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编年史

武侠编年史

首页角色扮演蜀山仙幻录更新时间:2024-04-26

说到武侠,你会想起什么?是行侠仗义、见义勇为的大侠,还是仗剑远游、浪迹天涯的浪子?是傲视群雄,独步天下的武功,还是为国为民,胸怀天下的情怀?我会想起一座江湖。

早在先秦时期,侠的概念就已经产生。韩非子曾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进。这是法家对当时国家治理现象的论述。而在平民百姓眼中,侠往往是见义勇为、舍己助人形象的代表。司马迁著史记,其中特别收录了一篇游侠列传,记载了汉代三位游侠惩强扶弱、打抱不平的事迹。在太史公眼中,这些出身社会底层的游侠却有着许多士族豪强未能及的品德,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以诺必成,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当然,游侠列传属于传记文学,尚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武侠小说。

直到唐代,市井街巷中流传的传闻闲谈,与北魏时开始盛行的志怪小说相融合,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题材,传奇,这种文言短篇小说多描写奇闻异事,记载人间百态,主题涵盖各个题材。其中以侠义为主题的唐人传奇应该便是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讲述豪侠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安邦定国的故事,比较出名的有虬髯客传、聂隐娘、昆仑奴等。既然说了唐代,那我们就来多聊两句。唐代豪侠风气盛行,许多文人墨客喜爱随身佩戴宝剑,或抒发青云之志,或展现尚武之姿,这也为后世创作武侠小说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故事。

杜甫年幼的时候曾观赏公孙大娘舞剑,老年时又曾看到他的弟子舞剑,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样的名篇。在古龙的《陆小凤传奇》中就曾出现过相关的人物。李白年轻时就好剑术,喜任侠,他曾仗剑游历四方,而在一些野史记载中,这位谪仙人不光诗才精绝世人,而且还曾跟随开元剑圣裴明学剑,剑术超群,冠绝天下。但是传闻终究是传闻呢,真实度有待考证。不过李白确实是很喜爱剑,也很向往侠客生活。据统计,在他全部的诗中,出现剑的次数多达百余次,而他写的《侠客行》流传千古,成为后世金庸写侠客行的灵感来源之一。

武侠小说接下来的发展就到了明清时期。明代《水浒传》横空出世,其中武松血溅鸳鸯楼、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等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便隐约于武侠小说的影子了。而清代的《三侠五义》讲述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以及丁氏兄弟协助包拯审案断罪、行侠仗义的故事,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武侠小说。这两部作品对后世武侠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许多要素仍被后世借用参考。此时,武侠小说的盛世也已缓缓拉开序幕。

辛亥革命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桎梏被打破,许多新思想涌入中国,文学艺术方面得到空前的发展,武侠小说的创作也进入高潮,还诞生出了不同的流派,有强调男女之间缱绻柔情的言情武侠,有着重描述武功招数细致华丽的技击武侠,有结合神话、志怪点义的神话武侠,也有借武侠之名来暗讽时局、批判社会的社会武侠。这个时期的武侠小说在日后被称为旧派武侠。

因为此时的武侠小说创作仍带有很多约定俗成的枷锁,在行文上刻意模仿古风,仍使用文言文和白话交杂的形式。此外,在表现形式上也过于单一,强调因果,讲究善恶。主要内容情节大多是这样的,师父被坏人害死了,我要去报仇,亲人被坏人害死了,我去报仇,朋友被坏人害死了,我要去报仇,隔壁家的狗被坏人害死了,我要去报仇。虽然如此,其中仍不乏精彩之作,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宫白羽的《十二金钱镖》,常杰淼的《童林传》,王度庐的《卧虎藏龙》。

