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刘庭梅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
人民法院80%的干警在基层,85%以上的案件办结、化解在基层。审判工作质效好不好,关键看基层工作。张军强调,要始终把基层法院工作情况作为上级法院特别是高级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一面镜子,始终把基础工作抓在手中、做在平时,以扎扎实实的基层基础确保审判工作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都是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念稿子。讲突出的问题,谈改变面貌的举措,大家一起研究怎么脱‘薄’。”2024年3月20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相对薄弱基层法院院长座谈会,张军同36名到国家法官学院学习培训的薄弱院院长座谈交流。会议一开始,张军就明确了要求。
“我们这里好山好水,但是留不住人,新入额的法官审判经验不足,工作很难开展。”一位院长谈起困难直摇头。“困难是很大,省院、中院、邻近法院要勤协调给支持,你们自己也可以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季节,请外省兄弟法院支援一下。等天气凉了,你们再去跟班学习。这不也是双赢多赢共赢吗?”张军说,上级法院要做好统筹协调,不能放任不管、听之任之,要多想办法,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近年来,全国法院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人员、编制、培训、基础设施等资源持续向基层倾斜,广大基层法院努力跟上、适应形势任务要求,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与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更高要求相比,与人民法院肩负的更重责任相比,一些基层法院在诉讼服务供给、审判工作质效、干部队伍素质、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加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建设工作,持续推动提升基层审判工作现代化水平。
据了解,最高人民法院目前审核确定直接联系、加强督导的全国相对薄弱基层法院106个,今年上半年陆续组织薄弱法院院长参加培训,实现首批薄弱法院院长培训全覆盖。
“202天跑了13个中院、20多个基层法院,通过和一线法官交流,我了解到很多过去没有接触过甚至想都没想过的实际问题,也更坚定了立足岗位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2024年2月初,张军登门看望慰问援派干部,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二级高级法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周川家中,还没坐下,周川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介绍挂职期间的收获。
“审判数据怎么样?绩效考评开始做了吗?‘法答网’用起来感觉怎么样?庭审的时候遇到民族语言,翻译顺畅吗?”“乘着二十大的东风,新疆法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的一系列工作安排,面貌焕然一新。审判数据明显向好。绩效考评的具体细则已经研究通过,正在抓落实。‘法答网’、案例库大家都很欢迎,很便捷、实用。”周川介绍了新疆法院狠抓落实的务实举措,以及各项工作取得的进步。
2023年,宁夏法院优化审判资源配置,选派25名法官到人案矛盾突出的基层法院挂职锻炼。
全国法院选派123名优秀干部援藏援疆援青,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法院建设。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2023年11月6日,纪念*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历经半个多世纪,“枫桥经验”这一诞生于基层、土生土长的中国智慧、东方经验,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人民法院做实强基固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作为中国和东盟水果进出口贸易最大的口岸,大量的榴莲、火龙果、芒果、菠萝蜜等水果由此入境,被送上国内消费者的餐桌。
水果贸易胜在保鲜,而贸易往来过程中难免发生纠纷,一旦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水果发生腐烂变质,将对客商造成经济损失。
2023年6月,水果商人邓某就因榴莲买卖纠纷,险些耽误榴莲保鲜时间影响出售。原来,向其购买榴莲的买家应某因与他人存在纠纷才假意购买邓某的水果,在完成榴莲搬运装载后,应某拒不支付货款并将货物强行扣下,双方在货场发生争执,无奈之下邓某只好报警。
考虑到当事人之间纠纷关系复杂且情绪激动存在失控的可能,派出所民警向凭祥市人民法院发起联合调处的请求。经法官、民警和特邀调解员的共同努力,最终促成各方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协议签订后,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官对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进行司法确认,并依法作出民事裁定书。
从凌晨案发到次日上午纠纷解决,通过法官不到三个小时的调解,最大限度保证了榴莲的新鲜品质。
“近年来边境贸易十分活跃,纠纷的发生不可避免,且涉及生鲜产品时情况紧急,法院开通了24小时边贸解纷工作联系电话,极大地便利了联合调处工作的开展。在派出所的执法权威与法院的法律指导作用相互配合下,纠纷化解效果都非常好。”边境派出所民警如是说。
作为司法服务边贸产业发展的“前哨站”,凭祥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汇聚多方资源,积极构建与边境派出所、保税区管委会等部门联动调解大格局,在浦寨边民互市点、卡凤监管中心、南山物流园设立联合调解室,所有法庭、工作站、调解室配备相应的法官,开通24小时工作联系电话,将边贸纠纷第一时间化解在前沿。2020年以来,该院联合派出所等部门诉前化解边贸纠纷356件,调解成功率达71%。
为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202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启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项目。经党中央批准,从2023年至2035年,每两年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创建100家“枫桥式人民法庭”,考评指标聚焦政治建设、执法办案、源头治理、非诉解纷、群众工作、基础建设六个方面。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两个结合’在法治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典范。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落到实处,把马克思主义体现的人民立场与‘和为贵’‘无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调解这个‘东方之花’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张军强调。
