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蜀道之昭化古城景区

探寻古蜀道之昭化古城景区

首页角色扮演蜀道仙境更新时间:2024-04-26

我驾车沿嘉陵江边顺流而下,时左时右地穿行着,这是我今天要参观的第四个景区---昭化古城景区。一会儿,我就顺利抵达昭化古城游客中心东门停车场

昭化古城景区大东门外: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

早晨,我欲游明月峡景区时,在景区大门口邂逅户县乡党一家人也要购票进明月峡景区,等待景区开门售票中,闲谝时提及我今计划逛昭化古城景区,他就给我建议:要去就下午三四点去,我们昨天去人太多了,莫逛好。

一路旅程,边走边逛,我也没上心他的忠告,即将进入景区时,才刻意看了一下时间,恰在其间。

抬杆进闸

今日之古城风貌,是2003年昭化区区委、区政府在修复昭化古城时,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先后请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多次指导古城修复工作,在建设中,精心施工,修旧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复古城建筑风貌,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和修复,昭化古城的总体风貌已得到全面恢复,一座展示昔日繁荣与辉煌的古城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热闹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门前广场

刚步入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门前广场,却早被巨龙后边舞台上一众表演地浓浓地川人川味地方戏曲声所“牵引”。

昭化古城,千年的古文明蕴育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近20种;源于本地广为流传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何易于“腰笏挽纤”、唐明皇摆宴坝摆宴、姜维兵困牛头山等传说故事30余个。拥有《娘送子》、《嫁歌》等200余首昭化名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川剧舞台

一种以酬神、许愿为主的傩祭活动《提阳戏》被誉为古戏剧活化石。它分为《天戏》和《地戏》两部分。《天戏》是用提线木偶来表演上天的32神为主,《地戏》则由人化妆扮相,戴上木制面具来演出,表演的剧目大多是传统神话之类,诸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七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长城》等。

古城池、古蜀道、古文化栏

观了一会呼天抢地式的卖力呐喊表演后,听不清人家讲啥,看不懂人家表演内容,小驻片刻,赶紧办正事吧。

游客中心购票台:蜀道三国古城,天下第一奇观

昭化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主要有瞻凤门城楼、昭化县署、考棚、文庙、临清门、敬候祠、龙门书院、剑刀坝君臣园、辜家大院、怡心园、益合堂、鲍三娘墓、丁公祠、武侯祠、关帝庙等旅游景点。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三国文化影响深远;是研究蜀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例证,是蜀汉政权兴衰见证地;是广大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昭化古城导览图

昭化古城,又称葭萌县城、宜昌县城,位于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景区面积20平方千米,不仅以历史文物丰富而著称,而且以周边自然风景奇特秀丽而著称。“沿山树色来窗外,彻夜江声落枕旁。”这是古代诗人对昭化古城依山傍水美丽景色的感赞。嘉陵江、白龙江、牛头山、古驿道、天雄关、山水太极自然奇观,构成了昭化古城大山大水、气势磅礴的壮美画卷。

白龙江、嘉陵江在此交汇,蜿蜒的嘉陵江被翼山笔架山分割,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为5公里,面积为20平方公里的天然山水太极图,古城恰好位于山水太极阳眼之上,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

瞻凤门外蜀色葭萌牌坊(东侧)

来到古城东门入口,首先看到的是桔柏渡街,因昭化古城东门的桔柏渡而得名。桔柏渡在昭化东门外约1公里的嘉陵江边,因地有桔柏(即古柏)而得名,又称桔柏津,为古蜀道由关中入蜀的要津,历代兵家据守的官渡。白龙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三国时蜀军北伐和魏军南征的必经之处。

葭萌牌坊:三间四柱重檐三滴水;每个石柱前后各置一盘狮石鼓,雌雄对出,憨态可掬,活龙活现;两朵祥云从天降,托住一龙头部,祥云恰做每层檐脊两飞角,六龙嘴衔檐脊、凌空摆尾,累计六条飞龙十二朵祥云;顶置五脊,中央矗一四面雕花宝瓶;牌楼两面都刻有精美人物花鸟佳木浮雕图案。

葭萌牌坊,高8.6米,宽6.8米,气势雄伟,上面的楹联和图案,集中展现了昭化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交通军事地位和神奇的太极山水。牌坊东面的柱联是“蜀道三国重镇,天下第一太极”。昭化以三国文化著称,刘备由此发祥进而建蜀汉称帝;上面刻有“蜀汉兴于葭萌”和“桔柏古渡”、“山水太极”图案

瞻凤门外蜀色葭萌牌坊(西侧)

牌坊西面上的楹联为“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为著名古建筑专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考察昭化后亲笔所题。昭化在四川最早建县,连续建县历史已有2300多年,故称“巴蜀第一县”。战国时蜀王的弟弟葭萌曾在昭化建苴国,故称昭化为“蜀国第二都”。上面刻有“费祎开府治事”和“昭化西门城楼”、“天雄关古驿道”等图案

正在仰首欣赏富含蜀地特色的葭萌石牌坊,忽闻人声躁动起来。哦,那群唱戏的排着队进景区表演来了吧?

远眺瞻凤门城楼

我便兴冲冲地融入其中,跟着队伍沿桔柏渡街往里走。心里还犯嘀咕:这买了票,咋没有验票的?这个点进景区应该不要票了吧?

