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绵阳三条主题文物游径新鲜出炉,看完就出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绵阳三条主题文物游径新鲜出炉,看完就出发!

首页角色扮演神道飞仙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4

5月19日,在三台潼川古城启动的“中国旅游日”分会场现场,绵阳市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机器人绵宝向游客介绍了绵阳的三条文物主题游径试点线路。

最近,国家文物局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绵阳市文物局启动了绵阳文物主题游径试点建设工作。

结合现有的文物和旅游资源,绵阳市文物局计划打造三条主题文物游径!

究竟这三条游径

串起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呢?

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

重走梁思成绵阳考察之路

线路特点:这个线路包括西山公园玉女泉子云亭道教造像、汉平阳府君阙、七曲山大庙、卧龙千佛岩摩崖造像四个点位,均由“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先生亲自考察。

这条线路包含了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是绵阳文物资源的珍品!

1 西山玉女泉及子云亭道教造像

该造像位于绵阳西山公园,分布在玉女泉上方和子云亭下方两处崖壁上。最早开凿于隋大业六年(610年),唐咸亨元年(670年)、乾元二年(759年)、咸通十二年(871年)又陆续开龛造像。现存31龛,题记8则,时间跨度从隋至唐初到唐中晚期。龛形以竖长方形龛为主,内容大多为一主尊二协侍,部分还有供养人。

玉女泉及子云亭道教摩崖造像体量不大,其中最高的造像也只有55厘米,但造像雕刻精美,是隋唐道教造像艺术的经典作品,也是四川现存开凿时间最早的一处道教摩崖造像,是研究隋唐时期道教造像在四川的传播、发展以及道教和道教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 平阳府君阙

绵阳汉平阳府君阙,又称绵阳汉阙,建于东汉末期(公元195年前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平阳府君阙共有南北两阙,都是双出子母阙,这在国内现存的石阙中并不多见。绵阳的汉平阳府君阙坐西向东,由阙基、阙身、阙盖三部分组成。南北两阙相距26.2米。南阙主阙高5.45米,宽1.66米,北阙主阙高5.29米,宽1.66米,子阙高1.74米,宽1.18米;南北两阙的形制、结构大致相同。阙身自下而上,雕刻了很多仿木构建。在南阙檐枋的枋头上,现存有“汉”、“平”二字,“府”字隐约可见。根据史料记载,檐枋原来雕刻有“汉平阳府君叔神道”铭文,阙名也由此而来。

汉平阳府君阙的两阙上部及阙檐下,雕刻有车骑出行、童子捉鸡、二虎相斗、舞乐图等数十幅雕刻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构思新颖,雕刻手法苍劲有力,画面古朴生动,迥然成趣,是研究中国汉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绵阳汉阙的主阙上中部,有梁武帝大通三年(529)开始,雕刻与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造像人物42龛,并有题记6则。以题记铭文落款时间为依据,证实绵阳汉阙上的造像,是省内独存的最古老石雕,与汉阙的雕刻同为稀世之珍。

绵阳汉阙是全国现存30余处汉阙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双出墓阙,阙身雕刻图案内容丰富,雕刻手法娴熟,是研究中国汉代建筑艺术和佛教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中国古建大师刘敦桢评价,汉平阳府君阙上造像是“川、省最古的佛教艺术,甚足珍贵”。

3 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古建筑群。整个庙宇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元代盘陀石殿,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楼等,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卧龙千佛岩摩崖造像

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是一处保存完整、研究价值极高的唐代早期石窟造像。它位于四川省梓潼县卧龙镇五一村卧龙山东崖下,造像凿在东西长5.5米,西南宽5.2米,高3.2米的长方体石墩四周壁上,由东、西、北三个大龛和一个南面的横长方形千佛小龛组成。其中西龛“西方三圣”有造像55尊,东龛“东方三圣”有造像9尊,北龛“华严三圣”有造像19尊,南面的千佛龛内有约110尊小佛像。

这条连梁思成先生都亲自“打卡”过的线路

是不会已经让人心向往之了呢?

