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仙山大岳武当

道教仙山大岳武当

首页角色扮演1.80天禧火龙更新时间:2024-08-01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有72峰36岩24涧,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一柱擎天,拔地冲霄,其它群峰呈环状排列,形成万山来朝之势,灵岩奇洞,云浮雾腾。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赞誉它“地既幽绝,景复殊异”,“诚天真奥区也!”。
  武当山原名太和山,传说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在此得道升天,真武即为玄武,原是北方之神。古代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镇东、西、南、北之说。在道教传说中,玄武生于黄帝时,为净乐国太子,入太和山修炼,久而得道,被玉帝册封为玄武真君。玄武在宋代改名真武,并被道教演化为人格神,成为其信奉的神祗,谓曰“非玄(真)武不足当之”,武当山的名称由此得来。
  武当开山道人——尹喜
  武当山气候宜人,环境幽静,受荆楚文化的影响极深,是历史上士大夫隐逸的“世外桃源”。最早到武当山修道的是西周末年的尹喜。 2500年前的一个清晨,紫气从函谷关山谷升起。函谷关令尹喜等来了一个骑着青牛、须发皆白的老者,这位老者便是老子。尹喜带着弟子出关迎接,拜请老子授道。老子应尹喜的请求,留下了《道经》、《德经》两篇五千言手稿,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道德经》。老子临别函谷关,约尹喜“后会蜀之青羊”飘然而别,“紫气东来”一词便源于此。
  尹喜自从得到《道德经》便托病辞官,先是隐在函谷关修行,不久便向蜀地出发,为了找到一个更适合修行的隐居之所,尹喜进入蜀地边境的武当山,他发现此山山势奇幽,气候宜人。在武当苍茫的群山中,有一座直冲云霄的山峰,那里常年云雾缭绕,称为天柱峰。天柱峰成为尹喜心中理想的修行场所,他相信那是与天相接的地方。
  第二年,尹喜披荆斩棘,朝着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出发,这趟旅程远比他想象中更加艰难。尹喜当年走过的路成了如今的古神道,即便是后人精心设计后劈山搭路,一段段台阶仍沿着崖壁笔直而上,从山底直达金顶的石阶多达上万阶。
  在神道接近大顶的地方,一座名为朝天宫的宫殿为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建。传说中,朝天宫是人界与仙界之间的分界线。从这里再往前行,便是道士们心中的仙境了。
  元代《武当福地总真集》中记载:2500年前,尹喜归隐在天柱峰三天门石壁下的石室中,石室旁有涧,称作青羊涧,后世人们便将这里称作“隐仙岩”。
  今天的三天门石壁之下,依然保留着一个长、宽各不足3米的岩洞,当地人称它为尹喜岩。从这里仰望,金顶几乎只有咫尺之遥。史*载,悟道后的尹喜与老子在武当山青羊桥相见,随后一同仙去,不知所踪。尹喜成为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位修道者。
  唐宋时期佛道相争
  今天的武当山宗教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利用道教祖师老子姓李的巧合尊奉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宣称自己是神仙后裔,推崇道教,道教成为了国教,地位超越了儒教和佛教,居三教之首。唐高宗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唐玄宗则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唐贞观八年(634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唐太宗下旨前往名山大川祈雨求福无果,便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道教名山——武当。

