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雅宅村——文昌帝君案是怎么来的,你了解多少?

缙云雅宅村——文昌帝君案是怎么来的,你了解多少?

首页角色扮演圣武神尊更新时间:2024-05-11

作者:吕丰平

“北孔子 南文昌”

雅宅村恭迎文昌帝君案面面观

01

文昌帝君之由来

“文昌帝君”,有天神与人神两种不同的说法:文昌两字既为星名,又为神名,也就是民间惯称文昌星、文星神。

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间的奉祀,从周朝以来,历代都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

文昌,本是星宫名,包括闪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古代星相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有谓文昌“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因天神文昌星和人神梓潼帝君张亚子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而为一。

由上可知,我国在两宋 以前,“文昌”仅仅只是三垣二十八宿 之一,其虽象征文学,但并非人格神祇。

科举考试虽始于隋,然至宋代方成为士人 求官最为重要的途径,也因之求取功名的各地学子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莫不在自身努力读书之外,祈求原乡各种神明的帮助。

梓潼神信仰,原是流行四川北部梓潼 的蛇神、雷神信仰,后与晋朝 抗击苻坚 而殉国的忠臣“张育 ”合流,在北宋时,转化为保佑四川地区学子,考试顺利的神祇。南宋时,梓潼神被认为较灵验,而取代了其它地方科举之神,成为中国各地学子,共同信仰的保佑科举顺利之神祇。

由于信仰的传布,使得原本的梓潼神信仰,与传统观念中掌管文学的文昌星相混合,(或曰:梓潼神被视为文昌星转世、化身),而梓潼神被称为文昌神、文昌帝君或文昌梓潼帝君。

因梓潼神张亚子具有灵验、神妙的力量,在士人心中信仰已久,且范围遍及全中国,故道教亦将其纳入道教神祇之一,尊为“文昌帝君”,并在清代时被国家纳为正祀。

雅宅村三龙庙的文昌帝君,素以求学有成和进取功名灵验著称,与之相符,当是文昌星转世之梓潼帝君张亚子神尊。

02

雅宅村三龙庙文昌帝君张亚子之身世

梓潼是文昌文化的诞生地。《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献忠入川后,于七曲山大庙追认张亚子为其先祖。

之后,宋朝的各位帝王又先后加封张亚子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英显王”,“神文圣武孝德忠义王”等。

元代仁宗又加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明清两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凡天下学官,皆去文昌祠。并修筑大量的文昌宗庙,隆重祭祀。

历史上,文人士子,儒、佛、道都十分崇拜张亚子 ,还借文昌帝君之名,降写了大量著述,据不完全统计达80余部,数百种之多。这些经语中许多是劝善勉学的诗章。

可见作为人神的文昌帝君,本名张亚子,唐朝越隽人氏,后来迁到七曲山(四川省梓潼县),因笃信道教,广宣道教教义于四川,死后人们敬仰他的品德,就在七曲山建庙,命名为“清虚观”,并且于碑上刻上“梓潼君”,成为梓潼神,供人祭拜。唐朝唐玄宗、僖宗逃到四川期间,曾利用这种信仰,封梓潼神为左丞相、济顺王。至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在历代受封中,到此这个封号中出现文昌二字,就和文昌星信仰结合起来,从此梓湩帝君就成了文章、学问之神,职责掌管文昌府的事务。由于唐朝帝王的大力推崇,梓潼神的地位陡长,从一个地方神而成为全国性的大神,并逐渐与文昌神合而为一。

宋元时期,人们把文昌称为文昌帝君,尊为主仙、人鬼生死爵禄的神。古代士人仕进,以科举为途径,于是天下府县,处处建立文昌宫。明代以后,每一所学校都将部分建筑物用于供奉文昌帝君。清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那天,朝廷要派人前往北京文昌庙祭祀,文昌虽是道教之神,但带有浓厚的儒教色彩。

