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母庙,位于城固县城西南20公里的南沙湖景区东侧,为山峦之间一垭口,自古以来就是陕川道上的重要关隘。在古门楼南北两面分别刻有“通蜀”“连秦”苍劲有力的大字。这里最值得称道的当数创建于东汉的地母庙古建筑群,该建筑群由地母庙、五郎观和回龙寺组成。
地母庙相传创建于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是张鲁雄踞汉中时,推行五斗米道期间,城固民众出于对上古主宰自然万物、生殖繁衍的地母神的崇拜而修建。元末,地母庙曾在兵燹中毁坏;明初,武当派道士张三丰在城固云游时,又化缘筹资进行了修复。清光绪年间,《地母经书》传至海处,地母文化,方兴未艾。特别是一衣带水的宝岛台湾,人对地母的崇拜达到了高峰,全岛建地母庙130多座。据台湾《地母经书》记载:“光绪九年正月初九日,陕西汉中府城固县地母庙飞鸾传经”,由此证明城固地母庙是台湾乃至海外的地母祖庙,成为地母文化的发祥地。
眼前得到修葺保护的地母庙,坐南向北,间隔五郎观,与回龙寺相对峙,背倚五郎观,气势轩昂,巍峨壮观。歇山式的庙顶用琉璃瓦盖成,庙脊上有龙风呈祥和神人瑞兽等雕塑;四周长檐翘角,错落有致。前檐下的一对明柱上的二龙戏珠浮雕栩栩如生。大殿朱门碧窗,粉墙砖地,雕梁画栋,丹灯放彩,真可谓金碧辉煌。殿中铜铸的地母神像,工艺精堪,惟妙惟肖。地母坐压鳌鱼,手托拂尘,慈眉善眼,容貌端庄,太阳、太阴神左右站班侍奉。瞻仰大地之母,不禁使人油然想起殿前那副楹联:“地养万物五行相生皆繁荣,母恩千辛四时安泰齐昌盛”。
与地母庙相对而望的回龙寺,建在相传唐德宗和唐僖宗两位皇帝为避关中叛乱,从骆谷道入汉中逃往蜀地驻跸过的地方,这个驻跸之地就是城固五郎关。为昭示帝王驾临之地的荣耀,地方官员便在此建寺纪念,取真龙天子居此之意,命名为回龙寺。该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被毁,光绪四年重建。其建筑随山势而建,共两进20间房屋,规模宏大,与山体和古树浑然一体,堪称陕南独特的园林古建筑。由于皇帝非一般人,诸事都要回避,因此两进大殿内均未敢塑德宗、僖宗两人的塑像。后来人们把关公请进了头道大殿,塑成关公头戴纶巾方帽,身穿战袍蟒带,手捧《左氏春秋》苦读的坐像,站立两旁的是手托汉亭侯印的关平和手握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塑像人物威武,透出一派正气凛然之气。二进大殿名曰大雄宝殿,即印度宝殿之意,里边分别塑着释迦牟尼大势至尊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地藏和普贤菩萨像,其容端庄慈祥,似怀普度众生之志,让世俗之人悄然起敬。
地母庙后的五郎观时间较晚,其渊源与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手下的战将张洪有关。据地方志载:张洪,四川瓦岗人因在家排行老五,号称张五郎。其曾随郑成功征战沙场,荣立举功。解甲后被任命为洋州知州,他为官清正廉洁,有政声,深得民众爱戴。明末不幸在由洋州返回故里途经此关时病逝于此,清初洋州及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特建此观。五郎观为两进,前跟地母,背靠青山。皆朱门碧瓦,雄壮恢宏,造型精美。观中张洪塑像五官清秀,神采奕奕。可能因为张洪作为州官,与民众更亲近,因此,没有神的空灵,没有帝王的威严,所以群众后改称此关隘为五郎关,且相传不移。同时群众还拟就一副对联,刻于五郎观两边,抒发他们对为官者的期望,联为:“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五郎关的庙殿寺观,已基本构成了陕南城固佛教、道教较大的宗教开放活动场所。每年传统的历时5天的农历“三月三”庙会和“十月初十”的地庙会,加上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南沙湖的中心与五郎关毗邻,从四面八方乃至海外,纷至沓来的信徒和游客,使五郎关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唱戏、杂耍、饮食,商贸齐聚,热闹非凡。朝拜游览,盛况空前,庙会鼎盛期人数达6万之众。近年来,台湾地区宗教人士和海外旅游团体常来五郎关朝觐拜谒地母神,寻根问祖虔诚至极。笔者游完五郎关,忽然为神仙道佛、帝王、英雄相聚一域、和平共处的和谐格局而惊叹,更为博大精深的中庸之道在建筑中的表现而折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