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溢华庭:清宫里的童年回忆|观展

喜溢华庭:清宫里的童年回忆|观展

首页角色扮演深锁清宫手游更新时间:2024-04-16

文博时空 作者 匡悦杨柳依依,鸳鸯戏水,什刹海岸边景色如画,人烟喧闹。清朝时,什刹海西岸的柳荫街胡同曾是众多达官显贵的居所,其中便有这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不仅是贪官和珅的私宅和府,也是乾隆最疼爱的固伦和孝公主、嘉庆帝胞弟庆郡王永璘、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欣等人的住所,其布局历经百年终得形成。这座庄重肃穆、富丽天然的王府有过存放八亿两白银的奢华,见证过 108 根金条买卖的没落。在这一切的背后,也有着皇家最真实的生活。

9 月 25 日,故宫和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在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开幕,120 余件精美文物共分为五个篇章:天伦、美器、祈福、崇文、修武,为我们揭秘了深宫之中那些少年的幼时往事。

展览现场

幼时:承欢膝下,乐享天伦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古代王朝,其历史记载最为完善和精准,是后来众多文艺创作的灵感来源。京城中心的政治权谋、紫禁城内的后宫爱恨都格外引人遐想。其实这偌大的宫城是皇室之家,也是一姓之家,皇家亦有天伦人情,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也常与子孙们同聚一堂,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玉粹轩母子岁朝欢娱图

此图绘于乾隆时期,描绘了宫中过年时的生活场景。此图是一幅线法通景画,是专为玉粹轩所绘,即采用了透视的技法,将人物画面与宫殿实景相连,从而产生图中虚实相映的效果。万家团圆之际,宫中母子欢笑、其乐融融的场景,体现了宫廷新年的浓浓人情味。“亿万人增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画中厅堂上所贴对联出自乾隆三十七年御制诗《元旦试笔》,蕴含着乾隆对皇室自家、对天下万家的新春祝福,祈求家国祥和,百姓安康。

清人画顒琰庆祝长春图像卷(局部)

此幅作品中描绘的是嘉庆帝顒琰与皇子玩耍的情景。图中嘉庆悠闲坐于亭中,面容亲和的看向正在玩耍的皇子。此图既是嘉庆帝子嗣较少的真实写照,却也体现了皇家父子之间的温馨氛围。

粉彩百子戏龙图盖罐

此罐通体描绘百位孩童舞狮、戏龙、放鞭炮等热闹场景,婴孩手持戟、罄等,谐音“吉庆”的吉祥寓意。

如众多普通家庭一样,皇室也追求多子多孙。皇宫的生活用品多装饰有石榴、葡萄、莲子等寓意“多子”的纹样,子孙兴旺的百子图等也是求子的表现。早在嫔妃*时,就会得到特殊的照顾,当皇子和公主出生之后,宫中更会给予精心的照料,并进行诸多庆祝活动。

懿妃遇喜大阿哥

懿妃遇喜大阿哥,也称懿妃遇喜档,该档记载了咸丰五年至六年,懿嫔(后封慈禧皇太后)*至生产期间的生活起居和饮食状况。档案共 46 页,内容涉及懿妃遇喜期间的生活起居。包括脉息情况、挑妈妈和守喜大夫、御医轮值、产后调理、皇上、皇太后等赏赐物品清单、小皇子洗浴、满月以及抓周之喜赏用物品等,内容丰富具体,是研究清代宫史的第一手资料。

剔彩“百子睟盘”

据宋人谢维新《合璧事类》记载:“周岁陈设曰睟盘”。古时婴儿满一周岁谓晬(zuì),届时在盘内放置各种器物任婴儿抓取,以预示未来前程,称为试儿、抓周。《红楼梦》中也曾写到贾宝玉在周岁抓周时,抓取的是胭脂钗环,是对其成年后性格的一种铺垫和隐喻。

抓周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流行于民间,在清宫亦有沿用。抓周所用器具根据家庭条件各有不同,一般人家多用铜茶盘,富户人家会陈设大案。这件剔彩百子晬盘是专为宫中的皇子、公主们抓周而特别制作的,盘底镌“大清乾隆年製”和“百子睟盤”楷书铭。此盘采用了漆雕工艺,色彩典雅,代表了清代剔彩的超高水平,盘中雕婴戏图一幅,场面极其热闹,人物形态各臻其妙,鲜洁明快。

