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有两个五人组合,武功都算不上很高,不过在江湖上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一个是明教的五散人,一个是崆峒派的崆峒五老。
五散人中武功最高的冷谦,只能在成昆手下走二十来招,其他人武功如何,就可见一斑了。崆峒五老就更不用提了,连自己的门派法宝七伤拳谱都看不住,丢人简直丢大了。两个组合比较的话,崆峒五老甚至还不如五散人。
而对于这么两个本事不大,人数还不少的组合,金庸在人物设计方面,也偷了一点懒——这两个组合,各有一个成员,名号存在问题。
先看五散人吧。
五散人从名号上来说,是最接近水浒的,即每个人除了姓名之外,都有江湖外号。比如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等。
五散人的名号都是什么呢?
冷面先生冷谦,铁冠道人张中,布袋和尚说不得,彭和尚彭莹玉。
以及,周颠。
周颠没有外号吗?翻遍全书,还真没有。
而周颠却偏偏是五散人中戏份最多的,最善于插科打诨。金庸靠着这个人物,增加了不少文字和页码。但偏偏,没有给这个人物设计一个外号。
其实,从人物本身的鲜活性来说,周颠是最需要外号的。
再看崆峒五老。
如果说周颠只是被金庸忽视的话,那么崆峒五老有一老,直接被无视了。
崆峒五老,老大关能,老二宗维侠,老三唐文亮,老四常敬之。
谁能告诉我,老五是谁?
翻遍全书,这个老五,从未出现过。
但是老五绝对是真实存在的。每次江湖有大事件发生,崆峒五老都是一起出场一起上阵的,所以这个老五,一定也在里面。
但他就像一个幽灵一样,真实存在,但又好像从未露过面。
显然,金庸没精力再给他起名,为他设计形象了。
本身,崆峒五老就是一个无聊的组合,五个鸡肋的人物,少一个,也不影响什么。但既然凑够了五个人,总该给个名字吧?
其实,崆峒派除了五老,还有不少人出过场,而这些人,哪怕只出场一次,金庸也给了他们名字,甚至还有外号。比如圣手迦蓝简捷,开碑手胡豹。其实,这两个名字任何一个,都可以安在老五的头上。但金庸并未这么做。
说到底,崆峒五老人数有点多了,所以老五加在里面,更显得无足轻重,反倒不及崆峒有点戏份的普通弟子。
想想也挺现实的,人要有本事,才能得到相对应的配套资源,不然,就会被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忽视,遗忘。尤其是他处在一个多人组合中的时候,存在感就更低了。
换句话说,如果崆峒五老的武功比得上少林四空,明教四大法王,你看金庸给不给老五名字?如果周颠不玩嘴上功夫,单凭真实武功就能打赢杨逍,说不定金庸会给他三个外号,让他自己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