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君/文 吴铮强/摄
11月17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信息中心、钱江晚报承办的“诗路踏歌”2021诗画浙江四条诗路宣传推广活动正式开启。在诗路之旅中,我们沿途选取10位有个性、有故事、有技艺的人,当地文史专家、非遗传承人、民宿主、乡村创业者……他们讲述自己从诗路中汲取的文化养分,以及对诗路旅行线路的解读。
人物名片
吴铮强: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15起开始和友人寻宋,已寻到“宋迹”两百余处,并于2020年出版了《寻宋》一书。
四十次行程、十万华里、二百余处
浙大副教授的寻宋之旅
2020年吴铮强出版了《寻宋》一书,这本书缘起于 2015年3月他和好友老沈的第一次“寻宋”之旅。此后的数年间,他们出行了近40次,走过的行程将近十万华里,被他称为“读史十万里”。他寻到的“宋”,光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寻宋”上分享的就有218处之多。
吴铮强是浙大历史系的副教授,“寻宋”固然与他的专业有关,但其实也可能起于童年的记忆。吴铮强从小生活在嘉兴海宁市长安镇,在而后的寻宋途中他常感慨“自幼生活在‘世界文化遗产’”——镇上长安闸的翻水坝与上闸桥是宋代古迹,现已是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有“三女堆”等多处古迹。而今天他的“寻宋”,也基于理解了历史往往是断裂的、日常生活中历史记忆可能非常简短。
《寻宋》第一篇写的是宋的开端——陈桥兵变中的陈桥驿。对于这个地点到底在哪里,宋代史料都有模糊之处,似乎宋人自己并不热衷于把这里当作一个纪念地。当吴铮强和老沈找到陈桥驿,看到了一个纪念陈桥兵变的场馆,大门的匾额上写了“陈桥驿”,但“陈桥驿”还有一块 “显烈观”匾,正是这块牌匾让吴铮强觉得看到了宋人对此处别扭的情感:曾经“讳莫如深、视而不见”,直到被富有“自我作古”精神的宋徽宗打破——在曾谠的建议下,道君皇帝于大观元年(1107)以御笔下令在陈桥建造一座宏伟的显烈观,由此开始堂而皇之地纪念陈桥兵变。
6年寻宋中,吴铮强常会有一些特别的经历——从西阳宫里面为他们开门的女士原来是欧阳修的后裔;山西众多赫赫有名的古建筑散布于不起眼的远村荒街,出错的导航能把他们导到另一个毫不相*国家重保;在岩山寺,为他们开门的乡间文物管理员驾驶着满载谷物与家人的拖拉机姗姗来迟;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嵩岳崇福宫内是一片玉米地,几只雄鸡觅食于古碑之间……
这些经历,让他“终于感觉自己走进了历史深处,成为穿越时空的旅行者,从书斋生活的冗余情绪中脱落出来。”吴铮强觉得,寻宋也是当时的一种生理需求,“身处‘异境’的感觉才能摆脱疲惫的状态,即使什么也不写,也要到远处走走,让自己处在一种寻访、行走的状态中。”
历史现场、文物遗迹与名人
这是“寻宋”的脉络
如何在浩瀚如海的史料中找到寻宋目标?吴铮强锁定了“历史现场、文物遗迹与名人”三条平行线索:
“一是读史书,看那些历史大事在哪里发生的。”陈桥兵变要去封丘陈桥镇,好水川之战要去好水乡……在历史遗迹现场总会有万千感慨,哪怕“什么都没留下”。吴铮强举例高梁河之战,当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受了致命伤后一路狂奔逃亡,继而影响了宋朝当时的政治。该战役地点位于北京西直门外,但现只有高楼大厦和高架桥,不过在吴铮强看来去看一眼高楼大厦也是寻宋,“脑子里想象宋太宗逃亡的情形,很有现场感的沧海桑田。”
“二是去查文保目录,各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便有不少值得寻的宋迹,如宝顶山、福建晋江安平桥、开封铁塔、定县开元寺塔、杭州六和塔、赵州陀罗尼经幢、太原晋祠、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寺、宁波保国寺、苏州文庙宋四碑、苏州保圣寺罗汉、杭州岳飞墓…
