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太极拳——太极拳与修真

大易太极拳——太极拳与修真

首页角色扮演太极修仙录更新时间:2024-08-01
大易太极拳

李兆生

班固言:“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夫太极之名,源之于易,易与天地准,垂玄立世,经纬纵横,若以人身为用,其经脉复通,衡工天地,精均阴阳,此泛太极为用,操之为拳,岂可无内炼工于气血精神焉,易与拳合,名之为(言 舆,与?)。艺呈天下其不经乎?盈注气血,流之为脉,构通阴阳,期之大道,是为用于先天。授之易象,参同大易。内合血脉经道,外以拳艺相合,操持为拳乃经化自古矣。

当年右军得白云上人书诀,参天象而作书,内以黄庭法乳为之,外以武威参合。得文武一脉而后延之,创宗武当,泛于天下。书乃天垂之易象,“人爻为文”,经古而岁,至三丰祖师宣剑与书二艺合参。外有形迹以参神,内以阴阳而行经。遂而密发之丹道,其艺复之又精。宣切金真于武林,而宣丹道,法脉弘深,是以至道演至极,微乎?

时以易分,法至精而贵移,道至微而呈玄。是以变法之全策,以延易象而已矣。故以太极为名,重玄普化,以尽太极拳是说。以道成医,张介宾而作医易,张紫阳作悟真,参同于道,刘熙载而作《艺概》,合之于道,宗之上圣。老子以五千言留世,魏伯阳以阴阳参炉火作《参同契》,三丰祖合之丹道、剑法、书诀于一注。中历文真,吕祖作词论道,留《灵宝》传世,李太白游三山五岳,陆放翁腾剑刺虎,老悟黄庭,傅山黄庭宣之医武诸贤法为,莫不以此易理法象而演艺至之,哲之以道。“神无方而道无穷”,与天地合至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上合无为以循象,下通诸艺而为真,斯术斯为哲焉!

太极拳以易宣之理,以艺演至精,非世知太极拳之浅薄。太极拳初以易感天下,昭至万方,通于万类,岂可以其拳艺诸式解耶?夫太极拳者,以内宣血脉,而导入与道合真之阶段,是太极拳内宗之秘密。传世过程中,一是少有人识,以长期不挠之精神操修持索之;二是非是宗风密传,无师言宗以指路,虽经数十载操学亦不知门径也。此二者是古今学艺之人留下客观现实。今操笔为宗风篡文,当以其实为其实,留下根种以续法脉,故泛说俱真叙作反复,实以读做知其概较难,非是今人斯书未读完结则有遍知天下之劣属。真脉则需日尽历岁,终始反复操读及之,可近宗风然也。

太极拳法脉最初之修,当以循经注重专习(并非是专习循经而求身心颐健,当然也不排斥这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操修当以太极拳宗脉传,经过反复研习,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之飞跃。

