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里撒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拥有一块肥沃的平原以及用其城市来命名的科里撒海湾。
由于其距离德尔斐只有8个斯塔德,并且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朝圣者前往德尔圣域朝圣的必经之路。
战争爆发之前,科里撒早已倚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控制了整个德尔斐地区,向所有途径此地的朝圣者苛以重税——而且在此地*扰劫掠朝圣者的事件时有发生,冒犯近邻同盟,甚至多次公然亵渎德尔斐圣域以及朝圣者奉献的贡品。

代表阿波罗的佩西亚向愤怒的人们发出了神谕:要他们彻底地向科里撒复仇,夜以继日地攻打这个地方,奴役这里的居民,将土地献给阿波罗,并诅咒那块肥沃的平原永无收成田。
适时以帖撒利城市埃律克罗为首,联合其他帖撒利城市组成联军,由指挥官西匹阿斯率领进攻科里撒,希巨昂的僭主克里斯提尼亲率舰队封锁了科里撒港口,雅典也派出一支由阿克盟率领的军队参加战斗。
神谕应验了,科里撒的城市和港口被彻底摧毁,人民被奴役,土地被献给了神明,原本肥沃丰产的平原因为受到了诅咒而变得贫瘠、颗粒无收。

乍看之下,此次战争的罪责完全在于科里撒,因为它的不虔敬且无礼激怒了神明,激怒了朝圣者,成为众矢之的。
“正义之师”在神谕的指引之下将之彻底摧毁。
然而,事实往往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在这样一个“不虔敬、无礼”的罪责之下,隐含着更深层的原因。
第一,阿波罗通过佩西亚之口向众人发出惩罚科里撒的神谕,不仅仅源于科里撒不虔敬的无礼行为,更是因为科里撒违背了阿波罗给予人们怎样生活的指导,阻碍了朝圣者的脚步。

早在第一批克里特人来到德尔斐为阿波罗建造圣域之时,他们就曾经祈求神的指导。
阿波罗给予这样的回应:“无知的凡人、辛苦的侍从们,你们苦苦追寻的答案很简单,将我所说的铭记于心。
你们要不断地为我献祭使圣域繁荣起来,将所有高贵氏族中的人带到我这里来。
用一颗正义之心守护我的神庙,召集来自各个氏族的人们,向凡人昭示我的意愿。
如果有任何违背或是无视我的警告的事,又或是有任何毫无意义的言语、行为以及凡人中普遍存在的暴行,那么其他人将成为你们的主人,使你永远屈从。
我所说的一切,必须铭记于心。”

阿波罗的指导并非只是针对他的祭司而言,更是对所有凡人的指导,尤其是最后的几句更是预示着科里撒人必将为自己不虔敬的无礼行为所导致的恶果付出代价。
科里撒是阿波罗及其第一批祭司、所有朝圣者进入德尔斐的必经之路,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科里撒成为整个德尔斐圣域的门户。
而科里撒向所有途经的朝圣者苛以重税,*扰、劫掠朝圣者的行为无疑阻碍了虔诚的朝圣者献祭的脚步,不仅影响圣域的繁荣,而且使整个圣域因此蒙羞,这完全违背了阿波罗在此处建立圣域的初衷。

同时,科里撒不但从朝圣者身上谋取“暴利”同时也冒犯了圣域中的贡品,而且绝对不是用一颗正义之心守护圣域的行为,绝对是对于阿波罗的冒犯与亵渎。
虽然希腊世界所崇尚的并非神教,但是阿波罗在整个泛希腊世界的影响之显著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甚至同样得到非希腊世界的重视。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波罗是唯一一位得到宙斯授权发布神谕的神。
科里撒的行为,不但是违背了阿波罗的意愿,更是违背了宙斯的旨意,必然触怒神明。

在古希腊人看来这是招致祸端的大不敬行为必然遭到神明的报复。
第二,牵扯多方的传说预示着神圣战争的到来以及科里撒的毁灭。
传说是古希腊的宗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固定的教义和圣典的古希腊宗教中传说传递出的信息体现了神与神、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古希腊人最基本的宗教观念。
而这些又切实地影响着希腊人的社会生活。
各种各样的传说在史诗、戏剧、诗歌中被反复传颂,在潜移默化中植根于希腊人的思想深处成为其行事所依附的准则之一。

涉及此次神圣战争的几方之间同样也被多个传说联系在一起。
这些传说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从科里撒与德尔斐的关系来看:
早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就已经在希腊世界广泛流传的赫拉克利斯与阿波罗纷争的传说,可以说是战争爆发的另一个根源。
传说赫拉克利斯前往德尔斐请求神谕,并请求阿波罗神为他洁净身上所背负的“血罪”,福及子嗣。
但是,佩西亚拒绝给予赫拉克利斯预言,所以赫拉克利斯一气之下企图将神托所中用来祈求神谕的三角架抢走,想要自己建立一个发布神谕的圣地。

赫拉克利斯这种抢夺的行为,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抢夺财物,而是意味着对于德尔斐预言能力的抢夺,是对阿波罗的权威的威胁。
而传说中科里撒的祖先克拉格丽是一位在希腊世界很有威望的人,一天,阿波罗、阿尔特密斯和赫拉克利斯出现在他面前,要他决定安布拉克地区将归谁所有。
在听完三位的讲述之后克拉格丽斯将安布拉克判与他所意属的赫拉克利斯。
阿波罗非常不满意这样的结果,一怒之下将克拉格丽斯变成石头。