管它哩,“既来之,则安之”吧。

近观瞻凤门城楼

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达顶盛。古城“旧系土城”,明正德年间“包筑以石”,共设四门,东门“瞻凤”、南门“临江”、西门“临清”、北门“ 拱极”,占地面积29公顷,地池外形微圆,状若葫芦。

东门名瞻凤,城门洞高4.2米,宽3.25米,深11.2米。现在的城楼是按明代城楼原样修复,高9.8米,建筑面积228平方米,整个建筑大气、凝重,尤其是斗拱的使用是昭化古代公共木构架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昭化“三国重镇、以城为关”的军事防御功能。相传,嘉陵江对岸的刀环山北端山岭叫“凤岭”,凤岭山上古木参天,茂密葱笼,在密林中栖息着一对“凤凰”,站在东门城楼上便可看见它们双栖双飞,因而取名叫“瞻凤”。

瞻凤门内拍照留念

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

瞻凤门内南侧玉龙井

进入瞻凤门,迎面是太守街,太守街原名正街。进城门的左边是南门巷,这是一条狭窄的巷道,长不过200来米,看似其貌不扬。这里却是昔日富人区;名门望族的独家大院就有24座,南门巷3号的辜家大院还是广元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欲登上瞻凤门城楼,入口处有两个小伙子把门,问我票哩?撕下“城瞻凤楼”那块纸条,并在票面相应位置上打过洞,我才能上去逛了。

俯瞰瞻凤门外热闹桔柏渡街,高瞻嘉陵江左岸凤岭

大街小巷均有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城楼东面门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上城楼放眼秦星汉月,临渡口揽怀栈雾江风。

俯瞰瞻凤门内太守街川流不息的游客

2004年7月,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考察昭化古城时对古城建筑评价为:八字门头,立架垂拱,青石柱础,木柱玄栋;三面围廓,门扉窗棂,雕琢精良,图饰古朴,有商贾豪宅,存历史故事风情。

县衙街贞节牌坊(南侧)

昭化古城的街区只有三岔路口,没有十字路口,四条主街互不相通。下瞻凤门城楼,我沿太守街往遛达着,在街旁看见第一棵柏树的那个丁字路口右拐,进了县衙街

县衙街贞节牌坊(北侧)

县衙街街正中矗立着一座贞节牌坊,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皇帝亲自批准为昭化的贞节女子吴梅氏建立的石牌坊,现为复建。高7.8米,宽5.6米,两面分别雕刻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涌泉跃鲤”、“唐氏乳姑”等与贞节和孝道相关的图案,两边的门楣上分别刻有“冰清、玉洁”和“竹香、兰馨”等文字,表示吴梅氏高尚品德的意思,上面的碑文记述了吴梅氏的感人事迹。她在三十二岁时丈夫身患重病,临终嘱咐她再嫁,她坚守贞节。

县衙街贞节牌坊西北角版刻字画店

要去参观昭化县署、考棚和文庙,都得从贞节牌坊后边往左拐,进入衙门巷后方可抵达任一目的地。

青砂石板铺就的衙门巷巷道

我走在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的昭化古城街道上,心里充满了未知与好奇。

什么是:堪舆

什么是:道家养生与奇门遁甲

巷道旁一座二层纯木结构的三间小楼墙壁上挂了几块木板,上书一些道家名词,我感觉稀奇就挑了几块拍了下来,准备学习学习。

什么是:命理

刚拍完,一转头就发现昭化县署大门朝东开着,就在面前。

昭化县署,这是景区收费要逛的第二个景点。

《丁宫保捐廉置产为昭化夫马经费永免派民章程序》

一入县署景点检票口,左手侧一丛翠竹掩映下现一通古碑,其旁简介上书:《丁宫保捐廉置产为昭化夫马经费永免派民章程序》。该碑立于昭化县署大门外,至今完好无损。

碑文是生于贵州织金的丁宝桢,曾随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任昭化县,令勤政爱民的祖父丁必荣在昭化成长过。丁必荣常常想把自己的“养廉银”分发给穷苦百姓,终未得愿。光绪二年(1876),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上任路过昭化,想起祖父夙愿,便发动当地有钱人募捐了1万多银两,仅他就出资7千余两,购置常产田200余亩,岁收租金入官府,专支一切夫差费用,永免昭化民间夫马经费此碑立于光绪四年昭化知县敖立榜代表昭化民众亲撰为丁宝桢立的功德碑,于当年仲夏月上浣之吉,泐石立碑,落款“阖邑士民公立”。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享年66岁。朝廷追赠其太子太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予山东、四川、贵州建祠。

该碑文介绍了昭化民众长久苦于差徭和丁宝桢捐廉置产的缘由,重点公布议定的“慎选首事经收租息也”、“用旧存新不得混乱也”、“列入交待不许亏挪也”、“指业生息以杜提用也”、“岁终造报以清款项也”五条管理章程。后来,清末大公局、民国时期民本局仍征收这批田产租金上缴县衙,充作学校膏火以发展教育事业。主要记载捐资的使用情况。

昭化县署:不负苍天何论官位才七品,常思黎庶生怕民心失半分

昭化县署,始建于,曾多次毁于战乱,明洪武八年(1375)和清道光三年(1823),先后两次复建,又毁于“文革”。2008年,再次复建

县署落址城内最高处,象征权力的至高无上。门前一对石狮,象征衙门的威严。大门口东侧置“鸣冤鼓”;西侧竖一通石碑,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足见当时当地法度之分明。

仪门

县署二道门是仪门。仪门两柱亦悬挂一副对联:有为造一方福地,无欲扬两袖清风。

亲民堂

三进院是县衙公堂,门楣悬挂:亲民堂,立柱也悬挂一副对联:能辨秋毫天理昭昭上悬明镜,不容邪恶威风凛凛终有法绳。

新任知县升坐公堂之上

阅罢诉状,拍案而起!