别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条线路

“探寻涪江流域古建之美”

线路特点:这条游径可是包含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深山故宫”报恩寺、拥有四川省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飞天藏殿的云岩寺、有着“古建筑博物馆”美誉的七曲山大庙、四川省内保存最完整的石砌城墙潼川古城墙和皇家道观云台观。探寻古建筑之美的同时,还可以感受绵阳多彩的文化魅力!

1 报恩寺

位于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完工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是由明代龙州土司王玺、王鉴父子历时二十年建成,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仿北京故宫修造的古建筑群,故被称为“深山故宫 ”。

报恩寺占地面积27888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座西向东,由东而西次第升高,主要建筑安放在300米长的中轴线上,由广场、山门、金水桥、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万佛阁组成,左右配以经幢、钟楼、大悲殿、华严殿、碑亭、长廊等。全寺占地面积2.78万多平方米,古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一色楠木结构,一派宫式设计,融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一体,集儒、释文化之大成。

巧夺天工的转轮经藏,婀娜多姿的千手观音,千姿百态的龙,奇巧严谨的斗拱,色彩绚丽的壁画和一色楠木构造被誉为报恩寺“六绝"。报恩寺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罕见的建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旅游价值。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之杰作”。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基地;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评为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

2 云岩寺

位于江油市东北25公里处的窦圌山云岩寺,是国务院1988年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既是蜀中的重要文物,又是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

窦圌山初名圌山。因其山形上小下大像盛谷的囤子而得名。相传唐代彰明县(今江油市)主薄窦子明,羡慕圌山清奇幽秀,弃官隐居修道,羽化飞升。于是有仙则名。遂在圌山前冠以窦字,称窦圌山。窦圌山麓缓、腰陡、顶平,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故山势奇特,景色宜人。从山麓到山顶分别在850米、1000米和1090米3个高度发育有陡峭的悬崖。海拔850米和1000米处的悬崖只发育在东南坡。崖高50米,长1900米,海拔1090米处的悬崖即山顶悬崖,高40至50余米,是窦圌山山顶雄奇壁立互不连接的东岳、飞仙、神斧三座笋状山峰,三峰间隔10至30米,除东岳峰崎岖小径可上外,余两峰只能通过架在三峰间的铁索登临。窦团山长2.8公里,宽10.8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云岩寺中天王殿地理座标东经104º48′26″,北纬31º54′37″。

窦圌山大规模的建设始于唐代,唐中和年间,南逃蜀中的唐僖宗李儇,朝祖经过此山,“遥观紫云成盖,盂音空闻”,敕令兴建一座云岩观。自此确立了窦圌山中轴对称“东禅林,西道观”佛道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沿续至今,在我国古代寺院建设中比较罕见。云岩寺位于窦圌山中部,它座北朝南,临岩附山。背依山顶的三座孤峰,东旁悬岩峭壁,西邻群峰密林。气势雄伟,视野开阔,占地18亩,建筑面积5000 多平方米。

云岩寺基本上是按佛教禅宗的庙字形式布局。主要建筑均沿中轴线作纵深展开,自下而上、逐步递高。依次建有山门、文武殿、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以及东西配殿、禅堂、客厅,形成一个殿字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的古建筑群。

穿过云岩寺,沿着曲径幽意的小道拾级而上,经李白题窦圌山诗碑、别有天、石刻,以及春台、碧云洞天等古迹,便到了山顶。山顶由矗立的三座孤峰组成,每峰高 50 米,相距 30 余米,除西峰外,其余二峰四周悬岩陡壁,无法攀登。三峰问仅有一铁索相连。索桥始于唐代,原为竹索,古称窄桥。后索朽桥断,换成铁链,呈套环状,分上下二根,上面的稍细,便于手握,下围的粗大,适于足踩,昔日仅一和尚飞渡,今有二人可作精彩表演。三峰各建有一庙,西峰东岳殿,南峰窦真殿,北峰鲁班殿。飞檐翼角悬殿之外,凌空欲飞,角悬铁伶,随风叮当,如闻仙乐,令人忘返。