时至公元前6世纪,科里撒对于德尔斐的控制,对德尔斐圣域和阿波罗神的冒犯等种种“不虔敬”的行为,使得人们将其祖先与赫拉克利斯相结合,将科里撒喻为“抢夺三角架的赫拉克利斯”。
而传说投诸于现世就形成了德尔斐与科里撒的对立,使科里撒成为威胁德尔斐圣域安全、权威的大敌成为众矢之的。
另一方面是从参战者的立场看来:
帖撒利人与赫拉克利斯之间也有很深的过节。

在中部希腊一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后来被人们整理成为长诗《赫拉克利斯之盾》,其中主要描写赫拉克利斯在弗克斯地区捕*了帖撒利的英雄科依克诺斯,而这位英雄曾经将掠劫来的牛群赶到南方的皮同为阿波罗举行百牲大祭,这在古希腊是一种高级别的祭仪。
所以在情感上帖撒利人一方面因自己拥有这样一位英雄而引以为荣,并且通过科依克诺斯的进献使所有帖撒利人获得了阿波罗的青睐;另一方面,因为赫拉克利斯无情的捕*了他们的英雄而一直对赫拉克利斯心存芥蒂甚至是仇恨。

这样的宗教情感表现于:位于帖撒利的近邻同盟每年两次举行德莫忒耳祭仪的地方安赛拉正是赫拉克利斯丧生之地。
因而,当科里撒被喻为赫拉克利斯的时候,帖撒利的民众对科里撒的印象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说因为赫拉克利斯使得帖撒利人开始憎恶科里撒。
克里斯提尼时代的希巨昂一直将阿哥斯视为对立的仇敌,克里斯提尼更是千方百计的想要肃清早期阿哥斯控制希巨昂所残留下来的宗教和社会影响。
甚至为了肃清阿哥斯的影响,克里斯提尼将境内的多利安部族的名字全部做了更改。

所以,当科里撒被喻为“赫拉克利斯”之时,克里斯提尼作为希巨昂的僭主在感情上对科里撒存在一种蔑视和敌对情绪。
在众多传说的纠葛之下代表赫拉克利斯的科里撒与代表阿波罗的德尔斐之间的对立早已注定。
科里撒招致毁灭的结局也是源于其祖先克拉格丽斯开罪阿波罗,不但克拉格丽斯当时被变成石头同时也祸及其子孙后代,由其子孙后代继续承担神的愤怒。
在赫拉克利斯与阿波罗之间的传说的背后牵扯着“第一次神圣战争”中的主要的三方。

而帖撒利和希巨昂正是在这个传说的背景下,将一种传说中的宗教情感转化到现实层面用以解决他们与科里撒之间的对立关系。
第三,“正义之师”现实利益的实现。
由于宗教情感的对立上升为集团对立,伴随着神圣战争的爆发主要参战的帖撒利和希巨昂也着眼于现实利益的实现。
参战主力帖撒利将这次神圣战争视作其向南扩张的又一次绝佳机会。
帖撒利向南扩张的野心和趋势最早体现在公元前700年爆发的利兰丁战,在此次战争中帖撒利获得了通往尤卑亚的便捷海路和通往彼奥提亚的陆路特许,第一次神圣战争被认为是继利兰丁战争之后帖撒利又一次行之有效的向南扩张的举动。

帖撒利在此时不但向南扩展了他们的影响,同时通过傀儡僭主或是帖撒利人的直接管理,进而控制了整个弗克斯地区。
若是追溯更早的历史,帖撒利与德尔斐之间亦渊源颇深。
传说中帖撒利王“红色的阿莱育阿斯”,年轻的时候桀整不驯且凶暴,经常受到父亲的责备。
其父送往佩西亚-阿波罗那里王位继承人的名单中没有他的名字。
而阿莱育阿斯的叔父偷偷地把他的名字加在名单中。

当神谕被送回帖撒利时,阿莱育阿斯的父亲感到奇怪,再次将原来的名单送到德尔斐,仍然得到了同样的答复。
于是,阿莱育阿斯成为帖撒利的王。
这个传说表明在很早的时候,德尔悲就被帖撒利所承认,将之看作是整个帖撒利众部族的“仲裁者”来解决关乎于整个部族的重大事务,甚至是联合国王的选任。
而且除了阿莱育阿斯家族之外,还有其他帖撒利的重要家族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时候便与阿波罗建立联系,向德尔斐进献供奉。

从宗教的联系上来看,整个帖撒利在早期就非常之倚重德尔斐。
所以,当佩西亚“以维护神的光荣”的名义号召希腊人惩罚科里撒的时候,对于帖撒利来说正是扫除障碍,拉近与神的距离的恰当时机,这场神圣战争拥有整个帖撒利民众的支持。
另外,关于位于帖撒利的这个近邻同盟的缘起众说纷纭,其中之一认为弗克斯的英雄皮拉戴斯是该近邻同盟的创始人,而皮拉戴斯是科睿苏斯的孙子,科睿苏斯是科里撒的创始人。

由此科里撒则一直坚持认为自己与近邻同盟之间存在祖承关系。
但因帖撒利与科里撒之间宗教情感的对立,帖撒利一直否认皮拉戴斯是近邻同盟的创始人。
宗教战争的爆发也正是近邻同盟与科里撒撇清关系,为自己正名的一个好机会。
同时,作为一个宗教集团借由此次神圣战争控制德尔斐圣域,更是其宗教势力影响扩张的良好时机。
也正因如此,位于帖撒利的这个近邻同盟成为在希腊世界生命力最长久的宗教联盟集团,其次,希巨昂除了想通过神圣战争向西部拓展其贸易市场之外,更重要的是想通过此次“维护神的光荣”的神圣战争拉近与阿波罗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