二堂

公堂之后又一跨院,是二堂。廊柱上悬挂一副对联:临衙秉政躬身国事,重礼劝农致力民生。

二堂,是知县的日常办公室,知县每天除上午升大堂理事外,多在二堂办公,处理日常公务,个别召见下级,小范围研究工作。除此之外,多数的民事案件是在这里审理。在二堂断案时,知县通常会给原、被告讲一些三纲五常之类的内容,用这些封建伦理道德来教育他们,从而达到化解纠纷的目的,一般在这很少动用刑法。

我与“挽舟”良吏何易于合照

何易于唐文宗太和年间(826—836)任益昌(今昭化)县令,清廉守政。适利州刺史崔朴率宾客乘舟至桔柏渡,揽胜后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退堂坐宅门前:观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

尝焚诏为民减负,治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抱朴守拙,夜不闭户,方得悠然。

思退亭:时省吾身修德性,追思已远滈苍生

退思亭,古以事君无过为忠,然事之不及亦为过。为及时纠正失误,则须“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唐宋以来,县衙大堂后均设退思亭(堂),供县令退堂后在此静坐反省思过,以明智尚德清正耳。

正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时,忽闻堂前击鼓喊冤声,忙正冠拂衣弹履趋前,升堂!

衙役人持*威棒,分列两旁三撞地

亲民堂,是知县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也是公开审理案件的公堂。上首置三尺公案,公案上摆放着公案文书和文房四宝、红绿头签和惊堂木等。绿头签是捕签,用于发布捕人命令;红头签是刑签,用于下令动刑。

师爷喊话喊冤上,民女递状看端详

县令面临公案而坐,背后屏风上绘有“海水潮日图”,寓意为官者要明如日月、清似海水。审案时,原被告都要在公堂上下跪,左侧跪原告,右侧跪被告;师爷与文书分坐公案左右侧;站班皂吏分列堂前两侧壮威与候令

整体规模并不宏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议事厅、六部房、仓库、牢狱等应有尽有。

考棚碑

出了昭化县署检票大门,右拐而下,继续沿衙门巷前行五十来步远,便至考棚和文庙联合检票口。

这是一处简介昭化考棚的嗑药碑,关键内容明晃晃地展示着自相矛盾,贻害游客!两块景区立的说明牌牌,极其不负责任的具体表现。我写到这里时,把我迷茫了好几天,我上网查了好多相关内容,都是自说自话模式,直到我看到我拍的“昭化考棚沿革史”图片方得真经。

考棚碑

清代科举考试之童试,于每年二月在各县举行,程序共四场。道光十八年(1838)的考试在昭化县署举行,参考儒童自带桌凳,风雨天无法答卷。对此,知县毛士骥“恻然悯之”。他视察龙门书院捐廉命工匠置造桌凳,每套桌长一尺五寸,宽按规格,两厢自“闰”字始编号至“生”字止共二百五号讲堂东西自“丽”字始至“阙”字共计六十号讲堂后添建过亭,左右得三十六号小西偏自“珠”字至“光”字得三十一号;共计三百三十二号

考棚门前木茁壮,八字墙语话沧桑

清制,考棚编号以《千字文》字号为序,视场地大小而定,每个字号段所属若干。如自“闰”起至“生”便是“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共有十八字,这里也就是把桌凳编为十八组,每组多少不等,“按号刊就,木戳印记”,便于仕子各归本号,属遵功令,以肃场规。人文蕴含,春风化雨。将门庭点名处、内外路径通道适当培宽抅接,费只百金,考棚规模草草俱备。因陋就简,足敷目前坐号。(摘自毛士骥《龙门书院改设考棚记》)

考棚门前茁壮树,枝繁叶茂度春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地。

向阳而立考棚大门口,展望古城熠熠生辉时

大门口悬挂一副对联,

上联书:读四书五经发展才华济世

下联写:置二举三考精选志士兴邦

考棚东侧

昭化考棚,是一座典型的官署建筑,整体布局为南北中轴线对称状、呈阶梯势上升,寓意“步步高升”,院门前都建有照壁,有遮挡和“风水”作用。

考棚西侧

昭化考棚,始建于1839年;为清代昭化县试(童子试)及昭化、剑阁、青川、广元四县童生参加府试、院试的考场;考棚内设有听事房(即值班房)、管房(监考人员休息场所)、考舍(考试用房)、照房(档案室)、大堂(主考官办公场所)、致公堂(阅卷室)等。

日字号

清同治三年(1865)《昭化县志》载:“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署令毛士骥以学舍改为棚添置桌凳三百二十二号。”昭化县令毛士骥在考棚竣工后立“龙门书院改为考棚记”。昭化县文教式微,科甲低迷。同治三年(1864),昭化地方绅士与粮户共襄义举向署令请求建立考棚等公益设施,并愿捐资。时黔阳曾寅光任昭化县令,举众力以兴文教,选址县署西侧大块官地,清基动土,拉开起造正式考棚序幕,后曾寅光调离,由署保宁府昭化县事补县正堂邬承枫继董其事,事成。后来考棚规模扩大,可容纳考生近五百人。

