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古四大凶兽,穷奇与饕餮都有所涉及,但混沌一直令人感到迷惑,因为在古代典籍中,关于它究竟是善是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不同声音,而其本身的身份问题也是扑朔迷离,是帝鸿还是其子,它形象中的六足四翼又藏着什么秘密?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说起混沌,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浮现出《庄子·应帝王》中的那傻乎乎,帮倒忙的两位大帝,这个故事说起来荒谬,但是却隐藏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内涵:创世神话的本源究竟为何?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庄子·应帝王》
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的名称也很有深意,倏和忽意为时间短暂,而混沌全身上下则没有任何“视听食息”的器官,整个神呈现出一种蒙昧、昏暗的状态,所以它无法感知时间与空间,是一尊最为原始的神祇,而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创世神话中,世界的本源正是混沌与黑暗。
比如在希腊神话中,混沌之神叫做卡俄斯(Chaos),而卡俄斯原本并非“混沌”之意,这一延续至今的意思源自罗马诗人奥维德《变形记》,其中卡俄斯被描述为“一团乱糟糟,没有秩序的物体”,混沌意味着无秩序与混乱。
而在印度神话《梨俱吠陀》中,也是这样描述的:“太初之时,黑暗由黑暗深邃掩藏,无辨无识,茫茫全是水。”其中的无辨无识正与混沌无任何感官,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神话表达语言。
(二)帝江,六足与四翼在《山海经》里,混沌写作“浑敦”,它的名字叫做“帝江”,根据毕沅的说法,帝*是帝鸿,也就是黄帝本人。但据学界研究表明,“帝鸿氏”的称谓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说明在商代就有这个名号,但是黄帝一词仅是春秋时期的产物,所以“帝鸿即黄帝”实乃后人附会之言。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西山经》
这里对于浑敦的描述,实际上更接近于一个太阳神的形象,原因有三点:
首先看地理位置,英水出而注于汤谷,而汤谷正是旸谷,也就是太阳初升的地方,在这里还有扶桑树,十个太阳正是在扶桑树上轮流休息,光照人间。而这个浑敦神出没之地,正是在汤谷。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海外东经》
再看外形描述,“状如黄囊,赤如丹火”,“黄囊”表明它外形呈现一种球状,而“丹火”则在强调它外表颜色如火,所以从形状与颜色来看,这红彤彤圆滚滚的物体,不正是太阳的真实写照吗?
最后是象征物,“六翼与四足”这可并不是说浑敦长得畸形,实际上在神话中太阳的动物意象,均以“三足乌”的模样出现,所以这六足四翼,正是两只“三足乌”叠加性形象的表现。
(三)混沌,黑暗与光明实际上,前两者所描述的混沌还并未有恶名,但在《左传》以及《神异经》中,它们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混蛋,真正符合了上古四大凶兽之名号!
“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
在《左传》中,混沌变成了帝鸿氏也就是所谓黄帝的不肖子孙,说它喜欢掩盖他人的善行,却隐瞒自己的罪过,特别喜欢做坏事,但是却没有任何关于混沌外形的描述。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启,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背无五躲,有肠直而不旋,食径功。人有德行而去抵牾之,有凶德则去依凭之。名浑沌。”
而在《神异经》里,除了详细描述其外貌之外,也强调了其品行低劣,对有德行的人不感冒,却喜欢帮助那些作恶的人。
纵观有关混沌的四种记载,不难发现,《神异经》里的混沌是《左传》记载的派生物,两者都倾向于否定性质的;而《山海经》与《庄子》中的混沌,至少应是肯定性的。
否定与肯定,正好突出了创世神话中原始混沌神祇具有黑暗与光明的双重特征,而这才是远古华夏某个族团创世神灵的真正面目!
欢迎关注,山海经系列持续连载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