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女娲补天施工现场小考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女娲补天施工现场小考

首页角色扮演天问求仙路更新时间:2024-05-11

李凭箜篌引

[唐]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对于女娲补天施工现场的奇崛想象,最著名的来之唐朝鬼才李贺记录的一场箜篌独奏音乐会。演奏者李凭是与李龟年齐名的大音乐家。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一恍惚,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李贺还原的是音响效果,至于工艺流程,《与马异结交诗》([唐] 卢仝)有更详细的介绍:“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走向日中放老鸦……”卢仝不仅是上帝视角,更是装修工视角,女娲补天只是常规修补业务,因此“尔来天地不神圣,日月之光无正定”——就是李贺也自叹弗如吧。

自古文人热衷于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想象式还原。“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唐] 秦韬玉)“女娲石带补天色,波利岩余飞锡痕”(《题盘古山二首》[宋] 曾丰)“怪石堆云矗大空,女娲练出广寒宫”。(《月岩》[宋] 方岳)

用于比喻指代更是数不胜数,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的红楼基石就是女娲补天的下脚料。

无才石头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取作奇传。

《无才石头偈》是《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首诗:假借女娲氏补天神话传说,编造了“无才石头”的故事。

前一句:传说有一块石头因无才补天,被女娲氏遗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该石头“幻形入世”,最后又回到原处。后一句的“此”,指无才石头上记载的事迹。“身前事”指无才石头被女娲氏遗弃的遭遇;“身后事”指无才石头“枉入红尘”的经历。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凡心日炽,贪恋人间富贵。

一日一僧一道路过,经不住石头哀求,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一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经过大荒山青埂峰下,看见恢复原形的石头上刻的诗及“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觉得有趣,便抄录下来,“意欲问世传奇”;后来由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成《红楼梦》 一书。

相比于《无才石头偈》,《嘲顽石幻相》更直接提出女娲补天的故事。

嘲顽石幻相

[清] 曹雪芹

女娲炼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

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

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

无非公子与红妆。

宝玉去看望宝钗,宝钗想要看他那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因此宝玉就把玉解下来递给宝钗。在这里,曹雪芹假托“后人有诗嘲云”写了此诗。此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宝玉只是个幻象,他实际上是一块顽石。

女娲补天的传说如此悠久,深入人心,她是如何演化而来的?真有其人吗?有墓地吗?补天的施工现场在哪里?补天的五彩石是什么?

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淮南子·览冥训》、《列子·汤问》上均有记载。但情节的丰富饱满,无疑佐证了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

秦汉初期,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是两个独立的神话故事,到了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原因,完善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至此,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但“补天”的内核没有变。

特洛伊的神话传说因为近世的考古发掘而成为历史,那么,女娲补天,在这浪漫主义的传说背后,是否也有古气候学和古地理学的间接证据呢?

有资料表明,中国地震局研究人员提出,女娲补天的神话实际上可能源于远古时代的一次陨石雨灾害——距现代4800至4200年间的降温事件,正是陨石雨的撞击引发了这次降温事件。华北地区为什么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留下了一个古文化的空缺区,合理的解释是这里发生了巨大的灾害。

目前国内有五处女娲墓,山西省内有两处,一处在芮城县的风陵,一处在洪洞县的赵城。查《文献通考》、《寰宇记》、《九城志》等古籍,都说女娲墓在赵城;而且历朝历代祀典女娲也都在赵城。此外,浮山县也有女娲庙和女娲补天处。女娲神和女娲补天的神话的遗迹活跃存在于山西、河北一带,对应了古气候学家的研究结果。

现代学者也或言女娲补天为抗地震,或言补天的女娲与造人的女娲非一人,而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女娲之所以能“补天”,关键正在于“造人”。

所谓“补天”,乃是平息灾难、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辛弃疾词云:“袖里珍奇光五彩,他年可补天西北。”《红楼梦》中“补天”的典故更明确表达了挽救衰亡的意义。神话之所以要让女娲“补天”,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女娲的生殖功能上。原始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因素多半在人数之多寡,只有无限生殖力的“女娲”才能“补天立极”。

直奔主题吧,女娲补天的施工现场在哪里?有学者给出了审慎的参考意见,它属于红山文化的范畴。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对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包括C字玉龙在内的大量玉器等珍贵文物经过年代测定:距今8000年前。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画得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龙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皇帝图腾有哪些关联呢。

根据古文献记载,黄帝图腾主要有5种:一是熊;二是龙;三是龟;四是云;五是鸟。在中国著名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中,只有红山文化(主要是玉器)与黄帝有这么多的契合。这种种契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专家认为,红山文化图腾性玉器反映了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这“四生”情况。可以说,红山文化的每一件玉器均是“四生”的反映。黄帝多图腾,哪个为社会所共同崇拜、从而成为共同的图腾呢?从文献上看,一是龙,二是凤。从出土玉器实物上看也是如此:以蛇为原型的龙,以猫头鹰为原型的凤,组成了玉龙、玉凤系列。由此可以推断,龙和凤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玉龙玉凤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

辽河流域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许多重要的发现都与女娲有关。例如玉器中有大量玉龟,玉龟均无头无尾无足,浑然一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联想到古籍记载中女娲补天时“断龟足以立四极”的神话传说,这个无头无尾无足的玉龟不也与神话传说相契合吗?

与东西两侧的积石冢群址等距离地排列,与女神庙遗址南北对望,有一座“金字塔”。当初发现这座“金字塔”时,山上到处散布着带有红山文化特征的“之”字纹彩陶片以及冶铜坩埚片。而“金字塔”顶部是炼铜遗址,有1500个炼红铜的坩埚,每一坩埚约有1尺多高,锅口约有30厘米,像现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如今,为了保护这个炼铜遗址,这些冶铜坩埚全部用土封上了。

那么,这座“金字塔”式建筑物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学者们说法不一,有的认为这可能是辽西原始文明古国用以祭天的坛;也有人认为是王者的陵墓;还有人推测与“女娲补天”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的情节十分吻合。

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齐了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的玉石,把它们一起放进熔炉里,烧炼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炼成了五彩玉,就用这些五彩玉补住了天空的窟窿。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的五彩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当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没有想象到那一出壮丽的图景。

七情六欲,七大姑八大姨,“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惹是生非,不务正业,多情滥情——这是西方以宙斯为代表的神祇。而中国的呢?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还有女娲补天,都是战天斗地,解民于倒悬的英雄人物。

和西方的神话不一样,中国人崇拜祖先,祖先即神,神即祖先,女娲补天折射的正是上古先民昂扬奋发的精神面目。

无论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与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如何接近,或终为“女娲炼石已荒唐”,五彩石——玉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凝结物与载体则已经奠定了基础。

其实,女娲补天现场问题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屈原《天问》)是啊,女娲造人,谁造女娲?

凌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