皇子公主出生后,各种用度都有定例,日常所用之物都为上等,从清宫皇子的幼时衣物、饰品上便能看出。

杏黄色缎虎头式棉风帽

虎头帽是清代常见的童帽款式,多与虎头鞋同时穿用,具有驱祸避邪保平安之吉祥寓意。不仅能防寒保暖,儿童佩戴之后虎头虎脑的造型也惹人喜爱,是民间传统儿童服饰中典型的童帽样式。

与民间蓝、粉红布料不同,这件虎头帽以具有皇家特色的杏黄缎制成,衬月白色绸里,内絮棉花,外观似小披风,用料精细,较之民间虎头小帽更为上乘。其原主应是清宫中的皇室儿童,与一百余件儿童衣物、帽子、鞋子存放于玄穹宝殿之中。

月白色缎平金绣红穗小帽

青色素缎平金绣寿字纹帽

此帽形沿袭明代“六合一统帽”而来,也称为帽头,为燕居时穿着便装所戴,是晚清极为日常的一款帽子,常见于画。六合统一帽形成于明初,饱有“天下一统”的政治寓意:六合者即天、地、东、南、西、北。时至清朝,“东西南北天地一统”的寓意深得康熙喜爱,因此一度成为清朝服饰的代表,不受阶层限制,为全民所爱。

这两件清宫六合帽均绣有寿纹,配色简洁大气,帽珠部位红绒结顶,缀红色长丝穗,平金绣法绣技高超,工艺精细,为皇室儿童之物。

枣红色团龙纹暗花缎小夹袄 清代宫廷子嗣婴幼儿时期的便服。

黄色缎钉绒虎头纹鞋

此件虎头纹鞋是光绪时期物品,存放于养心殿体顺堂中的一个大箱中。据记录,箱子“内存各式鞋半箱”,大小不一,款式不同,但都品相完好,并无穿着痕迹,应是为未来的皇室儿童所做。

清同治 玄穹宝殿中发现的青色缎钉绣虎头纹小棉鞋

清嘉庆 寿康宫中发现的秋香色缎盘绦花卉纹小皂鞋

青玉“长命富贵”锁

银“长命百岁”锁

长命锁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长命锁为求“长命”。早在汉代时,人们便开始给幼儿佩戴的以丝线编织的长命缕,后来把锁的用处加以夸张引申,用来锁住无形的事物,变成了长命锁。一般多用金银,也有玉制,錾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福寿万年”等吉祥文字,有避祸驱邪、祝愿长命的含意。

木益智图

益智图是在七巧板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利用几何图形拼装图案的游戏玩具。恭亲王奕䜣、末代皇帝溥仪都收藏过此玩具。除了益智图,清代宫廷中也有许多其他适合皇子公主玩的益智玩具。

木口风琴

口风琴是一种利用气流在不同气孔的变化而演奏的乐器,19 世纪初出现于欧洲,并很快传入我国。除口风琴之外,钢琴、管风琴等西洋乐器也都深受清宫的欢迎,是宫廷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宫廷与西洋乐器的关系还需从康熙说起。康熙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其中就包括西方音乐、天文科学等。他不仅自己跟随西洋乐师学习乐理、演奏乐器,还积极倡导对皇室后代进行古典音乐启蒙教育,曾授意宫廷乐师徐日升撰写了《律吕纂要》作为皇室子女的音乐启蒙教材,这也是中国第一部中文版本的西方乐理书籍。除康熙外,乾隆也对西洋音乐有着极大的热情,还曾组建过一支小型的西洋乐队。

节时:福气常伴,岁岁遵行

福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基因文化,是中华亿万人民的精神寄托,折射了我们整个民族的的生活观念与价值观。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希望能成为一个有福之人,能多拥有一些福气。清宫时的皇家也是如此,皇帝也爱“集福”。清宫中具有着浓厚的“福”文化氛围,过年时,清帝还要御笔书福,赐予王公大臣。

恭王府“福”字拓片

恭王府的“福”字拓片拓于王府后花园秘云洞中的福字碑,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福”,来恭王府的游客都在洞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只为进入洞中摸一摸这“天下第一福”的字碑,沾一沾恭王府的福气。

