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填充时间找事做

不要为填充时间找事做

首页角色扮演三分道心更新时间:2024-05-09

我舅舅五十岁,在中学教语文,这两年又当了副校长。但他觉得没意思。他好多年前就有机会当副校长,因为生二胎,没当上,灰心了,打牌输了些钱,家人治病花了些钱。虽然才五十岁,在事业上已经没有想法了。

他说,“你说我该发展点啥兴趣爱好?不能就这样等死吧。一有空,人家就喊我打麻将,唱歌。我不想去。不去吧,在家又没事,闲得慌。去吧,打了,唱了,回来又后悔。回回都这样。”

很多人没有能力拥有闲暇。

一切重要的东西,都可以归为闲暇。或者说,自由的时间。包括时间的量和时间的质。健康和快乐,也可以归入时间的量和时间的质。钱不是不重要,钱很重要,钱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让人从很多束缚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更好的时间。

但并不是有钱有时间,就叫“暇”。“暇”有悠闲、从容的意思。即便没有外物束缚,自己感到蹙迫,也不叫暇。失业在家,天天愁得不得了,不叫暇。

佛教讲“暇满”。“暇”,是闲暇,“满”,是圆满。闲暇是通向圆满的条件。

闲暇不是时间多,而是时间不被奴役。人人都爱说“我没时间”,谁一天不是24小时?说没时间,不是没时间,是没有自由的时间。十之八九的人,时间被外物奴役。剩下一二,外物不奴役,自己的习气来奴役。

佛教把奴役时间的情况叫“八无暇”。我们借这个词,谈谈日常生活中的“八无暇”。

有的夫妻,天天吵架闹离婚。闹来闹去也离不了,一有空就吵架。业余时间花在怨恨别人上,这叫“地狱道”无暇。

有的人家庭和睦,不缺吃穿,工作也不忙,一闲下来就想:我该怎么挣更多钱呢?业余时间花在追求外物上,不得安适,这叫“饿鬼道”无暇。

有人对发财没兴趣,但觉得空闲不能浪费掉,干点啥呢?报个英语班吧!考个注会吧!学学吉他吧!玩玩摄影吧!或者定计划,一年读多少本书。他做这些事情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填时间。经常吉他弹三天丢一边了,报了口语班,学完觉得没进步。这叫“旁生道”无暇。

还有人,财务自由,天天泡温泉,跑步骑马,周游世界。自己和家人都没病没灾。这是很多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了。看起来充满闲暇,但也未必是真正的有暇。这叫“长寿天”无暇。

他正在沙滩晒太阳,一个电话打过来:你儿子吸毒被抓了。温泉也不泡了,马也不骑了,饭也吃不下了,夜里愁得睡不着觉。

长寿天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人有福报,生活在非常优渥的环境里。环境太舒服,什么追求都没有了。但舒服的环境不会一直持续,会被无常打破。长寿天的天人,也有命终的时候,而且命终常堕恶趣。

菩萨有本事生长寿天,但菩萨不生长寿天。生长寿天是退失菩提心,犯断头罪。天天泡温泉,喝红酒,时间长了,就忘了世界上还有人吃不饱饭,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所以菩萨宁可下三恶道,也不生长寿天。

有句话讲,修行人常带三分病,带三分病,才好发道心。菩萨身上也有烦恼,不是菩萨没本事断烦恼,而是菩萨故意留一点烦恼。如果一点烦恼都不留,菩萨就不再进入轮回,就永远离开娑婆世界了。留一点烦恼,是为了润生,不住涅槃。断烦恼,是般若力,留烦恼,是方便力。

不过,菩萨留的是微细的烦恼,粗重的烦恼还是会断掉。身上带三分病,修道可以,带七分病,就天天看病了。虽然有钱有时间,天天躺在病床上,动也动不了,因为身体不得自由,这是“喑哑”无暇。