月字号

同治十三年(1874)仲秋,钦赐花翎同知衔授保宁府昭化县正堂敖立榜将离开昭化之际,众贤达请他为文记考棚始末并勒之贞珉,作《昭化考棚记》,以记创业之艰而期踵之继。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废除,考棚在科举考试中实际使用了六十六年。

玄字号

此后至2007年3月,昭化考棚一直为学校教学及住宿用房。文庙和考棚被中学所占,考棚的大门数间考棚得以幸存。为保护文化遗产,按照相关法规、规划和“修旧如旧”原则,广元市元坝区于2007年冬,组织在其原址上进行了原样修复。

2013年4月1日,广元市按(川府函〔2013〕100号)文件批复精神,把元坝区更名昭化区。

辰字号

我走马观花式参观了一下修复的几个考棚,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这里的考棚编号,是按《千字文》里的文字先后顺序排序的。

至公堂

考舍后面的至公堂,是阅卷的地方。堂前柱上一副对子时刻提醒在此阅卷的老师要:公心岂负诸生志,慧眼精挑尽国才。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简介之隋唐宋元

致公堂里四壁和堂上或悬挂着、或玻璃橱柜里陈放着与古代科举制度有关的历代文字介绍和文物。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简介之汉

隋初,废除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官人法隋炀帝以选进士科(试策)和明经科(试经)分科考选官吏,首开中国科举考试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简介之魏晋南北朝

唐代,考试科目增至三大类,即常科和制科、进士科、明经科武则天时,增设武科(又称武举)。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简介之明

这些,皆被后世沿用至清末废止,而其科目设置及考试内容因朝代和时代需求有所增减。

中国历代科举制度简介之清

这类介绍内容,全国各地曾设有古代考试机构的地方,都有同样内容和格式的介绍。同质化太严重了。

历代科举考试程序简表之唐代与五代

历代科举考试程序简表之宋代

历代科举考试程序简表之明代与清代

昭化考棚沿革史图

要求得昭化考棚历史真相,须好好看看这块牌子内容。

昭化考棚院试流程图

明代第47位状元赵秉忠殿试考卷(复制品)

上图展柜里陈放的是:明代第47位状元赵秉忠(山东青州府人)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参加殿试考题之《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论述帝王与百姓、政策与法制、法制与道德的关系,全卷2460字。真品现藏于山东青州博物馆。

清代昭化童生王怡秀才卷(真品)

这是清代昭化童生王怡的秀才卷,在童试考题《凡事预则立》获得“超等第八名”、“奖钱300文”答卷。阅卷官划圈点,意为可圈可点,评语“前半驭题有法落落大方余亦妥帖不颇诗佳。”

展柜还陈列着清代津门人高凌雯的举人卷(复制品),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参加乡试,阅卷官评语“大笔淋漓满纸春风”。获“上取第三名”。任国子监候补博士、学部普通司主事,民国时从事地方志编篡。

文庙:知识的阶梯

出了考棚大门,右拐直登文庙去。

文庙状元桥:进了棂星门,金榜状元魁

棂星,即灵星,又称天田星

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含“天门”之意,在古代,棂星门被比作天宫门,入棂星门就是入“天门”,因此,棂星门被广泛用于宫室、坛庙,作为象征帝制、点缀皇家宫室坛庙的标志性礼仪建筑。皇帝祭天时,要先祭棂星。《后汉书》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天门为棂星门文庙中的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文曲星、魁星

而棂星门也有死去的亡灵进入此门就可以通往“天界”之意。

文庙大门内龙角古柏与凤屏古柏

我刚踱入文庙大门内,回首一瞧:两棵古柏长势和形态令我浮想联翩:左侧这棵,高躯之上分两枝,犹如神龙生两角;右侧那棵,躯干挺拔之上一枝杆茂叶斜出圆顶,好似凤凰开屏龙凤柏!我不由得惊呼起来,此情此景,也让我想起山西万荣县后土祠里的龙凤柏来,只是这里的龙凤柏长得更高大、更壮实、更形象些。

文庙大成殿:高香青烟正缭绕,多为人长求子耀

趋里,迎面是大成殿。

文庙的大成殿因办学所需而保存了下来,2008年,文庙依据历史原貌恢复重建。

殿前大香炉里插满了青烟袅袅又缭绕的柱柱高香,这,应该是利用春节佳期来此祭拜孔大圣人,或家长祈愿自己孩子、或学子祈愿自己有一个好学业吧,今年要中考,特别是要高考的都希望能上个如愿的好大学吧!

文宣王塑像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别称孔夫子姓,孔氏,名,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世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千古圣人”,后尊他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古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大成殿内左侧:左像:宗圣曾子(曾参)、右像:亚圣孟子(孟轲)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主要思想主张:”(孔子的思想核心)、“”(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大成殿内右侧:左像:述圣子思(孔汲)、右像:复圣颜子(颜回)

昭化文庙,又称孔庙,为祭祀孔子而立。它始建于,曾历七次改建。原建筑大都被毁,文庙最近一次毁于“文革”时期,现存大成殿,是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里面有孔子及其弟子四大贤者十二哲人的塑像,充分展现了三国时期当地兴办教育的理念和对至圣先师孔子的无比尊崇。

由左到右依次是:闵子(子骞),冉子(冉雍)、端木子(子贡)、仲子(子路)、卜子(子夏)、有子(子若)

“哲”,始于唐开元八年(720),唐玄宗李隆基命国学以闵子、颜渊、子夏等10人(圣门四科)为“十哲”;经历代改换增添,至清乾隆三年(1738)定为“十二哲”,并有塑像。其塑像在大成殿内两山下排位为:左首第一名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子若);右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元晦)。

由右到左依次是:冉子(冉耕)、宰子(子我)、冉子(子有)、言子(言偃)、颛孙子(子张)、朱子(朱熹)

在“十二哲”中,唯有朱熹一人为南宋人。因为朱熹宣扬孔孟学说最为有力,所以才得以入先哲之列。

四柱三楹石质“棂星门”

出了棂星门,阔步夺文魁!