位于悬崖峭壁的武当山南岩宫

武当节度使姚简奉命求雨,传说姚简在五龙峰遇见了五个儒生,自称“五气龙君”,他们说此山是玄武神守护,看姚简为人正直特尊玄武之命前来相访,随后,大雨倾盆而下。正是一场期盼已久的大雨,让武当山威名传天下,唐太宗下旨在五龙峰修建五龙祠,武当山出现了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庙宇。这座沉寂千年的大山将渐为世人所知。玄武也被奉为水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将五龙观升为五龙宫,又特许展旗峰云霞观“重给观额、开创规模”。
  唐贞观年间,武当山成为一个泛宗教的大众场所,道教、佛教都涌向这里,争夺这块风水宝地,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据宋李宗《武当山赋并序》中记载,当时的佛教徒说武当山是西方净土,道家则说武当山是神仙之府,但是双方都拿不出有力证据,于是佛道两家开始争取上层统治者。
  据《大藏经》记载,唐上元二年(675年),武当山佛家僧人慧忠应诏赴京讲经,大得唐肃宗李亨的赏识,被尊为国师。慧忠借机奏请皇帝在武当山敕建太乙、延昌、香严、长寿四座寺庙,各请藏经一部,并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奉迎国师典礼。
  唐代宗李豫继位后,继续支持佛教,使其在武当山得到较大发展。佛教在武当山不仅建有“炫焕翠微、碧瓦鳞布、朱栏翠飞”的“梵宫”,而且在狮子峰开凿了石窟佛像。就在佛教大建梵宫时,道教却屋倒人散,大有被佛教挤出的势头。唐末道士杜光庭删定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虽然将武当山列为道教十大福地中的第九福地,而实际上此时的道教已不能与佛教势力比肩了。
  北宋时避宋太祖赵玄朗之讳,玄武改为真武,宋真宗推崇真武神,把它作为宋朝的保护神。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皇城汴京的玄武祠旁涌出了一股泉水,泉水带有甜味,据说生病的人喝了可以治病。这个吉兆引起了宋真宗的重视。为表达对神灵的感激之心,他将玄武由“将军”升格为“真君”,封号为“灵应真君”。
  一百年后,宋徽宗即位,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文献记载,宋徽宗赵佶一次做梦梦见了“火神”,有一方士为他圆梦,说要派水神到南方压阵,才能无忧。于是选中了七十二福地之一的武当山,在展旗峰下一处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宋徽宗为水神玄武建造了紫霄宫,赐额“紫霄元圣宫”,称其为国家祈福之廷。
  今天的紫霄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宋末金兵南下,紫霄宫横遭涂炭,明永乐十年敕建时,改称“太玄紫霄宫”,是武当山唯一幸存下来的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宇。这座在全国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古建筑,利用其地形落差,建在三层崇台之上,宏伟壮观,气势轩然。
  张守清穷其一生修建南岩宫
  几代道士的不懈努力,加上官方的大力推广,元代时,关于真(玄)武的一整套神话逐渐形成,在武当山形成了专门奉祀玄帝的道教组织,全国各地都有信徒和宫观,武当自然成为香客的朝拜热闹之地。
  一个叫张守清的道人成就了武当此时的辉煌。张守清自幼读经书,习儒术,后为官吏。30岁那年,他突然辞官,执意要去武当当道人,史书上寥寥数语,没有提及他弃世修道的缘由。那时的张守清心中有一个终极梦想——在武当山悬崖峭壁上修建南岩宫,为了达成这个梦想,他耗尽了毕生的心力。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的一天,刚到武当山一年的张守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奠基仪式,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开始了。张守清修建南岩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武当,他的勇气和胆识吸引了一个人的目光,这个人就是时任元世祖忽必烈的御前承应法师刘道明。刘道明将张守清收为门下弟子,南岩宫的修建有了这位权势人物的支持,十分顺利。

