功公社的驻地,亦为今安沙镇政府驻地,此地原为长岳古道的一个驿站,故又名安沙驿。因往来客商增多,明清时就成为小有名气的商埠,故又名安沙市。

安沙集镇街景

安沙镇英才辈出,不仅有陈龙骧、姚韵梅等革命先烈,张以藩、张西曼等志士仁人,而且有为长沙近代工商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实业家、慈善家朱昌琳。朱昌琳故居位于安沙镇和平村棠坡,宅院旧名恬园。朱昌琳为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伯祖父。、

棠坡清代民居恬园

还有多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安沙人。如北伐名将张辉瓒为安沙镇唐田神唐人,淞沪会战中的抗日英雄朱耀华将军为安沙镇关山村梅树坡人,曾任远征军荣誉二师师长的戴坚将军为安沙镇鼎功桥人。

水渡河 竹山屋 唐田

水渡河、竹山屋、唐田(苦竹坳)均为安沙镇境内的老地名。

水渡河为原安沙区公所驻地。位于长沙城区东北13公里捞刀河北岸渡口侧,昔有李公庙,风景殊绝,原有八景,后人以八景中“春帆浒渡”之意,名渡口为浒渡河,后讹化为水渡河。

水渡河李公庙

清嘉庆《长沙县志》载:“水渡河,县北三十里明道、淳化交界处。源有三,一自潦浒市,一自古华山,一自玉华山。合为大溪,由涝塘河出湘江。”集镇以河名,属水塘乡,因境内有水渡河和长塘两自然村,故各取一字称为水塘乡。

竹山屋为原鼎功乡政府驻地。位于寻龙河西岸。竹山屋昔为店铺,名仁寿堂,因屋后山有竹林,故又称竹山屋。县鼎功中学设此,其前身为柳直荀烈士所创协均中学。

唐田古庙

唐田又称苦竹坳,为原唐田乡政府驻地。此地原有唐田古庙,相传唐末为纪念荣禄大夫唐田而建,唐田之名由此而来。又因此地坳大坡陡,苦竹丛生,屋建坳上,故又称苦竹坳。

毛塘铺

毛塘铺原为安沙镇的一个小集镇,今为社区之名。清嘉庆《长沙县志》之“铺递”载:“自小吴门北至平江界,凡十三铺,共一百三十里,此系古大路,明宣德年改。”石子铺在水渡河之南,可见毛塘铺从来就是从长沙城东北过捞刀河后的第一大铺。

今天,古老的毛塘铺已蝶变为安沙镇的交通、经济中心。今毛塘社区是长沙县重点发展地带,已开发土地2000多亩,安沙物流中心已列入湖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目。区内现有湖南信息学院、长沙师范学院第二校区等高等院校。

北山

北山今为建制镇。北山镇的前身是北山区,当时包括北山、牌楼、石常、沙坪、高岭5个公社(沙坪、高岭今属开福区)。北山镇是长沙县境内直接与长沙市区相连的乡镇之一, “北山”一名泛指长沙县北丰梅岭、姜家山一带,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李姓由江西迁此落业,称这一带为北山。“

北山森林公园 陈先枢摄

牌楼”因境内有大型石牌楼而得名;“石常”则因境内有卷石湾和常丰桥两个自然村而合称石常。

北山镇是抗日名将李默庵的故乡,其公馆就在集镇上,名“北山书屋”,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常家祠堂

北山镇还有长沙县境内保存最好的祠堂——新桥村常家祠堂。祠堂面对白沙河,后依低山,面阔7间,进深3栋,各栋顺地势逐渐抬高,内有戏台,全由花岗石柱头支撑,大气恢宏。常家祠堂为陈先枢母亲老家的宗族祠堂,2014年亦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部分图片来源:《长沙县历史文化丛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