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第十回少年英侠,包含了旧版第26回丐帮大会一部分、第27回三招绝技、第28回红衣少女、第29回九指神丐部分。
26回丐帮大会
旧版第26回的题目是丐帮大会,但是丐帮大会的丝毫内容也没有,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回一开始是完颜萍单刀赴会刺*耶律家,然力有不逮,棋差多着,被玩弄于股掌之中,愤而自*未遂。大家长耶律楚材由此感慨冤冤相报何时了,他的想法新旧版本格局觉悟完全不同。旧版:想到成千成万人互砍互*,想到冤仇为祟,大城华屋,......;
新版:想到只为了几家人争为帝王,以致大城民居….。
旧版语句缺乏修辞,新版则体现出民本思想,为旧版所不及。
在旧版当中,杨过听到完颜萍的名字好生奇怪,金庸借杨过的无知,向读者简单科普了耶律完颜的亡国史,新版则认为读者水平提高,无需赘述,这一段就删去了,也避免了杨过的无知。
耶律齐放了完颜萍一条生路,其妹耶律燕打趣说他放走了她嫂子,旧版当中,杨过听到后的心理极为落差,兹全文录下:
(杨过)对耶律齐竟是说不出的厌憎。其实耶律齐武艺高强,行事更是慷慨豪侠,实是个堂堂男子,杨过原对他深自钦佩。此时想到完颜萍要嫁他为妻,但觉他本事越高,人品越好,越是显得自己不幸而无用。他一见完颜萍的眼波与小龙女相似,一缕情丝竟莫名其妙的缠到了他身上.。
狂放多情杨公子,竟妒忌上了耶律齐。
在这回里,旧版对杨过的多情有多处描写。
在完颜萍用杨过的三招绝技战胜耶律齐,杨过得以亲吻她的眼皮之后,听程英说陆无双又被李莫愁抓走(李莫愁真是阴魂不散啊),杨过要去救陆无双,要和完颜萍分开,旧版书里写了杨过一句“杨过本来也舍不得与她分手”。
金庸在旧版当中,经常下笔随意,伤害了人物性格,损害了人物形象,所在多有,在本回当中也算集大成者了:
1、耶律齐和完颜萍打斗之际,完颜萍取胜无望,横刀自刎,耶律齐用手指点穴点中了她身体救了她,后面放她的时候,却用刀柄给她解了穴。在旧版中金庸由此评论:“原来他是个至诚君子,当时危急之际,只得用手指点穴,此时却再不敢伸手碰她身子,是以用刀柄柄解穴”。且不说直接上来下一个性格定语不符合人物塑造,这种老学究的形象也不适合耶律齐。
2、杨过的性儿最是吃软不吃硬,若有人逼他欺他,他死也不服
3、她(完颜萍)是个极温文极娇柔的少女
4、(完颜萍)心肠很软,生来多愁善感
5、(听到陆无双又被李莫愁擒去)杨过是个十分冲动之人
6、(杨过)眼光敏锐,虽在黑暗之中,视物仍如白昼,但觉……
新版当中改成:在淡淡星光之下,见……
7、杨过生性乖巧
8、耶律齐兄妹一直在旁观看,二人都是性如烈火
9、耶律燕素来崇仰二哥有若天人
10、耶律兄妹,完颜萍,陆⽆双等都是面面相觑,听杨过不发一言辩驳,心想这多半是真情,不由得隐隐对他生了鄙夷之意
11、须知杨过的武艺虽然大进,李莫愁对他却并不畏惧,所怕的是(小龙女窥伺在侧)
新版的旁白则改成→她行事虽毒,谈吐举止却向来斯文有礼,说这些言语实是大违本性,新版精彩的旁白挽救了李莫愁的形象。
27回三招绝技
杨过见到完颜萍伤心欲绝,对她劝慰一番,旧版中的说辞典故频出,【杨过道:“不忘报仇,卧薪尝胆有之!漆身吞炭有之,你一击不成,便欲自*,这岂不是愧对古人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豫让漆⾝吞炭的故事,当年杨过在桃花岛上读书时,黄蓉曾说给他听过,此时就引了出来。】,这种掉书袋的表述,不符合杨过的身份,也不符合口语化的表达,逻辑上更说不过去。
新版中改的就颇为简单明了,【杨过道: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你几次行刺不成,便想自*,可不是将自己姓名看的忒也轻了?更将这血海深仇看的忒也轻了?】,两句反问,既通俗又有力量。
杨过对完颜萍说可以教她三招逼得耶律齐动用右手,完颜萍颇为怀疑,旧版中写【杨过何等聪明,早知她的心意】,新版中是【杨过明白她的心意】,删去了“何等聪明”,金庸知道不用写何等聪明,杨过自有聪明,行文简洁流畅不突兀,才是上策。