易有阴阳,易之为象,而太极拳是以阴阳为首要的原则来贯彻始终之行功。易之阴阳是太极拳艺,诸学识诸理论指导的起源。

易之爻象、卦象、四相八卦、奇偶、六十四卦源,三百八十四爻象,是太极拳由表及里,循经内外,由脏象内景至肢骸武式之导源。

易之六爻内外卦象,是以内脉经络合真,参以武学有六合会力之学识,有六冲发放之原则。

易之乾坤,化有阴阳诸爻冲合震荡,是以武演道,道与术合之为,内外竞发之变化。一是武学以人我同象应敌克贼,二是内脉动应外象,内守丹则,外经玄学。

易之河图,洛书之数,与拳宗武学丹法之交宗,繁复中有定律,以先天后天成其局。

易之坎离相推,是内脉升于丹道,坎离相推,坎离之用,抽坎添离之用。行功中心为令,腰为主宰之运化。

易之河洛,与丹脉、剑法、武学,纵横统之,生化万千,莫知其终。

易之圆道,是太极拳之初则会之于形骸运动。丹脉与三才运化,九转大易之识曾是专修之体用。

易之中和观,拳家武法取中定功夫,丹法取守雌不雄之义。

易之为拳艺,太极者应之。拳家在长期的操拳行功中,体会其循经内脉之流注。再经过阴阳消长之逐日逐时,应化四季的操演中领会体察其变化。值丹田真元充实之际,复会有内脉如江河溢流而兴波的“一阳来潮”之感。丹家喻之为一阳升。拳家所谓丹田气化,而期昭神明说。这种有实际质感的升华,内脉之流如潮波涌出,纵横湖泽,百川归海,川流不息。这类感触的行功,或因时间长短,或因丹法与体性之不同,都会对此带来影响。丹家将这种内脉冲溢的内触现象,升敛、升华,使之生成“真慧”之珠。医家也将此绘为声色,同丹家一样,以内脉潜行所说法。武学拳家因此而言之有“内家”。此际,以易参真,以“八卦相荡”充之。《易·说卦》云:“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万物之所归也;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八卦相荡”随其内脉之太极运化,产生内脉,汇冲之纵横,会因之而导致因气脉更新,而在体态拳架姿势上形成继往开来的万象更新。至此境里,拳家将此喻之“神化”之境。丹家武学谓之“神游之境”,喻其脉为“太乙循经”。并将这种充实饱满的元气,喻之“真元饱满”,这种冲腾的力量,称为“龙雷振动”,这种隐蕴体内的有质有素的动力,谓之“龙雷之火”。

这种内载的力量,且需拳家尽数十春秋,复而有之。拳家的行功,经过寒来暑往的辛勤努力,积砂成塔,滴水成渊,这种“龙雷之火”燃起震动。真气内流,内脉循之,可谓“东方震为雷”之动,会动出个日新月异的域境来。这种拳家因内脉冲合而出现的“神化”、“神游”,才算是始识内家功夫第一步。这种大哉至哉之易,乃至大易太极拳才是内脉宗风之传真。

如此来体会拳家所涉猎之境象,“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星,五行丽地……形精之动,犹根本与枝叶也”。如《内经·太始天元册》中有语:“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姿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摠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概咸章。”

“道生于无”,太极为拳先从内调开始,达到体态平准,再求生道于兹。则说先由“全形”的基本功开始,久之“内脉通真”而求“气冲太乙”的龙雷,期之“神水来潮”,从而悟出太极武事之学。以此操持,以求证太极拳法真正的生命。

诗云:

太极为拳造玄通,先求内脉合天工。复有龙雷震天阙,始见瑞气透穹宫。内彻纵横环络体,经通阴阳冲霄声。兹之始演乾坤地,谁见武术有曾经。内脉周天循乾体,三十六势甚分明。一度神风吹至此,一轮月魄照在空。千回百转操拳械,三番五次循金风。龙雷铁甲冲月窟,蕴化太极始见工。

“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为拳以阴阳互为其根为原则,把握道的本体,演化着拳艺之始终。“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阴阳不测谓之神”“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太极拳艺则正是沿循其易之律而形成生命之结构。

拳中之动作,举手投足,左顾右盼,前进后退,腾身跃步,展腰震足,手足所动之象,神光视注之态,龙虎动静之形,都包含着内脉阴阳之交注、武技演化之神思神勇。其中内容繁复不可以以一二类括,内景之精微处关联着脏腑气化之关键,武法之通变机系着阵局戳*之诸般警诀,乃至转入“龙雷火发”之时刻、阶段,会产生哪些诸次之运化,都要认真重视,皆需作专题之讨论。

如:太极拳法脉之“以腰为轴”,“腰为第一主宰”诸说,在内景命门水火说中之先后天运化,同五脏六腑之气化关系,十二经十五络之内循,其与大易之内合参真。“神光所注”之处在行拳过程中之内景体验与人身保健医理说……。“龙雷火发”后之行功,哪些动作是循经导脉之反复,哪些动作是武法之精习,散手与原式之分别,内功操演与武技演化之分点,五行生克之关系,……。太极法脉由循经诸式之专习做为基础,“龙雷火发”而转入“新的境域”中之专持,以及返还太虚之朴素归原的专修,……等等。

乃至于“宗传”法脉中之“医武同源”说,与其留下来保健自我,通畅血脉,整骨舒筋,推宣内脉,宣泽脏腑,……之医用与武用的同一体,太极宗传做为延宗之内密……等,《太极按摩内宣外施诀典》也会随时间条件等客观因素,写出留给读者参真的。

这些内容笔者将会在下诸编函之范畴中详讲。

摘自《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