城隍庙

文庙沿衙门巷继续往南走,在衙门巷与太守街交汇处是昭化城隍庙,它原是三进的大院。学校为了修建操场,拆除了后院的大殿和两边的配殿。前面的两进院落是昭化的粮店,这才侥幸躲过了被拆毁的厄运。古时,凡有城池者,必建城隍庙,庙里供奉当地神灵像,是为城隍爷,管领本域阴间亡魂。

昭化城隍庙,始建于唐代,曾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多次重建,后毁于“文革”,现在的城隍庙是2008年在原址复建的。门联一副极具昭化地域特色的对联:天地奇观两江太极彰显葭萌故地,香高神灵城隍古庙佑福昭化千秋。复建的城隍庙有两堂两庑,四合庭院。前堂正中为地藏菩萨塑像,地藏菩萨的左右两边分别为左判官和右判官,次为“日巡神”和“夜查神”,墙上彩绘有十四幅精美的行孝行善故事图,以教育人们要孝敬老人和多行善举。后面为正殿--城隍殿,中间塑有城隍爷像,左右塑的是慈航大王(主平安)和财神爷(主财运的)。这种多神崇拜反映了人们要求有各种职能的神明来满足人们心理要求及慰藉的需要。庙内两棵高大的古柏树,传说是当年张飞所栽,因此又叫张飞柏。在古树的映衬下,城隍庙显得更加古老、庄严而神秘了。

葭萌驿

太守街尽头的过街楼名为葭萌亭,又称过街亭,它是是昭化古城街道上的街景建筑之一,全为木质结构,略比街道两侧民居高,它通高10.8米,宽7米。亭旁,还有昭化县民众教育馆遗址

这里是大守街西端,又在城墙的位置,理应叫西城门。其实真正的西城门再沿古城墙向南,就到了古城西门--临清门,又叫葭萌关。“临清”二字是为了告诫为官者应“两袖清风,勤政于民”。“临清”提倡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任何社会,大小官员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临清门

在这里,先有连通成都和长安的道路,后有昭化这座城池,早前这里先设葭萌关。城池建成以后,“葭萌关”依然存在,它就设在“临清门”这里,而且名字并未改变,所以临清门既是古城的西门,也是“葭萌关”的关口。说是西门,其实是在古城西南角。新近修复的临清门城楼的建筑风格与瞻凤门城楼的建筑风格、体量均为一致。城楼内挂有中郎霍峻守城的画图。汉建安十八年(213),益州牧刘璋派万人围攻葭萌城,蜀先主刘备中郎将霍峻率八百将士固守一年,乘敌人疲惫、松懈之机,挑选精兵组成“敢死队”出临清门突袭,斩*敌主将向存首级,为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体现了昭化古城“以城为关”、“固若金汤”的重要军事地位。

站在临清门前,望西天,但见:位于古城西门外的牛头山、云台山,刀削斧劈,高耸入云,宛如一擎天石柱,屹立于天地之间,山间植被丰富,森林茂盛,幽似青城,秀似峨眉;位于古城城西北方的翼山,为古城龙脉所在,登翼山之上,可总揽古城风水之格局,感悟古城风水之灵气。

敬候祠大门前

沿古城西门外的战胜坝街直行百余米,就到了依托费祎墓而建的敬侯祠,始建已无史料可考,但明代规模宏大至盛,有神道、牌坊、碑亭、祠堂、草堂等建筑,后毁于“文革”,仅存墓冢。2008年,当地按原样修复,主要包括门厅、诗廊、仪门、费祎生平事迹馆、三国兵器陈列馆卓识堂、碑亭、神道和费祎墓等。

敬候祠大门前悬挂一副对子,上联书:府开汉寿宽严关国运;下联写:业继武侯攻守固邦基

皇清康熙十三年川督周公讳有德葭萌XX

敬侯祠,又叫费公祠费祎墓,走进敬侯祠,穿过门厅,便是历代名人赞颂费祎的歌词诗赋的碑廊,由于历代吟诵费祎的歌词诗赋很多,这里仅选择了清代的六篇佳作,其中有李调元的《费敬侯墓》、谷蕴华的《敬侯祠》、吴省钦的《吊费敬侯墓》、杨澜的《吊费敬侯墓》、马中和的《题敬侯墓》、吴天木的《吊费敬侯墓》等。

清•李调元的《费敬侯墓》

清代李调元写诗:

费敬侯墓

器重邻邦使节频,唯公不负服肱臣。

鹿车共载真名士,虎帐弹棋信可人。

只有叔龙堪作侣,谁知黄鹤是前身。

成都望气成先谶,千载共教恨郭脩。

清•吴省钦的《吊费敬侯墓》

敬侯,是指费祎费祎字文伟,江夏耶(河南罗山县西南)人。少年时随叔公入蜀游学,定居于蜀。费祎自幼勤奋好学,头脑聪明。长大后才华出众,足智多谋,被诸葛亮委以参事之职,出使吴国说服孙权联吴破曹,深孚众望。他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推荐的贤良志士之一,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是“志虑忠纯”。延熙七年(244),魏军来攻,祎往御之,魏军退,封成乡侯,领益州刺史。蒋琬于延熙九年(246年)死后,费祎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谷蕴华的《敬侯祠》