恭王府的福气其实来自于康熙皇帝。据《北京晚报》报道,与康熙相依为命的祖母孝庄皇太后病重,康熙心急如焚。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上天“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挚诚的孝心化为笔锋,一气呵成写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福寿”联体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章。或许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孝庄皇太后自得到这个“福”字后,身体神奇地恢复了,她命人刻在石碑上,祈求多福。孝庄最终以75岁的高龄离世,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然而,这块石碑却在乾隆时期神秘失踪,至于这块福字碑缘何会出现在恭王府花园,至今仍是一段历史悬案。据恭王府博物馆网页上刊文称,民间因此而演绎出了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乾隆给爱女固伦和孝公主的陪嫁,有的说是乾隆赐给了自己的宠臣和绅。而和绅得到此碑后,遂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后花园砌成京城一条巨龙,而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直至后世维修恭王府时才被发现,据说是嘉庆为避免动王府龙脉才将其封存。

康熙一字值千金,这一“福”字是康熙皇帝极少流传下来的笔墨之一,在写法上蕴含了“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融为一体仍为一个“福”字,写法极为巧妙,且寓意着“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又因这一“福”字字形瘦长,因此也称“长寿福”。

从左至右:康熙、嘉庆、雍正、道光、乾隆御笔福字

民间百姓过年时都会在家中张贴倒着的“福”字,寓意“福到了”。清宫中也有如此传统。皇太极在位期间,积极拥抱汉族“福”文化,给宫殿命名永福宫,九皇子命名为福临(顺治帝),饱含了美好的寓意。后福临登基后专门下诏,允许臣民可以不避讳“福”字,诏曰:“不可为朕一人,致使天下之人无福”,下诏之后,顺治为天下百姓御笔一“福”,承皇恩祈福之意,祐天下百姓之福。

后来便逐渐有了皇帝在过年时写“福”、赐“福”的习俗,康熙皇帝写好的第一个“福”字悬于乾清宫正殿,雍正、乾隆两人将赐福这一传统坚持并传承了下去,直至慈禧太后时期。乾隆帝曾在《丁巳嘉平月朔开笔再叠辛亥诗韵》注中说:“嘉平赐福之事,皇祖(康熙)时从未举行,皇考(雍正)创办成例,予御极以来,敬循家法,岁岁遵行,奉为典则。”获得皇帝赐“福”的大臣皆以获得福字为荣幸。

除了写“福”、赐“福”之外,皇子、公主穿用的衣服,佩戴的饰品,室内的陈设中,都有许多“福”字,或是寓意吉祥的“蝙蝠”“葫芦”等纹饰,谐音为“福”。

金大吉葫芦挂屏

挂屏是清宫内常见的一种装饰陈设,多代替画轴悬挂于墙上,多成对或成套使用,此件挂屏是用八成金打造,器身以累丝古钱纹为底,周围镶嵌翡器、松石、珊瑚、碧蜜等宝石,富有浓郁的皇家气息。

青玉松蝠鹤灵芝式如意

白玉嵌彩石五福捧寿纹如意

如意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柄微曲,由古之挠痒工具、前端作手形的爪杖发展而来,其材质多样,有竹、木、铜、金、玉、石等。如意在清代时可赏玩,可陈设,可做礼品,无论宫廷、王府还是民间都有使用。

银福寿盒

此银盒使用了鎏金工艺,盒面鎏金錾刻“寿”字纹,四周鎏金錾刻蝠纹团抱。盒盖合叶居中,两侧对称开启,每侧盒内再分两格,格内置花卉纹绣片垫底。从内部分格情况判断,应该是用来装粉状物,也就是清代宫中女眷的化妆盒。

日常:皇家审美,极尽奢华

清代康熙年间,朝廷成立了造办处,专门制造皇家御用品,所造之物与皇室生活息息相关。皇家用品是皇室身份的象征,所造之物个个精美,寻常物件无法媲美。当时内务府的人和太监戏称“造办处”为“揍笨处”,意思是造办处全是顶尖的能工巧匠,本事不高、手脑不灵的工匠师来了就只有挨揍的份,由此可见造办处的造物手艺之高。“美器”篇展出文物中,冠架、首饰、碗碟等器物均为宫廷所用,材质珍贵、尽显了宫廷的造物巧思。

