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最神通广大的动物,腾云驾雾,翻云覆雨。
但是做为一个80后,我对于龙的记忆,一开始却并不那么美好。
最初关于龙的记忆,应该来自于上海美影厂的动画片《哪吒闹海》。依稀记得,当东海龙王和李靖逼迫哪吒自刎的那一刻,幼小的我曾经泪流满面。
那时,我觉得龙是一个坏人。
再一次有对龙的印象,是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小龙人》。那一首“我头上有犄角,我身后有尾巴,谁也不知道,我有多少秘密……”的主题曲响起,总会让 80后掀起回忆*。
那时,我觉得龙有点呆萌。
但真正震撼并了解龙的文化,还是成年后的故宫之行。无论是保和殿外的的云龙大石雕,还是宁寿宫前的九龙壁,抑或是雕栏画栋上的龙纹饰,其威严的姿态、矫健的躯体、精美的工艺都让人过目难忘。据说,仅太和殿就有龙纹装饰12654条。
那时,我觉得龙是真的壮美。
所以,我喜欢上了龙,也喜欢各类有龙纹饰的器物。
这是上次余寅窑直播时,老余展示出来的一款青花海水矾红龙的撇口杯。
当时有很多人喜欢,但因为我在设计之初就知道了消息,所以还是被我抢先收入了囊中。
杯子是过墙设计,杯外一龙翻腾吐水,掀起滔天骇浪,杯内一龙飞舞,蜷曲似弓,龙目圆瞠。两龙皆腿爪粗壮,身长尾细,角若坚木槎丫,须如赤火烈焰。正面龙有着清龙不可一世的威严霸气,侧身龙更像传统团龙造型的活化版,传递出力量和威猛之感,而令人血脉贲张的红色,更增添的视觉冲击力。
但这样的龙纹,似乎和我们常见的几种瓷器龙纹都不一样。
譬如元龙,头部扁长,双眉如火,龙颈细长,虽然凶猛威武,更有清新飘逸的神韵。
譬如明龙,以永宣年间最为生动,龙嘴上翘,龙鼻为如意状,须发竖立,五爪握圈,鳞片饱满,雄健有力。
譬如清龙,高壮威武,龙须细长,鬓发后分,下颚较上颚为长,画法更加繁复威猛,显露出超越等级的森严之感。
其实,这个龙纹的造型来自于当代著名青年画家任重(非影视演员)之手。2018年的匡时春拍,任重的一幅《九龙闹海》图拍出了1800万的高价。其龙纹造型既取法远古龙纹形态,又学有南宋陈容的墨龙之姿,创造出独具当代魔幻色彩的云中之龙。
台湾熊宜敬教授这样评论任重的龙,“虬曲矫健之姿,更贴近高古龙纹与造型的深化。既隐含着千年前的亘古情愫,又充塞着年轻奔放的冲劲,呼应了中国传统艺术生命的尊崇与弘扬的执念。”
应该来说,老余对艺术热点的把握很具有“新闻敏感性”。当很多器物还在简单地仿古,重复着数百年不变的纹饰时,他更喜欢把一些具有当代特色的东西融入到茶器设计中去,同时又能够用传统复古的工艺手法表现出来,这也是余寅窑能够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因所在。
譬如这两条矾红龙,既有着传统工艺的细腻,又有着当代艺术的飘逸气质。 但是从制瓷的角度来说,这又不仅仅是将一个水墨画片照搬到杯子上那么简单,还需要从工艺、设计、器型等诸多角度考虑。比如用矾红的设计,就比纯粹的青花工艺更加细腻,色彩上也更能呈现出龙纹的热烈奔放。
从画工角度来看,在杯内壁作画最为困难,但画师并未因此而又丝毫懈怠。笔法力度极佳,勾边铁线刚健,神态躯体刻画细致入微,须发肘毛运笔流畅,呈现出火焰般的灵动感;点法精细而不紊乱,点工的层次分明,尤其是龙鳞的更显工整密匀。整体而言,云龙的姿态舒意昂然,灵动夭矫,充满了盎然生趣。
从填色角度而言,矾红的彩法极具国画晕染的效果,浓淡处理得当,配合点法呈现出的立体效果佳;本金填背鳍,白彩填尖牙,黄彩填利爪,有骨有肉;尤其是用黑彩的点睛之笔,让龙的气势更具冲击力。老余说,为了呈现出矾红龙纹的最佳效果,先后三次入窑烘烤上色才有所得。
青花的效果也未逞多让。海水纹路的刻画相当细腻,细条和留白的运用富有层次变化,也使得惊涛骇浪的气势与动感十足。海浪之外,则用淡水渲染出云雾氤氲的朦胧感,更增加了整个画片波云诡谲的戏剧性。
如此匠心,方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是窑口在当下的气质呈现。
总体而论,景德镇讲究传承的茶器窑口隐约分成了两大主要流派。
一派以仿古为主,讲究胎泥工釉画达到和前朝器物一样的效果。当然,如果这些器物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自然是相当牛气。但因为原料工艺绘画等方面的原因,完全模仿出和古董一样的东西大多昂贵异常。但凡价格走亲民路线的,器物上又总觉得似乎缺一口气。另外,古代审美和今人也有所不同,完全克隆古代的器物造型又未必适合当今流行的茶文化,所以仿古界*入茶器圈未必是一条好走的路。
另一派以复古为主,讲究用传统的工艺融合进今人的审美,并不局限于传统的纹饰造型,而更讲究窑口的特色与定位,以此发展出更多丰富的造型与画片。他们在小件上的设计感更强,更多考虑茶人喝茶时的触觉、嗅觉、视觉等多重因素,更符合茶道的流行文化,这也构成了当下茶器市场的中坚力量。
纵观历史,每当陶瓷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仿古与复古并行的年代,但对于瓷器工艺艺术的推进却从未停歇。以清三代为例,既有仿宋的哥官汝钧定,又有传承的青花釉里红,更有创新的郎红粉彩珐琅彩。
方闻先生曾说过,中国人并不将复古视作历史的倒退,而把它当成一个能不断恢复艺术生命力和真理的变革运动。任重的龙是如此,老余的杯子亦然,发展与创新总是在传承中不断向前的。
值得庆幸的是,以前决定瓷器审美风尚的是高高在上的封建帝皇,如今皇家专用的龙凤纹饰已经变成了大众赏玩的茶器。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期待更好的器物,期待更好的未来。
玩我所爱,不亦乐乎!
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不甚感激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这是我的茶器故事
我是陈不烦
我在这里,和你一起
玩茶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