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项省市级非遗!这个村子如何做到的?

10多项省市级非遗!这个村子如何做到的?

首页角色扮演三千死域更新时间:2024-07-28

半月谈记者 邬焕庆 商意盈 吴帅帅 张晓洁

清晨的鸟鸣唤醒了位于浙江中部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75岁的诸葛后裔祭祖主祭人诸葛议站在墙头,200余幢青砖灰瓦的古建筑屋顶铺满阳光,学堂依稀传来了孩童的早读声,一如他回忆中多年前的模样。

行走在我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浙江省金华兰溪市诸葛村,厅堂屋巷勾勒出肌理筋骨,家风祖训承袭为文脉气韵。安其居、乐其俗,诸葛后裔数百年来在此聚族而居,营建、保护、传承。

20年来,诸葛村以“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受益者”为保护理念,让这个文脉传承悠久的江南古村在“活态”保护与发展中,留住了“根与魂”,于有形无形间,塑造出一幅乡愁里的当代乡土中国美丽图景。

古村保护:“人人都是文保员”

诸葛村村域面积2.3平方公里,据考由诸葛亮27世孙诸葛大狮于元代开始营建。该村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中又有许多横向环连的窄弄堂,弄堂之间星罗棋布着古老民居,村中姓诸葛的居民超过3000人。

相传诸葛村因独特的选址布局,隐于山间躲过了历史上多次战火波折。实际上,一座古村如此完好地留存,原因绝不只一个“隐”字。

诸葛村党总支*诸葛坤亨介绍,共建共荣聚族而居一直是诸葛村的传统。

丞相祠堂、厅堂、议事堂……诸葛坤亨已年过古稀,他亲历的村里自发筹款修建古建筑的事情有过多次。“在外的出钱,在家的出力,虽然过去经费常常捉襟见肘,但村里古建筑的修缮更新从没停止。”诸葛坤亨说,“发展旅游后,村里有了一定的集体收入,老百姓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我们不求短期效益,而是把所有利润继续投入保护中。秉持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受益者理念,受益不只是财富,也不能只在一时。”

从2003年开始,诸葛村推行“一户一策”,有的村民依然留在老宅,有的村民享受易地建房政策后,其老房子由村集体收归,经过党员修缮队维修,融入诸葛亮后裔祭祖、中药体验等传统活动,适度引入民宿旅游、研学体验等新业态。

游客在诸葛村参观游览。翁忻旸 摄

为了更大程度还原传统,同时降低成本,靠着村中老工匠“传帮带”,原来的党员修缮队现已发展为拥有古建筑修复一级资质的企业。

兰溪市诸葛古建筑修缮有限公司土生土长,靠着老手艺负责村中古建筑的日常修缮维护。公司负责人冯水根说,村民们对古建筑有感情、懂技术,这种自治管理模式不仅促进了古村落常态化修缮队伍规模壮大、技术水平提升,而且让古建筑营造技艺得到传承,文物保护也进入良性循环。

诸葛坤亨说,20年来,保护优先于发展、以发展反哺保护的“红线”始终未变。“任何开发资本进来,第一条就是要遵守我们的文物保护规定。我们宁愿不开发,也不能破坏文物。”

20年间,诸葛村的设想逐步成为现实:滚动投入3亿余元,整体修缮道路一万多米,修缮古建筑六万多平方米。保护成果换来的是如今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2000余万元;带动近50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月为60岁以上村籍老人平均发放300元津贴……

文脉传承:留住传统文化的“魂”

在暑期,村民诸葛品余会在自家打开扇面,誊写诸葛亮的《诫子书》《出师表》,路过孩童不时张望,有的干脆走进屋里,跟着背诵起来。一件折扇纪念品,承载的是传统村落厚重的文化。

如果说按照九宫八卦形制布局构成了村庄的“肌体”,那么风俗仪礼、家风祖训、非遗技艺,保留的则是诸葛村传统文化的“魂魄”。

诸葛议是诸葛亮第五十代孙,也是诸葛后裔祭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根据宗族规定,每年春、秋诸葛村有两次祭祀:全体村民集会参加,18道仪式程序祭拜祖先后,400多人的祭祖迎会队伍分为9支分队迎会游街,围观游客数以万计。

2014年11月,祭祖习俗(诸葛后裔祭祖)经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祭祀是一项综合仪式,包含人伦礼仪、传统文化、音乐舞蹈、场景布置等等,对本族人而言是一种内在的向心力,对游人则是一种外在的吸引力。”诸葛议说。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工程师李秋香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也是诸葛村整村保护的规划者和推动者之一。她说,传统村落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其乡土建筑实体,也要保护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文化特质,二者不可分离,否则建筑遗产的保护将是空壳,缺少灵魂和生命。

除了祭祀和传统村落营造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外,诸葛村还保留了孔明锁制作、诸葛中医药等10多项已列入省市级非遗的传统工艺。

诸葛坤亨说,传统村落的吸引力不仅在于自然风光、历史建筑,更在于蕴含的丰富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向引力。“诸葛古村还有不少村民居住生活,他们都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见证者和传播者,让我们的古村落得以真正活态传承。”

两名小游客在一位村民家中看他写扇面。翁忻旸 摄

植根“乡土中国”开出“时代之花”

透视如今诸葛村的乡村规训、乡村治理、价值规范,其中显现的是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是“第二个结合”在乡村的生动实践。

传统文化中的济世思想不断赓续。诸葛村的村集体收入大多用在哪些方面?诸葛坤亨的回答在意料之中:“一是文物保护,二是百姓福利。”

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为村民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发动党员开展大调研,了解群众诉求,处理消防通道不畅、电线老化等民生问题。

诸葛村还组建党员“代跑员”队伍、设立党员“代跑”平台、搭建党员“代跑”网络体系,形成“党员多跑腿、群众少烦恼”的党员志愿服务格局,群众不出村就能办成事。

对和谐共处的追求世代相传。自2014年起,诸葛村在村办公楼设立“村民说事室”,村两委成员、党员轮流坐班,通过坐班接访、入户家访、重点回访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对和谐的追求由来已久。漫步村中,不难发现,窄巷两侧没有人家大门相对。旧时人们相信,这种格局设计有助于处理好邻里关系避免矛盾。据村中老人描述,过去村里还有“喝讲茶”的习俗,即谁家有矛盾,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把事情说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修身立志的千古家训历久弥新。钟池北侧大公堂大厅正壁上,《诫子书》全文高悬。这是诸葛亮对垂髫小儿的教诲,也是诸葛村百姓世代修身立世的道德规范之一。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蕴深刻,家喻户晓。

来源: 新华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