这里要额外说到一个人——还珠楼主,他所创作的《蜀山剑侠传》可谓是一部旷世奇作,在内容上可以说是整整领先了一个时代。这部作品的前半段仍属于古典武侠,而到了后半段,还珠楼主融合了佛、道、儒三教以及古典神话的诸多概念,创造出了一个巍峨瑰丽的仙侠世界,对后世的武侠以及仙侠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元神、飞剑、法宝、天劫等概念在当下的仙侠小说中也非常常见。接下来就该说到新派武侠小说时期了,这是武侠小说最为辉煌的时期。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新派武侠和旧派武侠相比有什么变化。首先当然是文字,新派武侠并不再拘泥于之前自成一派的文字风格,采用白话创作,风格多样化,更加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而在写作技巧上,新派武侠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学的优点,在表现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比如在神雕侠侣中,并没有直接描述独孤求败这个人物的登场,仅通过侧面描写就刻画出了一位傲视群雄、难求一败的高手形象,成为读者们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故事情节方面,新派武侠不再一味拘泥于复仇、*戮、除暴、安良等内容,更加丰富的描写门派之争、正邪之争、理念之争,在描写人物心理上也更加细腻,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比如师傅被坏人害死了,我要去报仇,什么坏人是我爹?全家被坏人害死了,我要去报仇什么?我变成坏人了?父亲被坏人害死了,母亲不让我报仇啊,父亲就是坏人。这分别对应金庸三部小说中的主要角色。

有人能猜到是谁吗?

言归正题。

50年代初,由于时局稳定,报业和出版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在1954年,香港武术界有两个门派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了争执,双方的掌门人邀约要进行一场擂台比武,引发了全港市民的广泛关注。当时新晚报的总编辑非常有头脑,借此事进行炒作,宣称将在报纸上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并邀请了当时报社的一位编辑开始创作。于是《龙虎斗京华》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作者笔名梁羽生。正是新派武侠的开山祖师。

次年,《龙虎斗京华》将要完结之际,总编辑苦于没有内容接续,一拍大腿,又邀请另一位编辑开始连载新的武侠小说。

这位编辑化名金庸,在新晚报上开始连载《书剑恩仇录》。我想当时那位总编辑肯定想不到,他挑选的这个人将成为武侠小说史上一座无人能及的高峰。

金庸出身于名门世家,从小就饱读诗书,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相当深厚的基础。

他所创作的武侠小说,背景都发生在时代之交,如宋辽之际、元明之间,内容也大多描写立场、民族、正邪之间的对立。在这种针锋相对的社会潮流中,书写各种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金庸的小说语言苍劲有力,有时仅用寥寥几句便刻画出非常真实出众的人物形象,并且毫不吝啬笔墨,力求让每一个人物生动具体、栩栩如生。

他笔下的侠,不再是单纯的除暴安良,维护正义,更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笔下的女性角色同样是敢爱敢恨,巾帼英姿,在当时受众主要为男性的武侠小说中十分少见。

在金庸创作的17年间,共创作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及一部《越女剑》共15部作品。这些作品之后经过多次删补修订,还被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出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1972年,在《鹿鼎记》连载结束后,金庸宣告封笔,这位名震江湖的大宗师选择了在鼎盛之时急流勇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而接替他位子的则是台湾那位新生代宗师古龙,他则将武侠小说推向了又一波高潮。早年的创作时期,古龙的作品并不出众,虽然产量很高,但是许多作品经常烂尾,为了生存,他还经常帮别人代笔创作,倒也渐渐奠定了他在台湾武侠界的地位。直到1967年,香港的一位武侠宗师倪匡邀请古龙在金庸所创名报上连载武侠小说,古龙也不负所托,写出了《绝代双骄》这样的名作。自此,他开始走向巅峰,也走上了一句一行混稿费的不归路。古龙陆续创作出了《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等系列作品。他融合了日本推理小说的技巧,在传统武侠小说中加入了推理、悬疑等因素,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反响非凡。

和金庸不同,古龙的作品刻意淡化了时代背景,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说金庸是在写世间百态,古龙则更偏向于写人情冷暖。他偏爱喜剧,很多情节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他的笔下都描写浪子、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孟星魂、谢小凤,这些角色大多都是一副浪迹天涯、孑然一身的形象,喝酒喝到吐,吐完接着喝,但他们却并不孤独,因为他们喝酒时身边往往都有莫逆好友陪伴左右。现实中的古龙和书中的浪子很像,他嗜酒如命,甚至为此得了肝病,而他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时,却经常快到结尾时人就消失了,最后编辑只好去请别的作家来代笔完成。他虽然一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却也时时刻刻在忧心着武侠小说的未来,在创作生涯自始至终,他都在想着该如何创新,如何改变,如何突破。

