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把《罪恶王冠》看了一遍,感觉有些不妙。
上一次看《罪恶王冠》已经是6年前了。初次观看,沉溺其中,一气呵成,不能自拔——唯“神作”二字可配之!
这一“神作”的印象,在我心中足足保持了六年,任何言语都不足以击垮。但时隔多年,再度审视这部作品时,有些美好的印象却开始出现了裂痕。
再谈“神作”云云,总觉得少了些底气。
当年看打斗,手持巨剑怀中抱妹披荆斩棘,甚是帅气;现在再看,旋转跳跃手刃高达人体描边,过于魔幻。尤其在学园篇中,大家为了逃出封锁圈训练了半天,集王都被搞黑化了,然而最后的突破行动却在集王的独领风*中草草结束,让人不禁质疑之前训练的意义何在。

当年看世界观,天降神启,亚当夏娃,神秘而又华丽;现在再看,华丽的形式背后存在着巨大的意义漏洞。新世界具体是什么?优越性在哪?神为何要通过大清洗来促成进化?世界很糟糕吗?从动画来看的确很糟糕,但这不都是负责大清洗的默示录病毒所造成的吗?

当年看人世,三言两语便是风雨飘摇,显得诗情画意;现在再看,二人纠葛就是赌博世界,实在有些儿科。把儿女情长置于山河社稷,应当是大开大合,“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而不是高开低走,直接给老虎套上绣花袄。

还有配角的立场过于摇摆,某些情节过于恶意,关于Death守墓者的描述几乎没有,等等,我不再列举了,对于王冠的缺点,相信大家比我更清楚。

你这一本正经的家伙到底是谁啊?
楪祈依旧美丽,集王依旧温柔,音乐依旧震撼,结局依旧痛心。但二刷下来最真切的感受是——这部作品观感很好,却经不起推敲。

凉宫春日的忧郁
究其原因,首先是时代变了,就像当年看《凉宫春日的忧郁》觉得很有趣很新鲜,现在再看有很多桥段不免俗套一样(当然,这不是凉宫造的锅,而是凉宫开的头);其次是我也变了,就像当年看《尸鬼》觉得很深刻很内省,现在再看感觉是瞧不起进化论与物竞天择一样。

尸鬼
但以上只是客观因素,王冠这部内容丰富得有些玄乎的作品很容易把这些因素掩盖。关键还是在于,这部作品确实存在一些硬伤,而且这种硬伤容易在多次观看后变得越发明显。
它有两条线,一条为明线,感情线;一条为暗线,世界线。
感情线很引人入胜,从对爱情的期待、迷茫到坚定,从对友情的重视、忽视到重拾,从对人情的冷淡、认清到接纳,你几乎能从中找到一切正常感情的寄托点(除了集王那虽合理但生硬的黑化以外)。

世界线则过于飘忽游离,抛出了一堆艰深晦涩的设定却又草草带过,世界存亡写成了阵前斗将,各方博弈写成了儿女情长,不免有些高开低走,故弄玄虚。

CLANNAD
飚设定倒也不打紧,关键是要认清立足点。《CLANNAD》的世界观也很玄乎,但它始终以小镇为情感舞台;《命运石之门》的世界观也很玄乎,但它始终围绕凶真个人展开。宏大的世界观不一定要跟宏大的世界联系在一起,除非你有能力讲好一个宏大的故事,而王冠很遗憾没有。

命运石之门
《罪恶王冠》作为我的启蒙入宅作,包含了太多主观的美好情感。第一次看《罪恶王冠》的人很容易被其突出而精彩的感情线所感染,尤其是在那个人刚入宅的情况下。我认为,这跟实际年龄关系不大。
但当你再度观看这部作品,不再那么被情感吸引并把目光投向情感之外的事物时,你就会发现四处都是漏洞,这些漏洞还会反过来破坏你之前对“情感”的部分美好印象。
可以说,二刷让《罪恶王冠》的“神作”形象在我心中死了。虽然后悔,但也有慰藉,因为它毕竟是作为“神作”而死的。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温旧番似故地重游,有太多的东西会破坏当年的美好。但如果能明确事物的发展性,认清当年的懵懂,记住当年的感动,也就能留住当年的那些美好。
我时隔六年才去回味这部我心中的“初代神作”,在这六年间我无数次回想起这部作品,但始终没有去再看一遍,大抵也是为了不破坏当年那种“深陷其中”的沉浸与喜爱吧。

最后我得再次强调,尽管二刷破坏了原有的一些美好因子,但也只是让《罪恶王冠》作为一部神作“死了”而已。换言之,虽然它失去了“神作”光环,却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以防万一,我姑且还是给“神作”一词加上了引号,表明这是一种夸张的、因人而异的主观评价。
愿每一个人都能留住属于曾经的那份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