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马文化的故乡

张掖,马文化的故乡

首页角色扮演天涯明月刀0.0.25.1271更新时间:2024-05-07

位于军马场的鸾鸟湖

美丽的山丹军马场

马蹄寺大殿里保存的天马足印

山丹军马场盛开的油菜花海

坐落在马蹄寺景区内的格萨尔王殿

4A级景区马蹄寺

王振武 文/图

张掖,天马的故乡。如若不是,闻名遐迩的马蹄寺怎能留下天马的神迹?

张掖,演绎了许多宝马配英雄的动人故事。如若不是,马蹄寺风景名胜区怎会拥有格萨尔王殿?山丹马场又怎能成就了世代皇家马场的雄霸威名?

所有的这些马文化元素,奠定了金张掖“马文化故乡”的基础地位。

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坐落于临松山下的马蹄寺,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身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寺内马蹄殿的青石板上,就留有两个明显的马蹄印迹。民间传说,是一匹天马下凡饮水时蹄子踩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遂留下了天马的神迹蹄印,地名、寺名由此而得名。

马蹄寺之所以香客如云,游人络绎不绝,香火日盛日隆,就是因为马蹄神迹之极富传奇色彩的动人故事和迷人景观。笔者也曾在马蹄大殿里亲眼目睹了天马留下的神迹,只见青石板上的天马神迹足有七八寸大小,虔诚修法的喇嘛用玻璃罩子将马蹄神迹罩了个严实,罩子里面安装有照明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天马神迹也就显得愈加清晰可辨。袅袅蒸腾的缕缕香烟笼罩下,一位上了年岁的喇嘛双手合掌,十指靠拢,双眼半开半闭,口中念念有词,正儿八经地做着诵经说法的功课。就在诵经声间歇的当儿,他时不时还拖着瓮声瓮气的腔音,极其热情地告诉香客和友人说:“这个就是天马留下的蹄印,你们仔细看看吧。”老喇嘛的虔诚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就在这拥有天马神迹的马蹄寺,在一座平缓的卧龙山下还卧藏着规模壮观的格萨尔王殿。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名字叫觉如,在藏族的传说里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他自幼家境贫寒,靠放牧为生。由于遭受叔父离间,母子不得不在外漂泊,辗转流离,相依为命。但偏偏天公垂青作美,他16岁赛马选王并登位,遂进住岭国都城森周达泽宗,并娶珠姆为妻。登上王位后,威武刚强的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周遭150多个部落,终于使岭国领土归于一统。因故,格萨尔王是古代藏族人民心目中引以为荣的旷世大英雄。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丰功伟业,早在十至十一世纪就在我国西藏的雪域高原、风光旖旎的青海湖边、巍峨蜿蜒的日月山下、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美丽的孔雀之乡云南等地的民间广泛流传,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

马蹄寺地区是藏族和裕固族牧民世代放牧、繁衍生息的天然牧场,信奉藏传佛教的牧民,崇拜和敬仰居功至伟的格萨尔王,并依靠卧龙山势而开凿通道、建设王殿、塑造英雄群像。马蹄寺的格萨尔王殿,就坐落在卧龙山龙鼻子的洞窟里,窟长约70余米,宽约12米,高约3米多。正面窟内塑造的是格萨尔身跨神骏,持刀负箭,妻子珠姆手捧哈达恭送格萨尔出征的场面,窟左侧甬道中塑有格萨尔岭国以总管贾擦协尕尔为首的36位将领。进入狭长的王殿内,能工巧匠们塑就的众英雄身跨骏马,手持各种刀剑武器,神态各异,豪气干云,俨然出征前一样威武雄壮。如此众多的英雄塑像,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到的。

自古宝马配英雄,众多善解人意的宝马也成就了无数英雄的威名。诸如西楚霸王之乌骓,蜀主刘备之的卢,吕布、关羽之赤兔,秦琼之黄骠马等等,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人间美谈。鉴于此,马蹄大殿里留下的马蹄神迹,难道它就不可能是格萨尔王的坐骑所踩踏下的吗?况且,人世间原本就没有所谓的天马。淳朴而厚道的世代人民心目中的天马,仅仅是人们在冥冥之中的一种幻化而成的崇拜偶像而已。

一处传奇的马蹄神迹,兴隆了一座寺庙,兴旺了一处旅游胜地,同时也给蹲踞在河西走廊上的张掖镀上了一层厚实而靓丽的金色佛光,使大美的金张掖走出了甘肃,走遍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白雪皑皑的祁连山雄踞于西,苍翠葱绿的焉支山雄踞于东,堪称是张掖境内的两座名山。按照传统的习惯称呼,它们就是匈奴人心目中的父亲山和母亲山。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铁蹄踏遍河西走廊,盘踞在这里的匈奴民族不得不含恨逃遁,栖栖惶惶地仰天泣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妇无颜色。”这流传甚广的匈奴歌谣,就是其有力的见证。而令无数匈奴人仰天长叹的致命缘由,就是夹在这两山之间的大马营草滩,也就是现今闻名遐迩,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山丹军马场。

