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四川省迅速启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眉山市相继出台《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行动方案》。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中,苏轼被确定为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之一,其余九位为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杨慎。
11月23日,东坡文化节开幕式暨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将在苏东坡的家乡四川眉山开幕。来自法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齐聚一堂,为苏东坡980岁诞辰“祝寿”。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绘画开辟文人画之风潮,出生于四川眉山的苏东坡无愧于一代文豪之称号……可鲜为人知的是,苏东坡还是北宋时期乃的著名创客,在文人苏东坡光环的背后,他身上贴满了发明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吃货和潮人等各种各样的标签。四川书法家洪厚甜视苏东坡为人生第一偶像,他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苏轼的智慧和才华可以媲美达芬奇,因为苏东坡同样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非凡建树。”
11月22日-24日,作为东坡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眉山市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苏洵北路将举办“眉山市第二届创业成果展”。眉山市就业局局长朱蜀骥表示,该展览目的是进一步传承东坡创客精神,展示眉山创业者的创业成果,提高创业成果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劳动者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朱局长说:“苏东坡除了给我们留下传世的文学经典,他还在广州发明了‘自来水’,还在惠州推广秧马,建立水力碓磨,将中原的科技介绍到那里,甚至还发明过治头疼的药和风靡京城的子瞻帽,他一生中在全国八座城市任官,作为八个城市的‘市长’,他一直都带领着当地百姓进行创业。”
朱局长称,苏东坡堪称是当代的“双创楷模”,因此“眉山市第二届创业成果展”也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扬苏东坡的创客精神,用展会的形式向先贤致敬。据了解,“眉山市第二届创业成果展”的活动主题是“创客东坡 引领梦想”,展会将设置1个主展示台、8个场馆和1个创业政策服务台,届时将有100余家企业参加,将会展出大量脑洞大开的各类展品,还有融互动性、参与性、实用性及科技性于一体的实物或模型。
东坡肉
第一大发明东坡肉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黎民百姓的朋友、造酒试验家、瑜伽修炼者、月下漫步者……”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的开篇一口气给苏东坡罗列了19个头衔。如果世界上从没有诞生过苏东坡,地球照旧会运转,可是我们的生活还是会发生一些小小的改变,不是变好了,而是变得乏味了。
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阅遍世间人情冷暖,无论顺境亦是逆境,他都绝不会亏待自己的胃。四川出吃货,而史上最大的吃货就是他苏东坡!
1080年,宋神宗赵顼把苏东坡发配到黄州时,苏老师还抱着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搞市场调研,当时他在当地菜市场发现,黄州的猪肉虽然很便宜,但当地人却不屑一吃。于是,他买来一刀肉亲自烹饪,在肉中加入七八味调料,用文火慢炖,创造出一道流传千年的名菜——“东坡肉”。
一首打油诗《猪肉赋》中,苏东坡把此肉的烹饪方法写了下来:“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净洗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由这首诗可以看到,苏东坡虽再遭贬谪,但他的愉快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影响。
东坡老师不仅会创造美食,更能“创新”菜肴。1089年,到杭州做官时,他也将“东坡肉”带了过去,很快成为江浙的主打菜肴。特别是他看到杭州盛产竹后,又发明了“竹笋焖猪肉”。公元1093年,他再度被发配到惠州,看到那里各种果蔬以及野菜生长得非常茂盛,于是他又把东坡肉跟梅干菜结合起来,烹饪出“梅菜扣肉”。一生中,吃货苏东坡还发明了“东坡鱼”、“东坡羹”、“龙井虾仁”等美食。生不逢时啊,如果苏东坡在今天开一家餐厅,肯定能在全国连锁赚得盆满钵满。
东坡苙
第二大发明“东坡笠”
如果北宋时代有《vogue》或《瑞丽》这样的时尚杂志,估计咱们的MR.苏肯定隔三差五会上个封面,因为他完全就是一枚引领潮流的潮人。1097年,贬谪海南之后,苏东坡创制了潮爆了的海南竹笠,爆款的“东坡笠”流传了整整近千年。1960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让头戴竹笠的海南妇女形象深入人心;2005年9月,娘子军的故乡——琼海市申报的“东坡笠”成功入选海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这竹笠不仅是海南独具特色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也注定会载入人类时尚史,真的是醉了。
如同英国的制帽大师Stephen Jones那样,苏东坡对服饰有着非同一般的时尚嗅觉,他早在元佑年间于京师为官时,就觉得衣着穿戴方便,宽松舒适将会成为潮流,于是他经常内穿和尚的衲衣,外套长袍与朋友谈诗论文,美国嘻哈乐手喜欢穿着宽松外套和肥大裤子,没想到人家苏老师早就玩过这个范儿了。
性格豪放,不拘小节的苏东坡还为自己设计了一种筒高沿短、脱戴方便的高帽子。由于自身的人格和气质魅力,他的这种穿戴方式,形成了一种自然高雅的学士文人的风度之美,引人注目,人皆欣赏。于是上至京师王公贵人、下至各地官绅之士,群起仿效谓之“子瞻样”(东坡帽)。后来,苏东坡在海南发明“东坡笠”的同时亦灵感迸发,和儿子苏过仿海南当地人习惯,以椰子壳作帽,父子二人都作了《椰子冠》诗,苏轼甚至又想起了当年“子瞻样”流行京师的往事,慨然曰“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第三大发明“自来水”