旧版中,对完颜萍的铁掌功及轻功,颇多叙述,杨过似乎颇为了解,【杨过顺着刀势避过,道:“你刀中可以再夹铁掌。”完颜萍大惊,提刀跃开,颤声道:“你……你怎知道?”杨过道:“你的轻功是铁掌水上飘的路子,我试猜猜吧啦。】 ,但是杨过何从了解,书中并未解释,这就如同上回杨过无端端就会了什么天耳通一样,非常突兀,也会让读者非常不适。新版中借耶律齐之口道出完颜萍的武功路数,【你所学的铁掌功夫,本来也是当世一门了不起的武功,只是教你的那位师父所学未精,你练的时日又浅,难以克敌致胜,原是理所当然。】,杨过这才凭耶律齐的话知道这是铁掌功,不过轻功一节还是没了踪影了。旧版后文中说【她轻功极好】,新版中都删去了。
旧版对铁掌门的功夫,详细描述了一番:【铁掌门的拿手功夫一是轻功,二是掌法,十八擒拿手尤其厉害,九阴真经集天下武功之大成,一通无所不通,杨过练了真经,也就粗知铁掌门的擒拿法,只是真正精要之处,自然不知】,对九阴真经的功用夸张到无以复加,真实感会降低。
旧版明确说了,完颜萍【是铁掌帮门的弟子,当年铁掌帮的帮主裘千仞号称“铁掌水上飘”,既然称得上“水上飘”三字,自是一等一的轻功】,新版则改成完颜萍→【武艺并不如何了得,轻功却着实不弱】。减少了完颜萍师承来历的说明以及武功的存在感。
28回 红衣少女
众人合斗李莫愁之际,郭芙红衣登场。书中对小红马的描写,新版文笔堪称绝妙。我们先看旧版:忽听东南方马蹄声响,一乘马急奔而至。那是一匹身长长腿高的红马,脚步迅捷无比。刚听到蹄声,那马已到了跟前,众人都是一惊。
新版:忽听东南方马蹄声响,一乘马急奔而至。那马脚步迅捷无比。甫闻蹄声,便已奔到跟前,身长腿高,遍体红毛,神骏非凡。
这一改,高明很多。
旧版是先闻到蹄声,次而叙述形貌,再又说蹄声,言语累赘,没有层次。新版则是先描述红马速度之快,闻听声音,即到眼前,再细细描写红马形貌,先从听觉,再转视觉,层次分明,语言上速度感十足。而旧版中间描述马的形貌,速度感就缓和下来了。语序不一样,造成的阅读效果完全两样,再加上新版文笔简洁练达,更是旧版远远不如的了。
杨过见到郭芙,武家兄弟二人上前勇斗李莫愁,李莫愁竟然远远避开逃走,自惭形秽,狂性发作,竟然无视结局,和众人不告而别。
这里小说的转折,在我看来,是非常的生硬的,简直是硬拗啊。丐帮两人被李莫愁下毒,下场如何,怎生救治;撇下陆无双、完颜萍意欲何为;和耶律齐总算也是惺惺相惜的战友了,无视友情,少年人不讲武德啊。但是金庸凭借精彩的旁白叙述,仍然把这种不合理都掩盖过去了,不得不佩服其卓越的文字能力。加上前期李莫愁追*剧情比重过大,金庸要展开新剧情,不得不有此操作。
耶律齐见杨过不告而别,茫然若失,其心理活动,旧版是这样写的:【他与杨过此次初会,见他武功卓异,性子豪爽,一见就觉得投机,虽听李莫愁辱骂他与师父有什么苟且之事,总是结交之念胜过了鄙夷之意,⼼想:“这样一位少年豪杰,实在难得。当真有甚不端行为,我好好劝他,只要立时改过,仍不失为一个响当当的好汉子】 ,还是相信了杨过与师父的苟且之事,算是耶律齐的识人不明了,语气中还有一丝倚老卖老的意味,这些都伤害了人物形象。
在新版中,这段都删去了,只加了一句【联手拒敌,为时虽无多久,但数次性命出入于呼吸之间,已大起敌忾同仇之心,】,却是合理多了。
29回九指神丐
旧版有一个惊天秘密,就是洪七公要收杨过为徒。洪七公见杨过不是藏边五丑,竟然说:既然不是,【那⽼叫化就收你做个徒⼉吧】,收徒儿什么时候这么随便的嘛,终其一生也只收了郭靖黄蓉两人而已,这还是黄蓉使出十八般武艺做菜的功劳,杨过何德何能啊?旁白上说
【此时听他哭得可怜,忽然老兴勃发,说要收他为徒】,在我看来是年轻的金庸激情四射的结果。洪七公心意满满,杨过却毫不领情,【洪七公⼀⽣之中,真正收的徒⼉只有郭靖、黄蓉⼆⼈,此时不知怎的,竟然⾃⼰出⾔要收杨过,⼼想这孩⼦定然欢喜拜谢。岂知杨过念念不忘于⼩龙⼥,⼼想你本领虽强胜我师⽗,我这⼀⽣却决不再拜第⼆⼈为师,当下摇摇头说:“多谢你,但我不拜你为师。”这⼀句答复,使他⼤感奇怪,他是个⼗分执拗之⼈,道:“你不拜我为师,我偏要你拜。”杨过道:“你要打死我,出拳便是,要我拜师却万万不能。”一个收的莫名其妙,一个拒的有些牵强。这个有趣的情节,在新版中不见踪影。这回情节中,还包括一处有趣的细节新旧正版有所差异,旧版看起来更趣味盎然一些。
洪七公华山抓蜈蚣,用煮沸的雪水将蜈蚣的毒液逼了出来。旧版中对毒水的处理是这样的:【他在雪中挖了⼀个洞,将毒⽔倒在洞⾥,⼭上奇寒彻⾻,⽚刻间凝结成冰。】,而在新版当中只是【杨过将毒水倒入了深谷】,看起来是旧版多此一举,华山气候既然毒水转瞬成冰,又何必挖洞保存呢,新版毒水倒入深谷自然更合理一些。
因此逻辑上,新版胜,而旧版更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