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神话之三:鸿蒙时代天地观与远古上古历法

另类解读神话之三:鸿蒙时代天地观与远古上古历法

首页角色扮演上古鸿蒙传更新时间:2024-09-29

地球智慧生物是太空人的后代

本文是中长篇章节连载,前后内容关联。若要更好理解文章内涵,敬请翻阅前后篇章。

第 一章 鸿蒙时代

第二节 天方地圆、天圆地圆与天圆地方

在远古鸿蒙时代,而相对于中华大地背后的西方世界上空,却依旧是广袤星空,昼夜分明。白天阳光灿烂,夜晚星辰闪烁。所以不存在什么鸿蒙时代。对于西方先民而言,月球悬在自已脚下的地球之下,地球北极之侧,圆而涽黑,露头缩颈,极象一只硕大的乌龟驮着巨大的地球一样,在宇宙环游,周而复始,无休无止。这就是西方文明关于极其形象的“乌龟驮地球”传说的由来。

所以远古上古时代西方人类与东方中华民族先民对“天”的理解就不尽相同。

西方人类头顶上的“天”是广袤无垠的太空。

而中华民族对“天”有两种意识:

一是在鸿蒙时代,生活在巨型“蘑菇”房内的那部分先民,头顶上的“天”是遮天蔽日的月球。“天”,指的是实体的“天”,即月球。战国《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说明“天”是物质的,是实体的。

二是指在鸿蒙时代非生活在巨型“蘑菇”房之内和在盘古开天(后续章节详述)、月球飞离地球之后的中华先民,头顶上的“天”是广袤无垠的太空。

因此,那时他们对于天地形状的认识也是大相径庭。

在西方有“天方地圆”一说:乌龟爬行在方形的天上,驮着圆形的地球。

而在中华,则先后出现了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等流派。

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周髀算经》中提“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中国古代著名预言大师李淳风所作《晋书.天文志》也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这也是最早的有关天地结构的文字记录,这最能表达也最符合在鸿蒙时代生活在巨型“蘑菇”房内中华先民的直观视觉体验。其头顶上的“天”是月球,在远视觉上,月球冰封雾锁无“角”而圆,脚下的“地”有“角”成方。

宣夜说则认为,天就是由无尽的气组成的,日月星辰全都漂浮在无边无垠的气体中。不过,宣夜说几乎没有怎么描述天地关系以及大地的形状。但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鸿蒙时代当时月球周围被厚厚的云雾环绕,生活在月球之下巨型“蘑菇”房内的远古中华先民,头顶之上云雾缭绕,生活地带缺少光照,光线微弱,混沌朦胧,整天就是夜晚的场景。

浑天说则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也最深的一种天地观。

代表人物之一是张衡,他在《浑天仪注》写道:“浑天如鸡子。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这其实是指盘古开天月球飞离地球之后,中华民族对天地的认识:“天”象个浑圆的鸡蛋,地球象个鸡蛋中的小蛋黄。天是个大圆,地是个小圆。天圆地圆。

所以盖天说、宣夜说等,都从侧面反映了中华远古先民生活的部分场景。

所以不论是“天方地圆”、“天圆地圆”`还是“天圆地方”之说,都有远古上古先民对当时生活场景的部分真实记载。

20世纪未,人类借助地上“巨眼”天文望远设备探测、高空气球探测、各种人造卫星探测等等,证明宇宙应该是“天方地圆”。

“地圆”自不必说,因为地球是个球体,从地球任意一点向前沿直线出发,最终会回到原点。

“天方”在二维空间所指宇宙是个方形平面,在三维空间所指宇宙是个立方体。(详见“另类解读神话”之二十五)。

由于远古鸿蒙时代月球停留在青藏高原之上,而非现在的太空位置,所以,在全球记载远古的神话故事中,有大量关于太阳的描述,却全都没有关于月球在当今太空位置上的描述。

直到后来月球飞离地球之后成为地球卫星的上古时代,在中华古神话的后羿射日、嫦娥(长蛾)奔月、吴刚伐树等的神话故事中(后续章节详述),才大量出现反映月球居于外太空的神话记载。

远古时代月球不在外太空,也反映在当时的历法上,如中国远古时代黄帝历中,就没有月球公转及朔望月(太阴月)的信息等等。

黄帝历中不存在任何月球公转的信息,而纯以太阳历为基准,一年的开始在冬至,春节也是冬至。冬至日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正月初一。

一年十个月,一个月有36天,全年就是360天,从这里也说明了,那时的地球,因承载着月球等其他诸多因素,自转比当今缓慢,与当今对比,足足慢了5天左右。当然,公转时长是基本一样的。

在黄帝历中,一年的时间具体是这样安排的:十个月份、五个季度。

十个月份,用十个符号表示。这十个符号就是用十天干来标记的。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季,即风季、暑季、湿季、燥季、寒季,分别对应的是木、火、土、金、水。

中华“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炎帝、黄帝;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月球飞离地球,引发全球特大海啸大洪水,则是在五帝之一颛顼时期所发生的特大事件,也是划分远古鸿蒙时代与上古时代的依据。三皇与五帝之首少昊属远古时代帝皇,颛顼帝则横跨远古时代与上古时代。(详见后面篇章,如“另类解读神话”之九等)

在颛顼帝中后期,即公元前2500年之后,时光的车轮己步入上古时代。由于发生了诸多的特大天文地理事件等,使地球已变的面目全非(详见后面篇章“另类解读神话”之十一、十二等等)。月球成为了地球的卫星,从而月球又重新影响着地球气候季节与环境等等。根据当初地月运行情况,颛顼帝修改黄帝历,编辑颛顼历。

在后续时代,夏朝有夏历,殷商有殷历,周朝有周历,春秋战国因不同地区而四历并用。

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等上古历法,其中都包含了月球运行信息。

颛顼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种四分历),一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以夏正十月为岁首,闰月置九月之后,称后九月,以该年正月初一日刚好立春为节气的计算起点。

颛顼历不仅在史书上有记载,考古文物也有证实。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出土的银雀山汉简就详细记载了颛顼历。

之后夏朝实行夏历。夏历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缺中气之月置闰,既反映了太阳热力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加上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变化,融阴月阳年为一体。

夏朝之后商朝采用殷历,殷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闰月置于年末,称为“十三月”。到祖甲以后,闰月也有放在年中的。 殷墟曾出土一片胛骨,上面刻着两个月的干支和“”月一正曰食麦”等文句,是 商代历书的一部分抄本。

殷商之后周朝,周历并不纯粹意义上是周代历法,它与夏历、殷历甚至于颛顼历都与四分历有着直接联系,甚至于同以其为本。

接下来是秦朝,颛顼历却在秦国被完善并沿用,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再次颁布遍行。一直沿袭到西汉初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