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被名字“耽误”了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很搞笑,却都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好好聊聊他们的故事。
小野妹子:日本遣华“第一使”
隋唐时代的中国,纷乱的南北朝刚刚结束,盛世之治正在酝酿当中。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嗅觉灵敏的外国政府派人来中国学习,其中尤以日本遣华使最为人所熟知。阿部仲麻吕、最澄、空海、圆仁和鉴真,他们不仅在中国留下了许多文章诗词,还到访了许多名胜古迹,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妖猫传》中由染谷将太饰演的日本高僧空海,曾随日本遣唐使来长安青龙寺(今西安市青龙寺)学习佛法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些赫赫有名的遣唐使的前辈,却是一个名字听起来奇葩,但在中日交流史上有开创之功的人物——小野妹子。小野妹子虽然名为“妹子”,其实并不是“妹子”—— 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子”。
历史上有关小野妹子事迹的记载,散见于《隋书·倭国传》《日本书纪》《圣德太子传历》中。小野妹子出身于日本滋贺县琵琶湖西岸小野地区的一户并非显赫门阀的小吏人家,从小与自朝鲜半岛百济移民至日本的知识分子(志贺汉人)相互来往,潜移默化地从他们身上习得了汉语、佛法和儒家思想,掌握了许多与中国有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并给自己起名“苏因高”。靠着从童年时代开始的知识积累,小野妹子深受日本用明天皇次子圣德太子的赏识,由圣德太子亲自提拔,成为日本官方在隋唐时期向中国委派第一个政府使团的代表。
根据历史记载,小野妹子一共两度踏上隋大兴城的土地,都属于隋炀帝当政时期。根据相关史料,小野妹子第一次到达中国是在公元607年,他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其一是在中国学习佛法,购置大量佛教典籍带回日本;其二是学习中原王朝的封建制度和儒教礼制;其三是奉圣德太子之命前往湖南衡山寻求《法华经》。在小野妹子出使中国的三个目的中,两个与佛教相关,这也难怪他在觐见隋炀帝时,把隋炀帝称为“海西菩萨天子”,认为隋炀帝“重兴佛法”,称自己是带着一批僧侣前来学佛的了。
不过,与晚清出使中国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一样,在小野妹子出使中国的时候,也同样遭遇了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礼制问题。根据史料记载,对中国礼制并不熟谙的小野妹子向隋炀帝递上了用明天皇的一封亲笔信,信中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语句。由于在中国古代朝贡制度中,唯有中国最高统治者可称“天子”,这使得看似巧妙的“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犯了大忌,使得隋炀帝大为光火,亲自对鸿胪卿说道:“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以后这种缺乏礼数的蛮夷,就不要引荐给我了)。不过,当时隋炀帝正与高句丽战得不可开交,而日本也正与新罗鏖战,相同的利益诉求抹平了两国在礼制上的摩擦,使得隋炀帝也委派裴世清组建使团回访日本,开启了中日两国友好邦交的漫长历史。
史料记载,在中国学习佛法、购置佛教典籍长达半年后,小野妹子陪同裴世清组建的使团回访了日本,却在半途不小心将隋炀帝带给用明天皇的书信丢失,还因此遭到日本朝野的弹劾,险些丢了官职,最终在圣德太子的积极游说下才化险为夷。
对于此次国书丢失事件,不少人猜测是由于早先用明天皇的书信违背了中原礼制,故而隋炀帝在书信中有不善言辞,小野妹子作为书信的转接人,在看到以后担心影响两国关系而故意丢失。这种猜测虽然听上去很有道理,但缺乏实质证据,大可作为轶事一听。有趣的是,小野妹子在回到日本后,又于两年后的公元609年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并且呈上了修改过后的国书,将“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改成了“东天皇敬白西皇帝”,通过修改外交辞令重申了两国关系,绕开了有关“天子”的争议。由此可见,无论是“天子事件”还是“丢书事件”,小野妹子都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在两国之间进行了斡旋,为中日友好邦交做出了卓越贡献。
小野妹子入华路线(日本遣唐使入华“北路”)
郝萌:让吕布夺路而逃的“狠人”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荀彧……而要谈及三国第一英雄,不能忽略吕布的存在:即使到现在,当我们读到“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时,也不免感到一股英霸之气。不过,在吕布账下,同样有一名现在听起来名字颇为搞笑的勇将——郝萌。