秀丽迷人的山丹军马场,仰卧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两省的三市州六县,总面积约300多万亩,其中草原180多万亩,林地80万亩,海拔2420-4933米之间。

马场的悠久历史,古代的史志典籍多有记载。据《汲冢周节·王会解》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蓄养良马。《五凉志·沿革》载:“汉阳大草滩即指古之大马营草滩,东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南屏祁连,而大马营草滩正处祁连、胭脂两山间”。《资治通鉴·汉记十一》载:“(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过焉支山千余里”驱逐匈奴后,汉朝即在汉阳大草滩(即今山丹军马场)屯兵养马。况且,马场境内的扁都口、平羌口等要隘,控扼甘、青两省交通,历朝历代大都在这里设立皇家马场,修筑城堡,添置墩标烽燧,大规模地屯兵戍边,牧养备战军马。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还“梦骏马生渥洼水中”,并从卜卦中指示“神马当从西北来”。便命朝中大臣司马相如等人作天马歌献上:“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等得到乌孙马、大宛马后,武帝刘彻认为它们就是梦中的天马。于是心驰神往的武帝即刻下诏,在中央王朝设立苑马司,专门负责马政。又在大草滩设置牧师苑,专门负责牧马事宜。从此,凭借天然大草场和丰盛的水源地理优势,大草滩理所当然地成了历朝王师大军开疆拓土补充军马的重要基地。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结束了河西“五凉纷争”的混乱局面,消灭了北燕、北凉、西凉等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此后的十数年,大草滩牧养战马200万匹,骆驼100万峰,牛羊无数。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命太仆张景顺主持牧马事业24年,养马的极盛时期,大草滩的马匹逾越70多万。公元1271年,元世祖又在宋朝、西夏统治期间废弃了200多年的大草滩上重新设置了皇家马场,并派遣一名千户镇守大草滩。公元1504年,明王朝重新整治修缮大草滩马场公署、住房、仓库及马厩。此时的大草滩,草场面积300多万亩,养马4万多匹。

公元1662年,康熙时期的靖逆侯张勇率军驱逐盘踞在大草滩的羌奴,在大草滩重设永固营(今民乐县永固镇),修筑八寨严加守护大草滩。公元1664年,祁连山南部羌人贵族首领达兰太的儿子怀阿尔赖及其兄弟拥兵自重,强行要求大清朝廷允许他在洪水开市。清廷官员虽多次与之协商,但怀阿尔赖态度蛮横,不听劝告。时任甘肃提督军门的张勇委派得力助手王进宝率部在草滩周边部署精兵和火力,令兵士发大炮进攻。怀阿尔赖的牧马、战马等受隆隆炮声的惊吓,顿时狂奔大乱,加之王进宝骑步兵的猛烈冲击,怀阿尔赖不得不率亲信仓皇逃奔。智勇善战的王进宝指挥大军乘胜追击敌人,收复了大草滩,这就是民乐历史上广为流传的“王进宝鞭扫大草滩”的故事。公元1667年,清廷在永固城设立“永固城协”,提升王进宝为副将,统辖永固周边的大马营、黑城营、马营墩营等地,并加固永固营城池,加强了对大草滩牧马事业的管理,大草滩从此也就固若金汤平安无事了。公元1801年(嘉庆六年),大草滩尚繁殖马1.8万多匹。到了晚清,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大草滩的牧马业恰似当时腐朽不堪的清廷一样,早已显得暮气沉沉,每况愈下了。以至于民国18年又沦落为匪首马步青、马步芳的私人牧场。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接管大草滩,并成立了山丹军牧马场。50多年来,马场的发展犹如大草原上竞相争艳的万花一样,步入了发展繁荣的快车道。数代马场人宜牧则牧,宜耕则耕,耕牧结合,兼收并重,逐步将马场打造成了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全军较大的粮油肉生产基地,每年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主战场输送大批的骏马良骥。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山丹马场出场马骡13万余匹,其中军用5万余匹,民用8万余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马场科研单位通过当地马和西域马、蒙古马、顿河马等杂交而培养出来的阿丹、顿丹、英丹、奥丹、汗丹等品种的“山丹马”,体格健硕,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剽悍,速度和持久力绝佳,容易饲养,是我国少有的骑、乘、驮综合型良马,为国家的良马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1985年,“山丹马”荣获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作为一个军马新品种,“山丹马”被写进《中国大百科全书》及多种养马学专著。军马场历史性和丰碑性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史册。

