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小名月仙的毛彦文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一个普通的乡绅之家。其祖父经营了一家布店,父亲毛华东本是秀才,后弃举从商开设了布庄和酱园,成了一位商人。
毛彦文是母亲的第二个孩子,她的哥哥在五岁时因病夭折,母亲再生的五个孩子都是女儿。因为没有生出儿子,母亲经常被父亲和祖母怠慢、冷落。
毛彦文七岁时开始在家中上私塾。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全国女学兴起,在这样的潮流下,小彦文进入了新成立的西河女校,开始接触新式教育。
毛父深受旧学影响,是一个传统封建的大家长。在毛彦文9岁时,父亲自作主张将她许配给了生意场上的朋友方耀堂之子。
还不到16岁时,聪颖的小毛彦考取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男方家庭担心毛彦文读书多了,主意多,会一去不回,于是提出要毛彦文提前与他们的儿子完婚。
没想到,到了正式迎娶的那天,被唤醒了独立意识和女权意识的毛彦文与表哥商量对策后,在上花轿前逃跑了,违背了父母的包办。
表哥朱君毅比毛彦文年长四岁,长得风度翩翩、斯文帅气,而且学识丰富,就读于清华大学。当年朱君毅在附近学校任教,一直寄住在毛彦文家里。长期的朝夕相处,毛彦文对表哥甚是爱慕和崇拜。
一时间,这场逃婚闹得满城风雨,坊间传言毛彦文与表哥在婚礼当天私奔了。
经过了这场风波,毛家父母脸面尽失。但无奈也知晓了女儿的心意,于是两家的家长做主,很快促成了此事,为他们举办了订婚仪式。
1916年夏天,两人订婚后不久,朱君毅从清华大学毕业,前往美国留学。毛彦文则考往浙江吴兴的一所教会学校——湖郡女校。
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环境让两人的思想观念开始渐渐有了不同。加上长久的分离,表哥朱君毅的回信次数慢慢变少了。
1922年,朱君毅学成归来,受聘于南京东南大学,担任教授。
而此时的毛彦文,在苦苦等待了朱君毅六年后,以浙江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为了跟表哥距离更近,她主动转学到金陵女子大学入读。
可惜,漫长的等待没能换来相聚的欢喜。相反,毛彦文等到的是一纸退婚信。
1923年5月,朱君毅在信中写道:“虽然青梅竹马,只是小儿玩闹,彼此间没有真正的爱情;近亲不能结婚;两人性格不合”。
在当时的民国,表亲之间的婚姻司空见惯。毛彦文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朱君毅只是不想娶自己罢了。
1924年,在陈伯衡等人的见证下,毛彦文与朱君毅正式解除婚约。这场婚约解除的主持人,是前国民政府总理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
可笑的是,在解除婚约的第二年,朱君毅就和一个17岁的女学生结了婚。
得知毛彦文与朱君毅婚约结束后,另一个人对毛彦文展开了疯狂的攻势。
这个人就是朱君毅在清华读书时的好友吴宓。
吴宓本名吴玉衡,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是公认的才子,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
早在毛彦文与朱君毅鸿雁传书时,朱君毅每次读完表妹的情书后,都会和同桌吴宓分享,顺手撒一把狗粮。
这一看不要紧,吴宓对才华横溢的毛彦文动了心,但碍于“朋友妻不可欺”,他就将喜欢埋在了心底。
如今,吴宓疯狂地给毛彦文写情书,甚至大张旗鼓地发表在报纸上。
这些轰轰烈烈地行为并没有感动毛彦文,因为彼时的吴宓已有家室,他的妻子陈心一还是毛彦文的好闺蜜。这些幼稚行为在毛彦文看来,简直是胡闹。
之后,结婚7年的陈心一最终不忍吴宓情感上的叛逆,主动提出了离婚。
1929年,毛彦文考取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教育硕士,前往美国留学深造,学习中等教育行政和社会学。
得知毛彦文去游学,吴宓也追了去。
在吴宓疯狂的追逐下,毛彦文的年纪也渐长,原本无心的她开始心有所动,答应可以先从朋友试一试。
