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前期的法国民族主义分为左翼和右翼 。
“左翼 ”强调人民主权 ,在 “第三等级是一切 ”的大革命语境中 , “左翼 ”意味着 “民众 ”与 “民族 ”的一致对应 ,意味着 “爱国民众 ”与 “叛国贵族 ”的二元对立 。即使在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时期 ,旧制度的民族认同并未复苏 ,大革命的民族认同并未覆灭 。相反 ,存有 “左翼 ”记忆的法国民众先后埋葬了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 。 “忠君 ”未必“爱国 ”, “爱国 ”不必 “忠君 ”, 这是 “左翼 ”一次又一次发动 “民族 ”(民众 )革命的话语逻辑;。
“右翼 ”首先指大革命期间的宫廷贵族和流亡贵族 , 其次指复辟王朝 、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期的 “保王派 ”,他们基本上固守 “国王即国家 ”的民族主义传统 。
正因为如此 ,作为大革命代言人的 “左翼 ”赢得了近代前期法国民族主义运动的话语权 。
法国大革命以及革命之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便帮助法国人界定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区别,并构建身为“法国人”的集体认同。首先,法国大革命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以及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在君主制盛行的时代十分少见,他们要求废除一切等级制的主张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更是如同惊天霹雳一样。
其次,外国的侵略也让法国人迅速划分敌我。。为了对抗外敌,法国人的团结意识就变得十分重要,他们意识到为了对抗他者的侵犯,共同体内部的所有人有必要合为一体,于是,一种基于对抗外敌而产生的民族认同出现了:“我们都是法国人,应该暂时抛开一切差异共同对抗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