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第十二篇,冶铸师陶安公骑赤龙升天。上篇是红鲤,这篇讲赤龙,接引神仙都是朱雀,最近五行属火。老规矩,先上白话文。
陶安公,六安冶炼铸造师傅,他擅长用火,有一天,(冶炼炉中的)火焰突然向上散开,紫色火光冲天而上。陶安公趴在冶炼炉下(向老天)恳求哀怜。不一会,一只朱雀停在冶炼炉上对他说:“安公!安公!你的冶炼炉与天相通。七月七日,一条赤龙来迎接你(上天)。”到了那天,安公骑了红龙,向东南方向离地而去。城内几万人,事先为安公送行,一一和他诀别。
又又又又,不得不提,这篇还是出自刘向《列仙传》,因为基本内容基本无差异,所以就不上《列仙传》原文了。(还是抄了自己上篇,一字未改)
这个故事本身没什么奇特的,但它展现了一种新的成仙途径。
成仙,最为常规的方法当然是修炼,不管是自创道法,师父教导(包括点化接引),还是山洞里、鱼腹中、大道边捡到秘籍,这些人,不对,这些神仙,都是靠修炼某一门或者某几门仙法道术,再熬个几百年,最终得道成仙的。
在这之前,有很稀少的一批人,年代古老,来历神秘,是天生的神仙,黄帝之前的古仙,大多如此。
上古时期环境保护做得比较好,自然界的宝物也比现在多,于是有了一类神仙,他们吞服或者误服了天才地宝,相当于借用系统漏洞,卡bug走快速通道成仙了,比如之前有一篇提到赤松子因服食冰玉散而成神,《山海经》中也有记载。
等到天然宝物逐渐被开发殆尽,后人只能另辟蹊径了,没有先天宝物,咱就自己炼后天神药。前面提到的齐国神仙涓子,就是有记载的炼药修仙第一人。太上老君不算,虽然他炼药的名气更大,但他是成仙之后才开创了“丹鼎”这一法门的。
还有一类,是精怪修炼,前面出现过的采药老头偓佺,一个很可能是老猿得道的神仙。
到了陶安公这里,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修仙道路:技艺惊天,可以成神。武侠小说经常有类似于“神剑出世,鬼神夜哭”的情节,大约人间的高技术人才越来越多,鬼神也哭烦了,最后干脆把这批人都给招安算了,于是各行各业的祖师爷,最后都在天庭有了一席之地。
另外强调一点,冶炼业的祖师爷可不是陶安公,而是李耳,也就是太上老君。老君会打铁?你没听错,说的就是他。很简单,因为老君有个好炉子啊,八卦炉不但能炼丹炼妖炼大圣,炼铁更是小儿科,这谁能比?
陶安公的冶炼炉,很可能是太上老君八卦炉的人间分炉,绝对的大宝贝。你想啊,一块砖,火焰山;一尊炉子可通天。
最后再提一个被大家忽视的问题,陶安公是在哪里骑龙飞升的。
《搜神记》和《列仙传》都明确记载了,陶安公,六安铸冶师也。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当时郡国并行,汉武帝取衡山国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改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这一地名,出现的早于刘向和干宝生活的年代,因此,故事发生地为安徽六安,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了。
但是,江西一座叫春的城市不同意。宜春有一个县,叫奉新,奉新县境内有一座陶仙山,又叫陶仙岭,山下有一座村子,叫陶仙村。清同治版《奉新县志》载:“陶仙山在县治南十五里,高十丈,周回六里,峰峦秀耸,重复缭绕,旧云陶安公修炼于此,因以名山。”清康熙年间地方志《南昌郡乘》也有陶安公骑赤龙龙仙去,二女修其术亦仙去的记载。据此,奉新当地认为,安徽六安陶安公,骑龙飞升在奉新。
立此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