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汽渡过江后,我们来到了宜兴。首先去了宜兴蜀山古南街。
蜀山古南街,亦称蜀山旧街,位于宜兴丁蜀城区东北部,是明清时期宜兴陶瓷的主要集散商埠,也是紫砂文化的发源地。
古南街即位于蜀山脚下,紧挨蠡河。蜀山因苏东坡的“此山似蜀”而得名;蠡河则因归隐乡野的范蠡曾与西施泛舟于此得名。
这里保存了明清以来紫砂陶业制作、销售、运输的整体产业链和物质空间形态,已成为研究认识紫砂生产及其文化的重要历史场所。
旧时这里繁华异常,山上是泥与火的交融,山下商贾云集,过半住户从事紫砂生产和经营,烧制成的紫砂器从蠡河码头启程,进入太湖后被运往全国各地。蜀山的繁荣延续了近500年,直至改革开放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紫砂生产中心转移到丁山,蜀山才沉寂下来。
古南街不仅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也是明中晚期至上世纪60年代宜兴紫砂的生产和销售中心,更是紫砂艺术大师的摇篮。这里曾经是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等紫砂艺人栖身和从事劳动创作之所,我们参观了一些开放的名人故居。
古南街的建筑,多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自然平衡的临街风景线,日复一日延续着老街如江南细雨般湿漉漉的故事。平日的场景,都放佛带你回到了典型的明清江南古老街。保存完好的老街长千米,宽三四米,紫砂店铺林立,如今这里已成为紫砂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这里,过半的住户从事紫砂生产和经营。他们利用自己的后屋作为制作生产坊,临街前屋则摆起货架设店经营。整个老街,足有三十余家紫砂陶器店,可见当时紫砂业的兴旺。
我们沿“紫砂一条街”登上了蜀山,俯瞰蜀山古南街的全景,透过脚下的陶器残片,感受宜兴紫砂发展的历史。
特别提及的是,紫砂艺人史永棠宗亲也在宜兴。也曾经邀请过我们,只因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不便聚会,也就没去打扰。在搜狐“紫砂名人榜”可以查到:“史永棠,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69年生于江苏宜兴陶艺世家,2015年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研高徐元明大弟子,擅长各种花货、光货制作,作品多次获奖。1985年进入紫砂工艺厂,随研高徐元明学艺,后经国大师汪寅仙指点,倾心相授,技艺更深一层,擅长各种花货、光货制作。”
2019年11月,史永棠还为两次受邀进京参加阅兵的抗战英雄史保东赠送了为他亲手精心制作的紫砂茶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