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能否预测?未来能否改变?关于未来的三种猜想的可能

未来能否预测?未来能否改变?关于未来的三种猜想的可能

首页角色扮演天启纪元:预言之子更新时间:2024-04-30

未来能否预测?未来能否改变?相信任何人都十分好奇。

然而在这两个疑问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只有哲学家才感兴趣的问题:未来是否存在?倘若不先确定这个答案,那么“预测未来”或“改变未来”都只能是空谈而已。

假设我们真的求教于哲学家,他们会怎样回答呢?想必他们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逻辑而穷举出下列三种可能:

未来尚未存在,但已有写好的剧本;

未来尚未存在,也没有写好的剧本;

未来已经存在,只是尚未变成“现在”。

为了行文方便,小百科将这三种可能分别命名为玄学型未来、科学型未来与科幻型未来。原因显而易见,下文自有分晓。

玄学型未来

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

──《金批推背图》

”天神“掌握着我们的命运,正像顽童捉到了飞虫一样。

──莎士比亚《李尔王》

玄学型未来的概念接近一种信仰,亦即相信“冥冥中自有定数”──小至自己的一举一动,大至整个宇宙的发展演变,永远遵循着既定剧本一幕幕演出,而这套神秘剧本就是所谓的“命运”

。换句话说,玄学型未来彷佛一部正在拍摄的电影,它的剧本早已写好,可是必须严格保密,只能透露给导演与制片等少数人,有时连演员也只知道当天的戏该怎么演。

然而好奇心是最基本的人性,即使明知“天机不可泄漏”,还是有许多人想尽办法偷看一眼。于是自古以来,人类对于预测(玄学型)未来始终乐此不疲。从巫术时代的卜筮

到新时代的占星,无论怎样匪夷所思的方法都有人尝试过。

有关人类“偷窥天机”的历史,很多书中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唯一需要补充的,就是即便这些玄学五花八门,却仍脱不出两种模式:一是“占卜”,二是“术数”。事实上,这两种模式大同小异,都是设法产生一组“预言符号”,再以主观解释它。两者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前者是随机产生的“预言符号”,例如卦象、灵签、天启、梦境等;而后者的“预言符号”则藉由公式推算,如八字、命盘、星图都是这么产生的。因此,各种命理学、星相学都属于后者。

至于预知(玄学型)未来之后,人力又要如何回天呢?换句话说,我们有没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惜的很,根据经验法则,“人算不如天算”是最常发生的情形。由于“天威难测”,我们最好还是利用拍电影的比喻,举出下列三种可能:

大牌演员倘若打探到剧本却不甚满意,可能会要求导演修改剧情(前提是你必须足够大牌);

导演若是获悉天机泄漏,可能因此主动更改剧本(你偷窥的天机遭到淘汰);

即使明知剧本外泄,或是演员要求修改,导演却也可能以不变应万变(你虽能预知天机,却对未来莫可奈何)。

科学型未来

哥德尔定理、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以及命定型系统也会出现混沌的现象,对科学知识形成一组最基本的限制。

──霍金

《果壳里的宇宙》

虽然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数学能够预测个人的任何行为,然而对于数十亿人的集体反应,心理史学却能精确掌握其中的动向。

──阿西莫夫

《基地与地球》

本文是一篇标准的通俗科学作品,自然不能在“怪、力、乱、神”的议题上着墨过多,因此玄学型未来只能算开场白。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进入“科学型未来”这个领域。

科学型未来像什么呢?或许可比喻成没有既定剧本的“即兴剧”,在闭幕之前,包括演员在内,没有人猜得到真正的结局。然而虽说是即兴剧,却也并非毫无规律,例如舞台与演员仍然还是固定的。当然,在最前卫的演出中,连舞台都可能当成道具,连观众都可能客串演员,不过那只是自由度加大,而并非变成无限大。

