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侠客文化是民间流行的文化,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一定的体现,但不是主流文化。侠客文化和意识形态不符,尤其和朝廷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符。但是,侠客文化深受老百姓欢迎,甚至有些人要做侠客,即便成了朝廷通缉的犯人,也在所不惜。
古代老百姓的生活不是很好,常年种地谋生,不会有出头之日。他们要交税,要服徭役、兵役。那时候,劳动生产率低,粮食产量明显不足。老百姓要想获得好的发展,就要花费几代人的努力,积攒钱财,供养一个书生,让书生去赶考。书生考中之后,就会光宗耀祖。老百姓在积攒钱财的过程中不能经历饥荒、战乱等天灾人祸,而现实并非很理想。很多家庭根本无法供养一个书生,也不会经商,就会出现长期在底层挣扎的情况。他们接受了统治阶级宣扬的主流意识形态,要做顺民,要知足常乐,还要乐天知命,供奉神灵。如此一来,他们的生存条件不好,但极容易满足。只要有口吃的就能活下去,不会造反。只有没吃没喝的时候,借贷无法归还,才会想到造反。而侠客文化倡导的就是造反,是对现有统治秩序的冲击。
侠客们以武犯禁,可以轻松出入豪强地主的宅院,可以劫富济贫,甚至可以*富济贫。他们会遵循道义,而不是遵循权力和钱财的指引。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他们。可以说,他们会成为底层反抗者的代言人,会成为冲击制度体系的代表。很多所谓的侠客都是绿林好汉,也都是底层老百姓喜欢的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多侠客都是布衣身份,被权贵们收买之后,就成了权贵们的食客,会在权贵们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做刺客,刺*政治对手,甚至连死都不会暴露姓名。侠客们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却不是为民伸张正义的代表。后来,侠客们走向民间,尤其是天下大一统之后,很多侠客们不和官府合作,自己行侠仗义,或者啸聚山林,行侠仗义,深得民心。不过,统治阶级内部仍然有侠客出现,延续春秋战国养士之风,养一些有武功的侠客,让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出头,干掉政治对手。不但有男侠客,而且还有女侠客。唐传奇里面的虬髯客算是男侠客,红拂算是女侠客。还有西施和貂蝉,都被晓以国家大义,也都被利用,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取得好的政治效果,但对于两个女人来说,有些大大的不公。
民间侠客很多,大多是些绿林好汉。他们或啸聚山林,或单独行侠仗义,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能上升到家国层面的并不多。他们大多劫富不济贫,自己有了财富,能够花光,就不会给老百姓。倘若官府追究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会把财富分给贫穷的老百姓,算是一种转移赃物的表现。官府查究起来,很多底层老百姓都接受了赃物,也就“法不责众”了。当然,像李白说的“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比较少见。并不是没有侠客,而是像李白说的带有浓重道家思想的侠客并不多见。大多数侠客都是盗贼,和主流意识形态不符。主流意识形态要求人们老老实实做农民,才能保证统治阶级源源不断获得粮食和银子。要是农民集体造反,不但会破坏生产力,而且统治阶级会出现很大的粮食和银子危机,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于是,统治阶级要提倡道德,而且道德一定大于法律,同时提倡迷信思想,用神权统治人们的头脑,也就让人们无法获得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了。
侠客正是跳出这种主流意识形态控制的人,有独立思想,也有自由精神。他们并不属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却要通过自身的能力不劳而获。统治阶级要宣扬主流意识形态,同时是体制内的获利者,而侠客们主动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是体制外的获利者。官员们可以不劳而获,侠客们也可以不劳而获,只有农民和商人以及手工业者要劳动,才能有所收获。也就是说,侠客们本身不劳动,却能够通过自身的武功获得钱财,而这些钱财被认为是“不义之财”,以此实现寄生发展。当侠客们被逮捕之后,就会被治罪。当然,也有地方官员和侠客们勾结在一起,实现了表面一手,背后一手的策略。
侠客本身是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却能够和官府的人勾结在一起,就算是自动向统治阶级靠拢了,毕竟,春秋战国的侠客们大多都要靠权贵们养着,有着被养的传统。而真正以武犯禁,劫富济贫,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侠客少之又少。或许,很多侠客本身就是盗贼,而不是什么上升到家国层面的大侠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