武当金顶不仅是道士心中的圣殿,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

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南岩石殿终于全部完工。皇太后赐宫名“天乙真庆宫”。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张守清精心绘制的《启圣嘉庆图》,在道经故事中,玄武升天后在天上的行宫就是“天乙真庆宫”。
  历经七百年,几经修复至今仍保存完整的南岩石殿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峰岭奇峭,林木苍翠,南向天柱峰,北靠紫霄峰,东连乌鸦岭,西望飞身台,是武当现存最大的石殿。传说,后来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
  为了方便朝山香客前来武当进香,张守清还率道众打通了两条朝拜之路,东边一条是由山下绞口经元和观过紫霄宫到南岩,西边的一条是从蒿口越系马峰经五龙宫到南岩。元末明初,这两条道路成为武当山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今天的人们称它为东神道、西神道。
  武当山兴盛的香火又一次得到了帝王的关注,张守清得到御赐“太和妙应真人”之号。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玄武神被皇帝加封“玄天元圣任威上帝”,元朝皇帝终于把玄武神推崇到了帝的地位。
  至此以后,玄武神被奉为皇家保护神,武当宫观成为皇帝告天的专门道场。
  张守清成为武当道教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关于真(玄)武大帝的许多故事实际上也是由他开始传播,而到了明初,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更是家喻户晓。
  永乐帝“北修故宫,南建武当”
  张三丰,名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辽东懿州人,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史载,他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或三五日一餐,或两三月一食;高兴时穿山走石,疲倦时铺云卧雪,“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据张三丰自述中记载,他曾任中山博陵县(今河北定县境)令,后弃官出家为全真道士,他曾于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以丹诀,明朝初年入武当山修炼,拜玄帝(真武大帝)于天柱峰,并在展旗峰北结草庐,供奉玄帝香火,另在黄土城卜地结草庵,名“会仙馆”。后离开武当,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不久入四川见蜀献王朱椿,后复入武当,云游襄汉。
  张三丰不仅内丹造诣甚深,而且武功高强,兼擅拳剑。明清以后武林多称张三丰为武当内家拳、太极拳创始人。经历代宗师的继承发展,武当武术成中华武林的重要流派,逐在民间传播,影响深远。
  明代的皇帝一直希望找到民间传说中的奇人辅佐,以证明他的君权神授。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二百多年的明王朝皇室从未放弃寻访张三丰,但始终未见真人。永乐三年起,朱棣六次遣人四处寻访张三丰。听说张三丰曾经在武当山黄山城结庵授徒,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特意在原址上为张三丰兴建了一座名为“遇真宫”的道观。在多次追寻以失望告终后,朱棣用另一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心。
  坐北朝南的遇真宫所在位置地势平缓,是道家梦寐以求的风水宝地。辉煌时遇真宫里共有200余间殿宇道房。遗憾的是1935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让百余间房屋被淤泥埋没,变成一片平地。
  除了对仙人的寻访,明成祖朱棣还谎称,自己是玄武神的化身。明朝高岱《鸿猷录》里记载,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时,突然天色变阴,一道光从天照下来,从天通到地下。朱棣仗剑披发,头发打散,手里拿着宝剑,三军以为真武神下凡,齐声欢呼,朱棣为起事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
  朱棣在位期间,皇家大兴土木,北京的“紫禁城”拔地而起,为了表示对玄武帝酬谢,大量富丽堂皇的宫观也耸立在了两千多里外的武当峭壁之巅,历史学家称为“北修故宫,南建武当”。
  武当山现存的主要历史建筑都是明代永乐年间建造,或是修复扩建的,位于天柱峰的金顶是最为著名的一处。金顶太和宫以坐西朝东的金殿为中心,以紫金城南天门为中轴线,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完美融合。 为了凸显位于金顶太和宫中的金殿,明朝时金殿两旁没有如今的配殿,金殿独自屹立在天柱峰顶一块面积约160平方米的石筑平台之上。整个金殿是古代工匠们仿照土木建筑中的榫卯结构,用三千多个金属铸件,三万公斤纯钢和几十公斤黄金,共同拼接而成。他们把金子镀上去,把金跟水银做成金汞漆合金,涂在构件上面,然后加火,把汞化掉,只剩下金贴在上面,这种复杂的工艺已经失传。


