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时间管理法!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之匙…

终极时间管理法!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之匙…

首页角色扮演时间之钥更新时间:2024-10-24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时间统计法终极实践者。

这是一本纪实性文学小册子,讲了俄国昆虫分类学家柳比歇夫实践了56年的时间管理方法。

作者格拉宁,成书于1979年。

这本书是完完全全纪实性的,是由于作者所刻画的主人公是一个人生如透明的琥珀般可考可查的实实在在的人物,他的人生轨迹是如此清晰透明,没有任何模棱两可的时间黑洞,容不得半点更改涂抹,这本书是一个传记,但又有别于其他的传记,无法言过其实,也无法利用巧妙的笔法去遮遮掩掩,所有的文字都是都源于最真实的记录。

这本书同时也是属于文学的,虽然主要在讲述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但作者却从另外的维度,用文学的解构法全面的思考这个时间管理法的意义,笔锋犀利,从文学方面也不输其他。

书的核心是方法论,但又用了最少的文字去描述这个方法。但所有的读者读完了这本小册子获得的最大的震撼也来自于这个着笔最少的方法,那就是柳比歇夫实践一生的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从1890年,也就是26岁开始,为自己树立了人生目标,并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开始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时间。他找到了自己之后实践一生的方法:实践统计法。

他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精确到分钟,所有细微的事情都有记录,做研究、写报告、读书、写信、散步、游泳、看报……之后做周结,统计分析每周在各个事件上具体时间的消耗量,每月做月结,每年再做年终总结。

这个方法,他实践了56年,一直到他1972年,也就是82岁去世时。

所有人可能会想,人生中的意外太多,我们根本无法用这个机械的方法去框柱自己所有的时间。

但柳比歇夫的一生其实坎坷曲折,战争,两个儿子死亡,离婚再婚…生活中的跌宕起伏完全没有影响他实践自己的方法,他按照既定的规则,为自己制定的精确的时间轨迹去用掉自己的一生。

他统计自己的时间多少被用于自己的科研目标,但这也不妨碍他享受生活,他同样花费巨大的时间去用于散步、游泳、听歌剧、写回信…可以说,人生并不会由于这个方法变的呆板机械,反倒会由于对于时间的精确掌控,对于分分秒秒的敬畏,使他获得了更大的人生自由。

虽然最终并没有完成他开始树立的远大目标,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人人敬仰,且自我满意度很高的幸福的人,因为通过这套方法,他自己知道,自己是如何按照期望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清楚可考的人生轨迹,明了自己的一生的所有时间的消耗,其他事情相比起来真的变得微不足道了!

震惊!

敬仰!

无话可说,心向往之。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很多人会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说到底,生命是由分分秒秒的具体的时间构成的,但拆分到这个维度,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正视自己最珍贵的人生呢?

我们常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多数人都是年关将近时才忽然发现,一年又匆匆而过,回想这一年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做成了什么事情,大概率都是浑浑噩噩,或者更好一些的只是有非常笼统的印象。组成最宝贵的生命的时间就这样不着痕迹地消失无踪。

然后是随之而来的感叹、焦虑,因为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这本《奇特的一生》,作者开篇就在问: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

这是最不喜欢思考的人可能都曾在某个夜深人静难以入眠的时刻问过自己的问题。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好?怎样才能生活的更幸福?怎样才算生活?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答案:明了自己的时间。

从我自身来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毫无目标和计划的随波逐流者,从不制定计划,从未仔细思考过具体的时间的意义,时间从来未曾清晰的以分分秒秒的形象出现在我的意识中。我自诩为一个自由主义者,但我内心缺乏衡量的标准。

明了时间,能让人对人生产生一种实感。

不管这些时间是用来做什么了,是被用于伟大的目标,还是用于无所事事的消遣,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生命消耗在了什么地方,只这一点,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你对奇迹般的生命的责任。

也因此,我们才能有根有据的,坦率的对自己说,我们是否过好了这一生。

摘抄

悟到时间的稀缺性,产生对时间的敬畏。柳比歇夫26岁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触发他开始持续一生的时间统计法已经不得而知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意识到了某种超越他自己生命的永恒的道理。我接触时间统计法时已经36岁,因为好奇而开始了时间统计,这几年以来的记录统计和改进,却使我对“时间”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时间本身是平均的,但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却扭曲了这一点,开心的时候时间过得总是飞快,而痛苦或者等待的时候,时间却好似停滞了一般。我们随意浏览网页的一分钟,和医院里弥留病人的一分钟是一样的,又是不一样的,设身处地,他会不会希望用自己过去挥霍掉的一天来换取现在多活一分钟呢?生命是极为复杂的现象,时间本质上是万物运动的体现,用好我们白驹过隙般的人生(充其量3万多天)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责任,时间统计用得越久,我对这一点越深信不疑。


说老实话,这一秘密并没有惊险百出的情节,没有跟踪追击,没有阴谋诡计,也没有险滩暗礁。我开门见山地说清楚:这个秘密是——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


学习什么呢?很难说。主要是学习应当怎样生活、怎样思考吧。似乎咱们总算找到了一个人,他知道他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目的……仿佛他有什么崇高的目的,甚至可能领悟了他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过一种合乎道德的生活,不仅仅是问心无愧地工作,似乎他明了他所作所为的内涵。显然,这只适用于他一个人。

我们已经忘了偏执的真正含义,结果,任何一种批评(批评也就是捍卫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见解的权利),我们都把它看成是企图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也就是说,把批评看成了偏执。

故居纪念馆中存放的似乎都是些陈旧和没有生命的东西,实际上,纪念馆重新赋予这些古老的东西以生命,保存了它们的生命。对一个纪念馆来说,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存在的开端。

大自然就是这样来安排的:在最不起眼的瓢虫身上,蕴藏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就是这些花纹,也不仅仅是花纹,它们是普遍美的一部分,这种美至今还是一个谜。我们用什么来解释贝壳、鱼类的美,花朵的芳香和优雅的形态?这种完美和惊人的色调又是为了谁?大自然究竟怎么把从审美观点来说简直毫无瑕疵的花纹画到了蝴蝶的翅膀上?

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时间统计法提供了客观的指标,能说明他的情况。他在1963年骄傲地记下了2006小时30分钟的工作记录,这是他的最高纪录。平均每天5小时29分钟。而战前,每天大约4小时40分钟!他清楚地了解这些数字的真正价值,他给自己规定了定额,他拿着秒表监视着自己,他自己奖励自己,自己惩罚自己。

……你是你自己最高的审判者;你对自己劳动的估价会比任何人都严格,你满意自己的劳动吗?苛求的艺术家。

他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衡量任务,而是根据任务去衡量能力。他认为,有一种精神上的义务,要比保持心灵上的安全感好。

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般晶莹、匀称,使人为之惊叹不已。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在我们的时代能这样坦率地度过一生——这是罕见的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