1、珠光宝气

金镶石项圈

项圈是清代后宫女眷朝服的配套饰物之一,也称“领约”。大致为一个镂金的圆环形状,有开合式的活口,环上镶嵌宝石,活口处垂下两条绦。使用时打开金圈,由项间套入,丝绦垂于背后,上至后妃下至命妇,行大礼时用之。

清朝时,不论是官员还是后妃女眷的服装配饰都有明确等级规定,不同等级的女性佩戴的领约样式也有所不同,具体以装饰品和绦色来进行区分。如皇后领约应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皇贵妃领约则饰东珠七,间以珊瑚。

描金带彩黄杨木什锦梳具

这套黄杨木什锦梳具是清宫中女性梳妆使用的,共有梳具 25 件,其中黄杨木梳 9 把,竹篦 2 把,剔篦 2 把,刷子 8 把,扁针 2 个,胭脂棍 2 个。整套梳具用料名贵,做工考究,体现了清宫女性奢华别致的生活细节。

清朝后妃的日常梳妆极为讲究,梳头时先用大梳子大面积通发,再用密齿篦子篦去头皮上的污垢。然后用月牙形状、中等大小的梳子梳好髻和燕尾,最后再用寸许长的小梳子整理发梢鬓角。梳头的时候,还要用抿子沾上刨花水,边抿边梳,这才能梳好一次发髻。盒中的扁针则是在佩戴头花饰物时用来拨开头发,以免弄乱刚梳好的头发。

银镀金点翠嵌珠石福禄扁方 玳瑁镶珠石花卉福纹扁方

“扁方”为满族妇女打扮旗头时使用的横向扁长簪,是满族妇女梳两把头时的主要首饰。载涛、郓宝惠两人在《清末贵族之生活》一文中写道:“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扁方一般呈尺形,一端半圆,另一端似卷轴。扁方如横簪,其作用类似汉族男子束发用的长簪,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一般质地多为白玉、青玉,少数为金、银制品。

图中上面的扁方使用了翡翠、碧玺与翠羽,是晚清宫廷所喜爱的首饰风格。下面一件扁方则由玳瑁制呈,两端使用了花丝工艺铺地,上面镶嵌了翡翠、碧玺、珍珠等材料,拼出佛手、梅花、桃子等图案,做工讲究,为宫廷扁方精品。

翠镶料石葫芦花蝶纹头花

“头花”是典型的满族妇女首饰,又名“簪”,一般成对出现,插戴于头两侧,如使用点翠工艺,也可称为“翠花”。这对头花便是使用了点翠工艺做装饰,从其盒上“郡王衔多罗果敏贝勒奴才载澂次女跪进”字样可知是由恭亲王长子载澂之女进献宫廷。

点翠镶料珠万蝠葫芦纹头花、点翠镶珠料万福纹头花

金嵌松石盒 用来收纳玉器

铜镀金嵌料石盒,用来收纳小件首饰或者其他的小物件

2、宫廷冠架

清朝时,女子的装饰之物有金银钗环,手串项圈等等众多品类,相对而言,男子的饰物便少了许多,除了玉佩、香囊等腰间饰品之外,男子的帽子也是独特的饰物,而且是有身份象征功能的器物。“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这句警言中所提到的“冠”指的便是帽子。

古时的帽子并非只有装饰和保暖之用,帽子的样式和颜色能够区分主人的身份地位。由于这一身份象征功能,便有了专门安置帽子的小型家具,称为“冠架”,是当时官宦人家的必备之物。尤其清代时官员的帽子不少都带有花翎,使用有一定高度的帽架也可以避免花翎折损,因此,这种既实用又美观的日用器物便十分流行,清代的制作冠架的材料有很多,诸如木、瓷、漆、珐琅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冠架

此件冠架为掐丝珐琅工艺,工艺繁复且造价不菲,冠架上还嵌有雕琢精美纹饰的玉片,是罕见的宫廷御用精品,使用的时候,会在顶部放入香料,用来香薰帽子。

嵌玻璃錾铜镀金三角带表冠架

此件冠架被巧妙的设计成了可折合式,比一般冠架更加方便收纳,且冠架顶端的冠伞部分以表为装饰,周围嵌有彩色料石,更给冠架增添了装饰作用。冠架设计巧妙、做工精致,是清宫生活用具中的精品。

