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样一类“神仙”,他们在道家的“职位”并不是很高,但却是中国神话中最为忙碌的神仙。
其中有一位,他长相虽然凶恶,但是几乎人人都喜欢将他的画像挂到家里;他虽然是个虎背熊腰的大汉,但他还是姐妹的保护神。
赐福镇宅圣君在《历代神仙通鉴》和《醉翁谈录》 中有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唐明皇李隆基在骊山讲武后突然病重,久治不愈,一天夜里明皇在睡梦间突然见到一虬髯大汉,长得豹头环眼、凶神恶煞,只见这大汉捉住了一个小鬼然后张口便吞了,于是李隆基问他是谁,这大汉回道:“臣本终南山进士钟馗,因皇帝嫌我丑陋而落榜,最终撞殿阶而死,现专司捉鬼之事”。
第二天,李隆基的病奇迹般的好了,于是命画圣吴道子将钟馗的模样画下来悬于宫中,用来震慑邪祟。
那么除了“抓鬼”外,钟馗还会干什么?
在民间,人们又将他称为“万应之神”,意思为有求必应,要什么得什么。
关于这个说法,还要从他在道教中的神职和封号说起。传说钟馗在道教中的封号为“赐福镇宅圣君”而他的神职却有15个之多,为“福禄寿禧判子妹文武财酒门花天魁星”,其中每个字代表了一个职能。
老话讲“勤劳致富”,所以钟馗大神这些年通过这种“多元化、开放式”的经营理念,怕是在神界那头收获不小,况且他一个人就抢了这么多神仙的饭碗,也不知道神缘会不会受到影响。
急急如律令另外一位神仙,他本事一般,业务范围也比较单一,但“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可不是白来的,把一门本事练精了,一样不愁有人“使唤”。
有人玩笑称他是曹操的祖师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说曹操,曹操就到"!而这位神仙,比曹操跑的还快......
电影中的林正英在念完咒语之后每每都要在末尾加一个“急急如律令”。
其实这“律令”二字有两种说法,一为表示这是某某大神下的法旨,神将们要像遵守律法命令一样严格执行,但这种说法仅仅是按照字意理解来的,鲜有文献支持。
第二种说法则不同,这个“律令"是隶属雷部管理的一个善于疾跑的小鬼,据《搜神记》记载 :他原本是周朝时期的一位奇人,因为善疾行,所以死后被雷部收编,专门从事传递消息的差事。
清代大学士纪昀也曾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中说:“雷部鬼 律令 行最疾,何不遣取?”
所以但凡道士作法念咒,都要在后边加一句“急急如律令”,当律令神将法旨传递到相应的神将那里时,那么这个道士的咒语就可以获得”言出法随“的效果。
中国有那么多的道士,每天做斋醮科仪,一个“急急如律令”就得跑一遭,数千年下来,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抱怨过一句“累”......
说到最后,“神明”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的一种精神文化,他们的出现代表了历史上人们对于世界运行规律的探索欲。
而在中国,这种文化则显得更为直接和具象,除了那些神话故事中的创世神明之外,还有一些专为满足人们”*“而诞生的民间信仰。
如”福禄寿三星,抓鬼的钟馗、护身的关帝圣君,曾财运的赵公明“等等。
这些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就像是曾是倾听了我们祖先数千年心声的”留声机"一样。
通过他们的职能和背景,向我们诉说当时社会在某些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并且也寄托着当时人们对于这些缺陷能够得到改善的美好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