费祎当时清醒的认识到了蜀国连年征战的穷困状况,制定了保境安民的治国方略。延熙十五年(252年),后主刘禅命费祎在汉寿开府,处理军国大事。这就是《三国志·费祎传》中记载的:“后十四年夏,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故冬夏北屯汉寿。”延熙十六年(253年)岁首大会,即新春佳节,费祎在丞相府宴请前线武将和府中幕僚及地方官吏,共度新春。在互相敬酒祝贺中,费祎“欢饮沉醉”,被魏国降人郭脩刺*身亡。费祎之死,加速了蜀汉政权的灭亡。

仪门

门厅后是是一道仪门,门柱上亦悬挂一副对联:原上秋风无奈犹传蜀国恨,关头明月多情长照费公坟。

仪门东庑殿,是费祎的生平事迹馆,该馆有十一幅文字和图案,用连环画的形式反映出费祎大将军的生平事迹。

西庑殿

西庑殿现为三国兵器陈列馆。主要陈列的是三国蜀汉将帅们曾经使用过的兵器,他们分别有:刘备的“双股剑”、张飞的“丈八蛇矛”、马超的“水银枪”、黄忠的“滚龙刀”、魏延的“大砍刀”、姜维的“点钢枪”、霍峻的“大环刀”、关索的“青龙刀”、鲍三娘的“日月双刀”、费祎的“青锋剑”、庞统的“青凤剑”。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大型木制兵器连弩和抛石机。这些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可算得上是先进武器,可在今天,它们只能成为人们的观赏之物了。

卓识堂

东西庑后面,是卓识堂,也叫费公堂。堂前木圆柱上悬挂着一副楹联,上联是:卓识深谋治蜀为良相;下联是:忠心赤胆安邦乃帅才

费祎大将军石雕像

堂中是费祎大将军石雕像堂内左右两边有两幅花岗岩雕刻的巨幅图画。它分别讲述的是两个关于费祎的故事。

“兴势退敌,凯旋而归”图

左边一幅叫“兴势退敌,凯旋而归”,兴势是个地方,就是今天陕西洋县,公元224年,他在兴势击退了曹军进攻,凯旋而归;

“汉寿开府,保国治民”图

右边一幅叫“汉寿开府,保国治民”,反应的是他在汉寿开府治事的场景。

碑亭

卓识堂东侧,有座碑亭,亭子里面竖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志虑忠纯”“深谋卓识”八个大字。“志虑忠纯”出自于《出师表》诸葛亮对费祎的评价;“深谋卓识”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亲笔题写的。果亲王是康熙帝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雍正十三年(1735)果亲王奉命赴泰宁送六世达赖喇嘛返西藏,这是他途经昭化拜谒费公祠时所题写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邑令吴邦煩建了亭子,并将果亲王的题笔刻立成碑。

原来的碑已被毁,此碑和亭均于2008年复建。

敬候冢神道

碑亭正对着的,是一条神道,神道尽头,就是费祎墓。这座墓是全国唯一的费公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费祎死后,后主刘禅根据他对汉室所建的功勋,谥赠城乡敬侯,并为其举行国葬,将其安葬于汉寿城西门外,并勒石竖碑镌刻“汉尚书令费公敬侯之墓”。费公逝后的许多年间,昭化的父老乡亲为其整修墓冢,造祠,立坊,以表敬念之情。

费祎冢碑

费祎墓原有的墓碑早已不复存在。现存墓碑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昭化县令吴光耀所立,碑铭是“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城乡敬侯费祎之墓”,其字由吴光耀11岁长女吴正敬书写。碑文字迹浸润童女的娟秀伶俐,一派女儿聪慧之气,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费敬候本传碑

费公墓从未被盗,即使“文革”时的红卫兵也因担心墓内有暗器,没敢惊动这座古墓。

古城西门外,与费祎墓紧相为邻还有一座“丁公祠”。丁公,就是丁宫保父子宫保于光绪二年在成都作过四川总督。四川名菜“‘宫保肉丁”,就是他提倡的。丁宫保的父亲丁建业在昭化作过县令,宫保就出生在这里,据说他的奶娘就是现在宝轮镇梨树村的人。昭化人民为感谢丁必荣、丁宝桢祖孙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敖立榜组织各界人士“筹款三千肆佰余钏”,委派董事廪生谷蕴华督办监修,在昭化古城西门外武侯祠旧址修建丁公祠、宫保阁等楼台阁亭21间。竣工后,谷蕴华题诗《丁公祠》、《宫保阁》等,并刊刻石碑记事。

战胜坝旧址

临清门前,有个坝子叫战胜坝,就是当年张飞日以继夜战马超的地方。战胜坝这个名字来源于《三国演义》中描述的“猛张飞挑灯夜战锦马超”那场惊心动魄且家喻户晓的故事。话说当年刘备、张飞等取下绵竹后,正欲分兵夺取成都。而马超受汉中张鲁所派攻打葭萌,面对二名将连战而恋战不休场面,恰好赶来的葛亮对刘备说:张飞和马超都是忠勇虎将,如果再战,必有一伤,有损将才,实乃可惜。现在可不再战我能施计收降马超。后来诸葛亮用离间计收服了马超,为己所用。站在战胜坝,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猛张飞、锦马超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仍然能清晰地一幕幕呈现。