还有一种,周围没有好环境,没有善知识,没钱的人忙着挣钱,有钱的人忙着吃喝玩乐。纵然厌倦,又找不到其他可能性。这是“边地”无暇。

还有一种,所处的时代价值观扭曲,丛林法则和拜金主义盛行,没有信仰和敬畏,没有人知道如何通向自由,这是“佛不出世”无暇。

最后一种,认为人生的价值不是自由,而是别的,比如赚更多钱,有更大名气,被更多人崇拜羡慕。这是“邪见”无暇。

以上种种情况,都不能拥有真正的闲暇。换言之,时间无法让他通向自由。

人们看到一个人寂寞、焦虑、生气时,经常讲,他纯粹是闲的。这话不对。实际上,他正是因为没有闲下来的能力才如此。一旦外物不再奴役他,他的习气就会接替外物来奴役他。

忙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掩盖问题的办法。就像身上起疙瘩,痒,白天忙起来,不痒了。晚上要睡觉了,痒起来了。不是白天好了,白天毛病仍然在,只是不剧烈,被别的感受遮掩住了。

闲暇是发现问题的好时机,很多细微的问题,在忙的时候,是无法察觉的。闲下来,它就涌出了。很多人不知道闲暇是暴露问题的好机会,反倒以为问题是闲暇带来的。就好比身上有了创口,不去清洗和消毒,却把创口捂起来,别人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直到创口溃烂流脓,才不得不去对治。

闲暇时是出不了大问题的。大问题总是因为,无法安住在闲暇中,就去造作,大问题就出现了。闲暇只是为问题的出现提供助缘和条件。所以,闲暇正是改变的好机会,无论是向好的方向改变,还是向不好的方向改变。在闲暇的时候,你才有主动权。但人们的改变,十之八九都是被外界环境逼迫改变的,逼迫改变的时候,变好变坏就由不得自己了。由自己的是主动的改变,要想主动改变,必须利用闲暇。

很多人不具备拥有闲暇的能力,只会把闲暇交付给习气,不愿正视身上微细的毛病,要等它发展成大毛病时才去面对。

为了填充时间找事做,无论找到什么事,都不是好的。就像禅宗常讲的一句话,“拟议则差”——一说就错。真正值得做的事情,哪怕再忙,都值得优先去做。

孔子讲,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不是没有忧患,只是有意义的事情太多,来不及陷在忧患中,一生就过去了,自己就老了。孔子不会问“闲时间该怎么安排”,他每天的生活都充实有趣,包括弹琴唱歌,在庭院教诲孩子。

但这一切不是刻意安排的。一安排,就错了。事情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事本身重要,而是因为你通过做事对自己的改变重要。

所以,做什么事都不要紧,只要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就有意义。哪怕是扫地、做饭、打招呼。它的重要性不比赚大钱发大财低。

判断事情该不该做,有个简单的方法:假如能回到十年前,在当时的环境下,你还会选择像当年那样度过每一天吗?

同样,考虑今天正在做的事情,有哪些十年后依然会做?如果十年后自己变得更好,是建立在今天做的哪些事情基础上的?这样想,就容易知道现在该做什么。

轻易确定外在目标,常常是愚蠢的。比如说十年后要挣十个亿,所以今年先挣一个亿。挣多少钱,发展多少用户,公司在哪个时间点上市,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但定下目标后,就会放弃一切为这个目标努力。那就是为做事而做事,不是为改变自己而做事。它的代价太大了。

有可能十年后看现在,觉得除了吃饭睡觉做对了,其他都白做了。不过,像吃饭睡觉这种事,总是不大会错的。无论你十年之后怎样,每天还是得吃饭睡觉,重来一遍,仍然如此。如果不知道做什么事好,至少,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总是有意义的。

不过,唐朝有个赵州和尚,他说,老僧四十年来,只有吃饭一件事做得不太好。原话是,只有吃饭是“杂用心处”。但饭又不能不吃,吃饭是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的基础,“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可见,他平日的生活何等有意义。只是,那种生活在外人看来,也没有丝毫奇特的,无非像青青翠竹伫立在庭院中,郁郁黄花盛开在山岗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