  这座金碧辉煌的铜铸鎏金大殿如今仍熠熠生辉,它的屋顶采用皇家专用的重檐庑殿式,与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形制相同,如此高规格的建筑全国仅此一座。殿内神像、供器、几案均为铜铸镏金,这些铜像,基本上都没有生锈,呈现紫铜色。
  金殿里,玄武神像前的那盏“长明灯”,据说从1416年开始点燃,近六百年间不摇不摆,不大不小,总是在金殿中发出均匀的光,无论狂风暴雨,不管电闪雷鸣,从未熄灭。这一切不是因为传说中的“避风珠”,而是源于金殿通体密不透风,古代工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至今让人匪夷所思。
  为了完成永乐皇帝“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的设想,环绕天柱峰顶端还修建了城墙,取名“紫金城”,紫金城城墙全部为巨石依岩筑成,每块石条重约一到两吨。古代工匠们用糯米煮汁,拌和石灰粉为浆,但整个建筑中却不见灰浆,这是非常高超的技法,俗称“干摆”。周长344米的紫金城,所耗费的石料达千万吨,施工难度远远超过平地修建的故宫。工程历时五年完成,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犹如一道光环围绕武当金顶,让人叹为观止。
  据统计,明永乐十至二十二年(1412-1424年)朱棣役使近30万军民工匠,耗时13年,在武当山崇山峻岭间修建了金殿、紫霄、南岩、玉虚、五龙、遇真等33处宫观建筑群,修建殿宇房屋约8000间。由朝廷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余人来到了武当山,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它和少林武术一起奠定了中华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地位,武当山成为了集建筑、宗教、文化于一体的天下第一名山。
  自明成祖以后,武当山成为明皇家庙观,敕封为大岳,武当傲然于五岳之首。朝廷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立法保护道教,派军队守护山林,遣流徙犯人开垦山田,供奉庙观,封8宫住持为正六品官员(即地市级官员)“设官铸印以守”。至此之后,明代新皇帝即位,都尊武当山为“祖宗创业栖神之所”,照例派钦差到武当山祀告,派内官任武当山提督,敕免其一切课税杂役,专一从事宫观维修与保护。
  道士皇帝御封“治世玄岳”
  公元1521年明世宗朱厚熜登上王位,改国号为“嘉靖”。从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意外成为明朝的国君,他深信自己的成长一直是在玄武神的庇护之下,加上受父亲的影响,嘉靖帝成为一个忠实的道教信徒。
  嘉靖五年(1526年),二十岁的嘉靖仍然没有一个儿子。这一年2月,武当山净乐宫举行了持续七昼夜的“罗天大醮”,这是道教最高级别的斋蘸科仪,求子心切的嘉靖皇帝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给了神灵。史*载,此后,嘉靖及其皇后嫔妃,在武当的求子大醮多达十次。
  七年之后,嘉靖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大喜之下,他对玄武神的奉祭变得更加狂热,成为永乐皇帝之后最为虔诚的崇奉者。他在位四十五年间,共为武当山下圣旨一百四十道,朱厚熜也成为大明王朝中为一座山下圣旨最多的帝王。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朱厚熜效法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之举,在修建北京城外城的同时,耗资九万多两白银调遣工匠夫役近十万人重修武当。一年后,工程结束时,嘉靖皇帝特意为武当山敕建了一座石牌坊,并手书“治世玄岳”四个字,这座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结构建筑被称为“仙界第一关”。“治世玄岳”四个字,标志武当道教被提到了兴邦治国的高度。此时,皇帝对武当的依赖达到了最高峰。
  从明永乐皇帝大修武当开始,到嘉靖重修武当,明朝皇室子孙在绵延八百里的武当山修建和维护宫观道房多达两万余间。
  康熙手书“金光妙相”流传至今
  清代,皇帝崇信喇嘛教,对道教不予提倡,皇室不再负担武当山的供养,其建筑收入主要依靠道士化缘和地方官的资助,再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兴建和扩建。这反倒成全了民间百姓,众多香客进山朝拜成为维系武当生存的生命线。
  玄武神是明朝的护国家神,明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它供奉有加,清王室一统江山后,对武当山颇有几分忌惮,但玄武神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又让清朝皇帝对武当山不敢鲁莽处之。《清实录》中记载,故宫钦安殿内供奉着玄武神,每年皇帝寿辰的时候,清皇室都会在殿内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玄烨派御前侍卫来祭拜武当山主神玄天上帝,这是明朝灭亡以后,三十载春秋武当山与清皇室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一年,康熙想要完成一件他的父皇想做却无法实施的事情。那就是将割据给广东、云南、福建三位藩王的权利收回,史称“削藩”。
  而此时,割据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已经在云南昆明的鸡鸣山上,仿造武当山金殿铸造了一座铜殿,这座仿照皇权建筑修建的宫殿其寓意不言而喻。细细思量后,康熙在侍卫完成祭祀之后,让他们执行了一件秘密的任务——带一幅武当全景图回宫。第二年,吴三桂叛乱,他的心腹在武当山起兵呼应。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平叛部队在武当山完胜叛军。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毁于吴三桂叛乱时的武当太子坡得以重修。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玄烨派人前往武当山敬香,并奉银一千两以答谢神灵,同时,手书五块匾额,分别悬挂于紫霄宫、五龙宫、玉虚宫和金殿。三百多年来,悬挂于金顶玄武神上方的匾额保留至今,它通体以龙纹装饰,中间篆刻下康熙御印,在香火的熏染下,“金光妙相”四字通体乌亮。
  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刚刚即位,便诏告天下,永久免除朝圣者进武当进香时的香税。香税是明清时国家对朝山进香信士征收的一种特殊税种,进香需要纳税,还设有税官进行管理,在明以前尚未设立。
  清代晚期,由于社会动荡,武当的宫观因自然和人工毁坏的建筑,再也无力修复。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对武当山古建筑群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列专款对武当山古建筑群进行长年维修,彻底改变了武当山古建筑群自然保存的状态,使之得到科学而有效的保护。
  1983年长影投拍了电影《武当》,如同电影《少林寺》对嵩山的巨大宣传效应一样,《武当》也使武当山名声大噪。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当山的宫阙庙宇,“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代表了近千年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然而,武当山古建筑群更承载了太多文化内涵和宗教色彩,传说玄武大帝在农历九月九得道升仙,每年此日,武当紫霄宫都会迎来四方香客。2500年的沧桑,市井喧嚣的繁荣,亭台楼阁的壮丽,都沉寂在岁月的尘埃之下。今天,我们从这如织的游客和进香的信徒中足以猜想武当当年的鼎盛景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