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专制极高的清朝,存在哪些连皇帝都要遵守的“祖宗家法”

皇权专制极高的清朝,存在哪些连皇帝都要遵守的“祖宗家法”

首页角色扮演盛世皇权更新时间:2024-04-27

清朝时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在这种背景下,按照一般人的设想,此时清朝的皇帝应该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束缚了。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皇权此时虽然很强大,但仍是受束缚的,甚至一定程度来说这种束缚的力量也是十分强大的,皇帝也不得不守这些“规矩”。而这束缚皇帝力量的来源或者说这些“规矩”就是清朝所谓的“祖宗家法”。

什么是清朝的“祖宗家法”呢?简单来说,“祖宗家法”就是清朝皇室从进关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开始不断积累起来的关于治国、持家乃至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固定规范和说教。所以清朝所谓的“祖宗家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断积累而成,二是涉及的面较广。

那么,在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清朝都有哪些连皇帝都要遵守的“祖宗家法”呢?

上图_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

一、严格管束宦官,宦官不可干政

清朝进关后,从明朝因宦官干政而导致衰亡的历史中吸取教训,非常重视对宦官的管理。清初顺治皇帝在位时,于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颁布上谕,规定宦官“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不许招引外人,不许交接外官”。后又铸造铁牌树立在宫中,再次强调宦官“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接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从此严格管束宦官成为了清朝的“祖宗家法”。

康熙在位时恪守这一“家法”,甚至对大臣们说宦官是“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并且“太监不可以假以威权,事发即*之耳”。所以等到乾隆在位时,发生了内廷宦官泄露皇帝朱批机密的案件,针对此案件乾隆专门颁发上谕告诫群臣曰:“我朝家法,太监只供使令,从不许干涉政务,至于外廷臣工,尤当禁绝往来。”

上图_ 慈禧宫廷照

严格管束宦官这一“祖宗家法”的约束力还体现在丁宝桢诛*宦官安德海这一事。安德海曾参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并立有功劳,因此颇受慈禧宠幸。他贪赃枉法,不断干涉朝政,但因慈禧太后庇护一直没有被绳之以法。

后来安德海请求慈禧让他到南方采办皇帝大婚用品,慈禧同意后安德海便奉慈禧命令出京。安德海此行名为采办,实为勒索敛财。但当他过境山东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背“祖宗家法”名义而就地正法,慈禧太后在“祖制”之下对此也无可奈何。

上图_ 乾隆帝《万国来朝图》局部

二、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在帝国的统治上,清朝皇帝奉行的“祖宗家法”是一定要牢牢的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乾隆皇帝曾说:“乾纲独断, 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 一切用人听言, 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近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就是说所有权力都要属于皇帝,而皇帝做决策时要有绝对的权威,不能受其他人的干扰,更不能出现权臣窃取皇帝的权力。

正是因清朝皇帝奉行大权独揽、乾纲独断的“祖宗家法”,所以从康熙开始,皇权便开始不断地得到强化。如康熙十六岁便除权臣鳌拜,后设南书房以加强皇权。雍正在位时又通过密折制控制了文官集团,军机处的设立则标志着皇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通过几代君主的强化,大权独揽、乾纲独断的“祖宗家法”深深地扎根在了清朝皇帝们的脑海中。以至于皇位传到清朝已显颓势的道光皇帝的时候,道光还不停的将这一“祖宗家法”挂在嘴边,说:“(朕)自御极至今,凡批览章奏,引对臣工,旰食宵衣,三十年如一日,不敢自暇自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由此足以看出此家法影响之深远。

上图_ 乾隆射猎图,还有护其左右的御前侍卫

三、骑射乃满洲根本,保持满洲特色

清朝早在进关之前,清太宗皇太极便说“本朝言语衣冠不可轻变也,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不能改变国初之制”。即皇太极认为满洲八旗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正是因为渔猎、游牧民族的民族特色,而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够改变的。

虽然我们现在来看,清朝进关后满洲八旗仍是不断地汉化,但与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如辽、金、元等朝相比,清朝满人的汉化进程是较慢的。这主要就是因为历代清朝皇帝在这一“祖宗家法”之下不断地采取行动延缓汉化进程所致。

上图_ 清朝八旗子弟

康熙为了让自己的皇子谨遵这一“祖宗家法”,特意告诫负责皇子教育的师傅们,一定要“导以满洲礼法,勿使皇子身染汉习”,还说什么“满洲若废此业,即成汉人,此岂为国家久远者哉!”。乾隆的时候因为很多满人已经不会满语,所以皇帝下令凡是满人“如有不能清语(满语)者,在学则将管理宗人府王公、教习治罪,在家则将父兄治罪”。乾隆视保持满洲特色这一“祖宗家法”最为重要,因为他认为“辽、金、元诸君,不循国俗,改汉、唐衣冠,致使传之未久,趋于灭亡,深感可畏。”

嘉庆的时候满人汉化较前几朝速度加快,虽然没有什么办法改变,但嘉庆还是把这一“祖宗家法”搬出来,说:“我朝列圣垂训,命后嗣无改衣冠,以清语骑射为重。圣谟深远,我子孙所当万世遵守。”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满洲的民族特色还体现在服饰上,在影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清朝官员夏天的钵形冠和冬天的折檐冠,包括衣服上的披肩、马蹄袖等其实都是满洲旧制。

上图_ 满族食俗与清宫御膳 配图

四、饮食“规矩”多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清朝皇帝关于饮食的一些“规矩”,如同一道菜品不可超过三口,这是防止别人知道皇帝的偏好口味而暗中下毒。但实际上关于清朝皇帝饮食的“家法”“规矩”远不止这一点。按照清朝宫廷里的“祖宗家法”,宫中为皇帝做饭的是专门的御膳房,皇后、太后及妃子等人有另外的膳房和饭房,与皇帝的御膳房并非一处。

除了由皇帝指派总管大臣负责管理外,还要定期指派大臣去检查、核验用餐器皿,这是因为皇帝的这些餐具都是金银制成,检查后要将需要更换的上交内务府,并按照原来的式样重新打造进行补充。皇帝所食之稻米需是玉泉山下受玉泉山水灌溉的稻田中的米,而御膳房所用之水也需是玉泉山之泉水。

为了防止有人下毒害皇帝要对皇帝的口味进行保密。所以清朝皇帝用餐时旁边会专门站立一个负责监督的老太监。如果皇帝比较喜欢某一道菜品,吃了一口后再吃第二口,那么这个时候老太监便会警觉起来,当皇帝再吃第三口的时候,负责监督的这个老太监便会大声说“撤”,将这一道皇帝喜欢的菜品强行撤下。在接下来几十天,该菜品不会再出现在皇帝的餐桌上。这个老太监实际上就是“祖宗家法”的执行人,避免皇帝因贪食而遭人毒害。

上图_ 清朝碗、勺、筷、刀、叉 进膳用具

总的来看,被历代清朝皇帝不停挂在嘴边的所谓“祖宗家法”实际上就是王朝从开创之初起经历代不断积累下来的帝国统治经验,涉及到执政、生活等多个方面。如前文所述的严格管束宦官、乾纲独断、保持满洲本色甚至饮食上的一些“规矩”等。

作者:李光彩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清史稿》 北洋政府设馆编修 中华书局

【2】《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 姚念慈 三联书店

【3】《雍正传》 冯尔康 人民出版社

【4】《乾隆一日》 吴十洲 山东书画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