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还有几天到达,本来就是选好天气才前往重庆江北乘夜间火车于清晨到铜仁的。从铜仁老汽车站坐早上7点半的班车前往梵净山时间也很合适。梵净山景区大门外也感受到的是一派秋高气爽,山清水秀的江南特有的大好风光。
带着很好的心情,我毫不犹豫地掏出300块钱(找回10块)买了景区门票、观光车往返票和索道往返票,为的是把体力集中用在山上的游览中。但没想到到了龙泉禅寺,看到远远的山巅尽被云遮雾罩,心里不禁担忧起来,向工作人员打听却说昨天山上能见度不差。等在长 3500米,高差1200米(徒步要数小时)的索道上上行数百米后,雾浓烈起来,水汽凝固在吊厢窗玻璃上,矇眬一片,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我真担心像那年上黄山,绝大部分美景都没能看到。
果然,出了上索道站,沿游览栈道越往上走雾越浓,而游人必朝地——海拔分别为2494米和2336米的老金顶(老山)和红云金顶(新山),远望已不可能,更不要说拍照摄像了。雾中一路攀爬,走走歇歇,我姑且顺势神游开来。
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由大自然造就,经佛教徒扬名。北宋初年该山西麓始建西岩寺,明代遂成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正式得名“梵净山”。因其风光神妙,“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崔嵬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号称“贵州第一名山”和“武陵第一峰”。自汉代以“三山谷”载入《汉书•地理志》,北魏《水经注》相沿袭用;唐《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宋《太平寰宇记》因唐设思邛县于山之西麓改称“思邛山”;明数名并称,另有“九龙山、饭甑山、大佛山(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清又有“月镜山(朗月之夜人影映于老金顶崖壁,如镜)、卓山(新金顶超然卓立)”等名,作为文化名山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还是“梵净”最受公认。
云雾蒸腾中,我和许多游人一样,来到梵净山的标志蘑菇石处便迷失了上老金顶的方向,——真是不能览众山,竟忘凌绝顶。何况雾中的蘑菇石、九皇洞、翻天印、鲤鱼嘴等都够让人流连了。
“蘑菇石”高约十米,上大下小,形如蘑菇,看似一触即倾,其实岿然不动,它已经在风霜雨雪中屹立了10亿年以上,是造物主奉献给人类的一座举世无双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浓雾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去,蘑菇石却呈现出不同影像——少女剪影、男孩头像、贵妇雕塑,任凭想像,却离蘑菇很远。“翻天印”也是上大下小,如一方巨印倒置,据说自古以来常有仕途求官者至此叩拜。
尽量避开游人闯入镜头,我瞅机会拍了一组照片后,又随大流去了仍然锁在云雾中的红云金顶。按警示路牌的指引,沿上山路线走不多远,就到了悬崖峭壁边,攀顶的路陡然嵌在六七十度的岩缝间,须吊紧冰冷的铁链,踩稳狭窄的踏步,一般人只能往上看,不敢往下看,慢慢移动身体。
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红云金顶直立百米,因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而得名,“红云”谐音鸿运更妙。无雾时远眺,好似一支玉笋插天,在天宇下孤绝无匹,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换个角度看,山峰上半部一分为二,又如佛手二指禅。其实裂口顶端仅相距五六尺,底部最窄不过两尺,传说是玉皇大帝用金刀劈开,所以取名金刀峡。非常神奇的是峭壁上还有一个泉眼,取名定心水。登顶的路穿过峡底一线天后从一侧凿级至顶,并建飞仙桥连接两边峰顶,两边峰顶各修一庙,分别供奉释迦佛和弥勒佛。我在金顶短暂逗留的间隙,一束阳光穿云破雾照了过来,但欣喜只是片刻,云雾又严丝合缝起来,天也再没了很快转晴的意思。
下行的路全如高楼上的水泥梯子,大部分完全悬空,雾茫茫中看不到底,好在梯步较宽全程都有扶手,才免除了游人高空的恐怖。
回到承恩寺前,雾仍无散去的迹象,我只得带着对无边云遮雾罩下的无限余韵的有限期许,返回索道站下山了。
分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