在《三国演义》中,郝萌,不仅不是“好萌”,还是以作战凶猛著称的吕布账下“八健将”之一。具体而言,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中,曹操与吕布酣战于濮阳,两军对垒间,“吕布当先出马,两边排开八员健将:第一个雁门马邑人,姓张,名辽,字文远;第二个泰山华阴人,姓臧,名霸,字宣高。两将又各引三员健将: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布军五万,鼓声大震”。按照这里的说法,郝萌实际上是吕布军张辽手下头号猛将。能在骁勇善战的吕布军中成为一员大将,虽然名为郝萌,却怎么看都跟“萌”搭不上边了。
游戏中的郝萌,一点也不“萌”
除却《三国演义》的故事形象,在正史中,郝萌也算是个狠人。《汉末英雄记》中记载,在吕布驻守下邳期间,郝萌被袁术成功策反(“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勇猛的反贼郝萌率兵*入吕布夜宿的下邳府,奋力攻打。在郝萌的猛攻下,吕布吓得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带着妻子匆忙推倒厕所的墙,跑到了忠心耿耿的手下高顺那里(“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閤外,同声大呼攻閤,閤坚不得入。布不知反者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直排顺门入”)。高顺听闻郝萌造反,亲自率军前去平反,把郝萌的军队乱弩射退,并策反了郝萌的手下曹性。这曹性与郝萌同为“八健将”,在郝萌率军撤退后,二人相斗,郝萌刺伤了曹性,曹性则斩下了郝萌一臂,成功将其击毙。显然,即使是趁吕布放松警惕时作乱,能有胆量反叛三国第一勇将吕布,还让他狼狈地“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并最终因此而死,郝萌可不是什么“萌人”,而是个彻彻底底的“狠人”。
杨大眼:止童儿啼、勇比关张的北魏名将
熟悉游戏《全面战争:三国》的肯定都知道一位名叫“李大目”的猛将。在游戏中,李大目长期活跃在雁门关一带,在玩家扮演张燕或郑姜势力时,会有很大机会与之相遇。有趣的是,倘若我们查证历史,便能发现这位“李大目”并非是游戏中的虚构人物,而是确有其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谓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谓轻捷者为张飞燕,谓声大者为张雷公,其饶须者则自称于羝根,其眼大者自称李大目”,可知的确存在李大目其人,此人也的确因为眼大而得名。
《全战三国》中的李大目。图源:游戏《全面战争:三国》
与李大目的取名方式相同,在北魏历史上,也有一个叫做“杨大眼”的名人。杨大眼的名字虽然听上去与李大目一样“土里土气”,但在北魏王朝中,他的地位可比李大目高:作为北魏名将,杨大眼一度官居荆州刺史,主管一方军政要务。总体来看,与他“其貌不扬”的名字相比,这位“杨大眼”的履历十分“惊人”。
根据《魏书》的记载,杨大眼为武都氐人“仇池国”首领杨难当之孙,家世显赫。然而,杨大眼出身名族,却因是侧室所生而不受待见,甚至还饱受饥寒。既然贵族头衔帮不上自己,杨大眼只好勤于锻炼,他每日与其他出身边塞的少数民族少年一同玩耍,练就了一身“神行”的本领,能够“跳走如飞”,至少是武都地区的“闪电侠”(“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有一年,北魏孝文帝准备南伐,派尚书令李冲选用将官,身怀绝技的杨大眼毛遂自荐,结果被李冲拒绝。心急火燎的杨大眼顾不上矜持,情急之间拿出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之上,健步如飞,绳子被扯得急如箭矢,连飞奔的马也追不上。尚书令李冲看到杨大眼“跳走如飞”的绝技,果然一眼相中了他,任命杨大眼为一军之将,使他获得了统领军队作战的机会(“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游戏中的杨大眼,眼睛似乎还不够大
根据《魏书》的记载,在杨大眼毛遂自荐加入北魏军队之后,他果然如鱼得水,屡立战功:先是在太和二十年三月,率领十万大军击败南齐名将裴叔业,解了涡阳之围,又在景明元年亲自接应从南朝投降的裴叔业,沿途整顿兵马、设防有序、治军有方,被加官进爵,直至官拜东荆州刺史。
在此之后,杨大眼又亲自平蛮人之乱、大破南梁王茂,斩南梁辅国将军王花,可谓战功赫赫。也正因杨大眼在北朝与南朝边境线上*人无数,屡立战功,他在这一带的老百姓眼里甚至成了“大灰狼”一样的存在,被淮、泗、沔、荆的家长用来吓唬啼哭的小孩(“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被认为有关羽、张飞的万夫不当之勇(“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在后来北魏企图统一中国的钟离之战中,杨大眼不敌南梁,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有着与自己的名字不相匹配的武将之勇。也正因如此,杨大眼深受北魏皇帝赏识,在今天的洛阳龙门石窟,还残有时任北魏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北魏孝文帝制造佛像的《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里面便简要概括了杨大眼在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战功。一个拥有如此随意名字的人竟然是北魏“元帅”,还能为皇帝造像,这虽然听起来有几分滑稽,但却是历史的真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