进临清门就是相府街,原名西街,因临清门外的“敬侯祠”而名。相府街的规模看似不如太守街,其实这条街道和太守街各有所长。相府街除了有省级重点文物“龙门书院”,原来还有一座药王庙和英国人修建的 “福音堂”。解放后,福音堂被小学占用为校址,小学校搬迁到新址以后,又被私人占用,现在修建成了一楼一底、小青瓦样式的仿古建筑,其中一排已成为“昭化镇便民服务中心”。所幸的是,这种完全没法恢复重建的历史建筑在昭化并不多,地方财力有限,无法大拆大建,这是其主要原因。

龙门书院

龙门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年(1736),嘉庆二十二年(1817)扩建,始为粮库,后改为学堂,初名葱岭书院,后称凤山书院,再改龙门书院,寓意“鱼跃龙门”。

名堂一词的由来:龙门书院现有一中厅,俗称“名伦堂”,是将当时昭化境内考取功名的人的名字记载于横梁之上,以表彰其功绩,简称“名堂”。

汉寿广场之内广场

龙门书院斜对面就是汉寿广场和汉城墙遗址

汉寿广场,是集中展现昭化作为蜀汉政权发祥地的文化广场。公元217年,刘备感念昭化作为其基业的发祥地,取“汉祚永寿”之意,将葭萌县改为汉寿县

广场以南门夯土城墙为界分为内、外广场。其中内广场长38米,宽36米;外广场长41.5米,宽36米

内广场前端有一对虎头、狮身、豹尾状石辟邪,高1.6米,将三种动物的威猛集于一体,威严辟邪。右边项上天然生有一“白金”项链的即为雌辟邪广场中央一幅石质蜀汉地图,长15米,宽14.8米,面积为221平方米,象征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汉寿广场之透过南门眺望外广场

至外广场,两侧分列着四幅石刻像,左边第一幅是蜀汉兴于葭萌,主要说刘备带领庞统、黄忠、魏延等人于公元211年入川到葭萌,即在此驻兵,“厚树恩德,以收众心”,扩充军队,壮大实力,这里就成了蜀汉政权的“摇篮”、发祥地。第二幅反映的是《三国演义》中发生在昭化战胜坝内张飞挑灯战马超的故事

右边第一幅描绘的是费祎开府治事,蜀汉政权的第四任丞相费祎(时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于公元252年受刘禅之命到昭化开府治事。第二幅是姜维兵困牛头,昭化西门外远方状似牛头的即是牛头山,公元263年,姜维与魏将钟会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姜维率军驻扎在牛头山凭险固守。当时饮水非常困难,诸葛亮托梦给姜维设坛拜水,掘出“姜维井”,现今仍存,井水与嘉陵江水同色,久雨不溢,久旱不涸,成为蜀道上一大奇观。

广场末端是制作精美、象征朝廷政权的一对汉阙,通高6米,汉阙由两部分构成,高的称之为母阙,低的称之为子阙

昭化汉城墙遗址

昭化汉城墙遗址:汉代时为土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一1521)包筑以石上面还盖有串房,四面有楼。虽然清代对城楼历有修补,但城墙大部分都已损坏。新近对昭化古城保护修复时,对部分城墙采取了遗址式保护,即对夯土层进行化学加固处理,保护其不再坍塌城墙中间为南门遗址缺口,不作改变。昭化古城墙全长1525米,目前遗址保留324米,原样修复636米,原样修复城墙的垛口高1.4米,景观提示565米。

昭化汉城墙遗址石卷碑

离开汉寿广场,本应折回往土费街穿过孝友牌坊,右拐入剑刀巷进最后一个收费景点--剑刀坝君臣园的。我不知情,便按路人指引沿相府街走到头,左拐进了南门巷进了剑刀坝君臣园。错过了孝友牌坊和八卦井两个景点。

剑刀霸君臣园大门

剑刀霸君臣园,像是一个斑竹园,该园是以三国时期曾在昭化战斗生活过的蜀汉人物为素材,用石雕艺术形式加以表现的蜀汉人物园林,其目的是反映那段历史,同时用其突出昭化古城的三国文化主题。园内的游道是以太极阴阳鱼眼图为布局,以斑竹为绿化主体,蜀汉人物雕像掩映于竹林之中,若隐若现,给人以神秘而幽深的感觉。

剑刀霸君臣园简介

君臣园占地800平方米,共有蜀汉人物雕像11尊,有蜀汉先主刘备、张飞、马超、黄忠、庞统、魏延、费祎、姜维、霍峻、关索、鲍三娘。还有刘备的爱驹“的卢”。未能入武侯祠君臣合祀的魏延在这里找到了一席之地。

黄忠

昭化古城,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公元前蜀王开明氏封其弟于葭萌。它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的县治地之一,自秦惠文王灭蜀后于公元前316年建县治地

庞统

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古蜀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到民国,新中国的昭化县,1953年至今改为昭化镇,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见。

姜维

昭化古城,历史上有“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之说,拥有全国三国文化垄断性资源---葭萌关、费祎墓、鲍三娘墓,是迄今为止全国三国文化资源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先主刘备曾在此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根据地

费祎

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蜀汉后期,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国大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战胜坝,传为千古佳话。姜维兵困牛头山,留下令人称奇的“拜水池”。

魏延

张飞

马超

刘备与爱驹“的卢”

关索

鲍三娘

君臣园内,很多人物都是我们熟悉的,唯有一位女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她就是鲍三娘。

鲍三娘墓,这是一座稀有的汉代古墓,位于昭化古城北5公里处白龙江畔的曲回坝,为一穹型土冢。墓高约8米,周长76米。据传明代墓前有一石碑,上部脱落,墓前树有石碑一通,上刻:“蜀汉将军关索之妻鲍氏之墓”字样。鲍氏系关羽第三子关索之妻,武力过人,随军征战,死后葬于此地。该墓1914年被法国考古学家色加兰、拉底格盗过,其拓墓片现存巴黎博物馆。但墓室尚存,石砌坚致,室内幽黑屈曲。

霍峻

这是一个我感觉无趣的园子,不知道咋还列入收费景点里?

