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阿姨》《狗头》《不饿》《童话》《团》《上网课》《调换》《老公房》《志愿者》《表》《检测》《学家务》《防范》《锻炼》《欢迎》……遣词造句中以致句句成韵,俚言俗语间“赋、比、兴”俱全。
,时长00:26
潦草的字迹,涂涂又改改;稿子上布满[æ][ɒ][ʌ]的国际音标,一时,咿咿呀呀不知所云,嘻嘻哈哈声不绝于耳……长宁区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金文斌和女儿“父慈女笑”地学沪语童谣,这样温馨的场景时常上演,而这些儿歌正是金文斌亲自为女儿特别创作的。
地方语言,承载着一方文化、继承了一方习俗,是一种神奇的沟通工具和文化载体。
生活中,爱好古典文学的金文斌,一直注重通过服饰文化和言行举止来对孩子进行文化熏陶。而这个今年10岁的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却并不擅长地方语言,这令金文斌感到爱莫能助,无奈地“摊手”,“能够朗朗上口的沪语儿歌更是屈指可数。”
谁料想,封控期间,“远离”了春日的云天碧水、柳烟樱雪,阻断了清明踏野、汉服赏花的脚步,唯剩当窗绿杪、隔叶鸟声的期盼,金文斌决定改变困于斗室蜗居的窘迫,用编写沪语儿歌打发辰光,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
“用一周的时间,编写三首沪语儿歌,教女儿读熟并指导表演;再用一周的时间,设计制作女儿的表演服装,在周末时完成形象照片拍摄”,金文斌表示,他和女儿平均每两周推出一期沪语儿歌视频,两个月间,接连推出的十几首有关疫情防控的沪语童谣,成为不少亲朋好友学可忘忧的“好物”。
虽然,孩子表演的背景仅仅是一扇衣柜柜门,所穿的表演服装也是由窗帘、围巾、被套、床单等改制而成,但这丝毫不影响一个10岁女孩童学习地方语言时的笑容满面、欢声盈室。
“创作与防疫相关的沪语儿歌,让女儿边学边演,感受地方语言的神奇魅力,能让人在悲喜互通中产生有所归属的安全感,在强调地域独特性时萌生自我价值”,金文斌说,乘兴而来地创作童谣,教会了他“教可怡情”的道理,而女儿掌控约定俗成发音时带来的兴奋和成就感则是父女享受亲子温情互动的美好写照。
来源:上海长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