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的至纯粹,中华道德的至高尚

京剧艺术的至纯粹,中华道德的至高尚

首页角色扮演天心星辰迷失更新时间:2024-08-24

作者:窦洪涛

京剧《大舜》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国人的初心;是中华复兴的源动力。这是京剧,也是一个京剧中的中华大千世界。

《大舜》表达了深刻的哲思,大舞台、大内容,加之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当之无愧为京剧中的精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于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精耕细作。该剧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情,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永恒价值。相信《大舜》将是京剧史上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

几经修改后的京剧《大舜》有了明显改观,可以说是做到了精益求精、锦上添花。舞台表现力尤为突出,京剧味道更浓、更纯粹,达到了京剧艺术之至纯粹,道德之至高尚。舞美与音乐更加舒服,《南风歌》由老生改为青衣演唱,突出了京剧声腔定位。其中重新录制的音乐,配器中加强了民乐部分,特别是京胡部分。加强了打击乐,与故事情节更为吻合,渲染力更强。叙事结构更加明晰,演员的表演更精纯、大气,令人震撼。尤其是大舜的气势,犹如天雷轰鸣,观众的心情随之喜怒哀乐。缩减了群舞场面,提高了舞蹈场面的写意性,与全剧节奏、气氛保持了高度统一,使该剧更加精致,意境更加突显。舞台设计的时代感有所增强,戏曲空灵,舞美设计恰到好处,半圆的平台与两侧结绳的时代感都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舞美、内容、表演、观众,跟日月星辰融为一体,妙不可言。剧情在穿越,演员在穿越,观众在穿越,穿越得自然,感情真挚而深厚。

这是一部有着艺术、历史和文学积累的好戏,它表达了一种中国人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也回答了这样几个问题:出身贫寒的好男儿,出路在哪里?大丈夫以何德何能落地生根?君子如何办得了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又如何担得了至忠至勇至仁至孝之重?中国人的人伦和婚恋观初心是什么?为人子当从公还是从私?作为华夏儿女,作为龙的传人,我们的人生志向、终极梦想又是什么?

大舜人生的“通关”密码不是永远也窥探不到的天文数字,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具足的至真、至朴、至简的大道。这个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有志为尧舜者,必然能够自得。

大舜:情怀与担当

京剧《大舜》以大舜东巡染病,危在旦夕,回顾自己的人生为起点,穿插他与尧的过去时和进行时,不忘牵挂国家前途,写出了他的人生观、国家观,展示了他博大的情怀与担当。

剧情的承转起落大开大合、从容不迫,用生动感人的故事把大舜多舛的命运、坚守的孝道、执着的精神、为君之道等一一道来,让华夏儿女真正感受到祖先崇高而伟大、可敬又可爱的人格魅力。尤其是暮年之舜和少年之舜的同台对悟,其表现形式大胆而精彩,不但把历史搬到了观众面前,还把不同时空糅合在一起。将一个人物垂垂老矣、白发苍苍的时代和15岁英气勃发的少年时期糅合在一起,同台演绎,可谓独具匠心。时间跳跃、剧情跳跃、人物关系跳跃,灵感与灵魂相互碰撞,悲悯而精彩,艺术的张力无限延伸却又不失真实,给人以泼墨于石上而生出花来的快感。它不仅具有强烈的“奋斗”精神,也找到了中华文化大道的根源,同时也以形式的创新开拓了京剧文本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

**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编剧以此来审视大舜一生,并且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巧取胜,以情传神,用生动感人的故事将大舜的一生娓娓道来。用京剧语言演绎大舜文化的精髓,以现代视角捕捉历史的文化足迹,是一种创新式的探索。这不仅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文化的集成式展示。

舜帝禅让:公天下

公元前2208年,舜年逾百岁,率众南巡,卧病苍梧。病榻之上,舜抚琴而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道尽了帝王忧国忧民、心急如焚,以天下百姓为念的迫切心情。

春夏秋冬四季顺应天地人之心,是让天下人内心都安乐;让心中不平荡然涤去,赋予我子民财富,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卿云歌》亦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予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以竭,褰裳去之。”