云岩寺中最有文物价值的要数建于宋淳照八年(1181)飞天藏。飞天藏是按宋代《营造法式》小木作建造的转轮经藏。云岩寺除飞天藏外,现存各殿均为清代的建筑。这些建筑以它宏伟的气势,谨严的布局,灵巧的手法,独特的风格,成为重要文物。它的古迹、楹联、碑文、题记组成的人文景观,与山上的危岩,怪石、古木,森林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使窦圌山美不胜收。为此,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千古绝句。

3 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古建筑群。整个庙宇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元代盘陀石殿,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楼等,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潼川古城墙

位于三台县潼川镇,为清乾隆年间在明嘉靖年间所建城墙基础上培修复建而成。清朝乾隆年间,三台知县徐世楹,向朝廷申请“帑金”三万五千五百多两白银,作为修城之费,于乾隆三十二年至乾隆三十五年三年间,对三台县城之城垣及谯楼等,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改造。城垣全部改土筑为石砌;墙体普遍加高增厚;城上墙设炮台九座,置垛口二千余垛。南北东西,共开四门;四门城头,重筑谯楼。城外绕池,“池阔四丈”。潼川从此固若金汤。现残存总长2139米,东城门(凤山)、南城门(印台)及谯楼都保存完好。是四川地区现存明清古城中唯一的石砌城墙。

5 云台观

位于三台县城南40公里的安居镇云台山,南宋开禧二年(1206)道人赵萧庵入云台山,嘉定三年(1210)萧庵与其徒众募资修建大殿三间,嘉定七年(1214)取观名为佑圣观。自宋历元到明,因兵燹毁废。从明永乐十一年(1413)蜀王发内帑重建宫殿起,到万历十九年(1519),重建殿堂多达十三重。万历三十二年(1604)大部分建筑毁于火灾,蜀王遣内官主持复修和扩建,明神宗两遣内监传圣诏、颁道经。云台观至此趋于极盛。

现存建筑由三重四合院相连而成,主体建筑均在中轴线上。明代建筑有玄天宫、券拱门、云台胜境坊、石华表和玉带桥;清代建筑有香亭与钟鼓楼、藏经阁与朝经阙、降魔殿、灵官殿、九间房、青龙白虎殿、城隍殿、观音殿、三合门和三皇观,其建筑面积555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15127平方米,是四川省内最大的明清道教建筑群,也是全国罕见的从宋式过渡到明清式的‘官式建筑’实例。

既能体验涪江流域古建筑之美

又能欣赏到周围绝美的自然风光

简直是泰裤辣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最后一条线路

感悟红色精神之光

线路特点:包括两弹城、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老县城遗址石椅羌寨等点位。这条线路既可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更能深切的体会到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

1 两弹城

两弹城是原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是我国继青海之后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总部。1969年院部机关从青海搬迁至此,历经23年,1992年搬离梓潼迁至绵阳科学城。在这23年中,中物院人先后组织完成了29次核试验的实施、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与定型、以及新一代武器研制攻关等国防科研内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程开甲等杰出科学家及张爱萍、李觉等将军都在此留下了足迹。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大礼堂、办公楼、档案馆、模型厅、情报中心、邓稼先旧居、将军楼等167栋60年代建筑物及防空洞、国魂碑林等众多纪念实物,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列入全国100大文物新发现之列,其中的七栋院士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地震纪念馆(国家一级馆)位于四川省北川县曲山镇,于2013年5月建成免费对外开放。该馆具有保护、教育、展示、科研、宣传、纪念六大基本功能,已成为对外展示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开展地震科普研究和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基地。

3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

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总保护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保护面积0.79平方公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开展地震灾难研究和防灾减灾教育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

4 石椅羌寨

因村内一座天然双人石椅而得名,又称石椅羌寨,位于北川老县城东,紧邻地震遗址纪念馆和唐家山堰塞湖,距北川新县城23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属山地喀斯特地貌。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3组104户353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线路

后续绵阳市文物局将完善配套设施

提升开放服务水平

并且会开发相关研学课堂

让绵阳文物的魅力更加绽放光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