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成功皇帝的特色品质和独立人格中,历史背景的时代凿痕,传统文化的教养烙印,出身民族的性格陶铸,使他们具有雄才大略的伟美形象时,又有着不一样的事功悲剧:秦始皇统一六国,却因两位宠信臣子导致王朝二世而亡;汉武帝实现东西文化大融合,但没能避免继承者几乎大权旁落;唐太宗谱就一曲贞观长歌,而晚年昏聩选择了孱弱幼主;宋太祖有陈桥兵变和杯酒收权的佳绩,然无法改变天下分裂的局面。元太祖的铁骑踏出最辽阔的版图,却留给后世无休止的民族争斗。较之于秦皇的威、汉武的烈、唐宗的智、宋祖的坚与成吉思汗的勇,被*赞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更多的是与众不同的谋略。他临危受命,少年磨难,战略手笔,经世智慧,在不过70年生命中,成就了61年文豪武壮的帝王显耀,但权力纷争、诸子攻*,为最后的皇权归属,留下了一系列说不清的迷。
康熙的继承者是否合法,需我们综观历史,冷静审视其中的是是非非。我们不妨把康熙王朝比作初春,将乾隆时代拟为盛秋,而众说纷纭、多有贬斥的雍正,正是不可绕过也成绩不菲的夏日。没有夏日用疾风骤雨对青枝绿叶的历练和呵护,是不可能有三春繁花变作金秋硕果的胜景的。美国杰出的中国史研究学者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转述的“康熙遗诏”,记载“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似可视为雍正继立的一种合理解释。遗诏录自《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爵位、生序与名字皆有明示,非野史风传的将“传位十四子”篡改,也有秘档证明遗诏为满、汉、蒙三种文体书写,改“十”为“于”契合汉字书写方式,而不符满、蒙文字书写逻辑。这不排除雍正入主后的增益、修改。我们结合史景迁借康熙口吻写出的这本自传,平视康熙经世治国的渊默、冷静和睿智,不难发现其妥善择储的慎重和清醒。
史景迁熟知关于康熙的帝王实录、密折批阅、御制文集、起居注,臣下孔尚任、李光地、高士英、张英的著述,供职清廷的耶稣会传教士的书信、日记与回忆录,雍正集结成册的、记载康熙道德观与回忆的《庭训格言》,以“朕”的口气,对康熙亲政的坚持与选择,及辉煌的康熙帝国,来了一次自画像。
他撷取康熙驰骋天下、治理国家、思想践行、生老观念、育儿心情与临终谕旨的精彩片段,表现其孤独的心路历程。康熙冲龄践阼,虽有祖母孝庄支撑,但索尼、鳌拜等四大辅臣,或为三朝元老,或救过先皇,各成朋党,相互掣肘,自然不会格外忠诚地侍奉孤儿寡母的尊荣。武将出身的鳌拜自恃功高,不将幼主放在眼里,却不曾料想少年天子坚忍而富于谋略,借力打力,终于独断乾坤。
康熙的伟大,与内心世界的思虑谋略、独立自主和高深莫测,有着极大的关联。这该是史景迁勾画他了不起的政治人生的诱因和动机。
康熙不再允许手下质疑、攻击他的尊严威信,也不容忍内患、外敌侵扰他的权力版图。他不疑地启用降将施琅收复孤悬海疆的台湾岛,不惧地迎战沙俄强敌以弭平雅克萨城寨,不倦地用兵准噶尔,使噶尔丹不得不放弃裂地称王的计划……著名的仓央嘉措,也是因康熙追查,为摄政桑结嘉措寻立的。康熙常以射猎为名,调兵遣将,行营立帐,策马布阵,巡幸四方,各逾两千里。
康熙是一个铁腕专断的强权人物,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唇枪舌剑,力排众议。协助满人入关的前明帮手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在索额图等人看来,是大清的恩人,不宜削权而应封赏。康熙执意削藩,用一场延续多年、民不聊生的铁血征程,覆灭了意图翻覆的三藩势力。此举险些葬送了满清皇权,但对中国天下一统、政令畅通,确是一次良机。战争带给了百姓灾难和疾苦,康熙曾自责率尔决定,以此为殷鉴,然他剪除内忧,对漫长历史、沧桑国家,何尝不是痛苦抉择中的理性取向。他惩治战乱的肇始者,而对被胁从者的处置,始终坚持律例裁夺。即便时有社会闲人、前朝遗老,借着朱三太子的名号,聚众闹事,他也审慎定刑。这在君王专制时代,康熙能密切关注死刑案件,重视法条解释与诉讼程序,体现了开 明 君王的治国智慧。他高度集权,打击结党营私,但推行“永不加赋”的赋徭政策,冻结“丁”税的税额,对天下百姓来说,自是一种幸福和期待。
