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证号码组成原理是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1、2的号码是所在省份的代码;结构分析如下:第
3、4的号码代表所在城市的代码;第
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第7至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三条
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身份证号码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如下:
前6位为地址码,表示身份证持有人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代码,由国家统计局制定。
接下来8位为出生日期码,表示身份证持有人的出生年、月、日,格式为YYYYMMDD。
第17位为性别码,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第18位为校验码,用于检验身份证号码的正确性。其计算方法是将前17位数字分别乘以对应的系数,然后将乘积相加,再除以11取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校验码。如果余数为0-9,则校验码为对应的数字;如果余数为10,则校验码为字母X(或x)。
身份证号码的结构和原理是为了保证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和准确性。通过身份证号码可以确定一个人的出生地、出生日期、性别等基本信息,同时也可以用于身份验证、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