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侠小说非但不是文学,不是文艺,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说。正如蚯蚓虽然也会动,却很少人将它当作动物——《欢乐英雄》序。

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若能再尽量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将武侠小说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独立的风格,让武侠小说也能在文学的领域中占一席之地,让别人不能否认它的价值,让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来看武侠小说,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多情剑客无情剑》序。

可是,正是在古龙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影响到他整个人生的悲剧,1980年,古龙在迎松阁喝酒时被人用刀砍伤,动脉血流不止而昏迷,而当他被送入医院后,又被输入了携带肝炎的血液。迎松阁事件发生的背景众说纷纭,真相早已不得而知,但他却直接导致古龙的创作进入低谷,也许是心灰意冷,也许是健康状态受到影响,之后数年间的作品几乎都由弟子代笔完成。人生的最后,古龙又拿起了笔,希望创作一部打破已有桎梏的武侠小说。他想以明朝为背景,写一部短篇武侠集,大武侠时代,每一篇章都可以独立来看,而合起来就变成了一篇恢弘庞大的长篇武侠,只可惜未能如愿。

1984年,梁羽生封笔,次年古龙去世,享年48岁。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金庸和梁雨生是同年同行同事的好朋友,而古龙要比两人小了十几岁。梁羽生给人的感觉像是名门正派的弟子,金庸则是武林世家的后代,而古龙却是浪迹天涯的浪子。有时我会想,这段武侠小说的盛世有点像唐朝,这些作家则像是那些风流潇洒的诗人。当然,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不过能看到这些大师们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当真是一大幸事。

古龙之后,接过武侠小说领军大旗的是温瑞安,他一直笔耕不坠,创作出了上百余部武侠作品。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四大名捕系列以及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在当时,为了挽救日益凋零的武侠小说,温瑞安力求创新突破,邀请了当时文坛内的几位好友,大力畅行一种超新派武侠,主张将当时的主流文学元素大量引入武侠小说中。

然而,武侠小说倾颓的态势已经谁也无法阻挡。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以前的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的方式渐渐被时代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电视剧、电影、游戏的兴起。金庸的武侠作品每一部都曾数次搬上荧幕,8090后的年轻人很大一部分都是看着这些耳熟能详的电视剧长大,而在古龙创作生涯的晚期,他就已经将部分精力移到了武侠电影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上,他成立了电影公司。到了今天,网络文学的兴起让。

读者们在阅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东方玄幻、西方玄幻、魔幻文学、现代都市五花八样,层出不穷的类别让人眼花缭乱。在时代的大潮面前,武侠小说层出不穷的黄金时代就像流星一样,在漆黑的夜空中转瞬即逝,只留下淡淡光痕。这种有着上千年文化传承的文学表现形式逐渐变得稀少,或许有一天会从人们日趋快节奏的生活中消失不见。

如何让传统的武侠小说重新焕发生命力,这正是古龙、温瑞安以及许许多多武侠小说作家心心念念一辈子的事情。有很多热爱武侠的作家一直在坚持,也创造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作品,比如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凤歌的《昆仑》。

也有许多作家剑走偏锋,另辟蹊径,将许多崭新的元素融入武侠小说中,创作出更吸引当代读者的仙幻武侠小说,促成了如今仙侠小说的繁荣。其实,无论是先秦时期的游侠,盛唐时期的豪侠,还是落日余晖的武侠、风头正盛的仙侠,他们的故事都是在围绕着侠发生。

侠的传承永远也不会断绝的。

金庸前辈曾经说过,武侠小说的精神在于侠,而不在于武。

我始终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精神绝对不会消失。

那是在至暗时刻舍己为人,挺身而出,是在危难关头伸张正义,奔走相助,是无助时的拥抱,是绝望中的微笑。这种精神早已深深的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之中,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人人皆可为侠。当然,偶尔我还是会很怀念。怀念用文字书写的英雄义气,儿女情长,怀念那座正在老去的江湖,曾给一个年轻人的心中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幻想。那是青衫磊落险峰行,虽千万人无往矣,那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