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够看透生死,也不是所有的君王都不肖于金银随葬。只有树木才可以活千秋,只有五岳才能享万岁之寿,为人君者必定要有感同身受的慈悲之心。舜爱民、怜民、惜民,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清心寡欲的他只愿与琴相依九泉之下。然而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寻得一位贤德之人继承他的王位,继续给予万民福祉。

什么样的人可以解民之愠?什么样的人可以阜民之财?在舜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身处苍梧,心系天下。暴以烈日,鼓以南风。冥冥之中,黄帝、炎帝、尧帝的灵魂也似乎降临了。时正当酷暑天气,晴空万里,气候闷热。忽然间,电闪雷鸣,大雨骤降。舜帝感叹苍天感应,顺人之心,喜之过望,趁机宣布荐禹于天。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孝感动天:大德之始

少年舜言:“我死无憾,却叫二高堂‘*子’不成?陷父母于不义,岂非人子不孝,大大大不孝也!”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笃诚孝悌之德,经天纬地之才。这是京剧《大舜》所倡导的人伦道德之风,也是唐尧将帝位禅让给大舜的重要原因。《二十四孝》开篇即是大舜的孝感动天,在中国,舜就是“孝”的代言人。然而,在京剧《大舜》中,并没有多少舜遭受父亲和继母虐待的场景,它以更加戏剧化的场景,对舜的“孝”做了更有高度的诠释。

少年时的大舜遭遇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为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人要加害于他时,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亡命天涯,以免使父母背上万世骂名。舜的这种大爱之心,包容宽容无私之心是世人学习的楷模。

在暮年大舜与少年大舜同时空对话的场景中,少年大舜曾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死无憾,难道让二高堂‘*子’不成?陷父母于不义,岂非人子不孝!”《孝经》开宗明义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爱惜自己的身体,尊敬自己双亲,即便每日洗衣做饭,受鞭挞之苦,也只默默忍受,在他看来,这就是“孝”的表现,但也仅仅是“孝”的第一步。而“陷父母于不义”,让父母遭邻里乡亲的唾弃,害父母受牢狱之灾,才是为人子最大的不孝。所以,舜毅然决然地远走他乡,以实现远大志向作为让父母扬名的最好方式。

舜的一生,是大德仁孝的一生, 京剧《大舜》所提倡的人伦孝道,其高度要远远高于一般的艺术作品,这样创造性的转化以及创新更加全面地阐释了大舜文化的精髓。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言君子通之于贤也。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强不息”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先贤,从伦理道德角度出发,反对消极无为,提倡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君子永远不变的理想与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悦远来,不论是在菏泽湖区捕鱼、在黄河岸边制陶,还是在历山脚下耕种,舜凡事率先垂范,事事处处为民众着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百姓造福。他的仁爱之心和高尚行为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人们都愿意以舜为榜样,效仿舜的言行。于是四海漂泊的人,都纷纷选择舜居住的地方搭建房子定居。舜号召周围的人要团结友善,倡导大家分一些田地给新来的人家。他还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耕种的技术,使新建家园的人能尽快地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归附舜。舜居住的地方一年的时间就成了一个村落,两年成了一个小城镇,三年之后变成了一个繁华的都市。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大舜孤身一人,耕于历山,身入荒芜,无家无室,却能聚众人之心。所居之处,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他用自己的才智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经典,也为今后治国、平天下做好了准备。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强调,“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团结统一、和而不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影响着整个民族政治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竭尽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

问世间女子芳心何许?

女子如何选一个好夫君?是选家财万贯,还是选名门望族?娥皇与女英作为世间女子的楷模,以她们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写下答案。

尧帝执政七十年,要大臣们向他推荐一个接班人。大臣羲仲向尧帝推荐了大舜。尧帝就带着两个女儿微服私访,看舜能否继承他的帝位。到了洪洞历山下,听到阵阵鞭挞声且凶狠异常,尧帝三人心想此人实在太过残忍,正想上前训斥一番,却见那人只是鞭笞栓在犁辕上的簸箕,并非真的抽打在牛身上。娥皇、女英听后非常感动,只因舜是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值得托付终身。所以,为人夫要有一颗不忍之心、一颗恻隐之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才智之心,这也是家庭和睦的必要条件。