据《清史稿·礼仪志》记载:“春、秋仲月祭历代帝王、关圣、文昌。”这显示了文昌帝君为国家正祀,传说在唐朝时,有一个叫张亚的浙江人,后来迁到四川的梓潼居住,在那里当教书先生。他不仅道德高尚,为人诚实,而且很有才华和品行,受到人们的尊敬,他死后,为了纪念他,人们就把他当成神加以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受到历代朝廷的信仰,逐渐演化为文学、学术和考试的守护神,渐渐被称为文昌帝君。

雅宅村的三龙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正是天下兴盛尊奉文昌帝君之时,于是在庙中设立其神位加以供奉,实乃顺应潮流之举。

03

雅宅村三龙庙奉祀文昌帝君仪式之传承

雅宅村背山面水,风水独秀,村前溪流潺潺,后山古树参天,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栲枝树、苦楮树、枫树举目可见。后山左右各延伸出状似狮、龟的山脉,地形神似座椅,民间俗称“金交椅”。

三龙庙就座落在村头章溪与好溪交汇处,掩映于密林深处的龙脉上,殿里供着唐宏、葛雍、周武三将军神。相传他们是春秋周厉王时三位谏臣,至宋以后演变成神仙,称本保殿唐葛周,岭叫唐葛岭。据说三龙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重修,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至今依然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信众络绎不绝。

三龙庙里有五个厅,正厅坐着唐葛周三将军,左右分列财神爷、土地爷、送子娘娘和保健爷,门旁有两位守门大将。右边横厢专设一个文昌帝堂,建堂时间与上殿同。自古至今,雅宅人在每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提着供品,带着子女到本保殿去谢年,拜完唐葛周三将军,再去礼拜文昌帝君。父母亲总是边烧香边说;“保祐我家子女,明年读书得第一”。如雅宅陈氏(平102公)海银(1839—1906)生有五子,通过祭拜,次子士义、三子士仁、五子士道,相继考上“国学生”。因灵验使然,本县各乡村和邻县信众纷纷慕名前来膜拜。

在中国历史上,奉祀礼拜文昌帝君的仪式大体尊崇古制。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 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 也逐渐普遍 。各地都建有文昌宫 、文昌阁 或文昌祠 ,其中以四川梓潼县 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 或神位 ,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 ,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 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 作文,举行文昌会 。古往今来,人们在文昌帝君神诞 之日到雅宅三龙庙奉祀文昌帝君时,也大体尊崇旧制,具体仪式如下:

1.以香火作为沟通天界神仙的媒介,诚心诵读文昌经书《文昌孝经》、《文昌帝君阴骘文》或道经经书《太上文昌宝忏》后,顶礼膜拜和许愿;

2.祈福仕途高升的人也可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到三龙庙,供奉鲜花、水果、茶食、点心等供品后,顶礼膜拜和许愿。儿童如果调皮捣蛋,成绩不理想,亦可随同父母奉祀文昌帝君,在供奉之时,可选用供品“葱”(象征聪明)、“芹菜”(代表勤奋好学)、“肉粽”(代表高中状元),顶礼膜拜和许愿;

3.选用以上两种方法时,都必须虔诚并持之以恒,效果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现,若从个人八字文昌星入手,根据自身日元针对性增旺,则效果会比较明显,比如著名的摆件“文昌八将”就是按此原理设计而成的。

由于道教将文昌帝君纳入道教神祇之一,在清朝时,朝廷又将奉祀文昌帝君纳为国家正祀,所以民间不仅奉祀之风日盛,而且在雅宅村还兴起了恭迎文昌帝君案活动,将敬仰文昌帝君的民俗民风发扬光大到极致。

04

雅宅村恭迎文昌帝君案之传承

追根溯源,全国各地的迎案民俗活动,大体都与道教的敬神科仪有关,其实也就是将道教敬神礼神的思想,通过固化的仪仗式巡游活动,感召更多的百姓来信仰和传播之。雅宅村恭迎文昌帝君案的兴起和传承,也是在清廷崇尚科举取仕、将奉祀文昌帝君纳为国家正祀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一直以来,雅宅村的恭迎文昌帝君案有规定的仪仗、仪式的,有请神起案、代天巡狩、会案祈福、谢案赐福等过程:

在历史上,到了每年的农历2月3日(文昌帝君张亚子生日),是雅宅村三龙庙恭请文昌帝君起案的日子。凌晨不到寅时,大小官吏、乡绅及善男信女就来到三龙庙门前点燃庙灯,静候吉时。庙门内有众人正在摆三牲,上供品,忙碌着请文昌帝君起案的各种准备工作。卯时一到,庙门徐徐开启,主持人率领各级官吏、地方绅士和善男信女,虔诚地走到文昌帝君像前,点烛燃香,虔诚诵读文昌经书《文昌孝经》、《文昌帝君阴骘文》后,行三跪九叩之礼,言明恭请文昌帝君出巡因由,然后在鼓炮齐鸣中,把文昌帝君的神像抬入轿内,起案出巡。

代天巡守开始了,七里八乡的香案队都聚集在三龙庙下,自然罗汉班(或道士队)也在其中,那阵势,那热闹,超乎寻常。尤其是文昌帝君的香案队,队伍庞大、仪仗森严、威风凛凛:香案队最前面由8个壮汉分别抬着4面大锣,分成两排,鸣锣开道;“状元及第”、“蟾宫折桂”等旗牌相随其后;四支浑厚、深沉的先锋(长号)和铿锵激昂的锣鼓班紧紧跟进;后面才是坐着文昌帝君的大红銮轿;轿后扛有二十八面分别绣着青龙、白虎、云鹰、熊罴、太极八卦、日月星辰等图案的白底红边三角大旗。再后面有各乡村组建的大鼓队,敲响几面大鼓,震得地动山摇。最后才是各地百姓送的“秀山”、“秀塔”、“万民伞”等等颂扬旌表之物。

随后迎案队伍在雅宅村大簟基或学校大操场举行会案表演及祈福活动;紧接着又进行谢案赐福仪式,遇有学子则施以朱砂点额,寓意“魁星点状元”,祝福学运隆昌;广大善男信女在燃香跪拜后,拿起案桌上的大红烛点亮自家灯笼,意为接受案神文昌帝君赐福,然后各自领香灯回家……

神勇威武、佑民为国者,民敬之;隆人学运、爱民如子者,民仰之。敬仰之甚者,民尊之为神而供奉、恭迎之。文昌帝君之敬奉,全与百姓崇尚耕读传家、求学进取之心有关。

由于文昌帝君之灵显,雅宅村民世代敬仰有加,积极参加迎案活动,出现了五代传承的范例:

如清·麻教宜(讳锡龄、考名书诰、号墨池,生于道光乙末2月29日,卒于光绪乙末正月30日 ),因年少就每年参与恭迎文昌帝君案活动,诚心奉祀,结果考得“例贡生”功名。于是笃信不疑,待麻廷璇(生于同治甲子4月6日,卒于光绪甲午11月9日)等三个儿子初长成,一应携之同往迎案,坚持不懈,竟得两个儿子考中“邑痒生”,一个考得“贡生”。一时乡里传为美谈。

而后其家族后人麻桂祥(生于光绪戊子11月9日)热衷迎案,对文昌帝君奉祀不止,并将迎案科仪传子麻庆祝(生于民国甲子11月9日,卒于1981年9月),子复传孙麻一平(生于1968年6月21日)。

雅宅村的恭迎文昌帝君案可谓薪火传承,至今不泯。只不过现在的雅宅村主事者与时俱进,考虑到年关时村民特别忙碌,将迎案的日子调整到众人得闲的五一劳动节,并融合进旗袍秀、洋鼓队等现代元素,使之益发欢快热闹。在雅宅村干部的大力提倡非遗传承、文旅融合下,该村振兴的日子必能早日到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