1931年春天,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的毛彦文收到来自吴宓从巴黎发来的电报。信中要求她立即放弃学业,迅速赶往巴黎与自己完婚,否则自己只能与她分手。
此时,已33岁的毛彦文也想与吴宓的关系有个交代,于是放下学业,前往欧洲。
没想到,等毛彦文赶到欧洲后,吴宓突然不想结婚了,改成了订婚。“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当时的吴宓不仅与两位法国女郎打得火热,而且还写信向国内一位女子示爱。
要知道,当时毛彦文被负心汉表哥抛弃,又被有家室的吴宓纠缠的事情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就在大家都等着看吴宓和毛彦文成婚的时候,吴宓的突然反悔,让众人大跌眼镜。不知情的外人纷纷指责毛彦文是吴宓家庭的破坏者。
两次情伤令毛彦文如遭当头棒喝。1932年,毛彦文获得了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并负责行政工作。此时的她将所有的心思都扑在了事业上。
缘分是个神奇的存在。
三年后,毛彦文做出一个令舆论哗然的决定。她嫁给了六十五岁的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慈善教育家熊希龄。
熊希龄出生在湖南凤凰,是民国时期最出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从小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25岁中进士。在当上翰林院学士之后,娶了夫人。这位夫人就是曾为毛彦文主持婚约解除的朱其慧。
1931年,朱其慧不幸去世,熊希龄痛心不已。熊希龄为人极好,对待感情也很深情。他的女儿熊芷希望父亲晚年能够幸福,于是在毛彦文女校好友朱曦的牵线,熊芷的劝说下,毛彦文接受了这段相差了近30岁的姻缘。
毛彦文晚年回忆,当初她之所以选择熊希龄,是看中了熊希龄可以给足自己安全感,不会让自己患得患失,再一次被抛弃。
1935年 2月9日,38岁的毛彦文与66岁的熊希龄,在上海慕尔堂举行了盛大的西式婚礼。《申报》刊登这样的报道:“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氏,现年66岁(虚岁),悼亡四载,昨日下午三时,借慕尔堂与毛彦文女士行婚礼。毛女士为留美女学生,任大学教授,芳龄三十有八(虚岁),红颜白发,韵事流传,沪上闻人咸往道贺,汽车塞途,极一时之盛。”
婚后,毛彦文辞去了大学的教职工作,常年跟随在熊希龄左右,襄助料理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的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熊希龄对毛彦文情真意切,二人在在事业和追求方面目标一致,有不少话题。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熊希龄与毛彦文不畏艰险,投身抗日救国的浪潮之中。后二人来到香港。1937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熊希龄因积劳成疾突发脑中风,在香港病逝。
这段不到三年的婚姻最后还是以遗憾结尾。
熊希龄去世后,毛彦文继承了他的事业,在艰难的岁月中,她在努力维持北平香山慈幼院总院的基础上,她先后在成都、桂林、柳州等地创办了多所慈幼院,收容的孤贫儿童近10000人。
1949年4月,毛彦文前往中国台湾,停留一年后前往美国谋生。后来的十余年,她遍经辛苦,换过许多文字、教育类工作,在中国台湾与美国间奔波,最终重返台湾定居,并重执教鞭,直至退休。
往后六十余年,毛彦文再未婚嫁,孤单地走完了这长长的一生。她一生没有子女,却将余生全部投身于慈善事业,成为了上万名孤儿共同的“母亲”。
与表哥朱君毅情意浓烈却无疾而终,国学大师吴宓对她落花有意却终无结果,熊希龄以三年时光陪伴毛彦文,毛彦文却为熊希龄守候了大半个世纪。 一个学霸式的“高质量女性”,却在情路上却有着与个人条件十分不相符的坎坷遭遇。毛彦文晚年出版回忆录《往事》,回顾自己一生的抗争、寻觅与爱恨情长。
1999年11月,毛彦文在台北安然逝世,终年102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