尧帝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在舜身边生活了二十多年,一直过着节俭的平民日子。她们是以江山社稷为重的巾帼女杰,与男人们一起,舍小利益顾民族宏图大业,舍一己私欲为天下人富足。这两位了不起的女性,与轩辕黄帝的嫔妃嫘祖与嫫母一样,她们伟大的一生、不凡的岁月,都是被后人敬为神灵与圣贤的缘由。她们即是两片绿叶,映衬着舜帝的璀璨,更是两朵鲜艳的红花,渲染着上古先人的辉煌。她们是舜帝生命中两片绚丽的色彩,也是飘扬在帝舜初都妫水河畔的两缕千秋流芳的、缭绕不去的香魂。她们是上古女性的代表,她们用生命彩绘了华夏民族,在历史上留下一道缤纷。

中国士大夫精神

什么是君王?京剧《大舜》中,尧帝做了最完美的回答:“帝君者,不在天下之上,而在天下之下。此事乃普天之下,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非至忠至勇至仁至孝的大丈夫不能为。”舜深深一震:“那毕生之苦、万钧之重,重华不敢辞!”真正的王者从不辞至辛至苦至劳至累之事,当舜接下尧帝授命的时候,大有一种“如欲治平天下,夫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风范。

然而,剧情一转,骨肉亲情,天下众生,敦轻敦重?常人难以抉择。选择天下众生,哪还有剔骨还肉之痛;选择骨肉亲情,哪还有泯灭人性之殇。为人子从公还是从私?在情与法的问题上,舜给了禹答案,也给了我们答案。

禹的父亲鲧耗时九年治水不利,导致无数百姓丧命,舜请帝命,正刑典,要戮鲧于羽山,为后世戒。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正直无私的大舜。但该剧处处体现着人文情怀,当鲧被带至刑场准备行刑的时候,舜却再三阻挠司*者,就是为了等禹来见父亲最后一面。无形之中,也将舜的宽厚与仁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禹恳请舜放过父亲的这一段对话中,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展露无遗。观众时而为禹捏着一把汗,也时而为舜不徇私枉法的做法暗暗称赞。当舜问禹,封堵之法与疏浚之法究竟孰对孰错的时候,整部剧被演员们推向了高潮。最终,事实胜于雄辩,禹还是承认了父亲的方法是错误的。然而,就在鲧行刑的那一刻,禹竟欲自刎以尽孝道。舜的一番话无不让在场观众动容,他的那句“人子之孝,不在殉无益之死,在乎九死不悔,不改父志”,久久铭记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君子依仁由义,在公与私、情与理的问题上,舜告诉我们“大义”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品质之一。

不忘初心:不忘来路,便识去路

京剧《大舜》自始至终都埋藏着一个伏笔,舜为什么死后执意要葬在苍梧之地九嶷山?这是阴阳和谐,南北和睦的主题思想。九嶷山汇九民之天下的大一统思想,让人更感觉到他的博大胸怀。

熄狼烟、止干戈、共传承的理想,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和文明传统。九嶷山在九黎境地,并不是华夏、东夷的国土,大舜葬于此十分危险。然而他却指出,自己若葬在九嶷山,后继者都会来这里祭拜,南北有所交流,就一定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无论生死,就像舜帝说的,他都要看着部落的人民友好起来,要看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给了中国人一个天下大同的中国梦。

天下大同,就是和而不同;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众生平等;埋骨何须桑梓地,只要德高行范,人生处处是青山;中国梦就是苍生平等梦,中国梦就是让每一个人,不分国界、人种、语言都过上好日子;中国梦,就如大舜一样,死后葬于何处都是德荫后代与后世。

京剧《大舜》带给人们的感受是震撼的,它让每一位观众都找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让我们找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不忘来路,便识去路,人人皆可为尧舜。

大幕垂下,《南风歌》起:“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久久回荡。

中华民族延绵数千年,无论是“至仁至义”,或是“至孝至诚”,都不乏其人,但最早、最具孝悌仁义的代表——“舜”的艺术作品却未曾有见。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总能处逆境而凤凰涅槃,其文化之根必有浴火之灵,这根与灵究竟是什么?相信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中华民族由衰而盛时,总是不断地汲取先贤往圣,在亲民,在明明德,在泼洒至善中乘长风破万里浪。

(作者系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窦洪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