康熙理政谋国,不分满汉,对民族互仇的言行,甚是痛恨。他忘不了正阳门外汉官居地发生火灾,满人要员毫不顾及皇帝的关切与敕令,置若罔闻,袖手旁观;忘不了汉臣徇佑族人,而对旗人不假好言。他求贤爱才,认为贤才不择地而生,反感闽浙总督进疏福建地瘠人佻,憎恨延绥巡抚奏言边地无博学宏词之士可举,更讨厌詹事报告南方人轻浮不可用。其视天下一家,唯才不避远,朝廷上下,不乏李光地、汤斌、熊赐履等道学之士,连西方传教士南怀仁、安多、徐日升等也位居要津,得到他的尊重和赏识。南怀仁们带来了力学、医学、几何学、艺术和天文技艺等,使他大开眼界,龙心怡悦,除了延聘他们主持多项宫廷工程外,还招至左右陪同出巡、问学询策。但当罗马教廷特使多罗欲设驻华代言人,捍卫教宗的宗教权益,约束传教士的行止,不让中国宗法制礼仪影响天主教仪式,使康熙意识到皇权受到了异域教权的挑战。他严词拒绝了。他要卫护中国皇帝传统的权威和祭祖祀孔的仪轨,强令旅居的西洋人接受、服从中国的礼制。康熙推崇西学,礼遇西人,对格致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猎奇*,但他禁止民间学习西洋科技,防患这些现代文明损害他的权力和威严。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推动者,又是闭关锁国的开创者。同时,他又是中国文化建设的大功臣,《古今图书集成》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也是大兴“文字狱”的极权者,戴名世之死为其脸上不能拭去的污点。他洞察天下、思虑中国,却始终困囿于政治藩篱之内。
康熙一生共生育20个女儿、35个儿子,但只8个女儿、20个儿子长大成人。其嘱诸子,春夏时可在院中玩耍,而不宜端坐廊下,一副慈父形象,跃然纸上。此际多有雷电潮气,康熙被多子女早殇的现实吓怕了。他对孩子的教育是严厉的,告诫他们不能学做无赖小人动辄恶语相向,训令儿子须戒色、戒斗、戒奢华,让他们从小熟习骑射武功,长大后修学士农工商。其对儿女的爱,虽非溺恤娇养,又多有疼爱,除请亲近大臣视养皇子外,且亲自抚养皇二子胤礽。胤礽为皇后赫舍里氏难产遗子,被封为太子,寄予了很多殷望和挚爱,而集万般疼爱一身的同时,难脱权臣索额图之流拉帮结派导致的堕落厄运。康熙把对亡妻的恩爱与追忆,悉数寄寓此子身上,多番立废,至后来不论臣下如何谏议,亦不再重设新储,足见其对儿子不争气、参与党争、阴谋皇权的隐痛和无奈,感伤和苍凉。
康熙的一生,有着许多的各种各样的睿智、谋略、仁善、荣曜和残酷,但接连不断的应对和打击,导致了他的老病早亡。他坐过最长时间的龙椅,但长期的忧劳、憧憬、梦想与艰辛,使他内心激烈挣扎时,无法摆脱矛盾选择过后的阴影。他不相信某知府奏报一天需处理七八百件事的真实性,也不会在知晓肉体之躯的灭亡时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般迷恋丹药和不老术……但他最终未能脱离剿*权臣、锁拏亲儿的悲情命运。
史景迁用中国特有的文言笔墨,以史为据,试图在口述历史《康熙》中,重构康熙大帝的心灵笔记、康熙帝国的峥嵘图影。其中所取的素材,以及诠释注解,体现了史氏揣摩三百余年前一位中国伟大皇帝内心世界的良苦用心、勤勉着力,对于我们真实地了解、把握康熙的谋略人生、历史作为,确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和学术意义,为其他读本所难以企及。不足的是,自序中将索额图称作康熙叔父,把鳌拜写为摄政王,为两处明显的史实讹误:索额图乃索尼之子、赫舍里皇后二叔,只能视作康熙的叔岳父,而非叔父;鳌拜擅权,骄横跋扈,但为辅政大臣,封一等公,并不是摄政王,有清一代的摄政王惟多尔衮、载沣二人耳。如此硬伤,为史景迁原著,还是温洽溢错译,便不得而知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