这三条线索则是与宋代相关的名人。吴铮强特别感慨,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并不一定都被人纪念。比如王安石,在现世却几乎找不到有关他的遗迹,可能是因为王安石长期以来整体评价都是负面的,甚至被视为奸臣。
在浙江
他觉得最值得去的寻的是这样的“宋”
浙江宋迹颇为丰富,吴铮强就曾在2015年3月,与友人走了一条和苏轼相关的湖州寻宋线路——苏轼知湖州虽不到百日,但拜谒了文庙及诸庙,又游遍湖州诸寺,登飞英塔,往弁山(卞山)黄龙洞祈晴。吴铮强也据此列了一份行程,并由时任湖州师范学院教授的周扬波精心调整为:胡瑗墓—铁佛寺—飞英塔—月河街—子城遗址—府庙—大小玲珑山—弁山黄龙洞—霅溪。
飞英塔是南宋原物,1988年被选为全国重保,也是苏轼所谓“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之处;弁山出产的太湖石以皱、瘦、透、漏闻名,是宋徽宗花石纲的主要来源,不过自宋以来不断采挖,大、小珑玲山早已变成湖泊;黄龙洞人迹罕至,摩崖中“黄龙洞”三个楷体大字相传为黄庭坚所书,丈人峰背后的黄龙洞洞若巨井,汉晋以来此处即是官民祈雨祷晴之处,苏轼有诗《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众人围在洞口议论苏轼祈祷之时当有投龙简等投入洞中,不知今日是否尚在。弁山黄龙洞之行妙趣横生,让吴铮强记忆尤深。
“寻宋”也成为了近期浙江的热门话题,吴铮强应邀开出了一份浙江寻宋推荐单,当中所涉及的浙江寻宋点设施都相对完备且拥有较好的文物价值、历史意义与旅游体验。
杭州:孔庙石经、钱王祠、林逋墓、岳庙、龙井、六和塔、径山寺
湖州:胡瑗墓、铁佛寺、飞英塔
嘉兴:长安三闸
绍兴:沈园
宁波:保国寺,石刻公园(史氏家族墓)
金华:胡公祠、徐谓礼文书(武义博物馆)
衢州:孔庙南宗
温州:江心寺,圣井山石殿
台州:台州府城墙
丽水:大窑龙泉窑遗址
最近走了一条熟悉的文化线路,“寻宋人”说这个点会火
“唐朝大诗人们迷恋于绍兴、天台一带,吸引他们的不仅是仙山灵水,更是衣冠南渡后中华文化的再次迸发。这里是书写与收藏兰亭序的地方,是山水诗与佛教中国化的发源地,进而才是李白的梦中仙境。”吴铮强重走浙东唐诗之路后感慨道。
11月17日,吴铮强受邀参加了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诗路踏歌”活动,吴铮强选择走浙东唐诗之路线。虽然浙江的宋迹吴铮强已相当熟悉,但这趟诗路之旅还是刷新了他的惊喜值——沿途中,大佛寺的米芾、朱熹题刻摩崖,新昌鼓山书院,以及奉祀紫阳真人张伯端的天台桐柏宫……无意中丰富了他的寻宋之旅。
让吴铮强觉得大有收获的,是云门寺。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吴铮强已耳熟能详,但未曾细究这个故事确切的发生地。如今的云门寺规模颇小,历史上却是《兰亭集序》最早、也是长期的收藏地。在绍兴当地学者章利刚和云门寺清慧师的讲解中,得知云门寺还是唐朝诗人们的“网红打卡地”,凡是我们熟知的诗人,几乎都下榻过云门寺,并留下许多广为人知的诗篇。这也让吴铮强对天台、绍兴的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产生了全新的理解——浙东唐诗之路很大程度上唐人追慕东晋王谢风流的产物,绍兴、新昌、天台最值得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其实是东晋门阀士族在这一带开创的诗书及释道传统;而魏晋风流或许是继“唐诗之路”之后另一个浙东文旅资源的核心概念,如果开发到位云门寺很可能成为文化旅游的超级景点。
如果有3天时间,吴铮强推荐这样一条诗路游线:
曹娥碑-大禹陵-兰亭-印山越王陵(徐渭墓)
鲁迅故居-沈园-青藤书屋(徐谓艺术馆)-贺秘监祠
越王台-王阳明墓-安昌古镇-新昌大佛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