强化“三农”领域司法服务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最高人民法院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决策,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不断强化司法服务“三农”意识,坚持能动司法履职,及时修订审理涉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司法解释,多次发布涉农司法政策文件,加强指导各地法院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涉农纠纷案件,大力开展涉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及诉源治理工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进一步发挥司法服务保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职能作用,助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2024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从全国法院报送的涉农民事典型案例中选取9个案例,向社会公布。
在徐某某与邬某某租赁合同纠纷案中,邬某某系某村村民。2020年4月,邬某某与徐某某签订了《场地租赁合同》,约定将位于该村某厂的8亩空场地回填后出租给徐某某用于堆放工程设备,租期5年。合同签订后,徐某某向邬某某支付了前两年租金20万余元,并将租用的8亩土地中的4亩实际堆放了建筑工程设备。2021年5月,土地管理部门通知邬某某堆放杂物的4亩土地属于耕地,其涉嫌非法占用耕地,责令其立即改正并恢复土地原状。邬某某遂要求徐某某将堆放的物品搬离案涉场地。2021年7月,徐某某在完全腾退租赁场地后诉至法院,请求判令邬某某退还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的租金82345.21元并赔偿其搬迁损失36800元。
法院审理认为,因徐某某与邬某某签订的《场地租赁合同》约定租给徐某某用于堆放工程设备的土地中包含部分耕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农用地保护的相关规定,双方订立的《场地租赁合同》无效。在综合考量双方过错程度的基础上,法院判令邬某某退还徐某某剩余租期租金,赔偿徐某某相应搬迁损失。
同时,在该案审理过程中,法院经调查了解,发现辖区内类似违法占用耕地情况较多,由此引发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也并非个案。于是,法院积极向土地管理等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促使土地管理部门、属地街道开展联合执法,集中整治了此类问题,使得百余亩土地的“非农化”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近年来,福建法院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党支部*许光园了解到,福建法院先后推出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17项重点举措,持续深化“三农”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积极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各地法院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乡村治,则百姓安。”许光园希望,人民法院应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一线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法庭 ”乡镇多元解纷模式,把指导调解法定职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对调解工作的常态化业务指导,依托乡镇调解委员会、乡贤等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吉林四平两级法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能动司法,全力服务大局,不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在惩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表示,四平法院坚持司法服务“三农”职能定位,干警主动走进乡村田间地头,及时就地解决纠纷,依法妥善处理“三农”领域各类矛盾纠纷,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司法的力度和温度。
重视司法能力建设
2024年1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人民法院大讲堂——院长讲坛”第一讲。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党组*、院长何妍以《心中有人民 肩上有担当 眼里有问题 手上有办法》为题,介绍赛罕区法院在讲好政治、抓好业务、带好队伍等关键问题上的有关经验做法,分享如何当好基层人民法院院长的思考体悟和实践探索。
为持续加强高素质基层法院队伍建设,促进基层法院水平整体提升,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依托“人民法院大讲堂”视频培训平台开设“院长讲坛”,组织成绩突出的中级和基层法院院长给全国中级和基层法院院长进行授课,搭建常态化机制化经验交流平台,把一地法院好经验变成各地法院好做法,帮助全国法院互通有无、相互借鉴,补齐短板弱项,建强基层基础。
据了解,“人民法院大讲堂——院长讲坛”坚持政治引领、问题导向,以“如何当好中级、基层人民法院院长”为主题,适时组织相关中级和基层法院院长围绕法院工作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分享经验、交流做法。授课原则上以视频直播形式进行,直播结束后将视频上传至“中国法官培训网”。
人民法院把司法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023年依托“人民法院大讲堂”等线上线下平台培训法官等484万人次;组建人民法院讲师团赴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和兵团法院等巡回授课60余场,培训法官等4.5万人次;接收10名挂职锻炼专家学者和130名法律实习生,助力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
为使薄弱基层法院、人民法庭“脱薄向强”,2022年以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强基工程”,着力解决辽宁基层法院建设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其间,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 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的决议》,并就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持续推进法院强基工作形成强大合力。
辽宁高院建立院领导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蹲点调研、清单管理、跟踪问效等8项机制。两年来,辽宁高院15位院领导受领党组强基“军令状”,对口指导最为薄弱的21家基层法院和20个人民法庭。全省21个先进基层法院“一对一”结对帮扶薄弱基层法院,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强弱共进的工作格局。
2023年9月21日,辽宁省朝阳县人民法院羊山人民法庭法官背着国徽去巡回审判 摄影 王剑
2021年以来,辽宁高院创新建立“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全省25名优秀青年干部集中到省高院受训,形成72项高质量调研成果,转化为22个培训课件,培养储备了一批优秀审判人才。
2022年至2023年,辽宁全省基层法院共审结案件203.97万件,其中,2023年同比上升16.56%,审判质效连续8个季度同比提升,基层基础建设积厚成势,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增强,“强基工程”成为辽宁法院特色工作品牌。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人民法院将持续强基固本,夯实审判工作发展根基,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4年第6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40期
编辑/徐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