夕阳穿过秘密竹林,似有千万蜀军列阵

刚出剑刀坝君臣园,迎面就是剑昭客栈

陶然居

这座剑昭客栈曾做昭化抗日救国接待站,门上的对联很有意思:

日过很多老陕,

夜宿不少秦人。

猛地一看,令我这个老秦人有点臊脸;再一细端,充满自豪地昂首阔步奔向辜家大院

辜家大院门口

辜家大院,也是南门巷古民居的代表建筑之一,这是一个典型的清代大型民居,属木架构庭院,内有数进院落,大多为一楼一底,雕梁画栋,玲珑剔透,门庭若市。此处提供品茗、棋牌、餐饮和住宿一条龙服务,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辜家大院之精美木雕:招财进宝

怡心园,位于南门巷北端与太守街东端交汇处西南角,为清代陕西商人在此修建而成,是原国民党昭化县党部*鲁光华的祖业。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昭化古城内有谷、鲁、王、赵四大旺族。

辜家大院之精美石雕:桃园三结义

怡心园建筑为硬山式瓦屋面,青瓦坐脊,重檐。四进院,分为前厅、天井、中厅和正厅前厅后面为长方形天井,两侧分别有厢房四间,上有阁楼木地板。过天井至中厅无正门,为砖墙及椭圆形木门罩,门开在两侧,为椭圆形门框,供人出入。中厅俗称“旱船天井”,左侧现存有清光绪年间石质鱼缸一个。最后为正厅,正厅大门现已被毁,门枋上原有“养心斋”三个大字,两侧为平房两间,平房上有阁楼。

怡心园是昭化城内现存的比较完好的古民居建筑之一,从建筑结构、雕刻工艺、室内布局格调等,无不可以看出园居主人当时的富裕和悠闲。

辜家大院之院中紫薇树

桔柏古渡古城东门外白龙江汇入嘉陵江处,就是古蜀道上有名的桔柏古渡渡口。昔日是白天万人拱手,夜晚是千盏明灯。《新旧唐书》所载唐玄宗幸蜀“遇有双鱼负舟过津,议者以为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唐玄宗还在渡口南岸三日摆宴,此地至今还叫“摆宴坝”。 《郡县志》记载唐僖宗逃奔四川,又在桔柏渡口汇合,水急浪高,行船难渡,且因白龙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汇合,还各自保持自己的流向和本色,“泾渭分明”,似两条龙翻滚。历代诗人杜甫、姚合、乐宇、杨慎、王世贞等过此,均有题咏。渡口原有碑刻三十余通,所存无几,然而老百姓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唐县令何易于腰笏拉纤碑”

往桔柏古渡渡口小道

这通碑述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同时代进士孙樵,路过益昌,询得此事,写了《书何易于》的文章。以此对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酷吏和朝廷腐朽的用官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渡口的诗碑,也有不少是赞誉何县令的。

清代张船山的诗云:

两水依然绕县流,唐代仙吏古无俦。

榷茶独喜焚帝诏,腰笏何妨行画舟。

碑下耕农应堕泪,桑阴桑妇不知愁。

咸通进士孙樵笔,常令行人重利州。

当地百姓更是众口皆碑,传为千秋佳话。

笔架山之凤岭

位于古城东南的笔架山,绿树成荫,山色秀丽,毛坪夜月为古时昭化八景之一;

豌豆开花迎春到

昭化六特:紫云猕猴桃、昭化韭黄、王家贡米、昭化白酒、大朝腊肉、平乐挂面。

夜色渐浓巨龙腾,笔架山岭薄雾笼

古城夜景,畅游一番昭化古城,出景区欲别时回望暮色垂夜,在渔舟唱晚乐曲声中我浅浅领略了“灯火万家城回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人间仙境,美哉!

剑门关服务区

历史的昭化,是水陆交通枢纽,加之自然环境优美,南来北往的官员商贾、文人*客、贩夫走卒、船夫戏子及青楼歌女众多,“白日千人拱手,夜晚十万明灯”,商贸发达,文化繁荣,生活悠闲,令人流连往返,沉醉其中,故有“到了昭化,不想爹妈”的民谣。

服务区没有可口的饭菜,将就一餐吧

如今,虽然往昔的繁华不再,但古城悠久厚重的历史依然引人追寻和品味。素韵之美,原来就在昭化。

一天跑了四个景区,泡个脚解解乏

顺嘉陵江畔,沿古蜀道遗址线路,一天跑了四个景区,却不觉困乏,还是打盆热水泡泡脚舒服一下好些。幸甚至哉,歌以咏怀。遂缀文以记之:

游昭化古城

古蜀道上嘉陵江,太极鱼眼昭化阳。

蜀汉建都葭萌关,多少故事古城藏。

白日千人拱手攘,夜晚十万明灯晃。

少不入川是古训,昭化使人忘爹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