3、雕盘绮食

民以食为天,清朝时,食当以御膳房为贵。御膳房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于内务府,专事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无数珍馐异馔都出于这里。时至今日,御膳房的美味珍馐或许无从品尝,但透过御膳房那些金杯玉盏,也能想象帝王家无比豪华的宴饮生活。

紫檀食盒

食盒是古代盛放食物的重要器具,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不论是皇家还是民间都使用这一器具,从简到繁,从朴素实用到精美奢华,只不过外观各有不同,有些食盒也是身份的象征。

此食盒由紫檀木制作而成,共有三层。最上层为盒盖,在盒盖与提梁之间有一根铜签穿过,用于固定食盒,防止运输过程中因盒盖脱落,打翻食物。下面三层可以盛放不同的食物,供宫中皇室成员出行时使用。

银錾花三层食盒

这件银质食盒上饰有“喜”字,应该皇室成员婚礼时所用。

嘉乐堂款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嘉乐堂”为恭王府内的匾额名,悬挂于银安殿后的神殿处,初为和珅居住时所用,庆王府和恭王府时期仍沿用。

金地粉彩白花纹碗

此碗为庆宜堂款,庆宜堂原为恭王府西路后殿旧匾额,庆王府和恭王府时期,此匾额一直存在。

“庆宜堂制”款紫地梅花图碗

此碗在装饰技法、主题图案、署款方式上均效仿乾隆朝以前的瓷胎画珐琅器,体现出其主人的品味、身份与经济实力,由此可见皇室成员在府第中日常生活的优雅品质。

恭王府藏“乐道堂主人制”款高足盘

盘底足内以青花竖行书写“乐道堂主人制”六字楷款,“乐道堂主人”即恭亲王奕訢自号。

青玉海棠式托杯 青玉带托杯

清代玉杯样式颇多,有钟式、斗式、高足杯与荷叶杯灯等等,玉杯多成组出现,制作精良,为皇帝或高级宗师、外藩侍臣等宴会或典礼时使用,一些也用来赏赐皇子公主。

银暖壶

暖壶就是现在常说的暖水瓶,这件清朝时的暖壶为银质,分为两部分,一为加热装置,位于壶的中间,一为盛水装置,围绕在加热装置的四周。壶的上部有两个开口,一个为圆形,放入木炭以实现加热功能,顶部另一小口为注水口,在侧面亦有一个开窗。整体设置既安全又实用。

嘉庆款粉彩缠枝莲福寿纹瓶

此瓶通体施黄釉,以粉彩为饰,外底施松石绿釉,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腹部描金篆书寿字,又饰以蝠纹与缠枝莲纹,寓意福寿吉祥。

月白缎绣蝙蝠勾莲纹荷包火镰 五蝠捧寿纹荷包式火镰

火镰是古人的取火工具,因形状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因火镰便于携带,且取火便宜,清代皇帝曾令造办处大量制作,有时也用来赏赐皇子和文武大臣。清宫火镰一般都有两部分组成:火镊刃和火镰袋,火镰刃一般固定在缎匹或毛皮等制作的火镰袋上,有的火镰刃则固定在玉石或金属上,以便于持拿。

这两件火镰分别绣有蝙蝠纹、五蝠捧寿纹,样式精美,为宫廷之物,火镰袋中至今仍有当时为取火存放的火绒。

观展攻略

“喜溢华庭——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由故宫博物院和恭王府博物馆联合主办,共遴选了故宫博物院与恭王府博物馆所藏的 120 余件精美文物,超半数文物是首次与公众见面。通过天伦、美器、祈福、崇文和修武五个单元,多角度展现了宫中少年的生活状态。

展览时间:2023 年 9 月 25 日至 11 月 25 日(8:30-16:10)除法定节假日外,全年实行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 17 号)

参观预约:展览凭恭王府博物馆门票免费参观,观众可通过恭王府博物院公众号实名预约。恭王府博物馆每日接待限额,门票提前十天预售,售完为止,请提前预约。

图片 | 匡悦

排版 | 小谢

设计 | 子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