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宣传并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2018年西北大学出版社和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策划启动了《黄河岸边的中国》系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现已出版《出入龙门——晋陕黄河右岸历史人文》和《陟彼山河——晋陕黄河左岸历史人文》,近期他们又组织一批知名学者和摄影家,对黄河河南地域的人文历史进行实地考察。
河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洛文明承载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和传承。今天,让我们跟随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桂维民的诗词,一起来领略河洛文明的魅力。
一、捣练子·三门峡
大坝横,
浪排空。
怅望轻波七彩虹。
缕缕岚烟迷水道,
再提旧事漫言功。
注: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取得了很大效益,但这是以牺牲库区和渭河流域的利益为代价的。因此,三门峡大坝从立项到建成直至现在的数十年里,对大坝的利弊各方一直争论不休。
二、忆江南·黄河栈道
黄河上,
古道傍悬崖。
绝壁遗痕途更险,
文人题记字犹佳。
千里走天涯。
注:东汉至北宋时期的黄河古栈道遗址,位于河南三门峡的黄河南岸和山西平陆、垣曲境内的黄河北岸。北岸百余里内发现栈道遗址40处,累计长度约5000米;古栈道遗迹已发现凿于石壁上的系结纤绳的牛鼻形孔、架设栈道的长方形凹槽和方形壁孔等,还发现东汉至北宋时期在岩石上镌刻的大量题记。
三、七言·龙门石窟
大禹治水辟伊阙,
鲤鱼逆流跃龙门。
北魏唐韵凿石窟,
千载造像十万尊。
佛雕慈容皆极品,
惟卢舍那最传神。
南来北往烟霞客,
九霄仙班祥云痕。
匠心独运堪证史,
古道遗风今犹存。
注: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龙门由大禹治水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出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最著名的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佛像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已大多褪色。走近龙门石窟,站在成千上万的佛龛前,可以领略到佛陀明心见性的那种氛围和境界。
四、七绝·双槐树村
版筑环壕古国村,
相融河洛向晨昏。
九星陶罐呈天象,
聚落遗存辨旧痕。
注:双槐树村遗址,为53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已发掘出残存的版筑法夯筑的环壕和瓮城、居住区、祭祀台遗址以及道路、千余座墓地等,标志着这里是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的“河洛古国”。
五、天仙子·二里头遗址
欲揭夏商都邑谜。
解读残篇寻年际。
春秋几度历沧桑,
多少岁?
对星计。
田野探源搜信例。
注: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其年代距今约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
六、鹧鸪天· 中岳庙
礼达峻极中华门,
客来客往谒嵩昆。
仙音鸾鹤凌空起,
映日飞甍万古存。
奉法象,踞山根。
年年祭祀地天恩。
烟霞半落阑干外,
浩气昭然赤县魂。
注:中岳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建于秦(前221~前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之所,居中州祠宇之冠,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总面积近11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岳庙供奉的法象为中天大圣崇圣帝,是五岳中信仰起源最早的神和道教全真教的祖庭。中岳位在中国天地之中,属土,以地配天,故在五岳中地位较高。深受古代帝王的尊崇,为五岳中率先得到帝王封祀。
七、五绝·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河图,
洛书千古殊。
开天凭一画,
八卦九宫符。
注: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雷河村,传说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首座祭礼场所。河图与洛书相传是伏羲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作为“河图”发现地,这里也被认作是中华阴阳八卦易学的发源地。因历代战乱,屡建屡废,始建距今已有1600余年。
八、画堂春·小浪底水利枢纽
高堤锁澜紫微中。
群山四处空濛。
一泓秋色逐飞蓬。
目尽苍穹。
镜泊贯通南北,
排沙万里惊鸿。
巨流调水叹神工。
浪底争雄!
