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学大纲079:道与德的关系多数情况下为大多数人忽略

新道学大纲079:道与德的关系多数情况下为大多数人忽略

首页角色扮演三生道尊更新时间:2024-06-07

流行本《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关注事关爱七宝哥加持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

道生之,德畜之;

道長之,德育之;

道成之,德熟之;

道養之,德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深度阅读十分钟

给大脑做个保健

道与德的关系实际上是道德经所论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但是却在大多数情况下为大多数研读者所忽略

这一章极为复杂,被理解的极为凌乱,可能是当时的回忆整理编辑的人有点记不清楚老子讲课的时候说的那些极为深邃的细节了,于是就这样稀里又糊涂地记录下来,而再无能力深究其义了。

这一章,老子是在试图从理论上说明道与德的异同。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极为困难的,参见《难死人的思考题:道与德的差别》。实际上,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并不长于条理性分支析绺地去探讨,这个问题。

我也是只是把德说成是人类能做到的最接近道的行为标准,是紧贴着道几近重合的那条线。但这只是一种外在的形象的说法,只是其外延部分的“大估堆”“大约摸”哦。而其内涵真的拎不清。

实际上,德就是道在万物上的投影。这是广义的德。但我们在研读之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议论狭义的德。狭义的德,就是到在人类及人类社会的投影,或者说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事物上的投影,就是狭义的德,就是大多数人张口闭口的德。

注意,我一上一下说的“德”就是单指“人类能够做到的最接近于道的行为规范,是道在人类社会的投影”。也就是狭义的德。

德,是道在万物的投影。理解了这个就不会再纠缠于什么是“玄德”了。

这一章,老子试图带着文始真人们拎一拎,看能不能拎得清,现在看来,似乎还是没有拎清楚。

老子鉴定道与德的异同,他采用了一种极具科学思维甚至是绝对的实验的方法。他找来一面镜子,作为中介物,或者是“介质”,然后,在观察他们对待万物的不同表现,这很类似于光的透镜成像原理。德,实际上就是道在宇宙万物自然万物客观真实存在的物体上/中de 最为真实的投影。

这就是“玄”,“玄而又玄”,“玄德”的来历,就是“玄”的本义。玄德,就是道的万物之成像。大德,上德,广德,质德,建德,都没有“玄德”对“德”的表述最为接近“德”的真实。狭义的德,就是人类能够做到的最接近于道的行为,就是道的人类行为成像。

这道光照到谁身上谁就是圣人。

老子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说明道与德之间的异同,一不小心,说了个寂寞。还是拎不清——

关尹子以及现场聆听的人,当时可能很能听明白,生和蓄之间、长和育之间、成和熟之间、养和覆之间的细微区别甚至本质不同。

生,我们都懂,道为万物之母。万无生于有,有生于无,无生于道(?)。老子喜欢正言若反,无生于道,通,道作万物,道还生万物,无变成了道生的万物之一。然后无又生了有,在有内部,还有一个更细化“生”的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可见,道是直接“作”了万物,但是谁也没说;道是间接生了“二和三之外的”所有“这个世界宇宙时空天地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一切。

因为人们普遍忽略了“道与德”的关系,依然也就无视“道与万物”and“德与万物”的关系

我们现在搞不清楚的原因是在我们看来这几个事基本是一回事,细品之,又有些微区别。我们现代话,生养-养育-生育-蓄养,成长-成熟-成功-成就,都组成了联合并列双音词表示的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在古代,至少在老子那是不一样的。

生育,生,就是生产,生出一个婴儿;育,育婴室,就是刚刚出生的婴儿的哺育,包括但不限于哺乳接屎接尿……

生养,生还是那个生,养,这里就指养大成人,至少养到十八岁吧,中国现在一般是养到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继续养,总要找不到工作,就叫啃老。

养育,养似乎是指物质方面的供养;育,好像是指精神方面的培育,教育的育。

成长,成,是指成人,成才,还是成功?长是长大,这个好理解。

成熟,这俩字的意思肯定是不一样的。开花-授粉-秀穗-灌浆-小满-大满-大成-小麦熟了,熟透了,熟大了,瓜熟蒂落,滚瓜烂熟……可见,从成到熟确实有一个过程。

由于秦相李斯统一文字之前各国文字的差矣,而形成的版本差异,加上传抄错误漏疑,更可能有人故意减省……导致的诸多麻烦。如“亭之毒之”……还有“养之覆之”,我疑心这样该是“养之复之”。

养,今生的供养,亲代是道生的,子代,是德“复之”,复制的。复,往复,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循环往复……

我有时候说的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更替……这样的周期和轨迹,复,就代表这里面的“更替”。是不是很香啊?

