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白衣,一顶燕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用一腔热情与柔情,换取患者健康平安。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护士是生命的照护者,也是敢与死神较量的勇敢者。在时间的长河里,南丁格尔精神始终指引着一代代护理人坚定前行。
从青葱岁月到韶华灼灼,这是你的第几个护士节?你为什么选择成为护士?……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将目光投向几位护士群体的代表者,讲述他们的故事,聆听他们的初心,感受他们的平凡而伟大——我们是护士,“护”是守护的“护”!
在血液透析室,戴上白色乳胶手套,熟练操作病床旁的透析机;在配液室配置透析液,仔细用记号笔标注好;降低流量,回血,分离管路,拔针,按压止血,绑压力带,一系列动作十分熟稔。步履不停,还不忘叮嘱同事,“注意七号床准备下机了。”
透析患者很大程度上是与透析机器“绑”在一起,依赖于医疗设备、依赖于医护人员。作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的护士长,余艳每天都在做一件事——陪跑患者通往健康的“马拉松”。
考验技术
也考验体力
“今年是第31年了。”余艳说自己是奋战在临床一线的“老将”。血透室的护理工作不像在病房那么琐碎,但专业性强。除了考验技术,也考验体力。“透析一轮大概4个小时,每天3轮,其中一轮就在夜班。”
余艳说,在这4个小时里,一旦出现脱针等情况,就会造成患者血液流失,危及生命。同时,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等情况。“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谨细致,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可以说,只要患者的血一分钟没有回到体内,我们的心就一分钟不能放下。”
作为科室护理团队的“主力军”,余艳深知,血透室是一个风险性高的特殊护理单元,必须加强质控管理,严格规范操作。因此,她会根据不断更新的透析规范对科室所有的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等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护士们工作有章可循,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
加油打气
和患者“拉家常”
“与其他科室相比,血透室的患者一年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要到医院接受治疗,经常见面、长期相处,我们已经不单纯是医患关系,更像是相处了很久的朋友。”余艳向记者分享她的改变——年轻时自己更多专注于提升个人工作能力,而现在,更加关注患者的护理体验。
血透室承载着透析患者生存的希望,为此,余艳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的同时,特别注意患者心理上的变化,给予人性化关怀。
曾有一位年轻患者在做透析时情绪低落,余艳察觉到后便细心叮嘱他谨遵医嘱,还用成功病例的治疗故事来给他加油打气。“我跟他说,我们这儿有一对糖尿病父子一同做透析,儿子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从不忌口导致病情加重,但父亲谨遵医嘱,恢复得更快。”
余艳总和患者“拉家常”,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缓解他们在漫长透析治疗中的焦虑和无聊。她认为这种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在护理工作中很重要,在引导年轻护士时也总在强调。
熟悉的花香
时光的见证者
在余艳31年的工作记忆里,有一束沁人心脾的栀子花。那时,还是她到血透室,能单独上机的第一个月。
在她如往常一样准备着下一班病人的透析管路,患者王叔突然出现在眼前,上下打量着她说,“新来的?今天你给我穿瘘?我的可是不好弄哟,找你们师傅来。”
望着那明显不信任的眼神,再看看他那露在外面犹如蜈蚣爬行的血管,余艳特别不服气,回了句,“我还没穿呢,你咋知道我不行!”虽是气势不输,但她心里很失落。
随后,在护士长的指导下,检查内瘘,扪及震颤,一针穿刺,连接管路,当看到鲜红的血液穿梭流淌时,余艳从紧张到冷静。王叔含笑点点头,随手扔来一包东西给她,是一袋子栀子花!余艳说,那束花成为她职业生涯里温柔的角落。
去年,转去龙潭分院的王叔托人又送来了栀子花,满满一袋寄托着他对医护的敬意和信任。熟悉的花香就像是时光的见证者,时刻提醒着余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护士。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摄影 王静宇 曹宇阳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