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真正可以做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英雄,第一个让人想到的,就是曹操,其次是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再者辛弃疾,近世有曾国藩,当然还有一些,这里只说说这五个英雄。
曹操的文章诗歌,那是足以激动人心、让人感佩的。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高山大海,壮阔无边,体现了他博大的胸怀。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其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力透纸背,跃然纸上。
曹操,小官出身,做过郎和尉,在平定黄巾军叛乱中崭露头角。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国家,统一了中国北方,实行了一系列恢复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政策,是那个时代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物,故名士许劭评价他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对于历代帝王,后人比较仰慕“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历代帝王中,李世民是最会打的一个,唐朝刚刚建立,他带兵四方征战,每一场战役都身先士卒,特别是在平定关中薛举、山西刘武周、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这四场战役中,李世民铲除军阀势力,消除了北方威胁,巩固了唐朝的统治。
李世民继承帝位后,发展生产,修养生息,整顿吏治,完善机制,经过十数年的努力,开创了光耀千古的“贞观之治”,为整个大唐盛世,奠定了照实的基础。
一个皇帝,真正的历史功绩不在于打,而在于治。打只是打基础,而治却是发展的关键,只会打而不会治,如同以暴易暴,天下依然不能太平,更谈不上盛世。而李世民不仅会打,更会治,所以他也是“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英雄。
当然,李世民也因“玄武门之变”而备受争议。
赵匡胤武将出身,不但打仗勇猛,写起诗来也豪情万丈,如他写的《咏初日》一诗曰:“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赵匡胤文才不如曹操,但他做人和德性却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匡胤值得让人刮目相看的一点是,他与很多夺权上位的武将不一样,当时,后周皇帝柴宗训只有七岁,赵匡胤作为殿前司都点检,掌握了后周的兵权,他于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但他夺取政权时,却并没有无法无天,而是至少表面上斯文地接受了柴宗训的禅让,并当面立下誓言,善待禅位的皇帝和太后,以及他们的后人,夺权相对温和,反映出做人的圆通。
他收兵权也是。以往的帝王,包括之前的汉高祖刘邦和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他们收兵权、收相权,都是通过兴冤狱,*掉功臣来取得,但赵匡胤不*功臣,他直接对功臣说,我要收你们的兵权,但我会给你高官厚禄,让你们没有后顾之忧,他还与这些功臣联姻,结成儿女亲家,消除他们的疑虑。
赵匡胤做事经常迂回曲折,为的是不开*戒。
古之书剑合璧、文武双全至于高峰绝顶者,曹操、赵匡胤外,辛弃疾是更为突出的一个。当然,辛弃疾没有曹操的机遇,所以他走得不远,也爬得不高,但其文韬武略,与曹操也有得一比。
当年,辛弃疾在河北义军首领耿京手下效力,他引荐的义端投靠金兵,他得知情况后,提剑上马,奋起直追,3天后就提着义端的人头而归。
义军将领张安国和邵进*掉了耿京,叛变投敌,辛弃疾闻之,千里奔袭,率50人*进金军5万人大营,进行“锄奸”,不但成功将张安国生擒,而且全身而退,将张安国成功押解到临安受审,连宋高宗都敬佩不已。
对于这段英雄事迹,洪迈在《稼轩记》中记载说:“(辛弃疾)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与辛弃疾同朝为官,是事件的见证者,其言可信。
辛弃疾“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真是浑身是胆,豪气冲天!
曾国藩是最不会打的,但他却是最擅长使用会打的人,而且做人为官,也是近世之楷模,所以他也堪称“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英雄。
晚清名臣,曾文正公无疑高居榜首。曾国藩以一介书生,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入京赴考,举进士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出任礼部侍郎,官居二品。在太平天国横扫湖湘大地之时,他临时起意,组织民团保卫家园,发展成湘军劲旅,在清朝即将覆灭之际,力挽狂澜于既倒,保卫了濒临死亡的清朝,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朝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死后赠谥号“文正”。
曾国藩也无疑是在清朝走向衰亡没落之际,让它回光返照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后世的政治和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治国理政、使用人才、做人处世、修身齐家等方面,给后人树立了标杆,“做官要学曾国藩”,成为了后世的为官箴言。
从曹操到唐宗宋祖,再到辛弃疾曾国藩,他们都是“文可提笔安天下,武可上马定乾坤”的大英雄,他们的文治武功,他们的奋斗历程,他们的生活趣事,他们的做官为人,都清楚的记录在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这些人虽然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但他们的事迹和启示,却以文字的形式,却长存于历史的长卷之中,鲜活如在,历历眼前。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着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书里,你想了解那些英雄人物英雄事迹,可以去读历史;你想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得失,可以去读历史;你想寻找学习榜样人生启迪,可以去读历史;即使你只是心情不好时想看个好玩的趣事,也可以去读历史……
成千上万人的荣枯生死、爱恨情仇,被你一页翻过,多少王侯将相、草莽英雄在你的指间滑过,与你对话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你将更博闻,你将更通透,你将释怀,你将莞尔。
一部《资治通鉴》,写尽英雄草莽,写尽帝王将相,写尽人生百态,写尽智略权谋。
一部《资治通鉴》,是豪杰纵横天下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从政经略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书”。
很多人都喜欢看《资治通鉴》,最多的看了十七遍、批注过十七遍。
“一共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恐怕现在是最后一遍了,不是不想读,而是没那个时间啰。”
“中国有两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而又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
“《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当然,《资治通鉴》是文言文,如果大家没有古文功底,难免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这样,可以选择白话文的《资治通鉴》。
当然,白话文也存在一个翻译的好坏优劣问题,如果版本不好,翻译出来的东西就不恰当、不精准,也不优美。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十本套装片《白话资治通鉴》,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先生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的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的。
我们知道,台湾地区出了很多有名的词人,比如写出《菊花台》、《东风破》、《青花瓷》的方文山。
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国文功底扎实,因为他们成长的年代,正是台湾地区提倡复兴中华文化运动的时候。
当时台湾地区有一个“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专门负责推行国学,出版古籍。为了让普通学生和读者也能看懂史记和资治通鉴,他们就组织一批专家,编写了《白话史记》和《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的译文紧贴原著,文字典雅简洁,不添枝加叶,不擅作发挥,让读者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完完整整的《资治通鉴》”。
里面有重要人物画像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
这套书出版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和著名作家台静农的推荐。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现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本,原价498,头条读者只要208: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