所以,干脆就“养之复之”,我觉得也能说通,比“养之覆之”通顺很多。我们不唯古,并不是越古越好;我们不唯书,并不是书上有的就是对的;我们更不唯名,并不是大家名人说的就是对的。我们不唯权,真的不一定谁的权力大谁特么说的就对。

所以,从生与养的关系来看,道为母,德为父。所以老子说“道尊德贵”万物对道&德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但是,这个“父”似乎不是“亲”的,因为“万物作焉而不辞”。所以,此“父”很可能是养父。

从道“作而不辞,为而不有”的所作所为的行事风格和一贯做派来看,道,似乎并不是一个怎么合格的母亲,所以,德,担任着“育”的责任,有可能是奶娘,也可能是育婴师。

终究还是不究竟。

001:这一章最硬的核就是“物”,怎样解这个字,留作任务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之,万物。

道生成万物;德蓄养万物;万物各随其形,万物乘势而长。

物形之,随物赋形,就是万物都有自己的形状形态形式,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生机勃勃,一派旺盛景象。

势成之,势,就是趋势。有一个说法,趋势是一匹野马,追是追不上的,只有骑上它。所以,叫“乘势而起”。是,就是已经形成的趋势,势能,顺道而下。

势,就是道,形成之后,就顺道而为了。参见《识破天经054:老子认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途径可以分为两种:为学&为道【自己选】》意思是只要上了道,顺着道就是乘上了势,你啥也不用做,就自然而然地到了目的地。这很类似乘车,只要上对了车,就不再需要做什么了。

势,是道所形成必然。

所以,老子说,这个宇宙时空天地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从生到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生命历程,都会有这样一个相同的里程——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这里面,还剩一个疑问,就是“物形之”是不是与德有关?随物赋形,是不是德的所作所为?从德的“厚德载物”的德行来看,非常非常可能性极大极大。

还有这个旁证:“势成之”。势,显然与“道”有关,顺道而为,乘势而起。下文还有“道成之”,可见,势,就是道的运行势能所形成的趋势。

那么,形,是不是宅心仁厚的“德”赋予万物绚烂缤纷的生命飞扬。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就变成了“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真经。

而且,后两句解释说明前两句。

有了这种逻辑关系,会不会以此思路,发现下文那几组排句的秘密?

002:老子试图通过描述万事万物对道对德的不同态度来解释道与德的差别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以此思路,继续解释“道生之,德畜之”,不过,换个角度而已。万物视角。

所以,万物,都没有一个不尊重道,而珍贵德。

尊,一尊承酒,双手奉之,是以尊重尊敬,敬酒也。所以,尊,就是双手捧着漫漫盈盈的一樽酒,敬献给供奉在上神明祖先,祭祖祭天时敬献酒醴的样子。

贵,贵,就是重要而价高。因为重要,所以宝贵,珍贵,因而价高。

由此可见,道是管生不管养的,所以“道生之,德蓄之”,蓄,有养的意思,因而贵,有钱耳。看来,真是个养父!

003:道之尊的尊,德之贵的贵,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公理,勿须证实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是不是很啰嗦?还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上帝视角了这次,统观之。

以道之尊,以德之贵,才使这个宇宙时空天地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无需要得到“他俩”的命令,就自觉自愿,顺顺利利地井然有序了。

所有“自~”如:自正,自化,自均,自富,自朴,都没有“自然”级别高,因为“道自然”。所以这里的“常自然”是很高很高的境界了。常,本来,本来就是这个样纸的!

004:这个比较够细致的,一项一项地对标,但是无数人都陷入了对这几个字的争论中,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需要透过现象的迷雾,才能看到事物本质的范例

故——

道長之,德育之;

道成之,德熟之;

道養之,德复之。

所以,是这样的。

故——,就是因为上述反反复复讲的“道生之,德蓄之”这个道理。所以,才有进一步的,步步深入的,由此而来的关系——

道長之,德育之;

道成之,德熟之;

道養之,德复之。

一,这三种关系是不是有“道生之,德蓄之”派生衍生出来的,因为是次生次级的?还是和“道生之,德蓄之”一样的,并列的四种关系?二,这三种关系,是不是也需要和“道生之,德蓄之”一样反复解释一下?三,道和德的诸多区别决定了他们在这个宇宙时空天地及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演化-更替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还是由于角色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形成了这些区别?

这些问题真的很哲学,发个任务,烧烧你们的脑洞吧。

005:有了这样的观点,再看这句话,多弄清溪直白“德就是道的投影”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本处,第三十四章,还有第二章……这几处提法相似,相同,谁窜入了谁家?我们下次专门说这事。今天先把入典申请批了。

准。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入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