中文的“科学”源自“分科之学”,因此我们不妨借题发挥,将科学型未来做如下的分类。即使这并非“科学”这一词汇发明者的本意,依然与我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

第一类:微观尺度未来,例如分子、原子与基本粒子的行径;

第二类:介观尺度未来,包括生物个体的行为、人类个体的言行、人类群体的动向;

第三类:巨观尺度未来,包括大气与海洋的规律、天体的运行、宇宙的演化与命运。

至于各种尺度的“未来”究竟能否预测,又要如何预测,将预测科学型未来的理论整理如下:

微观尺度:近代物理学中的量子理论可准确预测,但受限于测不准原理。

介观尺度:生命科学可局部预测第一种(生物个体),但受限于理论不完备或资料不完整。心理学可局部预测第二种(人类个体),但受限于理论不完备或资料不完整,且有自由意志的干扰与主观判断的介入。群众心理学、经济学、未来学等可对第三种(人类群体)做局部预测,然而这些学门皆非自然科学,以致无法完全客观,必须加入主观判断。

此外就介观尺度而言,专门处理局部资料的统计学非常有用。但其优点也正是缺点,受限于资料不完整,统计学只能做“或然性推估”,无法做出“必然性预测”。

巨观尺度:由牛顿力学发展出的流体力学可准确预测第一种(大气与海洋),但受限于混沌现象或资料不完整。由牛顿力学发展出的天体力学可准确预测第二种(天体运行),但受限于混沌现象或资料不完整。而近代物理学中的广义相对论则可准确预测第三种(宇宙演化),几乎没有理论上的极限。

由于篇幅关系,最后我们只能大略讨论科学型未来能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就微观尺度而言,倘若忽略测不准原理的限制,人力已能百分之百操控。而各种介观尺度的未来,目前已能用人为力量局部改造,例如生物科技之于个体、政治力量之于群体。至于巨观尺度,如今顶多只能改变大气的局部结构(如人造雨、破风计划),对于天体与宇宙则完全束手无策。然而科学家从未排除任何可能性,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人定胜天”总是科学界的普遍信仰。

科幻型未来

在您的脑海中科幻型未来像什么?

我们是乘坐火车的旅客,沿着“时间铁轨”一站站向前走。

我们的后方是过去,前方自然就是未来。当我们离开甲站,尚未抵达乙站之前,乙站当然已经存在,只是我们还不能置身其间。

那么,我们如何预测科幻型未来?

你若能进行时光旅行,飞去未来再飞回来,便能带回未来的讯息,例如电影《回到未来》三部曲。

再拿坐火车的例子来说,就是有人利用个人飞行器,先飞到乙站一探究竟,再飞回火车把见闻告诉我们。或是未来的人飞回现在,也能告诉我们未来的种种状况,例如电影《魔鬼终结者》,这就像是乙站的人坐车过来提前与我们相会。

倘若不能进行时光旅行,但能设法接收未来的讯息,你仍然能根据这些讯息预测未来。若能和未来的人做双向沟通,那么获得未来的讯息就更方便了。即将抵达乙站之际,你会先看到乙站遥遥在望,甚至能看到站内的活动。如果你带着手机,还能先打电话到乙站,询问乙站的相关资讯。

倘若不能从事时光旅行,也不能接收未来的讯息,或联络到未来的人,那就绝不可能预言未来。你不幸坐在一辆密封的车厢内,连电话也打不出去。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改变科幻型未来?

若能进行时光旅行,就能直接前往未来,发挥你的影响力。

倘若只能单向接收未来的讯息,那么你只能预测,却无法改变未来,例如倪匡科幻小说《天书》中的悲剧。若能与未来双向通讯,你就可能指挥未来的人改变他的现在,也就是改变你的未来,例如科幻电影《黑洞频率》中的情节。注意这部电影与“黑洞”毫无关系!

倘若不能预言未来,就更别提改变未来了。不是吗?坐在一辆密封的车厢内,你只能乖乖等着火车进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