注: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坝址所在地南岸为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是三门峡以下集排沙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和发电为一体的治黄关键性大型水利综合工程。
九、浣溪沙·定鼎门
法地象天拱帝廷。
一门三道阙为形。
中原定鼎四方宁。
洛邑烟霞云阁影,
邙山夕照水轩情。
天街城廓远峰横。
注:定鼎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定鼎门取名于“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 ”及“成王定鼎于郏鄏”。史载周武王当年迁九鼎于洛阳,当时成周洛邑的南门,即为定鼎门。
十、七绝·洛阳古冢
千秋地府古今观,
松柏邙山护墓安。
聚族丧归埋葬处,
轮回生死寄悲欢。
注:洛阳北邙山及周边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专题性洛阳古墓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异、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居世界首位,蔚为大观。
十一、天净沙·应天门
隋唐第一城门。
九朝行政唯尊。
菊抱楼台似云。
而今谁问?
昔年花影烟痕。
注: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以仿唐式建筑群为依托,集应天门遗址展示、文化科普等于一体,成为人们了解隋唐历史的好去处。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为隋唐洛阳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历经隋、唐、五代、北宋等,存世530多年,曾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有“天下第一门”之称。
十二、捣练子·明堂
旄羽杖,
故东宫。
武帝神都气势雄。
颂德天枢无所觅,
玉盘高柱转头空。
注:武则天在紫微城所造的明堂,始建于公元688年,号“万象神宫”,供布政、祭祀、受贺、飨宴、讲学、辩论之用。是武周王朝布政、敬神之所。然而这一唐代著名建筑和“七天”之一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等,后来相继被焚毁。1986年明堂遗址被发现,2009年开始复建明堂,原址上的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是一座既融入历史元素,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保护性建筑。
十三、五律·天堂
落日临河洛,黄昏共听涛。
笑颜弥勒坐,宝塔圣堂高。
梵乐闻云磬,经书见彩毫。
寒灰吹未动,出土见隋陶。
注:天堂,亦名通天浮屠、天之圣堂,始建于唐689年,位于隋唐洛阳城太初宫宫城核心区,宫城正殿在明堂的北侧。天堂之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七天建筑”为最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现重建后的天堂九层,塑有弥勒大佛。
十四、五绝·桃花峪分界线
黄河奔万里,
天地震雷声。
桃峪云波阔,
东流后浪平。
注:桃花峪,位于河南荥阳广武镇境内,为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二、三级交接点,以及山地与平原衔接处,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建国以来出版的《黄河卷》《黄河年鉴》《河南省志》,以及200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都指明“自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荥阳市桃花峪为黄河中游,自桃花峪以下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
十五、画堂春 · 嘉应观
百川之水溢悬河。
浊浪排空飞波。
治黄经历苦愁多。
固坝降魔。
护佑民安国泰,
河神观宇巍峨。
尧风舜雨任消磨。
岁月如歌。
注:嘉应观,又称黄河龙王庙,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占地140亩。是雍正为祭祀淮黄诸河神、封赏在武陟修坝堵口的治河功臣而建造的龙王庙,布局效仿故宫,集宫、庙、衙署为一体,彰显了历代治黄英雄的业绩。观内有雍正撰文并书写的铜碑,立于河蛟之上,意在镇妖安澜。
十六、天净沙·郑国车马坑
轮毂金玉惊眸。
几多钟鼎骅骝。
宝马香车将侯。
尘封淹久。
大河淘尽风流。
注:郑国车马坑,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内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据考证,这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及其家族墓地,有21位国君安葬于此。
十七、浣溪沙·裴李岗遗址
农事启源裴李岗。
先民足迹辨丘梁。
寻根拂土探村庄。
石棒石盘磨食粮。
陶壶陶鼎引杯觞。