举世闻名的山丹军马场,于笔者家乡民乐而言,近在咫尺,相距50多公里,并不遥远。在孩童时的印象中,由于迫于生计,身材高大的父亲经常往返于马场和家乡之间奔波劳碌着。入秋草肥时节,正值旱獭长膘滚圆的绝佳机会,父亲便约上本家兄弟和侄子,驱赶驴车到一场东面的草原上抓捕旱獭,赚钱养家糊口,并结识了好多牧马的兄弟朋友,以至于多年来都相互走动探视来往着。每当冬季生产队的牲畜缺少饲草的饥荒时节,父亲又驱赶着生产队的胶轮皮车,深更半夜到靠近民乐地盘的马场耕地上与同伴们偷拉青割饲草。据说在人民生活极其贫困的年月里,与马场接壤的山丹人和民乐人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就在深秋油菜籽熟黄时节,驱赶驴车,带上大块的篷布,趁着月色到马场的菜籽地里,偷偷摸摸地、动作麻利地搓揉熟透了的油菜籽。半夜的功夫,就会有整麻袋、整口袋的可观收入。也正如上了年岁的牧马人张怀林所言,广袤的马场不仅仅是给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过去生活资料相对匮乏的年月里,使大批的农户依靠马场的饲草和粮食度过了饥荒年,摆脱了饿死的困境,给周边的广大老百姓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也正是如此,只要是过来人,十分清楚这一点,并毫不遮掩地赞同和认可牧马人的这种说法,都承认马场养活了全家人,甚至是救了全家人的命啊!

无情的光阴恰似白驹过隙,任凭你耗用九牛二虎之力也是无法阻挡它悄悄流逝的脚步的。伴随着岁月的猛长,笔者告别了孩童时代,时刻企盼着要寻找机会探访自己早已心驰神往的、自认为神秘莫测的军马场了。于是在包产到户后一年的暑假,便跟着父亲,伙同四人,或乘坐骡车,或骑年迈的黄骠马,或徒步跋涉,自由自在地向军马一场进发了。饿了随便吃点干粮,夜晚走累了就地蜷伏在大草原上打盹歇息,两天时日就赶到了军马一场的东山上。而后就选择合适的地形立马搭建简易帐篷,生炉火做饭,开始了十余天的牧民生活。此行的目的,一则是体验牧民生活,饱览大草原的旖旎风光;二则是布下钢丝扣子抓捕旱獭,体察父亲过往大半辈子的艰辛和酸苦。近半月的光景,算是对大草滩有了大致的了解,借用北朝民歌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形容它,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后来自己步入了作家的行列,有幸参加了山丹举办的几届“焉支山笔会”,每次准会游览大草原上的平羌口、窟窿峡、西大河水库等风景名胜区。加之自己对摄影的嗜好,也时常陪嘉宾约朋友到马场深处拍摄大美风景,定格瞬间美丽,欣赏万马奔腾的壮观场景。不厌其烦的多次探访,愈加增添了自己对马场大美风光的喜爱和眷恋。

正如艾青诗句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大美的军马场,面积广袤无垠,地势平坦宽敞,水草丰茂肥美,一年四季美景无限,别有天地。春季浅草泛黄,成群的马匹牛羊星罗棋布,悠闲地吃草,尽情地游荡,清晰可辨,一览无余。夏季苍松挺拔,翠柏生辉,灌木丛生,绿草如茵,山丹花、粉团花、金露梅、银露梅等知名和不知名的花朵次第开放,竞相绽放娇艳,煞是艳丽迷人。秋季连天的油菜花儿拼命地烂漫,无休止地芬芳,一会儿蝴蝶连队翩翩起舞,转瞬间是蜜蜂团队嘤嘤嗡嗡,旋即又是啁啾的山雀和鸣叫的飞鸟从半空中划过一道道动感极强的弧线,简直就是金黄靓丽的热闹境界。冬季祁连雪山皑皑茫茫,峰峦叠嶂如粉妆玉砌般明净瓷实;原始森林里,松柏周身披挂瑞雪,犹如浓密的白塔丛林,显得格外亮堂耀眼,时不时还会有豺、狼、狐狸、马鹿、青羊、獐子、雪鸡等异兽和珍禽撒欢觅食的好景致呢;广袤的大草原上,单薄的雪花斑驳地附着在泛黄的牧草上,给人的感觉就是铺就了白中透黄、黄白相间的大地毯。洒满珍珠般的群羊,悠闲游动的牦牛,追逐嬉戏的枣红大群马,都在这黄白相间的大地毯上激情地舞蹈表演着各自的动作和姿势。就是这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相互交织、相映成趣的四季马场,犹如壮观阔达、斑斓艳丽的巨幅山水画卷一样,释放出了摄人魂魄的无穷魅力,曾招引得古今游客慕名前来光顾流连,仰天高歌。不信请看:

唐朝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词句不仅仅拘泥于对迷路胡马的描写,意在衬托马场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风景。从表面上看是在咏物写景,但仔细品味,却处处蕴含着饱满的生活情趣。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诗句赞美了焉支山下的匈奴妇女们既能耐得住严寒和清苦,又擅长于骑射征战的壮美形象。其言外之意是匈奴女子尚且如此威风八面,那么匈奴男子之勇敢神武,也就不言而喻了。

据马场的朋友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时,由多家新闻媒体联合制作的《马场新闻》已接近尾声,负责创作影视插曲的同志迟迟拿不出合适上口的歌曲,急得夜不能寐。一日,创作者出去散步,忽然听到从一个普通职工家中传来了西北三弦子的声音。他们循声走近一看,许多人正围坐在火炉旁自弹自唱着自编自创的风土小调。后来,一位老者弹唱起他新近编写的河西小调,其中有两句歌词“我爱家乡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深深地触动了创作者。于是,他们灵感猛生,立即着手编写,终于完成了歌曲《马场就是我的家》的创作。电影公映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特别是这首歌,早已蜚声国内外了。歌曲如下:

“站在草原望北京,心中一轮红日升。草原北京万里远,牧工和*心连心。我爱马场哎,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牧工最听*的话,为保国防养军马。”

就是这些激情飞扬的诗词歌曲,让人们不厌其烦地吟诵唱响在西部广袤的大草原上,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该是何等的豪放和嘹亮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唱出了牧马人的心声,唱响了山丹军马场的赫赫威名。

山丹军马场的历史是极其悠久遥远的,一代代牧马人所走过的艰辛历程也是极其动荡漫长的。从马场的时间跨度、地理面积、养马数量、马匹品种、饲马基础、管理范围、科研技术等方面来衡量,山丹马场以其绝佳的资源优势雄踞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高峰式宝座。正是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才积淀了马场丰富的“马文化”底蕴,孕育了我国独一无二的“军马文化”。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解放军战士、投诚官兵、转业军官、支边青年、复员军人和知识青年,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空旷荒凉的大草原上,风餐露宿,爬冰卧雪,顽强拼搏,用汗水、热血、青春和生命,驰而不息地养育军马、耕耘沃野、奉献力量、传递薪火,培育和锻造出了牧马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雄风和傲骨,用热血和真情奏响了当代牧马人的最强音。电影《蒙根花》《牧马人》,电视剧《和平年代》《王昭君》,旅游风光片《焉支风流》《丝绸之路》《牧马人之恋》等,相继在马场拍摄并在全国展播,奠定了马场塞上影视基地的地位,提升了军马场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赛马大会、马术表演隆重举行,热闹非凡,引人注目。修葺一新的马场博物馆,珍藏着山丹军马场的辉煌历史,诉说着世代牧马人的动人故事和生活趣闻,展示了“军马文化”的新内涵,承载了“军马文化”的新使命。

古人云:“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人们对马的推崇。其高昂的马头,颀长的脖颈,飘逸的鬃毛,健壮的四肢,洒脱的马尾,光滑的马皮,高大的身躯,充分展示出一种气势强劲、彪悍雄武的精神和气质。况且,自古至今,山丹马以性情温驯、任劳任怨、赤胆忠心之特性,始终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但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如今的山丹马基本丧失了交通工具的职能,多数时候仅仅充当了旅游景点供游客休闲拍照的道具而已。伴随着山丹马之征战、骑乘、驮运等主体功能的丧失和弱化,军马场的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于2001年9月整体移交给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实现了由军队保障性单位向社会化企业的转变,成为张掖市规模最大的中央驻地方企业。

辽阔大草原,千里好牧场,骏马奔驰牛羊壮,历来都是如诗如画、可歌可唱的好题材。无论是《骏马奔驰保边疆》,还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也无论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是《套马杆》,都足以带给无数人民以无穷的追恋和向往。正如这首歌词所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但愿山丹军马场这个“张掖市规模最大的中央驻地方企业”,能真正实现“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这样的美好愿望,山丹军马场必将再展雄风,再铸辉煌。举世瞩目的军马场一定会以崭新的娇颜,再次屹立在这块空旷美丽、广袤辽远的沃土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