和当年在四川修建过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那样,苏东坡的确是那个时代的水利工程师,甚至还是优秀的城市规划师,他在杭州修建苏堤的同时,还着手改善了市民饮水的情况,苏老师经过认真细致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唐朝李泌在此挖掘的6口井已堵塞、混浊恶臭,他派僧人仲文、子瑾、如正、思坦罗致20余人浚疏6口井。他第二次来杭任知府时又对6井作了全面的整修,大大提升了周边居民的饮水卫生。
苏东坡为官时为民造福不少,但却多次被贬。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英州(今广东英德),赴任途中接到通知降官一级,过了两天又被通知改贬惠州,十天三贬。然而,连续被贬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沦。绍圣三年(1096年),苏东坡接到广州太守王敏仲的来信,得知广州人苦于饮用水含碱。对此,苏东坡建议用“自来水”,以解民苦。他提议“于岩下作大石槽,引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缠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
苏东坡此建议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对当时广州地形有所了解之后而给出的“良招”。除了出招,苏东坡还提出了要加强管理的问题,推荐勤于事务的罗浮山道士邓守安为工程“总官”,并建议“专差兵匠数人,巡觑修葺,则一城贫富,同饮甘凉,共利便不待言他。”意谓在用“自来水”的问题上,不论贫富均可享受,并由专人管理。
广州太守王敏仲十分重视苏轼的意见,将此建议付诸实施。苏东坡虽不能擅离贬地惠州前往广州,但他仍然很关心工程进展。不久,他又写信给王敏仲,谈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他建议,引水的竹竿“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因为引水路远,日久肯定会出现堵塞的情况,而有了这些小孔,就可以查知堵塞位置,而不致于盲目地拆除竹竿来检查。用竹管引山涧水的方法,在南方,有相当一段时间被沿用。苏东坡功不可没。
提梁壶
第四大发明提梁壶
江苏宜兴丁蜀镇窑场有一种茶壶——东坡提梁壶,这壶的发明者就是苏东坡。此壶以其圆纯端重的造型,简巧虚空的提梁设计,恰到好处的布局安排,历来为壶界所珍。川人好饮茶,苏轼自然也是个资深茶客。苏东坡晚年在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讲学,闲暇之余每天吃吃茶、吟吟诗,苏轼觉得这样的生活比在京城做官还要惬意。对吃茶颇有讲究的苏轼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不错,但还是感到有些美中不足。
苏东坡觉得紫砂茶壶都太小,于是就想着如何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趁手的大壶。他叫书僮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必要的工具,开始动手了。谁知看似容易做却难,苏东坡做了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一天夜里,小书僮提着灯笼送来夜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灯笼直转,心想:哎!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吃过点心,说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鸡叫天亮。等到粗壳子做好,毛病就出来了:因为泥坯是烂的,茶壶肩部老往下塌。苏东坡想了个土办法,劈了几根竹签,撑在灯笼壶肚里头,等泥坯变硬一些,再把它们拿掉。
灯笼壶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把。苏东坡思量:我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像别的茶壶那样把壶把装在侧面肚皮上,火一烧,壶把就烧的乌漆墨黑,而且烫手。怎么办?他想了又想,抬头见屋顶的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它灵机一动赶紧照屋梁的样子来做茶壶。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作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后世就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东坡提梁壶,或简称“提苏”。
呵呵
第五大发明“呵呵”
他不是岳云鹏,他也不是郭德纲,他是苏东坡,一位来自北宋的著名“段子手”!如今,网上行走,常见“呵呵”二字,当有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时,就用“呵呵”两个字应急,它可以是率性默许,可以是保留意见,可以是偶逢知己的会心一笑,可以是发表异议前的情绪缓冲。“呵呵”,它代表的意义竟是如此善变。而“呵呵”二字的始作俑者正是苏老师。苏轼留下大量书简,短则十余字,长则百字,内容是军国大事加上鸡毛蒜皮,更有“呵呵”数十处以资调味。有网友笑言,“苏东坡才是真正的聊天终结者!”
苏东坡曾给因“河东狮吼”出名的好友陈季常写信:“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呵呵。”意思是只要晚上睡得舒爽,写词只是小意思。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唐宋文学专家胥洪泉说,苏轼确实爱在书信中使用“呵呵”。像“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就出自其书信《与鲜于子骏书》,表达自己的词虽无婉约派的风味,但自成一派,“呵呵”是一种解嘲,也彰显他的自信和豪放。
第六大发明“合营医院”
苏东坡还始创了我国古代“公私合营”医院——杭州“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救济医院。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时,杭州已有37万多人,而此时的杭州连一家医院也没有。苏东坡上任后,每遇疫病流行,不得不去请外地名医为百姓治病,然后将名医的诊断标准及方药,抄贴满城,以供老百姓自行找药,治愈疾病。
半年后,苏东坡利用拨款和捐款,在杭州城中心的众安桥头,建造了一所公立医院,取名为“安乐坊”。聘请了多位名医,采购了数百味中草药,并经常举行义诊送药活动。在苏东坡任职期间,共医治了几千位病人。“安乐坊”里的医生都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儒医,其俸禄薪金,都是官府支付,因此这所医院,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医疗机构。苏东坡离任后,“安乐坊”改名为“安济坊”继续收治病人。但因官方无资助、“安济坊”便变为自负盈亏的民办医院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