勘查田野觅原乡。
注:裴李岗遗址,位于郑州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西侧,几期考古出土发现了从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距今约30000~7500多年)丰富的文化遗存,如鸵鸟蛋串项链、粮食酿酒、墓叠墓、石磨盘、陶鼎、陶壶陪葬等,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十八、七绝·汉霸二王城(折腰格)
项刘对垒二王城,
拍岸惊涛近有声。
楚河汉界鸿沟在,
萧瑟残垣记鏖征。
注:汉霸二王城,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广武镇的霸王城和汉王城两村北部,北濒黄河,周围沟壑纵横,为秦末汉初的军事堡垒。汉王城、霸王城(古代分别称为西、东广武城)中隔广武涧(亦称鸿沟),东西相峙于广武山上,一为刘邦所建,一为项羽构筑。
十九、五绝·炎黄二帝塑像
大河吞万象,
海内启鸿蒙。
九域千秋梦,
炎黄盖世功。
注: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处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始祖山)上,炎黄二帝巨塑背依邙山,面向黄河。
二十、七绝·八朝梦华
九夷来御夏朝兴,
天下舟车一路行。
千载古都依水陆,
承前启后汴梁城。
注:开封市,简称“汴”,古称大梁、启封、汴州、汴梁、汴京、东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有“八朝古都”之称,尤其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影响深远。
二十一、五古·州桥遗址发掘现场
州桥遗梦处,
一眼已千年。
脚踏探方底,
手触石岸沿。
飞鹤祥云动,
海马蹈波前。
涵洞高数仞,
瓦砾插乱椽。
运河交御道,
汴京叹尘烟。
注:开封州桥遗址,是北宋时期御街和汴河交汇处的一座著名的桥梁。此桥始建于唐朝,名汴州桥,五代时称汴桥,北宋时因称汴河为天河,故改名为天汉桥,现惯称州桥。据史*载,近桥两岸,皆石壁,镌有海马水兽飞云图,桥下石柱密排,为车驾之御路,后被黄河泛滥泥沙淤埋。2018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州桥遗址进行发掘。州桥及汴河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十二、五绝·延庆观
重阳霞举地,
玉阁一奇桐。
七子抱元气,
澄心修秘功。
注:延庆观,原名重阳观,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东北部,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以纪念道教中的全真教。
二十三、七绝·宋国故城
几重故国古城墙,
寻宋追商日月长。
疑似殷商源起处,
落霞万里梦还乡。
注:宋国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乡,在商丘古城之下,是姬发讨伐帝辛又镇压武庚叛乱之后封微子于宋国的都城遗址,占地面积约10.5平方公里,疑似殷商文化的发源地。
二十四、五言·东坝头险工
千年水患苦,
万民悬河休。
铜瓦厢决口,
唯留东坝头。
村墟哀号起,
浮尸遍荒丘。
故道沙尘漫,
大河纵横流。
治黄凝众志,
筑坝无涝忧。
火车鸣笛去,
安澜有远谋。
滔滔入大海,
九曲歌春秋。
注:东坝头险工,位于河南省直辖县兰考县西北部的东坝头乡。这里是九曲黄河最后一道险弯。历史上黄河多次在这个“豆腐腰”上决口。1855年8月发生的“铜瓦厢决口”,冲破北岸大堤,村庄淹没,浮尸遍野,黄河改道,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大堤的左岸变成了右岸,形成黄河向北的最近一次的流路,原来的故道变成了沙丘和荒野。*在1952年和1958年,两次乘火车到此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不断修筑坝、垛和护岸,使大坝顶高程分别达到73.3~78.3米,有效控制了黄河的泛滥成灾。昔日荒滩变绿洲,现已成为黄河风景区。
二十五、归自谣 · 黄河故道
秋寂寞。
百里土堤枯叶落。
远望故道成阡陌。
冲积原野曾栖泊。
天寥廓。
河清海晏农家乐。
注:在河南商丘境内有南北两段黄河故道,南段在今商丘西北处,因人为决口,河水夺濉水入泗水。北段是东坝头处决口,折流向东北,留下了一条尾闾。商丘境内的黄河古道总长136公里。从广义上讲,凡是黄河曾经流经的河床及其所遗留下来的故有河道,皆可称为黄河故道。据史*载,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90多次,其中较大的改道26次,重大改道有6次,在中下游地区形成了许多黄河的围墁故道。
作者简介
桂维民,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长期供职于党委、人大、政府和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曾兼任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会长。退休后喜吟咏纪行,以诗会友,唱酬寄兴,已出版旧体诗词集《行吟录》《丝路寻踪》《古韵新咏》。
摄影 :岚川
编辑:李鹏
审核:姚启明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